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彰化縣溪州鄉水田利用多功能性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彰化縣溪州鄉水田利用多功能性之研究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 私立中國地政研究所. 立. 碩士論文. 政 治 大. ‧. ‧ 國. 學. 彰化縣溪州鄉水田利用多功能性之研究.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研 究 生:吳宜庭 指導教授:顏愛靜 博士. 中華民國 104 年 1 月.

(2) 謝誌 總算到了寫謝誌的這一天,內心五味雜陳,是欣喜、是感動,也帶有點不捨。 撰寫論文的期間歷經幾許波折,曾想放棄,但幸好一路上有著許多人的幫助與鼓 勵,讓我得以完成碩士論文。對於這些恩惠,我無從回報,僅以這一篇小小的謝 誌,表達我內心的感謝。 此論文的重要推手,是吾師顏愛靜教授。很感謝老師的磨練與訓練,不論是 科技部的計畫案、投稿期刊、論文等,我都從中獲得良多。而老師總是不吝給我 支持與鼓勵,由衷謝謝老師的照顧!此外,感謝擔任口試委員的徐世榮老師、李 承嘉老師,是您們讓這本論文更臻完善。同時,也非常感謝法制組的陳立夫老師、. 治 政 大 並且給我更多信心面對挑戰。還有,謝謝彰化溪州的慈慧、雅芸、音寧以及每一 立 個受訪的農民,是你們豐富了論文,提供研究上重要的資訊與協助,我永誌在心。 戴秀雄老師以及張鈺光老師,在我的期初與期末報告時,提供論文修正的建議,. ‧ 國. 學. 接著要感謝的是顏家班的哥哥姐姐。謝謝擔任評論人的亭伊學姐、美珍學姐, 能夠有你們幫我,是莫大的幸運。還要謝謝時常給我建言的健豪學長、一路領導. ‧. 我的阮姐姐、週二晚上一同奮鬥的小芝學姐,我的天使學妹瓊文,以及給我打氣. y. Nat. 加油的碩專四傑-國祥學長、昭洋學姐、世賢學長、書騰學長,還有胤安學長、. er. io. sit. Jack,非常謝謝你們待我如家人!. 研究所的生活中,少不了一起加油打氣的好夥伴宜均、遠在日本不離不棄的. n. al. Ch. i n U. v. 阿蕙、常聽我五四三又很捧場的室友依靜、最親愛小主團-剛成為人妻的居居、. engchi. 呆麻品諭以及里長陶陶,是你們讓我的碩班生活多采多姿,伴我走過這兩年半的 歲月,認識你們是我的福氣。還有,感謝于銓的陪伴與關心,包容有點任性又愛 生氣的我,未來也要一同努力加油! 最後也最重要的,謝謝我的家人一路支持我,謝謝爸爸辛苦賺錢養家,心與 我同在的媽媽、陪我瘋言瘋語的可愛狗子宜倫、時常關心我的阿嬤、從小陪我長 大的姑姑、總是默默支持的叔叔與嬸嬸。感謝你們給予的一切,讓我能夠無後顧 之憂完成學業,謹將這本論文獻給你們! 宜庭. I. 2015/2/19 初一 於高雄家中.

(3) 摘要 水源,是水田利用最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了水田所展現的多功能性。多功 能性之概念,係表彰農業生產已由經濟功能轉變為兼具其他服務功能,強調農業 生產不僅創造商品的價值,亦提供其他產出的非商品價值。並可歸納出具有生產 經濟、生態環境與社會文化功能。而倡導多功能性之最終目的,在於農業永續發 展。 本研究個案位於彰化縣溪州鄉。此鄉因有莿仔埤圳引入濁水溪灌溉,生產著 名的濁水米,且莿仔埤圳亦為溪州鄉農業之命脈。近二十年來,溪州鄉歷經「集 集共同引水」工程、中科四期搶水事件、護水行動與水田濕地計畫等,更加強調. 治 政 大 栽培方式,轉變成以無毒農法施作的水田濕地。本研究以文獻評析與深度訪談的 立 方式,探討溪州鄉之水田利用歷程,並以護水行動為界,將溪州鄉水田利用方式. 農業用水的重要性,以及守護土地的決心。而在護水行動落幕後,溪州鄉的水稻. ‧ 國. 學. 劃分為慣行與無毒水田利用。並分別比較兩種水田利用方式,所展現出多功能性 之差異。研究結果顯示,無毒水田之利用,特別是在生態環境的層面,較能夠為. ‧. 溪州鄉延續土地、動植物與人體健康,進而創造永續價值。. y. Nat. 進而,本研究再以 Jordan & Warner(2010)所提出的多功能性發展模式,探. io. sit. 討模式中產業發展、農業生態夥伴關係與超級系統中,溪州鄉無毒水田利用所面. n. al. er. 臨之發展困境與課題。研究結果顯示,溪州鄉的無毒水田利用,已具備產業發展. i n U. v. 層次,並約略形成農業生態夥伴關係,惟超級系統層次尚未成形。此表示溪州鄉. Ch. engchi. 無毒水田利用的多功能性推廣,仍有其完備與不足之處。本研究認為,認為若能 解決在內部管理、無毒水田的集中化管理,以及政府機關的資源整合、產業輔導、 有機資材取得問題,並將有助於凝聚溪州全鄉之永續發展意識,使更多農民投入 無毒水田栽培,或能成為傳統慣行農鄉轉變為無毒農鄉之典範。 關鍵字:溪州鄉、水田、多功能性、永續發展. II.

(4) Abstract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of paddy field utilization, and affect its multifunctionality directly. The concept of multifunctionality recognizes that the economic fun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has been transformed into other services, not only creating commodities, but also providing the value of non-commodity outputs. In fact, the goal of multifunctionality is to develop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This case study is located in Xizhou Township, Changhua County. Because Chi Tsai Pi furrow irrigation noses Chuo Shui River into Xizhou, this township can produce famous Chuo Shui rice. And for sure, Chi Tsai Pi furrow irrigation is the heart of agriculture in this township.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the township had gone. 政 治 大 Taiwan Science Park’s (CTSP) fourth-phase, defending water action and paddy 立. through Chi Chi Conjunctive Diversion Project, grabbing water events of Central. wetlands plan, people in this township has a great emphasis on the use of water in. ‧ 國. 學. agriculture, as well as the protection of the land. After the defending water action, the rice cultivation methods in Xizhou has changed into chemical-free farming facilities. ‧. for paddy wetlands. This research adopts literature and in-depth interviews two ways. y. Nat. to explore the use of paddy fields in Xizhou, and compares the use of two separate. sit. methods of paddy fields, conventional farming and chemical-free farming, finds out. n. al. er. io. the differences of multifunctionality between these two methods. And the results. i n U. v. shows that the chemical-free farming paddy creates the sustainable value.. Ch. engchi.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explores plights and problems of the chemical-free paddy fields in Xizhou with the multifunctionality development presented by Jordan & Warner (2010),which includes three levels,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groeological partnership and super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paddy field utilization of Xizhou has forme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agroeological partnership, however, supersystem not yet. This represent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Xizhou still.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f these problems like nternal management, chemical-free paddy centralized management, industry guidance of government agencies, organic materials issues, are solved , will help unite awareness of Xizhou, and made more farmers into chemical-free paddy cultivation. Keywords: Xizhou Township, Paddy, Multifunctional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II.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定義 ................................................................................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 9. 第二章 農業多功能性之研究面向 ......................................................12 第一節 多功能性之起源與意涵 .......................................................................... 12 第二節 多功能性之目的與展現 .......................................................................... 17 第三節 多功能性之發展模式 .............................................................................. 22 第四節 水田多功能性之研究回顧 ...................................................................... 26.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第三章 研究個案之背景回顧 ..............................................................30. ‧. 第一節 彰化縣溪州鄉之概述 .............................................................................. 30 第二節 溪洲鄉灌溉系統開發利用之歷程與影響 .............................................. 36 第三節 農工搶水對於溪洲鄉水田利用之影響 .................................................. 48. y. Nat. er. io. 訪談內容設計 .......................................................................................... 54 灌溉用水之影響 ...................................................................................... 57 慣行與無毒水田多功能性之比較 .......................................................... 68 灌溉用水與水田利用之綜合分析 .......................................................... 83. al. n.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sit. 第四章 慣行與無毒水田利用之多功能性分析 ..................................54. Ch. engchi. i n U. v. 第五章 無毒水田利用之多功能性發展模式分析 ..............................86 第一節 訪談內容設計 .......................................................................................... 86 第二節 產業發展層次分析 .................................................................................. 89 第三節 農業生態夥伴關係分析 ........................................................................ 102 第四節 超級系統層次分析 ................................................................................ 112.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0 第一節 結論 ........................................................................................................ 120 第二節 建議 ........................................................................................................ 122 IV.

(6) 參考文獻.................................................................................................125 受訪者名冊.............................................................................................13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7) 表目錄 表1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表7 表8 表9. 農業多功能性之功能分類與說明 .................................................................. 15 永續農業之定義 .............................................................................................. 17 慣行農業與無毒農業之多功能性比較 .......................................................... 20 以多功能農業發展模式研究溪州鄉水田利用之方向 .................................. 25 溪州鄉民國 101 年稻米收穫面積及生產量 .................................................. 34 集集攔河堰歷年標的供水量表 ...................................................................... 42 彰化地區農業灌溉用水現況 .......................................................................... 43 溪州鄉水田利用之多功能性分析-訪談問題設計 ...................................... 55 溪州鄉慣行與無毒水田利用之多功能性評估結果 ...................................... 82. 表 10 溪州鄉水田利用之多功能性發展模式分析-訪談問題設計 ...................... 8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 i n U. v.

(8) 圖目錄 圖1 圖2 圖3 圖4 圖5 圖6 圖7 圖8 圖9. 研究流程圖 ...................................................................................................... 11 土地健康、多功能性與永續農業關係 .......................................................... 21 多功能農業的發展模式 .................................................................................. 22 彰化縣位置圖與各鄉分布圖 .......................................................................... 31 溪洲鄉莿仔埤圳流域圖 .................................................................................. 33 彰化縣水系分佈示意圖 .................................................................................. 37 集集共同引水工程示意圖 .............................................................................. 41 彰化地區灌溉分佈圖 ...................................................................................... 44 地下水補注區分佈圖 ...................................................................................... 45. 圖 10 中科二林基地輸水管線工程 .......................................................................... 49 護水行動 ........................................................................................................... 51 護水行動 .......................................................................................................... 51 莿仔埤圳現況 .................................................................................................. 59 莿仔埤圳現況 .................................................................................................. 59 水田濕地栽培情形 .......................................................................................... 76 水田濕地栽培情形 .......................................................................................... 76 水田濕地的生態渠道 ...................................................................................... 78 水田濕地的生態渠道 ...................................................................................... 78 多功能發展模式-產業發展層次 .................................................................. 89 溪州尚水米品牌圖樣 ...................................................................................... 9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sit. y. Nat. 圖 11 圖 12 圖 13 圖 14 圖 15 圖 16 圖 17 圖 18 圖 19 圖 20. er. al. 多功能發展模式-農業生態夥伴關係與支援性組織 ................................ 102 田間記錄本封面 ............................................................................................ 106 田間記錄本內頁 ............................................................................................ 106 水田生態圖示 ................................................................................................ 106 水田食物網路 ................................................................................................ 106 多功能發展模式-超級系統層次 ................................................................ 112. n. 圖 22 圖 23 圖 24 圖 25 圖 26 圖 27. io. 圖 21 溪州尚水米小包裝 .......................................................................................... 93. Ch. engchi. VII. i n U. v.

(9)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彰化縣溪州鄉位於濁水溪下游以北,彰化平原南端,與雲林縣西螺鎮相望。 此鄉因有濁水溪灌溉,孕育肥沃土壤,生產著名的濁水米。溪洲鄉之所以能夠成 為豐饒的農鄉,概可歸功於其農業命脈-莿仔埤圳。此圳引入濁水溪,溪水從大 庄村進入渠道,經過溪州、埤頭、二林等鄉鎮,灌溉彰化 18,000 多公頃的農田, 最後由芳苑濕地出海。此圳全長共約 400 公里,渠道連成細密的水網,是南彰化 農業的重要來源(江昺崙,2011)。. 政 治 大 於民國 49 年(1960) ,彰化縣的八堡一圳、二圳,便採用「大區輪灌」制度,而 立 莿仔埤圳則是自民國 74 年(1985)加入大區輪灌之範圍,日後便由此三個區域. 然而,濁水溪的水量並非全年豐沛,且彰化地區農業用水需求量大。因此,. ‧ 國. 學. 平分濁水溪。當時大區輪灌的分配制度,對於溪州鄉農業用水較為有利。原因在 於水量較大時,莿仔埤圳能獲得之水量天數較多。直至民國 80 年(1991) ,六輕. ‧. 於雲林縣麥寮鄉設廠。為了供應龐大的石化工業用水,政府於民國 90 年(2001). y. Nat. 底完成「集集共同引水」工程,於南投縣集集鎮興建一處攔河堰,每日攔截 33. sit. 萬噸的濁水溪水,以專門的管線直接運送到雲林六輕(張素玢,2011:179-180)。. er. io. 此後,莿仔埤圳的供水情況,便出現了明顯的變化-確定了供水四天、停水六天. al. v i n Ch 主要原因便是工業用水排擠了農業用水(石冠倫等,2011) 。若遇水稻生長的需 engchi U 水期間,農民於灌溉用水不足的情況下,便需抽取地下水灌溉水田。 n. 的輪灌日程。甚至於缺水期還會出現供水三天、停水七天的情況。這樣的轉變,. 溪州鄉的灌溉水源問題不只如此。民國 101 年(2012),為了因應中科四期 工程的用水需求,彰化農田水利會欲以每立方公尺 3.3 元的代價,將當地莿仔埤 圳每天 6.65 萬噸的農業用水移撥為中科四期的中期用水,影響良田面積廣達 18,550 公頃(守護水圳,2012)。為了捍衛農耕之用水權,溪州鄉農民成立反中 科搶水自救會,並發起「守護莿仔埤圳」之護水行動。歷經一年多的抗爭、凱道 抗議以及在水圳旁靜坐等。最終,取水地點從溪州鄉改移往埤頭鄉,代表了溪州 鄉農民成功守護了溪州鄉的農業水源,同時也喚起各界對於農耕水源的重視。 水,是水稻之源。臺灣的水稻概採灌水式栽培,生育過程幾乎都「浸泡」在 水中,從整地、育苗、植株生長、分化、稻穗形成與抽出、直至穀粒充實等環節 1.

(10) 的進展,莫不需要充足的水量以順利進行。如灌溉水源有所短缺,必將不利於此 種灌溉式水稻生產(楊純明,2010:212、214) 。來自溪州鄉的作家吳晟,以「水 稻水稻,無水就無稻,無稻就無糧食。」詩句,點出了溪州鄉所面臨的水田缺水 的難題。在中科四期用水問題解決後,溪州鄉成功守護莿仔埤圳的水。接著,溪 州鄉面臨到另一個層面問題,即如何更妥善運用好不容易守護的、肥沃的圳水, 為溪州鄉推展水資源利用的永續價值?能夠為莿仔埤圳的水資源利用做出何種 回饋。其實,在守護圳水的過程當中,農民的意識已經逐漸升高,並且抱持著為 家鄉守護溪水的使命感,也為溪州鄉的水田爭取應有的用水權利,農民了解「改 變」並非絕對不可能的事。同時,溪州鄉也強調,護水行動並非結束,是另一個 階段的開始,未來依舊會努力持續守護水源與土地。. 治 政 州鄉為典型的農業鄉鎮,水稻為該地主要農業產出。大 以往為追求農業生產之產量, 立 溪州農民時常噴灑農藥與使用化學肥料。在農藥汙染與水源缺乏的情況之下,農 護水行動的落幕,進而促成了溪州鄉的另一項行動-水田濕地保育。由於溪. ‧ 國. 學. 民發現當地的昆蟲、鳥類等動物益發減少,生物的棲息繁衍狀況亦不如從前。爰 此,溪州鄉於民國 102 年(2013)向營建署提出「溪州鄉水田濕地生態環境復育. ‧. 計畫」(以下簡稱「水田濕地計畫」),與農民契作,並協助農民營造水田濕地化 之環境,並協同特有生物中心合作調查水田之生態變化。值得注意的是,該計畫. Nat. sit. y. 以濁水溪為灌溉水源,為的是將守護下來的圳水,做最大程度之利用。同時搭配. er. io. 無農藥、無化肥的栽種原則,讓溪州鄉得以恢復生物多樣性。因首次施行的濕地 計畫,獲得不少迴響與關注,因而於民國 103 年(2014)再度提出計畫,參與的. n. al. Ch. i n U. v. 水田面積從原本的 7 公頃增加至 11 公頃,未來則是期望溪州全鄉的水田能夠逐. engchi. 漸朝向零農藥、零化肥的無毒栽培方式。. 溪州鄉所申請的水田濕地計畫,其型態並非一般常見的海岸濕地,而是以水 田的形式營造濕地環境,並兼顧水田之生產功能,此方式與以往營建署所輔導的 濕地計畫較不相同,具有更為強烈的實驗性質。更值得注意的是,溪州鄉成立自 有農產品牌-尚水米,作為銷售此計畫所生產稻米之管道,亦為營建署的濕地計 畫案中,首度成立品牌、自行銷售之個案。由此可知,溪州鄉的情形不僅與一般 濕地計畫具有相當程度之差異,也跳脫傳統糧商收購的方式銷售稻米,具有其獨 特性,相當值得深入探究與分析。 本研究發現,溪州鄉無論是搶水、護水到濕地保育,水源一直是水田發展最 不可或缺的要素,水源的榮枯直接影響了水田所展現的多功能性。所謂水田的多 2.

(11) 功能性,可從農業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 of agriculture)的意涵探究之。此 概念表彰農業生產已由經濟功能轉變為兼具其他服務功能,強調農業生產不僅創 造商品的價值,亦提供其他產出的非商品價值,是為公共財(public goods)與 外部性(externalities)的來源(Abler, 2005:241)。要言之,農業除了具備生產 糧食等經濟功能以外,還具有其他附加的非經濟功能,包含傳承農村文化、社會 照顧等的社會功能,以及維護周遭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管理等生態功 能。再以水田利用之觀點言,其經營模式與周遭水土資源與生態棲息狀況息息相 關,且稻米生產是臺灣最重要之糧食作物,稻作產業更是農村文化及農村生活的 核心(蔡明華,2003:21)。 再者,除水源因素外,水稻的栽種方式亦會對水田所展現的多功能性,有著. 治 政 棲地與環境造成破壞;而若以無毒或有機的方式栽培 ,量產縱使不如慣行農業高, 大 立 但對於地力恢復、產品品質、生物棲息狀況等,皆有正向之幫助。從溪州鄉的水 不同程度之影響。例如,施灑農藥與化學肥料,雖有助產量之提升,卻對於生物. ‧ 國. 學. 田利用歷程以觀,溪州鄉在護水抗爭以前,農民係以慣行農法的方式栽培水稻; 而在護水抗爭以後,該鄉提出了水田濕地計畫,以莿仔埤圳水灌溉,並採用無毒. ‧. 農法的方式栽培水稻,希望改善水田的自然生態環境。其計畫概念已漸受到當地 農民肯認。於此發展歷程中,引發本研究第一個研究動機。意即,溪州鄉從搶水、. Nat. sit. y. 護水到水田濕地保育,水稻的栽培方式也從慣行農法漸轉變為無毒農法。將近二. er. io. 十多年的發展,溪州鄉的水田利用除能生產糧食、維持農民生計外,是否能夠兼 具社會與生態功能之平衡。意即,慣行與無毒的水田利用方式,所展現出的多功. al. n. 能性具有何種差異。. Ch. engchi. i n U. v. 其實,多功能性的最終目標,即是導向農業的永續發展。在本研究第一個動 機中,主要探討溪州鄉的慣行與無毒水田利用,所展現的多功能性。本研究預期, 在分析此兩種利用型態之後,必須將較具有永續性的水田利用方式,進行更深入 的多功能性發展分析。而多功能性導向永續的關鍵要素,除了與農民本身的農業 經營方式有所關聯外,其他因素諸如生產者觀念轉變、市場銷售、政府支持與社 會輿論等,亦會對多功能性之發展產生助力或阻力。而此概念,則與 Jordan & Warner(2010:60)所提出的多功能性發展模式的概念一致。此模式係將多功能 性的觀念具體化,並提出邁向永續發展的三種層次,分別為產業發展、農業生態 夥伴關係與超級系統。其中,產業發展的功能,為開發新的經濟機會或新的管理 系統,並自商品產出與非商品產出的收入流,作為採行多功能性的基礎;基此, 發展農業生態夥伴關係,則是創造多功能性的所需知識。並且從中產生新的知識、 3.

(12) 消除彼此之間的知識差距,進而支援了多功能性之實施。最後,利用知識的傳遞, 促成超級系統之產生。超級系統係用以修正公眾輿論、形塑社會願景與改變現有 體制,讓多功能性概念得以走向永續農業之目標。此時,引發了本研究第二個研 究動機,即在多功能性的發展模式中,溪州鄉的水田利用,究竟面臨何種困境與 需要改進之處。 因此,本研究將於分析溪州鄉慣行與無毒水田的多功能性後,將再利用 Jordan & Warner(2010:60)的多功能性發展模式加以深入研析。探討在產業發 展、農業生態夥伴關係與超級系統中,溪州鄉水田利用的發展困境與課題,並且 提出溪州鄉農業發展的相關建議,以求水田利用之永續發展。.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4. i n U. v.

(13) 二、研究目的 基於前述研究動機之提出,本研究擬達成之目的歸納如下: (一)探究溪州鄉灌溉用水發展歷程,並分析慣行水田與無毒水田所展現之多功 能性,評估永續發展的最適方式 溪州鄉歷經搶水、護水及濕地保育的過程,從中可得知,水源一直是水田利 用最重要的因素,水源的榮枯直接影響了水田所展現的多功能性。護水行動落幕 後,溪州鄉的水稻栽培方式,開始轉變成以無毒農法施作的水田濕地。因此,本 研究希冀探討溪洲鄉慣行與無毒水田的多功能性差異,並加以分析探討,期能導 出較符合永續發展的水田利用方式。. 政 治 大. (二)利用 Jordan & Warner(2010)的多功能性發展模式,研擬溪州鄉水田永 續利用之對策. 立. ‧ 國. 學. 水田利用所展現的多功能性,應謀求在地居民之經濟條件、當地自然環境與 社會文化發展的平衡。本研究將利用 Jordan & Warner(2010)的多功能性發展模. ‧. 式,分析溪州鄉水田利用發展的多功能內涵與欠缺之處,並提出水田保育改進對 策。期能結合土地管理者、政府、市場、相關機構等力量,協調並整合各項資源,. n. al. er. io. sit. y. Nat. 以供溪州鄉調整水田利用策略之參酌。. Ch. engchi. 5. i n U. v.

(14)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名詞定義.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時間範圍係以民國 80 年(1991)的集集引水工程為起始,延續至民 國 101 年(2012)中科搶水事件,到民國 103 年(2014)所施行的水田濕地計畫, 整個脈絡下的水田利用之歷程,得以瞭解水田的多功能性發展與內涵。. 二、名詞定義 (一)水田、水稻田 水田為臺灣面積最大的水域生態環境,包含了水稻田、蓮花田、茭白筍田、 菱角田與芋頭田等(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2014)。其中,水稻田係指能蓄水,. 政 治 大. 經常可以栽培水稻之耕地。並分兩種作田(張家淵,2002:7):. 立. 1. 兩期作田:灌溉設備完全,一年間可在同一田地上完成栽培第一期作及. ‧ 國. 學. 第二期作水稻者,但因某種關係僅栽培水稻一次者仍包括在內。 2. 單期作田:指因地勢、氣候、灌溉等關係,一年間在同一田地上,僅可. ‧. 栽培水稻一次者,其第一期作係僅栽培第一期作水稻,第二期作係僅栽培第二期. sit. y. Nat. 作水稻者。. (二)永續農業. er. al. n. 稻田」之意。. io. 本研究之探討主體為溪州鄉之水稻田,於文中使用之「水田」一詞等同於「水. Ch. engchi. i n U. v. 1987 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簡稱 WCED) ,提出「永續發展」的理念,並將之定義為: 「能 滿足當代需求,同時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其本身需求的發展」。此一定義乃以資 源為導向,著重於公平性、永續性及共同性的內涵。而農業於各國的經濟發展中, 其角色定位緊扣著最根本的環節-人類生存,是以農業除為人類生存發展歷程不 可或缺的要素外,因其與生活、生態有著緊密之連結(顏愛靜、吳宜庭,2013: 6) 。所以,永續農業所追求的目的並非只是產量與利潤,而更重視農產品的安全 性與人體健康,並以「生態」、「經濟」與「社會」三大支柱為發展之方向。 (三)無毒農業 所謂無毒農業(Chemical-free Farming)係泛指生產不含有毒成分的農、林、 6.

(15) 漁、牧產品及加工品的產業。而其基本內容乃要求在各種栽培過程、環境及所用 使用資材皆無毒化,亦即不使用有害於環境的有毒資材,並採用合理化施肥,以 求化學肥料等毒物的防除。所謂的有毒資材,包含合成化學物質、殘留農藥、輻 射性物質、過量重金屬之作物殘渣及生物資材、基因改造生物之製劑或資材(孫 岩章、李英周、魏恆巍,2009:8) 。因此,本研究參前述意涵,將無毒農業定義 為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並重視生產者、食用者與土地健康的一種農業型態。 (四)有機農業 有機農業(Organic Agriculture)係促進、加強農業生態系健康的管理方法, 包含增加生物多樣性、促進生物循環,以及提升土壤生物活性。其管理作業著重 利用農場內部資源與物質(使用最少的農場外來物質),以及適合當地區域環境. 政 治 大 基因改造種苗、防腐劑、保存劑、放射線等)。其中心理念在於視農業生產管理 立. 條件的管理措施,排除化學合成物質的使用(如化學合成肥料、農藥、動物藥劑、. 系統為整個生態系統的一部份,應著重採用或使用可提升自然系統中生態平衡的. ‧ 國. 學. 物質及作業方法(FOA,2014) 。值得注意的是,農產品須經驗證或審查通過後, 始得標示有機標章。. ‧. (五)慣行農業. y. Nat. sit. 慣行農業(Conventional Agriculture)又稱「工業化農業」 ,係指某一時期最. er. io. 廣為當時社會所接受,且基於過去實施經驗的耕作行為或農業經營方式(董時叡,. al. v i n C h ,並採行機械化U、施灑大量農藥與化學肥料, 農耕方式,係以單一作物大規模種植 engchi 以提升農作產量、解決饑荒問題。臺灣基於過去農業政策影響,亦鼓勵施灑化學 n. 2007:44;何欣芳,2010:10) 。本研究以為,於 1960 年代的綠色革命所提倡的. 藥劑、農藥等方始以增進產量。故本研究將慣行農法定義為:單一作物栽培,並 大量施灑化肥、藥劑的農業耕作方式。 (六)農業多功能性 又稱「多功能農業」、「多功能性」。此概念認為,農業係具有多重產出的經 濟活動,可結合生產過程與其多重產出,進而對社會的各種目標有所貢獻(蕭景 楷等,2003:133-134、何欣芳,2010:8)。而包含的層面為:生產經濟、生態 環境與社會文化三面向。因此本研究對於此觀念的定義為:農業的基本產出型態 為糧食生產,攸關國內之農民所得、糧食自給率等面向;其次,農業在其經營型 態中,亦能提供生態環境之服務,諸如補助地下水、維持生物棲息地等效果;最 7.

(16) 後,以農業為核心的地方意識形塑,並經由當地社群組織的交流,得以建構特殊 的文化體系,凝聚地方共同的人與土地之價值觀。 農業對於土地資源具有高度的依賴性(王俊豪、方珍玲、陳美芬,2012:33)。 而農地為農業生產重要的因素,農業生產過程即是農地利用的體現,且 Kline 與 Wichelns(1998:212)指出,農地亦具有環境保育、生態維護、地景美化、地 下水補助以及耕作生產等功能。因此,Wiggering et al.(2006:239)主張,農業 多功能性的彰顯必須置於永續農地利用之前提下。亦即:農地利用的方式與強度, 可能會維持、提高、減損或消滅農業的多功能價值。故農地利用之多功能性與農 業多功能性互為表裡-沒有農地的投入,便沒有農業之產出。故本研究將農業多 功能性與農地多功能性視為相同之概念,合先敘明。 (七)水田濕地. 立. 政 治 大. 廣義之農田濕地,係指種植稻米或蔬菜之農田,根據荒耕時間之長短,而生. ‧ 國. 學. 長闊葉草本植物、多年生的草或繁茂的灌叢林,所造就的濕地小生態環境(陳宜 清,2004)。而水田濕地係指不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且水質維持良好的水田。. io. sit. y. Nat. n. al. er. 息場所。. ‧. 除了是水稻的生長場域,亦能提供多種水生昆蟲、兩棲類、水鳥及水生植物的棲. Ch. engchi. 8. i n U. v.

(1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一、研究方法 基於前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採以下兩種研究方法。即先以農業多功能性的 架構與分類為基礎,再依照彰化縣溪州鄉的水田利用進程與現狀,作更深入之調 整、研析,以利後續評估政策執行與提出改善之建議。 (一)文獻評析法 整理國內外之農業多功能性概念相關文獻、資料與論述,梳理多功能性的定 義、分類以及分析架構,並佐以彰化縣溪州鄉的農業經營概況、水源利用、農產 與當地歷史人文之關係等,進而了解目前溪州鄉水田利用保育所面臨的問題與限. 政 治 大. 制。此外,透過文獻回顧,確定並調整實地勘查與實地訪談之方向。. 立. (二)深度訪談法. ‧ 國. 學. 由於每位農民的土地,其土壤、坡度、水文條件皆不盡相同。又因務農背景、 個人特質、土地觀等差異,發展出各具特色的生態文化與經營方式。因此,本研. ‧. 究首先觀察溪州鄉水田使用現況、農民對於水田照料的投入程度等,進而投入更 深度的訪談工作。嗣後,挑選適合做更深入訪談的對象進行訪問,以了解目前溪. y. Nat. n. al. er. io. sit. 州鄉農民對於農地利用的生產經濟、生態環境與社會文化方面的態度與想法。. Ch. engchi. 9. i n U. v.

(18) 二、研究流程 本研究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為緒論,即本章。本章節主要介紹研究動機、 目的、範圍,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以說明本研究之主要架構。 接續此,本研究主要分成文獻分析與實證研究兩部分來進行:在文獻分析部 分,透過第二章了解農業多功能性之意義、分類與展現,以及多功能性之發展模 式,從而建立本研究之理論基礎。 而後,第三章將介紹本研究個案之背景概況。包括彰化縣溪州鄉之環境概述、 灌溉系統之開發利用與其影響,以及農工搶水事件對於溪州鄉水田利用之影響, 作為訪談前之調查基礎。. 政 治 大 者對於溪州鄉水田利用歷程之想法、意見,並依據受訪內容,進行慣行水田與無 立 毒水田的多功能性分析,藉此評估較具有永續性的水田利用方式,以俾第五章深 第四章則是延伸前一章之內容,以深度訪談的方式進行實證研究,探析受訪. ‧ 國. 學. 入探討多功能性之發展模式。. ‧. 第五章內容則係根據第四章的評估結果,挑選慣行或無毒的水田利用,採用 Jordan & Warner(2010)的多功能性發展模式,分別以產業發展模式、農業生態. sit. y. Nat. 夥伴關係以及超級系統層次,深入探討其內涵與欠缺之處,作為評估溪州鄉邁向. io. al. er. 永續水田利用之準則。. n. 最後,本研究將文獻回顧與實證研究相互檢視、探討,於第六章提出結論、 建議與後續研究之建議。. Ch. engchi. 10. i n U. v.

(19) 本研究流程圖如下圖 1 所示: 研究動機. 研究目的一 探究溪州鄉灌溉用水發展歷 程,並分析慣行水田與無毒水 田所展現之多功能性,評估永 續發展的最適方式. 研究目的二 利用 Jordan & Warner(2010) 的多功能性發展模式,研擬溪 州鄉水田永續利用之對策。. 政 治 大. 立. 文獻分析-文獻分析法. 實證研究-深度訪談法. ‧ 國. 學 第四章. 溪州鄉水田利用之多功能性 分析 1、訪談內容設計 2、灌溉用水之影響. ‧. 第二章 農業多功能性之研究面向 1、農業多功能性之起源、意涵、目 的與發展模式 2、水田農業多功能性之研究回顧. n. er. io. sit. y. Nat. al. 3、慣行與無毒時期多功能性分析 4、灌溉用水與水田利用之綜合分析. 第三章 研究個案之背景回顧 1、彰化縣溪州鄉之概述 2、溪州鄉灌溉系統開發利用之歷程 與影響 3、農工搶水對於溪州鄉水田利用之 影響. Ch. i n U. e n g c h i第五章. v. 溪州鄉水田利用之多功能性 發展模式分析 1、訪談內容設計 2、產業發展、農業生態夥伴關係及超 級系統分析.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圖 1 研究流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繪製. 11.

(20) 第二章. 農業多功能性之研究面向. 承接第一章所述,溪州鄉的水田利用歷程,係從搶水、護水到水田濕地保育, 栽培方式也從慣行農法漸轉變為無毒農法。而這樣的轉變過程,是否能夠讓溪州 鄉水田導向永續發展之層次,本研究將採取多功能性理論檢視之。首先,第一小 節講述農業多功能性之起源與意涵,了解多功能性之提出,主要是反思二戰以來, 因強調使用化學資材增進農業生產,以及大面積栽種單一作物所造成的環境破壞、 生態浩劫等情況。因此,社會大眾對於農業的需求與期待,不單單只有生產經濟 面向,還具備生態環境、社會文化等功能,而這種聯合產出的特性,便是農業多 功能性的主要特徵。 至於,多功能性之目的,則是為了達到永續農業。農業實現其多功能性的根. 政 治 大 濟生產;而生物群落也能於土地上繁衍,創造更多樣豐富的生態體系,進而達到 立. 源,來自於土地健康。有健康的土地,人類才得以延續生命、發展文化與從事經 公平性、充分糧食、環境平衡、社會與經濟面的存續能力,意即達到永續農業之. ‧ 國. 學. 目標。. ‧. 進而,Jordan & Warner(2010)提出多功能性發展模式,將多功能性的觀念 具體化,並提出邁向永續發展的三種層次,分別為產業發展、農業生態夥伴關係. Nat. sit. y. 與超級系統。本章節採此發展模式,探討如何將多功能性的概念落實於社會當中。. io. er. 最後,本章節將回顧水田多功能性之相關文獻,了解目前研究不足或可參酌改進 之處,作為後續研究之基礎。. n. al. 第一節. v i n C多功能性之起源與意涵 hengchi U. 多功能性(multifunctionality),或可稱為「農業多功能性」。此一概念的形 成,始於二戰後的各國過度擴張農業生產,大量使用農藥與化學肥料,造成糧食 生產過剩、農業環境衰退、生物多樣性加速減少等後果。有鑑於此,社會大眾對 於農業的需求與期待逐漸轉變,有別於以往強調農業的經濟生產,轉而強調兼顧 生態保育與文化承襲之導向的永續經營。因此,農業多功能性被認為是一種新的 典範(unifying paradigm),使得後現代農業得以符合新的社會需求(van Huylenbroeck et al.,2007:5-6;李承嘉等,2009:138;徐采資,2013:37)。 目前,各國對於多功能農業的界定、目的功能與政策落實之面向上,皆有不 一致的觀點,其原因在於:多功能性的提出係基於政策辯護,因而不同政策之主 張者之間的論述並不相同;再者,多功能性作為各國農業政策時,各國基於國情 12.

(21) 之差異,各持不同詮釋內容與執行手段;從而使多功能性的詮釋變得相當複雜 (Garzon,2005;Zander et al.,2007;李承嘉,2012:44)。本章節梳理農業多功能性 之相關文獻,釐清多功能性的起源、特性與分類,俾奠定水田的利用與多功能性 發展之方向。. 一、多功能農業的起源 在二十一世紀議程中,多功能性的原始意義,係在描述生態友善農業 (eco-friendly agriculture)的正面環境利益潛能(Groenfeldt,2005:3;李承嘉,2012: 44) 。其實,多功能性的概念,源自對於新自由主義農業政策(neoliberal agriculture policies)過度強調自由貿易的反思。部分國家為了保護國內農業及農村發展, 引用了多功能性之概念,作為農產品貿易談判之籌碼。並且,主張多功能性即是. 政 治 大 角色,但重要性已然降低,社會大眾對於農業的角色另有期待,諸如景觀維護, 立. 回應社會對於農業與農村地區重大改變之關懷。例如,農業在農村經濟仍是重要. 洪氾管制與文化傳承等(李承嘉,2012:44-45) 。故認為,對農業非商品產出進. ‧ 國. 學. 行補貼,並不會影響商品的市場機制或破壞自由貿易的精神。. ‧. 而歐盟的農業委員會(EU Agricultural Commissioner) ,更是把多功能性界定 為永續農業,糧食品質安全(food safety) ,地域平衡與景觀環境之間的接著劑,. Nat. sit. y. 同時顧及發展中國家糧食量的安全(food security) ,至此,多功能性成為歐盟農. io. er. 業政策與鄉村發展之理念主軸(Potter and Burney,2002:36,Hollander,2004: 302,Schmid and Sinabell,2004:3,李承嘉,2012:45-46) .並引發其他國家之響應,. n. al. Ch. i n U. v. 與日本,南韓,瑞典等國形成了「多功能性之友(Friends of Multifunctionality)」 ,. engchi. 在多邊談判中,強調農業生產的非貿易觀點。由此可知,多功能性的形成,是以 「農業政策辯護」為起點,賦予了農業補貼措施的正當性,以及技巧性地繼續維 護農業之生產(李承嘉,2012:46)。. 二、多功能農業的意涵 農業多功能性雖漸為各國所認同,但由於各國農業特性與環境並不相同,致 使產生並不一致的解釋。故 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 2001 年另賦予多功能性一個工作性定義(working definition), 強調其核心元素為:「農業可聯合產出商品與非商品,且某些非商品的產出呈現 了外部性或公共財的特徵,而市場對於這些財貨的提供能力可能是不足的。」 (OECD,2001:7)這個定義賦予了多功能性理論基礎,並得以從中進行供給面 與需求面之系統化分析(李承嘉,2012:48)。 13.

(22) 於供給面的觀點言,係將多功能性界定為多重的聯合產出。Piorr et al.(2007: 169)認為,多功能農業包括了商品產出與非商品產出,商品產出可藉由一般的市 場機制呈現其收益;而非商品產出則能滿足公共需求、市場與準市場、私人需求, 進而創造非商品產出的新市場收益.而多功能農業的總所得應為兩者之總合(李 承嘉,2012:50)。而從需求面的角度觀之,多功能性源自於社會對於農業功能 之期望-農業能夠實際或潛在地供給物質與非物質財貨,而這些供給可經由農業 部門,農業生產過程與農業的空間範疇得以提供.因而,多功能性展現了兩個特 性:強調地域鑲嵌性,將農村與消費空間互相連結;另外則是強調土地的價值分 類與貢獻(李承嘉,2012:50)。 此外,Wiggering(2006:239)亦認為,農業可從商品產出(CO)與非商. 治 政 米)之外,生態和生活文化之效益總是伴隨生產行為而產生。因而,多功能性的 大 立。多功能性的核心概念在於農業多元發展之可能性- 總收益即為上述兩者之總和 品產出(NCO)兩面向進行多功能的分析。此係因經濟行動除商品產出(如稻. ‧ 國. 學. 跳脫以往農業生產(CO)的主要功能,開始重視農業的生活與生態面向,即所 謂的「非商品價值」(NCO)。這種商品與非商品的聯合生產成果,能以公共財 如下:. ‧. 或私有財形式進入到公共服務與市場場域當中。而歸類多功能性的主要特徵大抵. y. Nat. er. io. sit. (一)商品產出(CO)-生產經濟面. 生產功能係自然生態系統所產生的資源。農業的經濟面向為實質產品的產出,. n. al. Ch. i n U. v. 提供人類生活所需的產品或原料,並且要求「數量」(food security)與「品質」. engchi. (food safety)相當-確保一國之充足的糧食自給率(量) ,也限制化學肥料與農 藥的投入、保障食用者的健康(質)。 (二)非商品產出(NCO) 1、生態環境面 生態面由生產面延伸。由於農業於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會與自然環境系統內 之包括土壤、水、動植物、農地景觀等相互連結。Müller and Burkhard(2007: 19)認為此包含了調節、運送功能,前者係由從生態過程獲得的直接利益,諸如 土壤肥力維護、水淨化、洪範預防等;後者則是透過農地空間的使用,來增加資 源或其他貨物和服務的供應,諸如能量轉換(風、太陽)、燃料之供應等。因此, 若採用以環境友好的耕種方式(如自然農法或有機栽培),將可維護生產系統內 14.

(23) 的各項資源,如空氣調節、水資源保護、土壤地力維持、生物多樣性與調節氣候 等功能。 2、社會文化面 農業生產為傳統農村凝聚力與生存之命脈。當地居民配合環境需求,與非實 質生產之農地使用模式及社會組織進行互動,所建構的社會與文化體系,代表某 個特定區域在某個時期的歷史價值觀(何欣芳,2011:29;徐采資,2013:41)。 而藉由維持農業的生產經營及不同農村地景的塑造,提供支持農村社區、鼓勵農 村就業、農村遊憩、農村景觀或田園生活體驗與文化遺產保存等社會共享價值, 亦包含了對土地認同之關懷。此層面涵蓋了景觀(或生態系)資產,包括美學、 休閒、歷史、精神、科學或教育價值(Müller and Burkhard, 2007:19)。. 三、小結. 立. 政 治 大. 農業多功能性概念的形成原係以農業政策辯護為起點,賦予了農業補貼措施. ‧ 國. 學. 的正當性,惟其概念已漸為各國所接受、倡導。而多功能性強調農業具有多重的 聯合產出.包括了商品產出與非商品產出,前者可藉由一般的市場機制呈現其收. ‧. 益;而後者則能滿足公共需求、市場與準市場、私人需求,屬於非商品產出的新. y. Nat. 市場收益,而多功能性之功能分項可歸納為生產經濟、生態環境與社會文化三個. sit. 層面。故本研究將農業多功能性定義為,農業的產出除了可供市場交易外,亦會. er. io. 影響糧食生產的品質與數量、農民所得等層面;再者,農業的經營過程與自然環. al. v i n Ch 生活並創造當地認同感、傳承農村文化之價值。綜合前述所提及之功能分類,本 engchi U 研究整理農業之功能分類如表 1,做為後續分析之架構。 n. 境相互連結,能提供生態與環境的服務功能;此外,經由農業發展,保存農村的. 表 1 農業多功能性之功能分類與說明 農業功能. 說明. 本研究探討方向. 分類 生產經濟 1、確保國內能生產足夠的糧食,免於過度依 主要探究溪州鄉水田 功能. 賴進口,並避免國際糧食供需失調。. 的生產功能,是否能. 2、農業產出如初級農產品、食品加工等產. 維持農民生計所需,. 業,抑或休閒遊憩的非農業收入,得以增加. 並提供品質安全的糧. 農民所得與確保農村之生計。. 食。. 3、限制化學肥料與農藥的投入,保障農產品 15.

(24) 不危害食用者的健康,並增加其信賴感。 生態環境 1、農業景觀係生態功能發揮之基礎,並且發 分析溪州鄉水田的生 功能. 揮了農村的寧適價值。. 態環境功能是否具備. 2、農地能提供動植物的棲息地,穩定生態系 維護景觀、生物多樣 統,並培育多樣的物種資源。. 性、保護棲地以及涵. 3、合宜的農地利用方式,可涵養淺層地下. 養水資源的功能。. 水、調蓄水量。另也可減緩尖峰流水量、延 遲洪峰時間,具防洪之功能。 4、透過合理施肥、減少化肥用量,可減緩溫 室效應氣體的產生;此外,增加植物的覆蓋. 治 政 1、農業的經營影響著農村生活方式,維持農 大 立 村之人際網絡、創造共同之價值觀,進而產. 探討水田對於溪州鄉. 生當地認同感。. 及農民對於土地之認. 率,能達提升空氣品質、調節氣候之效。. 文化傳承的重要性以. 學. 2、農業可創造田園生活體驗與文化遺產保存 同感。. ‧. 等社會共享價值,包含人對土地認同之關. Nat. y. 懷、傳承。. io. n. al. sit.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er. 功能. ‧ 國. 社會文化. Ch. engchi. 16. i n U. v.

(25) 第二節. 多功能性之目的與展現. 前一小節主要敘述多功能性之起源與意涵,本小節延續於此,表述多功能性 之目的-永續農業,以及多功能性在慣行農法與無毒農法的展現。最後則是提出 土地健康、多功能性與永續農業之關係,以及與本研究的關聯性。. 一、多功能性之目的-實踐永續農業 永續(sustainability)一詞最早應用於經濟學的資源管理領域中,專指對再 生資源的管理,隱含著恆久或長期支撐之意涵。至 1980 年代時,始出現「永續」 與「發展」連用為「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之概念。聯合國的世 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al and Development,簡. 政 治 大. 稱 WCED)於其報告書《Our Common Future》(中譯《我們共同的未來》)中提 出永續發展的意義-能滿足當代的需要,同時不損及後代追求其本身需要之開發。. 立. 其目標在於減少科技和社會組織加諸於環境的影響,並保持生態圈對衝擊的適應. 概念為基,延伸眾多永續農業之定義,整理如下表。. 1988). sit. al. Ch. engchi. er. 或增進自然資源、避免環境破壞。. n. (TAC,. 永續農業能適當管理農業資源以滿足人類的需求,同時能維護. io. 問委員會. ‧. 美國技術顧. 對於永續農業之定義. Nat. 提出者. 表 2 永續農業之定義. y. ‧ 國. 學. 能力(董時叡,2007:64),強調不同世代資源使用的公平性。後續,各界以此. i n U. v. S.Geng 等. 於生產過程中,不過份使用非再生資源,且能長久維持社會與. (1988). 自然環境之平衡的農業體系,即稱為永續農業。. Harwood. 永續農業指一種能有效利用自然資源、維護環境平衡、增進人. (1990). 類與生物福祉之農法。. Crosson. 在社會上能接受的經濟與環境成本下,永續地滿足人們對糧食. (1992). 與纖維的需求。. 吳聰賢. 一種整合的科學農業制度,能妥善使用水土資源、減少依賴非. (1993). 再生資源、盡可能不破壞生活環境,以及維持自然生態之平衡, 為子孫保留能持續獲利的生產和自然環境。 17.

(26) 黃山內. 除了生產農作物外,還負有維持與保存土壤、水、大氣等資源. (1994). 之任務,能讓後代子孫能生產充裕、安全衛生及多種類的食物。. 孫明賢. 認為永續農業導源於使用有機肥料、採行生物防治、主張維持. (1994). 地力的有機農業。但因農業是一種產業,必須符合經濟利益使 得以長期存續。主張永續農業應是種兼顧經濟、社會利益、調 和資源利用與生態平衡的農業。. 丁文彥. 以為永續農業應是一種綜合利用自然資源(如:土地、水) 、人. (1995). 的資源(如:勞力、資金)與管理技術的農業生產方式。意指, 運用當地既有之資源、技術及投資,以達到一定的生產水準, 但不影響環境品質的農業經營方式。期實行步驟包括:合理土. 政 治 大 重水土資源維護。 立. 地利用、少量之肥料或農藥使用、採行適當之輪作制度,並注. ‧ 國. 學. 資料來源:參考並整理自陳能敏(2000:14-15) 、董時叡(2007:63-64) 。. 綜觀各個定義,可發現永續農業具備了數種觀點:一、公平性:包含人類同. ‧. 代與不同世代之間的公平,後代子孫享有同樣的資源;二、充分糧食:確保動植 物類的食物生產足供人類所需;三、環境平衡:不破壞或減損自然資源;四、社. Nat. sit. y. 會與經濟面的存續能力:能同時獲得社會支持並維持經濟生存。如前所述可知,. er. io. 永續農業亦重視世代發展的公平性,且更著重於糧食與環境面向。. al. n. v i n Ch 農業則是涉及生產過程、多種產出的活動導向(activity-oriented)概念,兩者密不 engchi U. 若說永續農業是長期的、全球的資源導向(resource-oriented)概念,則多功能. 可分,互為表裡(顏愛靜、吳宜庭,2013:5) 。永續農業實質內涵可分為三大面. 向-生產、生態及生活。生產系統面分為技術與經濟觀點。以生產技術言之,永 續農業強調有效的低能源投入,意即不能因為能源減少投入而降低產量。並且, 透過自然法則的運用(如氮素固定、生物防治等方法)來維持、補充低能源投入 所造成的影響;若以經濟面觀之,則是強調農產之品質、產量提升,並增進農民 收益。在生態方面,係重視物種保育與多樣性、生態環境的維護與資源的再生利 用。至於生活層面,永續農業係滿足現在與未來世代對於糧食的需求,並強化鄉 村之防災與減災功能(陳怡婷,2008:27、何欣芳,2011;15-16,薛心淳,2012; 2-24) 。而多功能農業的概念,王俊豪(2013:32)認為係農業產業發展的手段, 其終極的施政目標則是農業的永續發展,使農業部門不會因為全球自由市場競爭 而消失。是故,保護農地資源與有效的農地多功能利用,應視為農業永續發展的 18.

(27) 必要前提。. 二、多功能性之展現-比較慣行農業與無毒農業 農業之多功能性之範疇,係具生產經濟面、生態環境面及社會文化面的價值。 而農地實現其多功能性的根源便是來自於土地之健康-唯有土地具有自我更新 的恢復力時,人類才得以依存於土地,延續生命與發展文化,並從事經濟生產; 而生物群落也能於土地上繁衍、棲息,創造更多樣豐富的生態體系。健康的土地 能實踐其多功能性,得以達到永續農業之目標。 從農業的發展史以觀,1960 年代起,綠色革命主張選種高產量品種、推廣 大面積單一作物種植、大量使用化學肥料、殺蟲劑及除草劑,加速生產並減少農. 政 治 大. 作物損失的生產方式。此舉雖緩解糧荒之問題,卻因自然資源過度使用,終將導 致生態環境之劣化與資源枯竭(陳能敏,2000:6;顏愛靜、吳宜庭,2013:7-8)。. 立. 延續到現代,農民依賴農藥施灑以抑制病蟲害入侵,然農藥施用過量則易造成農. ‧ 國. 學. 藥殘留問題與破壞農地品質;又,過度施用化學肥料,則導致土壤、河川與地下 水汙染問題。令人憂懼的是,土壤養分的失衡與瘦瘠,更會加重化學肥料的依賴,. ‧. 形成惡性循環(王俊豪,2013:28)。近年,因為工業化農業產生的諸多問題, 開始受到社會大眾的關注與省思。而產生的問題可區分為環境問題與社會問題兩. Nat. sit. y. 大類-前者來自於科技介入農業生產後對鄉村自然環境產生的破壞;而後者的產. io. er. 生來自於過份強調績效、營利的工業化生產,對以農業營生為主的鄉村地區造成 了利益分配上的失衡、經濟產值的低與人際和諧失序等面向的問題。因此,未來. n. al. Ch. i n U. v. 的農業生產型態當回歸對於品質的注重,此中包括對農業環境的注重、生物資源. engchi. 的維護與保存以及生產者良知的喚醒,而有機農業便是在這樣的歷史脈絡下提供 了未來農業的另一種選擇(陳玠廷,2007:16)。 無毒農業的概念與有機農業相仿,將農場視為一個有機體,組成部分包含人、 植物、動物和土壤,並且希望農場達到封閉的養分循環,藉以保持或提高土壤肥 力,並創造有利於動物福利的飼養方式。再者,無毒栽培拒絕使用化學肥料與農 藥,以維護人體健康與蔬果食用之安全性。因此,無毒農業實為一種土壤、生態 體系及人類三者的健康均能維持永續發展的生產系統(顏愛靜、吳宜庭,2013: 8) 。本研究參酌並修改 Beus 與 Dunlap(1990:598-599)之研究,整理出慣行和 無毒農業相異的特點,如表 3 所示。. 19.

(28) 表 3 慣行農業與無毒農業之多功能性比較 比較項目. 慣行農業. 無毒農業. (Conventional Agriculture). (Chemical-free Farming). 生產經濟面 依賴性(Dependence). 自主性(Independence). 大型、資本密集的生產單位和 小型、低資本的生產單位和技 技術,採用機械化耕作;高度 術;減少外部的投入;農業經營 依靠外部資源的投入;農業經 重視個人知識、技巧和在地的智 營依循科學、專家知識指示。 慧。 開發利用(Exploitation). 抑制約束(Restraint). 忽略外部環境成本;短期的利 考量所有的外部成本;短期和長. 治 政 大 用不可再生資源;對資源高度 資源,保存不可再生資源;限制 立 消費以維持經濟成長。 消費有益於未來世代。 益比長期的結果重要;大量使 期的結果一樣重要;使用可再生. ‧ 國. 多樣性(Diversity). 學. 生態環境面 單一特定性(Specialization). 種植單一作物;作物與家畜分 多種作物搭配輪作;作物和家畜. ‧. 開飼養;統一生產系統及高度 一起飼養;適合在地的生產系. Nat. 術。. 與自然和諧共處. al. er. io. 社會文化面 支配自然. y. 統,科技整合提供創新的生產技. sit. 專業化。. (Domination of nature). (Harmony with nature). 類提供服務的;以化學製品. 系統即具存在價值;發展健康的. n. v i n 人類與自然是分離的,是經濟 人類為自然組合的一部分,重視 Ch U i e h n c g 性的;大自然的資源是要為人 和諧關係;自然本身對整體生態 (如農藥、化學肥料)維持生 土地來維持生產,用最低限度的 產,並高度加工及強化營養的 加工,提供自然營養的食物。 食物。 競爭性(Competition). 共同體(Community). 較關心個人利益及重視生產. 重視農村整體效益、品質和農村. 效率、數量和獲利;一致性的 地景美感;農業經營強調與在地 農業經營方式。. 連結,得以保存農場傳統和鄉村 文化;密集的勞動人力。. 資料來源:參考並修改自 Beus and Dunlap(1990:598-599)自行整理。 20.

(29) 其實,無論是慣行農業或是無毒農業,都具備多功能性的面向。前者係以經 濟導向、支配自然方式,以化學製品(如農藥、化學肥料)維持生產之產量;而 後者希冀發展健康的土地,屏棄使用化學製品。於生產過程中,前者仰賴大型、 資本密集的生產技術,重視生產效率、數量和獲利;後者係以小型、低資本的生 產技術為主,重視個人知識、技巧和在地的智慧。據前述分析,慣行農業以產量 為導向,但較不重視生態層面,容易造成資源枯竭之危機;無毒農業重視多樣性 栽培,且不使用化學製品,有助於維持土地之健康,與自然的關係較慣行和諧。 故無毒農業所展多功能性較符合永續發展之理念。 本研究所選定之研究地點為彰化縣溪州鄉。該鄉因有肥沃的濁水溪灌溉,以 出產品質優良的濁水米聞名。惟因以往施灑大量農藥、化學肥料,當地之生物多. 治 政 便差強人意;大量使用農藥雖能有豐碩的收成,卻讓環境一點一滴失去了原有的 大 立 樣貌-田間的毛蟹、鯰魚、青蛙等生物繁衍狀況已不如從前,棲息的動物益發減 樣性不復從前、地景逐漸缺乏了生氣,農民陷入了僵局-不施灑農藥,農作收成. ‧ 國. 學. 少,再再反映慣行農法對於生態破壞的嚴重性。為了喚醒當地保護土地意識、創 造更永續的友善農作,溪州鄉公所提出「溪州鄉水田溼地生態復育計畫」,協助. ‧. 原本採慣行農法的農民轉型為無毒種植,不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並挖溝放養 水族、培育藻類、種植綠籬提供生物棲息繁衍(環境資訊中心,2013)。雖然,. Nat. sit. y. 溪州鄉因水源條件與隔離帶設置問題,無法進行有機相關驗證,但濕地計畫之概. er. io. 念已具備有機耕作之信念與特徵,諸如重視人類與自然的和諧關係、不施灑農藥 與化肥,發展健康的土地以維持生產等,同時展現永續農業發展特性。. n. al. 三、小結. Ch. engchi. i n U. v. 農地實現其多功能性的根源自於土地健康。有健康的土地,人類才得以延續 生命、發展文化與從事經濟生產;而生物群落也能於土地上繁衍,創造更多樣豐 富的生態體系,進而達到公平性、充分糧食、環境平衡、社會與經濟面的存續能 力,也就是達到永續農業之目標。其關係如圖 2 所示。. 根基 土地健康. 手段 多功能農業. 理想 永續農業. 圖 2 土地健康、多功能性與永續農業關係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1.

(30) 第三節. 多功能性之發展模式. 多功能性透過聯合生產農產品和生態服務等,創造了糧食品質、數量,以及 其他非商品價值。Jordan & Warner(2010:60)認為,多功能農業是一種「土地 永續發展之架構」-因為,農業的多功能性能夠發展出土地使用的策略,以滿足 人類對於不同生態系統的需要,並且讓這些系統能夠在未來的世代繼續永續使用。 但是,許多國家的多功能性農業策略仍受限於發展的架構,難以將此概念具體化。 有鑒於此,為了促進各國施行多功能性,Jordan & Warner(2010:61)提出了多 功能農業的發展模式。為使概念更加具體化,本研究將以前一節所論述的慣行農 法及無毒農法為例輔助說明之。. 一、三大系統之功能.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3 多功能農業的發展模式 圖片來源:參考並修改自 Nicholas Jordan and Keith Douglass Warner, 2010:62. 依據 Jordan & Warner(2010:61)提出的多功能性發展模式,可歸納三個系 統層次之功能如下: 1、產業發展:此層次目的係為農民開發新的經濟機會或新的管理系統。 22.

(31) 2、農業生態夥伴關係:此係輔助產業發展的子系統,用以促進發展多功能 性的所需知識。並在夥伴關係中產生新的知識、消除彼此之間的知識差距,而支 援了多功能農業之實施。 3、超級系統:修正公眾輿論、形塑社會願景與修正現有體制。. 二、三大系統間之運作與影響 產業發展層次在於為農民開發新的經濟機會或新的管理系統。由圖 3 可知, 農業生產者與土地管理者運用土地與其他資源經營農業。而此時的聯合生產包含 了商品產出和非商品產出,分別流向不同的迴路,並產生兩個收入流(revenue streams):前者(如稻米產出)經由市場獲得收益;後者(如景觀維護)藉由政. 政 治 大. 府的補助、獎勵等措施,能促使生產者和土地管理者妥善運用農地資源,並重視 非商品產出之價值,以創造更多正面的外部性。這兩個迴路最終又回到生產者與. 立. 管理者當中,形成一種良性循環。依據 Jordan & Warner(2010:63)分析,在多. ‧ 國. 學. 功能性發展模型中,首先應重視良性循環的過程,原因在於農民在轉變其原有的 生產模式時,將面臨大量的成本和風險。農民需要有足夠的支持-也就是商品及. ‧. 非商品的收入流(如市場價值與政府補助),以順利度過轉型期間。例如,臺灣 的小農多賴農業經營維生,經濟狀況並不富裕,但轉而栽培無毒農法,需投注不. Nat. sit. y. 少金錢與心力。無毒產品雖單價較高,但成本高、產量低,小農至少須花費三至. io. er. 四年的時間才能夠回本。在這三到四年的轉型期間,若無政府補助的支持,小農 無法度過這個虧損期,將導致無法繼續經營無毒農業。. al. n. v i n Ch 除了具備良性循環外,此產業發展模式必須克服社會的慣性(inertia) ,應對 engchi U 於原有既定的生產和管理系統提出質疑與挑戰。再者,此模式亦需要發展新的多. 功能性管理制度(management regimes) ,以持續進行跨越社會、技術、市場和政 策部門之間的知識創新(knowledge innovation)1。Jordan & Warner(2010:63) 認為,此管理制度很少會自發性出現,而是需要多方關係團體互相合作交流、學 習、討論和協商彼此間的利益與衝突,才得以建構出來。 建構出產業發展的層次後,便需要一個輔助的子系統,用以支持多功能農業 之實施。而這個子系統稱為「農業生態夥伴關係」,其目的在於輔助多功能農業. 1. 舉例而言,政府應重視並補貼農民在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服務價值,這便是一種知識創新(Jordan & Warner,2010:63) 。 23.

(32) 的社會學習2。由於傳統農業的研究與推廣體系,多著重在提升產量的技術上, 故提倡多功能農業時,勢必得對於既往的知識體系做更大幅度的改變,並且創造 出更謹慎、更適時適地的管理方法。Jordan & Warner(2010:64)強調,這個夥 伴關係協調、整合各方的認知、知識,進而創造出能夠提升商品生產與生態服務 的共識。此外,當資訊並不普及時,個人或機關團體亦可透過這層關係,來共享 研究資源、擴大合作網絡,進一步影響相關制度運作或公共政策的制定。例如, 農民與農業改良場互相交流、學習無毒栽培相關知識,彌補雙方對於有機推廣的 認知差距,係屬農業生態夥伴之關係。 此夥伴關係中,將會透過利用農業生態系統來產生多功能性。農業生態系 統是指在人類的積極參與下,利用農業生物種群、非生物環境,以及農業生物種. 治 政 作用所形成,其目的在於維護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及能量循環,以便有效地利用 大 立 農業自然資源。而農業生態系統的維護方式,主要是仰賴有益昆蟲以及動物棲息 群之間的關係,相互作用、影響。此系統由自然、生物與人類社會生產活動互相. ‧ 國. 學. 地之保存,為生物的傳粉、蟲害等防治,皆有重要的作用。此外,也應減少對於 農藥的使用,因為農藥不僅會消滅害蟲,同時亦會消滅害蟲的天敵,或甚傷害了 346)。. ‧. 其他無害之昆蟲,造成系統內的生物鏈失衡(洪正中、杜政榮、吳天基,2003:. y. Nat. sit. 最終,在產業發展模式與農業知識夥伴關係皆形成之後,藉由知識互相傳遞,. er. io. 進入了超級系統的的階段。超級系統的功能,係修正、重新定位農業與社會之間. al. n. v i n Ch 橋梁。其實,農業系統與環境、人類健康、社會公平,以及農村和城市生活之間, engchi U. 的關係。Jordan & Warner(2010:64)認為,農業是一座維繫自然界與社會界的 存有緊密不可分離之關係。然目前的農業發展卻與前述的社會目標分立,缺乏了 整體性,應將農業與社會的關係做更為明確的連結,始能朝向永續利用之方向前 進。為了將兩者關係具體化,除了於農業體系之內做調整外,還要與更廣泛的社 會體系同時修正。這其實也代表推行農業多功能性時,不免地會面臨社會大眾的 懷疑和制度上的障礙。也因此,在超級系統的階段中,必須形塑公眾的輿論、發 想共同的願景,改變體制,來創造社會經濟支持的基礎(Jordan & Warner,2010:. 2. Keen et al. (2005b:4)解釋社會學習為「發生於個人和團體之間,努力改善社會和生態系統相互. 管理的集體行動和反思」 。這種現象從個人個體的單位擴展到團體的合作,透過社會學習,親自 體悟真實的社會,與原本既有的認識與實踐學習有反思的機會,開始對價值認知有改變或諒解, 超越個人或小團體的侷限,成為更廣泛的社會單元或是社區的場域(吳貞儀、李承嘉,2012:10) 。 24.

(33) 64)。. 三、小結 Jordan & Warner(2010:61)的多功能性之發展模式,將多功能性的發展概 念具體化。其模型主要層次有三,分別是產業發展、農業生態夥伴關係以及超級 系統,彼此間仰賴知識互相傳遞,進而形成完備系統。本研究以多功能性發展模 式探討溪州鄉水田利用之方向,統整其層次意涵與分析面向如表 4 所示: 表 4 以多功能農業發展模式研究溪州鄉水田利用之方向 系統層次. 層次意涵. 本研究探討方向. 產業發展 農業生產者或土地管理者運用. 在產業發展的層次裡,主要探究溪. 政 治 大 管理系統。並藉由商品與非商品 經濟機會,並從中發展新的管理系 立 土地資源,創造新的經濟機會或 州鄉的水田利用,是否能創造新的. 環。. 學. ‧ 國. 收入流的回饋,形成良性循環。 統,產生商品與非商品收入流的循. 農業生態 此系統為輔助產業發展,並產生 此部分探討為溪州鄉與政府部. ‧. 夥伴關係 新的知識、消除各方的知識差. 門、非政府部門或其他科學機構的. y. Nat. 距。而當資訊並不普及時,個人 合作關係。此合作關係包含互相交. io. 係,來共享研究資源、擴大合作 情形。. n. v i n Ch 形塑公眾的輿論、發想共同的願 i U e n g c h本研究範圍為彰化縣溪州鄉,故於 網絡。. 超級系統. al. sit. 流、參與課程、觀摩與其他互動之. er. 或機關團體亦可透過這層關. 景,進而創造社會經濟支持的基 超級系統階段的評估將以當地鄉. 礎,以修正現有體制、重新定位 公所、水田濕地計畫主管機關與溪 農業與社會之間的關係。. 州鄉農民為主要對象。探討是否已 具有共同願景,以及對於未來水田 利用之想法等。.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25.

(34) 第四節. 水田多功能性之研究回顧. 前曾述及,由於國情與政策執行工具不同,各國的多功能性論述立場並不一 致。而近年國內有關農業多功能的研究論著漸多,咸肯認農業具有生產、生活與 生態之功能。水田利用為農業之一環,具有農業的多功能性質,但展現面向與其 他農業類型不盡相同。本章節茲將所蒐集水稻田多功能性相關文獻,羅列評述如 後,並以目前相關研究之缺口為鏡,供本研究改進之參酌。. 一、水田灌溉之多功能性 論述水田的保育利用時,首先必須探討的要素為灌溉來源。依據蔡明華(2003: 17、22)分析,水稻田的灌溉具有生產性、生態性與生活性的機能。生產性機能. 政 治 大. 包括提高水稻栽培經營管理效率、沉澱灌水中所含泥砂,並改善田間土質等;在 生態機能方面,能調蓄洪水、淨化水質、防止土讓沖蝕、減低下游排水尖峰流量. 立. 及安定河川流況;至於生活機能方面,能改善農村生活環境衛生,並提供農村良. ‧ 國. 學. 好居住環境及景觀。除了前述之功能,蔡昇甫(2004:10)亦補充,在乾旱時期, 水稻田灌溉亦具有支援工業、民生用水之貢獻,且其受益對象非僅農民本身,而 源,也具有生態、經濟與社會上的多重效益。. y. Nat. er. io. sit. 二、水田多功能性 (一)生產經濟功能. ‧. 是廣及該地域之社會大眾。自相關研究可得知,水田的灌溉不僅是稻作的重要來. al. n. v i n 接續論述的水稻田生產經濟面向。周夢嫻、許嘉伊(2013:1)指出,稻米 Ch U i e h n c g 是全球主要糧食作物之一,依聯合國糧農組織(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統計,1992 年全球稻米產量約 5.3 億公噸,至 2012 年 全球稻米產量已成長至近 7.2 億公噸,約以每 10 年增加 1 億公噸的速度穩定成 長,以供應全球人口成長所需糧食。而在臺灣,如鄭隨和(2013:34)所論,水 稻為臺灣栽培面積最大的單項作物,國產的稻米多供內需為主,在國人的飲食中 仍占重要地位。 而水稻除了食用與加工需求外,宣大平等(2005:56)分析,不同的水稻品 種具不同葉色、稻穗與特殊造型,具有觀賞價值,可以盆栽或花藝形式增加其經 濟價值。此外,稻作栽培可與可與觀光休閒產業相結合,強化農村環境景觀營造 與美化,並有助於經濟發展與文化產業之推廣。李培芬(2006:13)指出,苗栗 區農業改良場利用菲律賓的水稻品系,進行農藝雜交育種,藉由改變植物本身花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iases in Pricing Continuously Monitored Options with Monte Carlo (continued).. • If all of the sampled prices are below the barrier, this sample path pays max(S(t n ) −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akagi and Sugeno (T-S) fuzzy dynamic model, the H 1 output feedback control design problems for nonlinear stochastic systems with state- dependent noise,

In this chapter, the results for each research question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we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including (a) the selection criteria on evaluating

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field of eco-museum, traditional settlement, cultural landscape, touring and recreation, and industrial strategic planning to trigger local

Taking National No.5 Highway and Ilan area as objects of research,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variability of the impact of on Ilan area before and after the opening of snow

本研究於 2017 年 2 月至屏東縣 10 所校園採集使用水源及經淨水處理

This research adopts Technology Accepted Model (TAM), which was brought out by Davis in 1979, to verify the use and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eighth-graders using on-line tests..

Furthermore, given a set of nets in a bus on routing grids with obstacles, and the length constraints for all the nets in the bus, based on this proposed longest path gene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