•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7.2 建議

本研究針對我國海運與物流業,以及未來相研究做以下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 國際物流可與國內物流結合

資訊化的進步帶動企業跨出台灣,邁向國際的新思維,使得國際物流成 為新的趨勢。事實上,可以考慮利用資訊管理平台,將國際物流與國內物流 互相結合,使國內物流成為國際物流發展之腹地。

2. 參考國外成功實例

本研究內容僅針對國內之資訊管理平台進行研究,但畢竟我國在這個部 分還算屬於剛發展之階段,作為完整研究的資料並不是相當充足。因此,建 議後續研究可以參考國外諸如新加坡、香港一些成功的實例,使研究的內容 更加完整與充實。

3. 問卷與訪談之對象

本研究礙於時間與成本的考量,問卷的回收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且由 後續的研究過程中可得知,問卷與訪談之對象,事實上可不單是限制於資訊 管理平台經營業者與航運業者,也可以包括一些非航運業者中,常常需要使 用到資訊管理平台的貨主。

參考文獻

1.

http://www.tradevan.com.tw 關貿網路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2.

http://web.customs.gov.tw

財政部關稅總局

3.

http://glix.niceshipping.com

航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網站 4.

http://taiwan.niceshipping.com 航網B2B電子商務平台首頁

5.

http://www.mtnet.gov.tw/

交通部MTNet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台 6.

http://www.mtedi.org.tw/

航港EDI資訊網站

7. Raymond Mcleod,Jr ,George P.Schell 著,李詩淡、曾志軒 譯,管理資訊 系統,民國 93 年

8. 盧希鵬.葉乃菁.鄒仁淳 著,管理資訊系統,華泰文化,民國 94 年 9. 經濟部商業司 編印,全球商業鏈整合及物流運籌 e 計畫成果彙編,民國

92 年

10. 經濟部商業司 編印,物流 e 化營運模式研究報告,民國 93 年 11. 經濟部商業司 編印,國際物流 e 化個案集,民國 94 年

12. 李雨蒼,「跨組織資訊系統對企業競爭策略與競爭優勢影響之研究-以 EDI 在國產業的應用為例」,淡江大學會計系碩士班論文,民國 86 年

13. 鄭順德,「海運業跨組織資訊系統架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 所論文,民國 88 年

14. 蔡如惠,「XML/EDI 系統開發之研究與產業應用探討-以花卉運銷通路為例」, 朝陽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論文,民國 89 年

15. 吳進榮,「電子化運籌管理平台之資料交換研究-以物訊網平台解決物流資 訊交換問題」,國立台灣大學工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 90 年 16. 呂錦山、陳李逸,「定期貨櫃航商電子商務服物屬性需求之探討」,運輸計畫

季刊,第三十二卷,第一期,民國 92 年

17. 楊宜衡,「電子化採購交易平台之整合運用:以航運業為例」,交通大學管理 學院資訊管理學程碩士論文,民國 92 年

18. 梁文耀、許裕順,「企業資訊入口網站之建置與評估」,資訊管理學報,第十 三卷,第一期,民國 95 年

19. Adams E.J., 1997. “Second coming for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World Trade 10 (11) 36-37

20. Bartholomeu, D., 1997. “Clinging to EDI." Industry Week, June 23, pp. 44-47

21. Bas H.P.J Vermeer,2000."How important is Data Quality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 of EDI on Global Supply Chains ?"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Hawaii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ystem Sciences-2000

22. Benjamin, R.I., De Long, D.W.,Scott, M.S.,1990."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how much competitive advantage?" Long Range Planning

23(1) 29-40

23. Chen, J., Williams, B.C., 1998. “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on SMES, summary of eight British case studies."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October), 68-72

24. Chip,1993.Servicios EDI. "EDI: Adios al paper ."Chip no. 135, May 1993

25. Emmelhainz, M,A., 1993 EDI. “A Total Management Guide."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26. Gattiker,U.E.,Perlusz,S., &Bohmann,K. (2000)."Using the internet for B2B activities: a review and future directions for research. “

Internet Research,10(2) ,126-140

27. Jose' A.D. Machuca,Rafeal P.Barajas,2004."The impact of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on reducing bullwhip effect and supply cahin inventory costs."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40 (2004) 209-228 28. Katerina Pramatari,2007."Collaborative supply chain practices and evolving technological approaches." Department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thens University of Economics &

Business,Athens,Greece

29. Lancioni, R.A., Smith, M.F., Schau, H.J., 2003." Strategic internet application trends i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32 (3),211-217

30. Lee, H.,Padmanabhan, V., Wang, S., 1997b."Information distortion in a supply chain: the bullwhip effect."Management Science 43.546-558 31. Lori N.K Leonard,Christine Clemons Davis,2006."Supply Chain

replenishment: before-and-after EDI implementatio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11/3 (2006) 225-232

32. Makkay, D., Malcolm, R., 1996."Measuring organizational benefits of EDI diffusion. A case study of the Australian automative indu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26 (10), 60-70

33. Maltz, E., & Srivastava, R.K. (1997). “Managing Retailer-Supplier Partnerships with EDI: Evalu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Long Range Planning, 30(6), 862-876

34. Mulligan, R.M. (1999) ." EDI in foreign trade: a perspective on change and international harmonizati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12(4), 299-309

35. Preiffer, H.K., 1992."The Diffusion of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 Physica Verlag

36. Ratnasingham, P. (2000). “EDI Security: The Influences of Trust on EDI Risks." Computer & Security, 17 (4),313-324

37. Rawlings,J. (1998). “Electronic Commerce On The Internet." Part Network Security, 1998 (8), 17-19

38. Sandor Boyson, Thomas Crosi,Alexander Verbraeck,2003."The e-supply chain portal: a core business model."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 39(2003) 175-192

39. Sangjae Lee,Kidong LEe,In Won Kang,2005."Efficieny analysis of controls in EDI applications." Information & Management 42(2005) 425-439

40. Stefan Klein,1992."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the Assessment of EDI."

GMD Research Center for Information Economics, Cologne

41. Sterman. J.,1989. "Modeling managerial behavior: misperceptions of feedback in a dynamic decision-making experiment." Management Science 35(3), 321-339

42. Walton, L., Lewis, P.A., 1995. “Shipper, carrier, and consultant perspectives of EDI.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implementation in the motor carrier industry." Transportation Journal 34(4) ,23-36

附錄一 問卷

第一部分:企業基本資料

1.企業類型:□船務代理商 □物流運輸業 □貨運承攬業 □資訊業 □金融業 □報關行 □倉儲業 □公家機關 □其他 2.企業創業年數:□5 年以內 □5~10 年間 □10~20 年間 □20~30 年間

□30~40 年間 □40 年以上

3.貴公司是否知曉以下物流運籌資訊平台?(可複選)

□ 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台 □ 關貿網路 □ 航網船期平台-物流電子市集 □ 航網四方物流貨況管理平台 □ 都不知曉

4.貴公司是否有使用過以下物流運籌資訊平台?(可複選,選其它或無選擇者可跳至第三部分) □ 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台 □ 關貿網路 □ 航網船期平台-物流電子市集 □ 航網四方物流貨況管理平台 □ 其他 第二部分:資訊平台網站評估

(若第一部分編號 4 選項為「複選」者,請於以下題組依序 非常不 不滿意 普通 滿意 非常 選擇所複選知題組作答,謝謝配合!) 滿意 滿意 平台一: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台(若無使用則無須答)

1. 平台的安全控管能力? □ □ □ □ □ 2. 平台各不同系統間之相互連結整合能力? □ □ □ □ □ 3. 平台所提供之連結功能與連線速度? □ □ □ □ □ 4. 平台之文件管理與內容管理? □ □ □ □ □ 5. 使用者於此平台進行搜尋之狀況? □ □ □ □ □ 6. 使用者在此平台上之個人化服務技術狀況? □ □ □ □ □ 7. 使用者在此平台上之特定權限控制狀況? □ □ □ □ □ 8. 對於此平台的 Web 介面,使用上之方便程度? □ □ □ □ □ 9. 此平台所提供之多國語言支援? □ □ □ □ □ 10.此平台的資訊擴充與更新狀況? □ □ □ □ □ 貴公司您好:

本份問卷是針對台灣地區海運業、物流業相關業者,對於某些特定物流運籌資訊平台使用 之研究。希望透過問卷的調查,以瞭解目前台灣國內大部分海運物流相關業者使用資訊平台之 情況,以作為本研究之參考依據。本問卷採不記名方式,填答之內容絕對保密,敬請安心回答。

本調查除少數問題註明「可複選」外,其餘皆為「單選」題,謝謝您的協助,敬祝貴公司順利。

國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 研究生 林大鈞 謹上 指導老師 謝尚行 副教授

平台二:關貿網路 (若無使用則無須作答)

1. 平台的安全控管能力? □ □ □ □ □ 2. 平台各不同系統間之相互連結整合能力? □ □ □ □ □ 3. 平台所提供之連結功能與連線速度? □ □ □ □ □ 4. 平台之文件管理與內容管理? □ □ □ □ □ 5. 使用者於此平台進行搜尋之狀況? □ □ □ □ □ 6. 使用者在此平台上之個人化服務技術狀況? □ □ □ □ □ 7. 使用者在此平台上之特定權限控制狀況? □ □ □ □ □ 8. 對於此平台的 Web 介面,使用上之方便程度? □ □ □ □ □ 9. 此平台所提供之多國語言支援? □ □ □ □ □ 10.此平台的資訊擴充與更新狀況? □ □ □ □ □ 平台三:航網船期平台-物流電子市集(若無使用則無須作答)

1. 平台的安全控管能力? □ □ □ □ □ 2. 平台各不同系統間之相互連結整合能力? □ □ □ □ □ 3. 平台所提供之連結功能與連線速度? □ □ □ □ □ 4. 平台之文件管理與內容管理? □ □ □ □ □ 5. 使用者於此平台進行搜尋之狀況? □ □ □ □ □ 6. 使用者在此平台上之個人化服務技術狀況? □ □ □ □ □ 7. 使用者在此平台上之特定權限控制狀況? □ □ □ □ □ 8. 對於此平台的 Web 介面,使用上之方便程度? □ □ □ □ □ 9. 此平台所提供之多國語言支援? □ □ □ □ □ 10. 此平台的資訊擴充與更新狀況? □ □ □ □ □ 平台四:航網四方物流貨況管理平台(若無使用則無須作答)

1. 平台的安全控管能力? □ □ □ □ □ 2. 平台各不同系統間之相互連結整合能力? □ □ □ □ □ 3. 平台所提供之連結功能與連線速度? □ □ □ □ □ 4. 平台之文件管理與內容管理? □ □ □ □ □ 5. 使用者於此平台進行搜尋之狀況? □ □ □ □ □ 6. 使用者在此平台上之個人化服務技術狀況? □ □ □ □ □ 7. 使用者在此平台上之特定權限控制狀況? □ □ □ □ □ 8. 對於此平台的 Web 介面,使用上之方便程度? □ □ □ □ □ 9. 此平台所提供之多國語言支援? □ □ □ □ □ 10. 此平台的資訊擴充與更新狀況? □ □ □ □ □

第三部分:對於物流運籌資訊平台之看法

(以下之問題,並不特別針對任一物流資訊平台)

1. 請問貴公司利用資訊平台,於網路上進行與貿易相關業務之頻率?

□每日都有 □一星期約五次 □一星期約三次 □一星期一次 □沒有使用 2. 請問貴企業有在使用的物流資訊平台有多少?

□ 1 個 □ 2 個 □ 3 個 □4 個以上 □ 無使用(請跳至第 4 題) 3. 會使用這些物流資訊平台的主要原因為何?(可複選,最多兩項) (請跳至第 5 題)

□ 業務上的需求 □ 與該平台之企業建立合作關係 □ 提升公司競爭實力

□ 跟上資訊化之腳步□ 其他原因 4. 請問貴企業不使用物流資訊平台之原因為何?(可複選)

□ 尚無業務需求 □ 目前看不到實質效益 □ 目前並不屬於公司之經營方針

□ 網路問題或限制 □ 其他原因 5. 不論是否有使用物流資訊平台,若是有新成立之物流資訊平台的資訊出現,貴公司是否會對

該新成立平台感到興趣,多作了解?

□ 是 □ 否

6. 您認為使用物流資訊平台時,哪些功能是重要的?(可複選)

□ 安全控管 □ 網頁更新速度 □ 連結功能、連結速度

□ 單一窗口簽入機制 □ Web 介面之使用方便性 □ 權限控制

□ 多國語言支援 □ 資訊擴充狀況 □ 搜尋引擎

□ 平台使用操作說明 □ 相關網站連結 □ 貨況追蹤

□ 即時通報資訊系統 □ 討論區之建立 □ 其他 7. 您認為物流資訊平台的哪些部分仍然須待改進?(可複選)

□ 資訊曝光率 □ 資訊傳遞風險 □ 網頁更新速度

□ 連結功能、連結速度 □ Web 介面之使用方便性 □ 權限控制

□ 多國語言支援 □ 資訊擴充狀況 □ 搜尋引擎

□ 平台操作過程不易 □ 相關網站連結 □ 貨況追蹤

□ 即時通報資訊系統 □ 討論區 □ 其他 8. 您是否認為物流運籌資訊平台的使用,對於海運與物流之間的整合有很大的幫助?

□ 是 □ 否

9. 您是否認為,各獨立系統的平台若是能夠妥善的相互整合,將對貿易更有幫助?

□ 是 (請繼續作答) □ 否(請跳至第四部分)

10. 您認為若是平台之間要彼此整合,哪些功能之整合最吸引人?(複選,至少兩個以上)

□ 港埠業務 □ 通關、報關業務 □ 貨況追蹤、查詢

□ 線上繳款 □ 船期資訊 □ 其他

3 第四部分:特定物流資訊平台之使用狀況調查

(以下之問題,將針對特定物流資訊平台,請選擇作答) 平台一:航港單一窗口服務平台(若無使用則無須作答) 1. 您認為,此平台所提供之功能中,哪些對您幫助較大?

□航運業管理系統(BPR) □船舶進出港管理系統(BPR) □港棧業務申辦系統

□港棧業務統計查詢系統 □危險品申報系統 □港埠電子支付暨電子發票系統

□商港服務費收費系統 □商港服務費行政執行系統 □高雄港務局船舶動態通報系統

□港口國管制系統 □船舶管理系統 □商港服務費資料查詢系統

□港口國管制系統 □船舶管理系統 □商港服務費資料查詢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