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父母教養策略之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父母教養策略之相關研究

身心障礙兒童父母在教養的過程中,因為孩子的與眾不同的特質,常會產生「不知道 如何教」、「不知道如何反應與處理」的茫然與困惑,故許多身心障礙兒童的父母都期望 能夠從專家、學者之處,學到教養身心障礙兒童具體且有效的策略(曾世杰、胡致芬,1989)。 本節擬探討國內外父母教養策略之相關研究,內容共分為三個部份,包含教養策略之定義、

父母教養策略之研究及自閉症兒童之教養策略。

壹、教養策略之定義

國內關於教養策略的研究,學者林惠雅的貢獻良多,其提出了父母教養策略即是在教 養情境當中,父母處理子女行為時所採取的方法。而黃琇青(2007)則定義:父母在教養 情境中,處理有關子女的人際關係、人際互動以及勝任社會責任等行為時,可能採取的方 法即為父母的教養策略。

貳、父母教養策略之研究

關於教養策略之研究,在國外,Sigel, I. E.的研究有重要的發現及探討;在國內則以林 惠雅在教養策略與教養信念上之研究貢獻良多。教養策略的研究方法可分為下列兩種:第 一種-藉由觀察活動或任務進行的過程中,親子的互動及父母教導子女的策略。第二種-

經由呈現某種父母與孩子或是孩子與孩子之間的假設情境,讓父母自陳在此情境之下,其 可能的教養策略為何。父母教養策略的主要效果是透過父母對假設情境的反應,可預測出 子女的行為結果。然而,綜觀目前教養策略之議題,專門的研究數量並不多,一般常見關 於父母教養策略的資訊,來源多為坊間所出版的書籍,內容則以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或是 學者專家提出的建議居多,雖然可以提供父母教養子女時,立即可用的招式,但是應用於 處理子女行為時,其可行性與類推性無法預估。故以下將針對教養策略的重要研究進行簡 單的回顧,以作為本研究中教養策略之依據。

一、Sigel, I. E.(1986)採取觀察行為的方式,以了解父母教導子女的策略,包括藉由摺紙 的活動觀察父母如何教導子女,以及父母告訴孩子如何想像一個物品的不同用法(林惠雅,

1996),並根據其研究,黃琇青(2007:33)匯整出下列五種父母的教養策略:

(一) 距離策略:父母在教導的過程中不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要求孩子暫時離開所面臨的困 境去尋找替代的方法,也就是重新建構已有的經驗,其使用的方式經常是以問題來呈 現。

(二)理性的權威:父母提供解釋或是提供一些合理的訊息。

(三)直接的權威:父母直接給命令,陳述一個事實或規範。

(四)正向的增強:父母給予孩子適當的讚美或鼓勵。

(五)負向的增強:父母處罰或剝奪孩子現有的利益。

二、林惠雅(1996)以台北地區120位子女國小低年級和高年級的母親進行半結構式的訪談,

並依據訪談資料分析的結果,編擬「母親教養策略問卷」,經因素分析後將教養策略分為 三個類別,包含「教導策略」、「尊重和鼓勵自主策略」與「控制策略」。下列綜合其策 略類別與問卷題項,說明教養策略之內涵(林惠雅,1996;黃琇青,2007):

(一)教導策略:即母親採取提供子女學習機會、直接教導、練習與示範的方法。內 容說明如下:

1.提供協助:母親會幫子女把事情處理好與替其解決問題。

2.直接教導:母親採用說、提醒或直接說明與教導子女應該如何做。

3.身教示範:母親採取親身示範或舉他人實例的方法來教導子女。

4.說理誘導:母親以說理或解釋之方法,讓子女了解其行為對自己和別人的影響。

5.提供刺激:母親提供子女有益的環境、活動、學習與體驗不同生活經驗的機會。

(二)尊重和鼓勵自主策略:即母親對子女採用鼓勵獨立自主與協商討論的方法。內 容說明如下:

1.獎賞鼓勵:子女表現良好時,母親會採取親吻、擁抱、稱讚或物品等獎勵方式。

2.鼓勵獨立自主:母親提供子女自我決定、自我反省與解決問題的機會。

3.協商討論:母親採取和子女商量討論的方法,給予子女表達意見的機會。

4.練習嘗試:母親採取讓子女多練習的方法及讓子女有嘗試的機會。

(三)控制策略:即母親採用獎懲和控制的方法。

1.控制:母親會指示或要求子女遵照她的決定去做。

2.懲罰:母親採取言語懲罰、體罰或剝奪權力等方法。

針對母親信念、教養目標及教養策的研究結果得知,教養策略會受到母親信念與教養 目標的影響,且教養策略三個類別中,以「教導策略」最為重要。

三、黃琇青(2007)以自編之「父母教養策略量表」探討父母教養策略與其教養信念的相 關程度及對子女社會能力的預測力。其將教養策略區分為三個向度,包含「說理反省」、

「告誡懲罰」及「刺激獎賞」,各向度得分的高低,代表父母贊同使用該向度之策略與否。

而各向度的詳細內容如下:

(一)說理反省:即父母會以誘導的方式和子女講道理、解釋、討論,或是要求子女能 夠自我反省與思考自己的行為。

(二)告誡懲罰:即父母以催促、提醒、直接給予協助或是採用體罰、警告威脅、剝奪 權力等方式。

(三)刺激獎賞:父母給予子女有利於學習的環境及活動等刺激或是採取擁抱、讚美與 物質獎勵的方式。

研究顯示,在教養策略與教養信念方面,父母教養策略與教養信念之間具有中度相關;

在對子女社會能力的預測力方面,「說理反省」向度對於子女社會能力有正向的預測力,

但解釋力不足,其原因為父母的教養策略需經由教養行為的實踐,才能對子女的社會能力 產生影響力,因此,父母的教養策略並非是影響子女社會能力發展的直接因素。而「告誡 懲罰」及「刺激獎賞」兩項度則不具有預測力。

綜觀三項研究之教養策略的類別,研究者歸納出下列三個重要的層面:

(一)控制策略:父母採取物質性或社會性獎賞與懲罰的方式。

(二)說理策略:父母採取和子女講道理、解釋、討論的方法。

(三)提供刺激策略:父母提供子女有利的學習環境、活動或訊息。

上述三個研究各有其貢獻與限制,論述如下:

Sigel 早期的研究提供了後人在教養策略上研究的根基,其透過實際觀察父母教導子女 及與子女互動的方式,輔以情境短文的訪談,能直接、清楚且深入的瞭解研究對象所採取 的教養策略為何。但其限制是所測量的父母行為,偏向於教導孩子知識與技能的「教導策

略」,並非是直接針對「教養策略」所做的研究,故無法瞭解除知識與技能之外的面向,如:

自理能力、社會技巧、行為表現,而這些面向也正是本研究欲探究的部份。林惠雅(1996)

研究主題為母親信念和教養策略的關係,其對教養策略的貢獻在於將教養策略進一步劃分 出細部的向度,包含了11個母親教養策略的細項,並將其區分成教養策的三大類別。其研 究彌補了前述Sigel的研究偏向「教導策略」之不足,增添了「尊重和鼓勵自主策略」。黃琇 青(2007)研究接續Sigel與林惠雅之研究,探討子女社會能力的發展,其限制為採用問卷 調查法,對於父母教養策略的細節及影響教養策略的因素,無法更進一步得知。但子女的 社會能力,為本研究所欲探討母親對自閉症兒童教養中重要的一環,故其研究值得作為本 研究的參考。

此外,綜合上述文獻可知,目前關於教養策略之研究,均為探討「原則式」的教養策 略,缺乏父母教養時「具體」且「實際」的做法,而「具體」的教養策略資訊,比起一般 兒童的父母,對於身心障礙兒童的父母而言,更急需且必要;也是研究者認為極有價值性 的議題,故本研究以兩位母親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深度訪談,以瞭解其對自閉症子女的教 養策略。期望透過兩位稱職的自閉症兒童母親提供之有意義的資料,讓正在摸索及為自閉 症子女教養而努力的家長們,能吸取經驗,獲得更多教養自閉症兒童的資訊。

参、自閉症兒童父母之教養策略

自閉症兒童特殊的行為特徵會造成母親在教養上的困難度,故本研究欲從兩位具有豐 富教養經驗及良好教養策略之自閉症兒童母親身上,瞭解自閉症兒童母親所運用於協助自 閉症兒童溝通能力之發展、學習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社會互動能力「教養策略」。

由於教養的面向十分廣泛,本研究將從三大基本能力-溝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社 會互動能力的面向,探討父母教養自閉症兒童時,所能採取的實際策略,敘述如下(王欣 筑,2005;袁宗芝,2002;張正芬,1995;陳秀鳳,2004;曾世杰、胡致芬,1989;楊宗仁、

張雯婷、江家榮,2003;楊宗仁,2004;劉瓊瑛譯,2007):

(一)溝通能力

自閉症兒童對語言的理解有困難,同時具有溝通障礙,故在和其溝通上可採取 下列五種教養策略:1.建立適當的目標:溝通能力的培養前,首先必須進行能力的

評估,建立符合孩子程度的目標。同時,教導之內容,應為生活中的實際用語。

2.在真實情境中教導溝通行為:在真實發生的情況之中,教導自閉症兒童以動作、

句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例如:以抱肚子表達自己肚子痛、遇到不會的事時,說 出「請幫我」以尋求他人的協助。3.營造溝通的機會和需求:利用自閉症兒童喜歡 的食物、物品,促使其主動表達自己的需求,創造溝通的機會,例如:將自閉症兒 童最喜歡的玩具放在櫃子上,讓其看得到但拿不到,使其能主動要求拿玩具給他。

4.簡短的語句,搭配具體的動作:對自閉症兒童說話時,應使用簡短的單字或句子,

4.簡短的語句,搭配具體的動作:對自閉症兒童說話時,應使用簡短的單字或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