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個案之背景回顧

第一節 彰化縣溪州鄉之概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第三章 研究個案之背景回顧

本研究個案位於彰化縣溪州鄉,主要探討該鄉的水田利用與其所展現的多功 能性。又水田利用之歷程與濁水溪、莿仔埤圳存有密不可分之關係,故在本章節 的安排上,第一節首先介紹彰化縣溪州鄉的地理位置、自然條件、人文條件以及 農業發展概況,以便對於溪州鄉之背景有基礎了解。復又,為能深入探討溪州鄉 的水田利用情形,必須探討該鄉的水源灌溉來源,故第二小節側重於溪州鄉地面 水與地下水的利用概況,地面水包含濁水溪的農業利用、集集引水工程之興建歷 程及帶來的變化;而地下水部分則包括使用概況與影響。由第二小節的脈絡中,

可得知溪州鄉的用水情況。進而衍伸出第三小節的重點,即中科四期的搶水事件 所引發農民護水行動。而在行動落幕後,溪州鄉重新找回了人與土地的關係,推 動了維護生態與環境的水田濕地計畫,轉變了過去的水田利用方式,以更友善、

更愛護環境的方式對待水田。希冀藉由本章節的回顧,逐一爬梳個案與事件之脈 絡,為第四章與第五章的訪談與分析,奠定更完善的調查基礎。

第一節 彰化縣溪州鄉之概述 一、地理位置

彰化縣位於臺灣本島中西部,北以大肚溪為界,與臺中市相隔,東倚八卦山 脈與南投縣為臨,南以濁水溪與雲林縣相望,西濱臺灣海峽,南北長度約有 43.19 公里,東西闊度約有 40.00 公里,縣內主要河流為大肚溪、貓羅溪、濁水溪,均 西流入海(彰化縣統計年報,2013:1)。全縣共分 1 市 7 鎮 18 鄉。而溪州鄉則 位於彰化縣最南邊(如圖 4 所示),南臨濁水溪,與雲林縣西螺鎮、莿桐鄉比鄰;

東鄰二水鄉與田中鎮,北鄰北斗鎮、西接埤頭鄉與竹塘鄉。全鄉面積約 74 平方 公里,南北長 8.18 公里,東西寬 13.6 公里,共 19 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4 彰化縣位置圖與各鄉分布圖

圖片來源:彰化縣 26 鄉鎮市,http://www.lohastw.com/blog/?p=2171,最後瀏覽日期:2014 年 4 月 24 日。

二、自然條件

針對彰化縣溪州鄉的地形與地質條件、氣候條件說明如下。

(一)地形與地質條件

彰化縣面積在各縣中雖屬最小,但平原比率卻最大,共約 94,240 公頃,占 全縣面積 87.71%。彰化平原為一海岸平原,係由濁水溪、大肚溪、八卦台地之 沖積物覆蓋於其上而形成。該平原又屬現代沖積層,為濁水溪及大肚溪所帶來之 砂礫、坋砂及粘土等沖積物所形成(陳芳敏,2010:23、25)。而溪州鄉的地形,

除了東南面小部分為丘陵地外,整體亦以平原地區面積最大,且地勢平坦,地質 則皆以大面積沖積土為主(行政院農委會,2014)。

(二)氣候條件

彰化縣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氣溫以七月為最高,一月最低,年平均 溫度約在 23 度左右,氣候溫和;冬季為乾季,以東北季風為主,夏季西南風盛 行。年平均降雨量為 1,750mm,雨量多集中於 5 至 9 月,屬於豐水期;10 月起 至翌年 4 月則屬枯水期(經濟部水利署,2014)其中以八月份降雨量最多,其 次為六月份(陳芳敏,2010:24)。而溪州鄉位於濁水溪沖積扇,在溫度方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一年之中約有八個月的平均氣溫達到二十度以上,可謂「長夏無冬」,適合大部 份的農作物生長。而雨量主要集中於五月到九月,十月到翌年四月雨量較少,大 致為夏雨冬乾的氣候區(張瑞津,1985:201)。

三、人文條件-莿仔埤圳發展梗概

水利設施為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彰化平原的水利設施,造就了臺灣最 重要的農業區。人工渠道導引河水至灌溉區,扭轉了自然水文的流路(張素玢,

2014:193)。埤圳3便是一種常見的灌溉水利設施。由於臺灣屬稻作文化區,水 稻係主要糧食作物,因此埤圳開發的成功與否,便攸關了稻米收成的豐欠(陳鴻 圖,2014:24)。在彰化地區的水利開發史上,八堡圳灌溉了彰化中、北部區域,

被視為是該區最重要之水利設施。然而史實上較少提及的是,彰化南部地區也有 一座重要的灌溉設施-莿仔埤圳(鄭雅心,2004:30)。

本研究個案位於溪州鄉,該鄉昔日處於濁水溪分流的東、西螺溪之間,原是 沙洲的沖積地段,而溪埔地的開墾,主要係依賴水利設施興建,如水壩、圳渠等,

方能引濁水溪灌溉田地(吳晟,2002:262)。而莿仔埤圳之於溪州鄉,除了是農 業重要的灌溉來源外,更是居民情感、生命體驗的重要依歸。

(一)命名由來

莿仔埤圳的歷史由來已久,根據洪長源(1998:150)、鄭雅心(2004:30-31)

之研究指出,其命名來源有此一說。在民國 40 年(1951)之前,此圳以土堤為 岸,然而土堤容易受到溪水侵蝕而崩塌。為保護堤岸,居民將竹子削尖打在岸沿,

再以竹片圍成護牆。竹子多莿,故命名為「莿仔埤圳」。

(二)地理位置

莿仔埤圳地處彰化縣之西南角,縱貫溪州鄉、埤頭鄉、北斗鎮,南臨濁水溪 北岸(陳雅青,2008:111),由溪州鄉東邊的大庄村與榮光村交界引出濁水溪水,

再由瓦厝村連接至埤頭鄉,是彰化縣第二大的灌溉系統,僅次於八堡圳。莿仔埤 圳自溪州鄉取濁水溪水灌溉整個彰化西南地區,其幹線有 39 公里、支線 211 公 里、分線 148 公里,水路延展於溪州、埤頭、二林、芳苑、北斗、竹塘、大城等 等聚落。而在溪州鄉的位置如圖 5 所示。

3埤(陂、塘)意指蓄水池,圳為水路之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圖 5 溪洲鄉莿仔埤圳流域圖

圖片來源:溪州鄉公所,http://www.hsichou.gov.tw/about_06.asp,最後瀏覽日期:2014 年 4 月 24 日。

(三)開發歷程

自清朝乾隆時期,彰化居民陳四芳集資開鑿莿仔埤圳,為該圳奠定了初步規 模。其後,又有蔡壽星、許鳥美等人,相繼前來農業拓墾,先後管理莿仔埤圳(林 達雄,1997:58;鄭雅心,2004:31)。直到 1901 年,日本總督府才將水圳從管 理者葉惠清(時任溪州庄長)手中收回,並加以整修莿仔埤圳。至日據時期,日 本政府在濁水溪下游築起提防、河床新增許多開墾腹地。為了墾荒,日本政府要 求當時的管理者葉惠清交出管理權,將莿仔埤圳設為官圳,這也是臺灣民設官管 埤圳的開始(PNN 公視新聞議題中心,2011)。

莿仔埤圳的設計並非讓土地直接引水,而是先將溪水從幹線引到支線,再由 支線及分線聯絡到農田中,因此幹線二側均有支線並行。而為了要保持幹線水流 流速,圳底大多筆農田還要低,支線才比農田高。此外,幹線的水引到支線,須 設水閘,故有水閘之處必有灌溉支線,也才得以灌溉(洪長源,1998:15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田利用與其所展現的多功能性,故討論主題以水田為主。而欲深入剖析該鄉的水 田利用,則必須先了解灌溉水源與其發展歷程。因此,下一節將著重在溪州鄉的 灌溉水源利用,梳理其用水概況與脈絡,以俾分析溪州鄉的水田利用轉變,以及 多功能性的發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