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建議

本研究除了在研究歷程中不斷的思考、記錄、檢視、修正研究者的教學之外,

從研究中檢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推行與實施教學現場上所存在的落差,在行 政、教學、教師、學生四方面提出建議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上的參考並提出後續 研究建議。

一、行政支援應著重資源的整合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中資訊設備是必備的,但設備再怎麼分配也無法滿足教師 和學生的需求。然而近年來少子化,減班是必然的現象,相對閒置教室會逐年增 加,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室或許是可以滿足教師資訊教學設備的需求,將教師所 需的資訊設備建置完善於閒置教室,免除了教師不黯處理資訊軟硬問題,教師能 依課程的所需將學生帶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室的情境中進行學習。

二、教學適時融入資訊科技

教師要跳脫「為了融入而融入」的迷思,資訊科技融入的點需時時自我反思:

「有融入和沒有融入有差別嗎?這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嗎?」再決定是否要進行 融入教學。資訊科技融入的教學設計是為了提升教學效能而產生的,因此教學大 前題是不能脫離教學目標,資訊科技融入的教學模式要以何種模式去進行,則要 從教師、學生、科技三方面考量--教學環境現有的科技功能、教師具備資訊能力、

學生的學習背景和教學者選擇運用的教學策略,再以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進行 教學。

三、資訊教師成為各學習領域的協同教師

資訊教師的資訊能力是優於一般教師,學校欲推動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往往是 由資訊教師帶領推動,而資訊教師要有母雞帶小雞的精神,與有意進行資訊科技 融入教學但缺乏教學經驗的教師成為他的協同教師,透過協同教學讓資訊科技策 略逐步發展,讓教學過程更加流暢,可彌補授課時間的不足。對於缺乏資訊融入 教學經驗的教師在協同教學組合之下,能駕輕就熟的將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習領域 的教學中,在教學歷程中也一同提升教師的資訊應用能力。

四、教學設計合作分享取代單打獨鬥

俗於說:「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在資訊科技融入各學習領域所做 的教學設計仍需眾人去注入心力,若學年教學團能依教師的學習領域專長設計符 合自己教學現瑒的資訊科技融入教材設計並且實際教學後認為有效可行,其教學 資源在放在知識共享的平台上供其他教師參考及使用。逐年將各領域的融入教學 資源建置起來,教師要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選擇教學資源不再視為困難難尋覓。

五、培養學生資訊科技素養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除了豐富教學內容,也能引導學生運用自己的資訊能力完 成學習任務,因此,學生的資訊能力也會影響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成功與否。本研 究中發現,學生的資訊能力依階段性的養成下,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學 生能貼近學習情境去運用自己的資訊能力,抱持著正向學習。學生運用資訊學習 時也能建立良好的資訊科技素養,例如:學會網路禮儀、了解網路潛在的危險、

尊重作著權。在資訊教育的課程中,對於網路資料搜尋與統整應列入正式內容,

能結合資訊融入領域的課程內容,指導學生如何蒐集資料、分析及整理資料,以 增強學生網路資料搜尋與統整知能。因此,建議學校在擬定教學計劃時,安排階 段性資訊基礎課程是有其必要性,讓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方法做緊密的聯結。

六、提供成功的教學經驗分享

學校在規劃相關課程研習時,除了重視教師資訊能力的訓練外,應再提供成 功的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經驗做分享,究竟多數教師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經驗是 相當的缺乏。普遍上,教師資訊能力常運用於教學前的準備和教學後的成績處理,

因此,教師研究進修提供成功的教學經驗分享,應能有所啟發教師資訊能力運用 於教學中。

七、後續研究之建議

本研究經三個學期分三個循環進行資訊科技融入閱讀教學,在教學資源模 式、科技情境模式、科技整合模式的融入教學中選擇適合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 情境及教師資訊能力可及和學校資訊設備下所進行的行動研究。學生在行動教學 研究歷程中閱讀的興趣逐漸提高,閱讀討論及發表下提升了閱讀發表能力,也有 了閱讀純文字書籍的經驗而拓展學生閱讀書籍類別的層次,閱讀未來是陪伴他們 一路成長。行動歷程中不斷的省思檢討、修正自己的教學策略,無不是朝著研究 目的去研究,看到學生的學習成長也精進了自己的教學,行動研究在教育職場上 可說是能達成教與學雙贏層面的研究方法。在研究中有研究的限制及行動不及之

(一) 閱讀策略指導學生閱讀網路資訊

網際網路搜尋資料是學生學習的方式之一,在本研究中雖指導學生輸入關鍵 字的搜尋是篩選掉不必要的資訊,但學生仍迷失在膨脹的資訊中,尚未達成有效 的閱讀統整繁雜的資訊,學生要運用何種閱讀策略才能做有效的閱讀,如何統整 資訊,應該值得探究。

(二) 運用blog 提升閱讀寫作能力

blog 是一個閱讀寫作的學習平台,它可以很個人化的閱讀及寫作,也可以公 開分享做觀摩學習。在學生的資訊能力可及之下,如何運用blog 的特性指導學生 閱讀寫作,blog 能否提升學生寫作的興趣和能力?藉由行動研究也許是值得試探。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于富雲(2001)。從理論基礎探究合作學習的教學效益。教育資料與研究,38,

22-28。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明潭(2008)。運用相互教學法融入動畫設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理解 及動機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古智勇(2003)。動畫網頁輔助學習數學幾何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角柱和 角錐單元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古禮權(2004)。基於目標設定理論之班級兒童閱讀學習環境建置與評量。國立 中央大學資訊工程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江培菁(2006)。資訊科技融入社會領域鄉土戶外教學學習成效與態度之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余政賢(2007)。國小社會領域應用數位式問題導向學習設計之行動研究。臺北 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宜貞(2000)。國小五年級學童認字概況及其相關變項之探討。國立臺南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

吳訓生(1999)。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吳穎沺(2003)。建構主義式科學學習活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認知結構之影響。

國立交通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呂芸樺(2006)。網路超文本的閱讀理解歷程之探討。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 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秋芳(2002)。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習教學之研究。國立屏東範範國民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豐展(2006)。台北市國小教師教學信念、學校環境因素與資訊科技融入教學 實施成效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桃園。

沈慶珩(200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概念、應用與活動設計。教育資料與圖書 館學,42(1),139-155。2007 年 2 月 25 日,取自

http://research.dils.tku.edu.tw/joemls /42/42-1/139-155.pdf

岳修平(譯)(2005)。Ellen D. Gagné, Carol Walker Yekovich, & Farank R. Yekovich 著。教育心理學—學習的認知基礎。臺北:遠流。

年2 月 25 日,取自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page=trend&id=1257 林宏隆(2005)。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能力發展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

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林鈺婷(2003)。網路輔助教學應用於國小自然科學習領域之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施頂清 (2000)。自我發問策略與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對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的效果 比較考驗。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夏林清、中華民國基層教師協會(譯)(1997)。Altricher Herbert 著。行動方法 導論。臺北:遠流。

徐新逸(2002)。教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之意義與需求。載於張霄亭(主編)教 學科技融入領域學習(pvii-ix)。臺北市:學富文化。

祝佩貞(2004)。電子童書與紙本童書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及閱讀態度之比較研 究。臺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春興(主編)(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教育,72,2-9。

張婉玲(2005)。資訊融入國文科教學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教育部。

莊雨姍(2006)。資訊融入繪本教學以提升閱讀障礙學生閱讀理解能力之行動研 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莊夏萍(2005)。網路電子童書融入語文領域教學提升學童閱讀與寫作能力之行 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 竹。

許淑燕(2005)。電子繪本融入兒童英語合作閱讀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 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

連啟舜(2002)。國內閱讀理解教學研究成效之統合分析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