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涵

一、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依研究者不同有其不同之定義。茲分述如下: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將資訊科技融入於課程、教材與教學中,

讓資訊科技成為師生一項不可或缺的教學工具與學習工具,使得資訊科技的使用 成為在教室中日常教學活動的一部分,並且視資訊科技為一個方法或一種程序,

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來尋找問題的解答。

顏龍源(2000)的研究指出電腦融入教學是指將資訊科技中可供教與學所用 的各項優勢資源與媒體,平順的、適切的置入各科教與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此 定義不強調資訊科技的結果與表現,而重視融入的觀念、融入的過程和科技的適 用性,因為在一個科技是一個工具、是配角,其功能在於支援學生進行探索、實 驗、解決實際的問題,並提供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對話、互動及反省思考的環境,

以建講自己的知識體系。

依台灣地區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座談會記錄(2001)中對於「資訊融入教」

的描述是:老師將利用電腦與網路的特性,於適當的主題、適當的時機與各科教 學相結合,並以活潑的教學方式改善原本枯燥、死板的教學模式。此種方式,稱 之為資訊融入教學(徐新逸,2002)。

綜合上述的定義,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是指老師善加利用資訊科技的各項優勢 資源與媒體,依教學課程的教與學中的需要適時、適切的融入。資訊科技是個學 習的工具,能提供教師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營造學生在學習情境進行探索、互動、

二、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角色

Jonassen(1996)曾以 mindtools 說明教學科技有三層次的應用,分別是「學 電腦知識」(Learning about Computer)、「從電腦學知識」(Learning from Computer)、

「用電腦學知識」(Learning with Computer)。Jenassen 對電腦三層次的應用,對 應到我國資訊應用教育發展,分別是資訊概論(Computer Literacy)、電腦輔助教

所有的學生均有機會習得基本資訊知識、技能與學習素養,以為各領域應用資訊 的基礎(教育部,2000:348)。

從中央到地方政府在十多年來對資訊科技的基礎教育從資訊的軟硬體設備購 置、師資資訊素養的訓練養成皆有顯著的提升和成效。資訊教育在九年一貫新課 程中雖不是領域課程,但仍訂定課程綱要,融入於各學習領域。各學習領域則應 使用資訊科技為輔助學習之工具,以擴展各領域的學習,並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 能力。因此,國內現今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所扮演的角色已從分離教學到支援教學 晉升到整合教學的階段。

三、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疇

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圍應該包含下列三個部分:1.Learning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學習與資訊科技相關的知識和技能,目的在培養學生的電 腦素養或資訊素養。2.Learning fro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從資訊科技來學習,將 資訊科技視為傳遞系統或教學媒體。包含電腦輔助教學、電腦輔助學習、電視教 學、廣播教學、網際網路教線上學習者相關資訊科技的媒體教學與學習。3.Learn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用資訊科技來學習,將資訊科技視為學習工具。王全 世(2000)認為 Learn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應該是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 焦點與重心。Jonassen(2000)指出:學習者應利用資訊科技做為認知與學習的工 具,以提升其問題解決能力並擴展思考力,進而提昇知識建構的成效。進一步以 資訊科技來學習的角度來看沈慶珩(2004)參酌多位研究者的觀點分析:歸納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的範圍為以學生或教師運用之不同分成二大類,第一大類為教師 讓學生運用資訊科技於學習,第二大類為教師本身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茲分別 說明:

(一) 教師讓學生運用訊科技於學習 係指教師讓學生運用:

1.印表機、掃瞄器、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等硬體設備。

2.應用軟體,例如:

(1)使用文書處理軟體製作文件(如作業、報告等)。

(2)利用試算表進行統計圖表製作或進行函數模擬的觀察。

(3)使用繪圖軟體製編輯圖像(作業、報告等)。

(4) 使用資料庫軟體建立與管理資料(同學資料)。

(5)使用多媒體簡報軟體製作與播放多媒體簡報(作業、報告等)。

3.輔助教學軟體,例如:

(1)使用 CAI 軟體(種類包括教導式、練習式、模擬式、測驗式、問題解決式

(2)使用 CAI 軟體或其他多媒體資源(如字典、辭典、百科全書光碟等)搜尋 相關資料。

4.網際網路資源,例如:

(1)利用 email 與同學、老師或學者專家溝通、討論等。

(2)利用 web 搜尋引擎相關資料。

(3)利用或建置 BBS、Web 上的討論區、聊天室、Blog 等發表對學習的想法、

心得或與同學、老師、學者專家溝通、討論等。

(4)利用或建置 Web 網站以瀏覽、上傳、下載或展示資料(包括作業、學習單、

講義、作品、測驗、簡報、CAI 軟體、圖片、動畫、影音資訊、繪圖軟體、網頁 編輯軟體、益智遊戲等)。

(二) 教師本身運用資訊科技於教學 係指教師本身運用:

1.印表機、掃瞄器、數位相機、數位攝影機等硬體設備。

2.應用軟體,例如:

(1)使用文書處理軟體製作文件(如教案、講義、學習單、測驗等)。

(2)利用試算表成績管理、進行統計圖表製作或進行數學概念的講解。

(3)使用繪圖軟體製編輯圖像(講義、學習單等)。

(4)使用多媒體簡報軟體製作簡報與播放簡報、數位化影片等多媒體資訊。

(5)使用資料庫軟體建立與管理資料(學生資料)。

3.輔助教學軟體,例如:

(1)播放或製作使用 CAI 軟體(種類包括教導式、練習式、模擬式、測驗式、

問題解決式等較具互動性)輔助教學。

(2)使用 CAI 軟體或其他多媒體資源(如字典、辭典、百科全書光碟等)搜尋 相關資料。

4.網際網路資源,例如:

(1)利用 email 與同學、同事或家長溝通、討論等。

(2)利用 web 搜尋引擎教學相關資料(教材、教法、測驗等)。

(3)架構資料庫網站環境以進行資料的統計分析。

(4)利用或建置 BBS、Web 上的討論區、聊天室、blog 等發表教學心得、想法 或與同學、家長、其他老師、學者專家討論教學上的問題。

(5)利用或建置 Web 網站以瀏覽、上傳、下載或展示資料(包括作業、學習單、

講義、作品、測驗、簡報、CAI 軟體、圖片、動畫、影音資訊、繪圖軟體、網頁 編輯軟體、益智遊戲等)。

四、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不同於教學設計模式,教學模式是指引教師安排教學活動連續的步 驟,所呈現的是教學設計中所選來企圖使學生獲得學習結果的特殊模式,它是被 組合到教學設計過程中。Gunter、Estes 和 Schwab(1995)提醒一般教育工作者,

教學模式的步驟並不是嚴格奉行的公式,或者是一個緊接著一個加以完成的系

教師呈現媒體及進行問題提問等發展活動,最後以歸納結論的方式結束課堂時間 並評量學生的作業。而資訊科技在此的角色是提供教學資源,輔助教師教學,此 教學資源模式的教學步驟摘要可歸納為:

1.分析目標與教材內容,提出可以促進學生理解學習知識的可能性素材。

2.選擇教學資源(媒體、科技設備或數位素材)。

3.安排教學活動。

4.提示學習內容知識概念。

5.呈現媒體與聲音的解說。

6.教師提問與學生回饋(監督與回應)。

7.重複第 5.6 步驟。

8.教學評量。

(二) 科技情境模式

科技情境模式即是運用科技進行學習,此模式所牽涉的不僅教師的教學活 動,提供學生操作科技設備的機會也融入在教學活動中。以此教學模式而言,資 訊科技已不只是支援或補充教學活動的不足,而是積極地安排或刺激學生操作資 訊軟體或設備,讓學生沈浸在科技的情境中,去完成教師提出的學習任務,期望 學生在學習任務中解決問題與思考,再從思考中建構知識,資訊科技在此的角色 是提供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情境。科技情境模式的教學步驟摘要可歸納為:

1.分析目標與教材內容,提出可以刺激學生知識建構的學習活動。

2.選擇媒體或科技設備。

3.提示學習內容知識概念(先備知能)。

4.確認或指導學生的資訊操作技能與訊息瀏覽技巧(先備知能)。

5.給予學生學習任務。

6.學生實際操作與探索,教師監督與回饋。

7.學生發表初步結果(或提出假設),再重新組織。

8.重複第 6.7 步驟。

9.學生呈現成果報告或教學評量。

(三) 科技整合模式

科技整合模式是一種整合遠距教學與實體教室教學的一種教學模式,而資訊 科技在此的角色是提供數位科技遠距的功能整合融入教學過程中。此模式可以大 部分時間進行遠距教學,但在學生年齡較低的教學中,宜增加在實體教室中教師 的引導與運用科技輔助學習的時間,以及課後補充學習的功能。

科技整合的學習系統是以網路伺服器整合可在網路運用的機制,除了媒體呈 現、任務學習程序外,合作學習對學習者而言也是相當便利的。另外,互動討論 的機制、模擬化的學習、紀錄個別學習進度並適度提供引導對學習也有相當助益。

但是,Thomas, Carswell, Price 和 Petre(1998)提醒教學工作者,網路呈現的遠距 教學功能不是將紙本轉變(translation)為網路上的教材內容,而是需要轉化

(transformation)為全方位的、較為深度的教學過程,提供完整且接近真實的網路教 學。科技整合模式教學步驟摘要可歸納為:

1.分析目標、教材內容與瞭解系統平台的適合度。

2.安排課程計畫,製作或選擇教學媒體。

3.確認或指導學生的資訊技能及線上互動的能力。

4.教學並給予學習任務。

5.安排互動討論的方法(角色)、問題(任務)與回饋。

6.隨時監督(系統記錄),提供協助。

7.重複第 4.5.6 步驟。

8.學生呈現成果報告或教學評量。

綜觀以上三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中,與基本的教學模式是相契合的,教 學步驟仍具有目標分析、學前評估、教學活動、評量。資訊科技的融入是應因教 學目標而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而教學步驟可依教學環境、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差

綜觀以上三個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模式中,與基本的教學模式是相契合的,教 學步驟仍具有目標分析、學前評估、教學活動、評量。資訊科技的融入是應因教 學目標而使用不同的教學模式,而教學步驟可依教學環境、學生的學習需求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