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節將根據研究結果提出下列建議,以供自閉症兒童家長、社會系統、學校與老師以 及未來研究參考。

壹、對自閉症家長的建議

從本研究兩位研究個案的經驗中,可知教養是協助孩子的重要途徑,兩位在教養上十 分用心的自閉症兒童母親,經由自己設計課程、不間斷的在日常生活中落實教導孩子溝通、

生活自理、社會互動的能力,她們孩子因而得以進步與成長。就如同研究個案芳真所言,

孩子有很多可能性,她從不對孩子搖頭、不放棄希望。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協助 孩子進步的重要推手,透過父母不間斷的教導,孩子才有進步的可能,藉以鼓勵所有自閉 症兒童的家長。

貳、 對社會的建議

一、社會系統和專業資源應主動提供協助

許多身心障礙兒童的家長面臨孩子障礙的事實而欲尋求教養、醫療資源時,卻因欠缺 良好的諮詢管道,而遭遇求助無門的困境。故社會系統應該整合醫療、專業團隊、教育、

福利服務等各種資源,主動提供身心障礙者家長諮詢的管道,讓家長能夠清楚、明確的知 道,如何以及從何能夠獲得資源及協助;或是提供醫療到宅服務,以提升對身心障礙者的 專業服務,降低家長的奔波以及照護上的壓力。

其次,自閉症兒童的誕生,會改變了家庭原有的生活型態,照顧自閉症兒童的教養重 擔主要是落在母親的身上,讓母親在身、心兩方面均承受極大的壓力;而夫妻之間可能因 為孩子的教養觀點不同產生爭執,進而影響夫妻雙方的關係。因此,建議社會系統提供喘 息服務,透過喘息服務讓主要照顧者減緩長期的教養及照顧的壓力,以及降低夫妻之間因 孩子的教養而導致的緊張婚姻關係。

最後,建議政府應加強宣導工作,讓一般民眾都能認識自閉症,以降低社會大眾因對 自閉症不了解,而對自閉症者投以歧視和輕視的態度。其次,建議政府能夠多關注身心障 礙者家庭的需要,編列預算提升對身心障礙者的教育及照顧。

二、提升醫護人員醫療專業素養

在本研究中,雅欣在帶自閉症孩子至醫院求診的過程中,多次遭受到部份醫護人員不 友善,甚至輕視的態度,令她感到十分悲傷、憤怒及無力感。顯示部分醫護人員缺乏對病 患的同理心。因此,建議醫療單位應加強與提升醫護人員的醫療專業素養,並且在身心障 礙兒童家長就診時,給予實際的協助、提供關於教養、早療等等的資訊,以及精神的支持,

讓家長能感受到醫護人員是能感同身受、能同理自己面對孩子障礙的悲傷與無助。

參、對學校與老師的建議

在融合教育的政策下,有許多輕度或中度自閉症兒童紛紛回歸主流,接受普通教育,

安置於普通班中。部分老師當得知將有自閉症兒童要被安置在自己班上時,會立即表達拒 絕、不接受的態度,研究者猜測可能的原因為:不了解自閉症,擔心孩子有任何自己無法 處理、與掌握的狀況;擔心孩子不能遵守班及秩序,影響課程的進行。若老師一開始就抱 持著不接受的態度,就會造成無法協助孩子融入班級,而孩子從此成為班級中的「客人」,

這對於自閉症孩子和家長都是相當不公平的。孩子就學期間,老師是自閉症兒童家長很重 要的支持力量,老師的態度往往也影響著班級中,其他學生對自閉症兒童接納度。因此,

研究者的建議如下:

(一)學校行政方面

學校行政方面應彈性運作,並且提供十足支援和資源,做為班級老師的後盾,

讓老師能感受且明確的知道,即使班級中有自閉症學生,當發生任何自己無法處理 的狀況時,是有人能提供協助和支援的,而非孤立無援。也許就能解除老師擔心自 閉症孩子可能會出現任何自己無法處理、與掌握的狀況,而不願意自閉症的孩子安 置於自己的班級中。

此外,加強校內特殊教育的宣導,讓校內與自閉症學生班級中的同學,能認識 並學習以正向的態度和自閉症學生相處。

(二)老師方面

參加自閉症相關研習及課程,能夠增加對自閉症孩子的瞭解。此外,更重要的 為,家長是最了解孩子的人,能夠做為老師教導自閉症孩子時,最佳的請益者及諮

詢對象,老師應該抱持「學習者」的角色,多和家長溝通孩子的狀況,彼此相互交 流教導自閉症孩子的方法,同時,老師也應懷抱同理心,敞開心胸去接納這些孩子。

如此,老師才能以身做則教導班上同學認識及接納自閉症的孩子,讓學生對身心障 礙者有正確的認知與同理心,以降低其遭受霸凌的可能性。

肆、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本研究僅訪談兩位在教養上受到肯定的自閉症兒童母親,在未來研究上,可增加研究 對象的數量,並且可擴及至自閉症兒童的老師、手足、親戚以及其他熟識自閉症兒童和母 親的人員,輔以他人的觀點及看法,以期能更深入探討自閉症兒童母親教養經驗。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大延(譯)(1997)。Hart Charles著。自閉症家長手冊。台北:中華民國自閉症總會。

王天苗(1994)。心智發展障礙幼兒家庭狀況之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9,73-90。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2006)

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胡小舟(譯)(2006)。Lynn Kern Koegel、Claire Lazebnik著。孩子,你並不孤單: 教你治療自 閉症的有效方法。台北:高寶國際。

許瑛玿 (2001)。身心障礙兒童母親憤怒情緒諮商之治療因素、諮商技術與改變歷程之研究。

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楊宗仁、張雯婷、江家榮譯,Eric Schopler著(2003)。自閉症者家長實戰手冊: 危機處理指 南。台北:心理。

潘慧玲(2004)。教育論文格式。台北:雙葉書郎。

蔡敏芝、王明泉(2007)。自閉症患者母親教養壓力與需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 育中心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39-47。

蔡麗玲(1998)。母職作為女性主議實踐。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新竹市。

鄭雅婷(2006)。跨文化家庭中主要照顧者之教養方式對幼兒社會行為表現之探究—以台 南市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縣。

謝佳容、楊承芳、周雨樺、郭淑芬、徐育愷(2005)。人類發展學。台北:五南。

謝素分(2005)。台北地區聽障/聾父母對聽人子女的教養態度、困難與需求。國立臺北教 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戴郁庭(2006)。推開另一扇門聽見花開的聲音-照顧自閉症兒母親的心路歷程。中國文化 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鍾聖校(1993)。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

藍佩嘉、張娟芬、李金梅(1991)。顛 覆 「 母 職 」 。 當 代 , 62,88-94。

羅婉榛(2006)。身心障礙兒童父母的失落與悲傷及其調適歷程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羅麗春(2003)。身心障礙青少年家長之社會支持與教養態度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 用科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玲慧(2003)。身心障礙兒母親的生命經驗初探。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蘇容瑾(2004)。外籍配偶對母職之角色覺察與子女教養態度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 育與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縣。

蘇湘芬(2005)。一位先天性全盲幼兒母親的生命經驗。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花蓮市。

二、西文部份

2009 About Autism Brochure.(n.d.).Retrieved November 10,2009,from http://www.worldautismawarenessday.org/

Berns, R. M. (1993) . Child, family, community: Socialization and support.(3 ed.).

New York : Holt, Reinhart and Winston .

DeMyer, M. K., & Goldberg, P. (1983). Autism i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New York: Plnum.

Fallen, N.H,&McGovern, J.E.(1978).Young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Columbus,OHIO:

Charles E. Merrill.

Klass, D.(1988). Parental grief: Solace & resolution. New York: Springer.

Koegel, R. L. (1992). Consistent stress profiles in moth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22(2), 205-215.

Kubler-Ross, E. (1997).On death and dying.New York:Touchstone.

Leick, N. & Davidsen-Nielsen, M.(1991). Healing pain: Attatchment, loss and grief therapy.

New York : Routledge.

Mead, E.W.(1976)Six approaches to child rearing : Models from psychological theory. Prevo, Utah:Brigan University.

New Study in Pediatrics Puts Autism Prevalence at 1 In 91 American Children, 1 In 58 Boys.(n.d.). Retrieved November 10,2009,from http://www.autismspeaks.org/

Powers, L. E. (1993). Disability and grief: From tragedy to challenge. In G. H. S. Singer & L. E.

Powers (Eds.) Families, disability, and empowerment: active coping skills and strategies for family intervention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Schopler, E., & Mesibov, G., B. (1984). The effects of autism on the family. New York: Plenum.

Shu, B. C. , Hsieh, H. C. , Hsieh, S. C. , & Li, S. M.(2001). Toward and understanding of mothering: the care giving of mothers with an autistic child. The Journal of Nursing Eseahologicrc , 9(5),203-213.

UN World Autism Awareness Day Resolution.(2007). Retrieved November 10,2009,from http://www.worldautismawarenessday.org/

Yin, R. K.(1994).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2nd ed.).Beverly Hills, CA: Sage Publishing.

附 錄 訪談大綱

壹、基本資料:

一、姓名:_______________ 年齡:_______________

二、教育程度:□國小 □國中 □高中職 □大專 □碩士 □博士

(二)您如何教導孩子的語言表達及溝通能力?

(三)您如何教導孩子的社會互動能力?

十、教養過程中所面臨的困難

(一)在教養孩子的過程中,您曾經面臨哪些困難?哪些壓力?

(二)面臨上述的困難時,您是如何處理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