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根據本研究結果,提出下列相關建議,以作為未來政府單位及學校在 體育班發展制度上之參考,其具體建議如下:

一、健全的管理辦法及考評制度

近年由於體育班廣設過多,部分學校缺乏相關配套措施,致使學校體 育班運作發展受限,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亦造成學生未來發展受到影響,

由於目前體育班之主責單位只著重於申辦學校資格審查,對於體育班正式 運作後續之管理及考評制度不甚完善。因此,教育行政單位對未來國中體 育班之申辦學校,在審查時應嚴加審慎評估,並考量學校原發展重點項目 及其成績表現、申設項目之妥適性及未來發展潛力,並應實際到校訪查場 地設施,瞭解師資結構及課業、生活輔導規劃情形。學校申請設置體育班 後,主管單位應派專員定期或不定期到校訪視,瞭解各校發展運作之情形,

以及學校需求與困境,並作客觀的考評建議。對於辦理成效佳者,予以各 種獎勵或提供更多實質上的資源,以強化訓練成效,使選手之運動表現更 上層樓;對於成效不佳者,提供適當資源及輔導改善,如未能有所改善,

則應考量是否予以停招或停班,讓有限的資源得以充分發揮,使體育班運 作發展能夠永續且優質發展。

二、規劃區域性重點發展特色

為培育優秀運動人才及建立一連貫之銜接體制,以及解決目前區域性

運動項目過於重疊,所造成各校學生招收不易之情形。建議教育局相關單 位應瞭解各區域各級學校項目的發展情形,依據各區域相關資源及條件,

規劃出區域性重點發展項目,於國小、國中階段大量招收及培育,建置紮 實之金字塔底層,並建立一連貫培訓體制,讓選手從國小到高中,甚至到 大學都能有最好的照顧,並能持續接受最完善而長期計畫性的銜接訓練,

以孕育傑出之金字塔頂端之選手,體驗金字塔型之訓練模式,進而在國際 賽事發光發熱,爭取榮耀。

三、體育教學與運動訓練分流化

目前學校體育班訓練工作多數由校內體育教師來兼任,然而教練長期 肩負訓練重責及承受學生表現壓力,勢必會影響到一般教學的品質與選手 訓練的成效。研究者建議未來學校體育教學及運動教練要區分定位清楚,

體育教師負責體育教學及辦理學校相關體育活動,體育班相關訓練工作則 由專任運動教練來執行,如此才能讓學校體育教學正常化,運動訓練也能 精緻且更專業化。臺北市 98 學年度已正式將臺北市所甄選的專任運動教練 納編至體育班之學校擔任協助訓練工作,但人數仍然不足,應持續予以聘 任補足。過去教育部所實施的專任運動教練制度,曾因管理辦法及考評制 度不夠完善,實施不久即停招,最後不了了之。因此,教育當局對於學校 專任運動教練聘任管理辦法應更加嚴格實施,以甄選到高素質的運動教 練,進而共同努力為臺北市、為國家造就出一流高水準的運動人才。

四、妥善規劃選手未來發展

國內基層運動選手,長年的訓練及追求個人目標之外,也希望將來能 進入一所心目中理想的學校。而選手除了面臨運動成績的壓力外,升學壓 力及升學管道也是選手最困擾的事,甚至會影響選手持續參與運動訓練的 意願。因此,學校教師及教練應多方面協助選手克服未來生涯發展問題,

適時提供學生學業與升學之必要的協助與輔導,並制定學校運動團隊升學 及學業輔導措施,並與高中職及大專校院建立一貫之升學、訓練合作計畫,

讓學生能持續升學及訓練,解決家長、選手的疑慮及擔憂。另外為了貫徹 優秀運動人才一貫培訓體系的計畫,國中階段學校教師及教練更應積極鼓 勵優秀選手,能夠繼續進入高中體育班就讀,以銜接更專業的訓練,進而 提昇運動專業技能及水準。

參考文獻

王宗進(1992)。東海大學運動代表隊組成概況。大專體育,1(2),38-41。

王舜儀(2008)。彰化縣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組訓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包德明(1989)。學校體育選手培訓。國民體育季刊,18(3),16-19。

教育部(2006)。高中職多元入學方案。2006年10月1日取自中等教育司網,

網站:http:me.moe.tw/95junior/

全國體院統編(1991)。學校體育學。北京:人民體育。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1999)。我國學校體育發展與策略。臺北:行政院體育 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2)。建立運動選手選才制度。臺北:行政院體育委 員會。

余美麗(1991)。學生運動代表隊的組訓。大專體育,1(4),3-6。

吳延齡(1997)。提昇體育水準之我見。臺灣體育,93,82-83。

李俊杰、林東興(1998)。學校運動代表隊組訓之探討。台灣體育,95,33-38。

林正洲(2004)。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信念與生涯發展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建勳(2002)。我國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績效評估考量因素與教練自評 現況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縣。

林德隆(1987)。中華民國成棒代表隊選拔之研究。體育學報,9,14-156。

邱金松(1990)。中等學校運動聯賽經營管理。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侯禎塘(2001)。資優教育的理念與實踐。屏師特殊教育,2,1-9。

姜茂勝(1992)。國立臺灣工業技術學院代表隊組成概況。大專體育,10,

33-34。

洪嘉文(2001)。學校體育發展現況。學校體育,11(4),4-12。

洪嘉文、詹俊成(2005)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發展現況與未來展望。中華 體育,19(72),63-71。

孫顯鋒(2000)。學校運動代表隊組織與訓練分析探討。大專體育,44,

120-126。

徐元民(1985)。高級中學體育的展望。國民體育季刊,14(3),22-26。

徐郁婷(2006)。桃園縣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與問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翁志成(1992a)。我國大學生運動團隊的現狀與發展。大專體育雙月刊,3

(2),88-93。

翁志成(1994)。學校運動團隊組訓的理念與影響因素。國民體育季刊,23

(2),55-62。

翁志成(1994b)。運動團隊人力資源之任用。中華體育季刊,8(2),42-47。

翁志成(1999)。學校體育。臺北:師大書苑。

國立體育學院(1989)。運動教練學-理論與實務。桃園縣:國立體育學院。

張大昌(2003)。校代表隊組訓。學校體育,13(2),39-44。

張天津(1989)。學校體育與校內外競賽。國民體育季刊,18(3),20-24。

張宏亮(1992)。運動教練與代表隊選手溝通行為。大專體育,10,54-60。

張浩桂(2003)。運動代表隊經營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國中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張勝煇(2003)。臺北縣立完全中學運動代表隊組訓運作與選手需求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張雅棻(2001)。體育重點發展學校運動代表隊選手參與動機與訓練意願影 響因素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 北縣。

教育部(1984)。體育法規選輯。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1990)。國民中小學體育班實施計劃。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1992)。體育課程系統化規劃專題研究—第一階段研究報告。國民 體育季刊,21(3),10-40。

教育部(1994)。國民小學體育課程標準。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1994)。體育法令彙編。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9)。特殊教育法規選輯。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1)。高中體育班訪視報告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2)。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九十二年度特殊教育統計年報。臺北:千毅。

教育部(2003)。特教法規。http://www.edu.tw/special/inf/inf004.htm

,教育部網站/法令規章/特殊教育小組,(2003年10月28日至11月11 日)。

教育部(2003)。專任運動教練聘用辦法。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5)。特殊教育統計年報-九十四年度。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1999)。中華民國特殊教育概況。臺北市:教育 部。

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1997)。「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 則、鑑定基準」修訂草案總報告。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1990)。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畫。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體育司(2002)。學校體育發展中程計畫。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許建民(1998)。運動績優保送生角色衝突與因應策略。國民體育季刊, 27(4),102-109。

許振明(1997)。大專組訓運動代表隊考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郭有遹(1994)。文藝與音樂才能。資優教育季刊,52,1-9。

郭遠彰(2005)。家長與我。新竹縣竹東國小。新橋期刊,10,1。

郭靜姿(1986)。資賦優異與特殊才能之區分。測驗與輔導雙月刊,74,

69-71。

郭靜姿(1996)。資賦優異學生的鑑定與教育安置。教育資料集刊,21,

1-18。

陳玉娟(1994)。臺灣地區游泳教練領導行為與選手成績表現及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光紫(2005)。大專院校運動代表隊組訓與經營探討。玄奘管理學報,3

(1)39-56。

陳建森(1997)。台北縣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組訓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建興(1989)。論目前國中運動代表隊考量因素之研究。國民體育季刊,

18(3),106-110。

陳政雄(1984)。如何加強體育教學之研究。國民體育季刊,13(1),22-27。

陳炳楓(2006)。臺南縣國民小學運動代表隊組訓現況與阻礙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縣。

陳朝陽(1987)。學校體育經營之籌措與運用。國民體育季刊,16(1)

,14-19。

陳漢志(2001)。苗栗縣國民小學運動場地設備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龍安(1983)。如何鑑別資賦優異兒童。臺北:市立師範專科學校。

陳龍雄(1987)。學校體育經費之籌措與運用。國民體育季刊,16(1)

,20-21。

陳龍雄(1989)。運動選手培訓的觀念與作法。國民體育季刊,18(3)

,44-51。

彭煥章(1995)。竹東國小體育資優班(羽球)發展計畫。載於林任淳編

:竹東國小校務發展計畫,34-38。新竹縣:竹東國小。

彭煥章(2006)。臺灣地區國小體育班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彭煥章(2006)。臺灣地區國小體育班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