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 待答問題

基於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學視導模式知覺程度為何?

二、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成長現況為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在教學視導知覺上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國小教師專業成長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其專業成長之關係為何?

六、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視導模式對教師專業成長的預測情形為何?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了本研究能順利進行分析與討論,茲將本研究所涉及之相關重要名詞包 括: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專業成長,分述如下:

一、屏東縣國小教師

本研究所稱屏東縣國小教師,是指任職於屏東縣公立國民小學的教師,包 含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級任導師、科任教師。

二、教學視導模式

教學視導模式是指教師為提高教學的效能,透過對其教學作觀察並紀錄,

給予觀察回饋,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而視導模式 會因被視導者所關注的焦點或其背景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模式。本研究將 教師教學視導模式分為三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本研究所指之教學視導模式為:臨床視導、同儕視導及發展性視導等三種 不同的視導模式,施行視導之意在提升教師教學技巧,促進學生的學習。本研 究之教學視導模式知覺程度是以屏東縣國小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國民小學教 師教學視導模式與專業成長關係調查問卷」內之「教師視導模式知覺量表」的 得分高低來代表,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教師的視導模視知覺越佳,得分越 低者反之。本研究之量表包含「發展性式導」、「同儕視導」、「臨床視導」

三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臨床視導

臨床視導視導人員和教師面對面一起工作的視導方式,也就是視導人員親 臨教學現場,直接與教師接觸,強調在實際的教學情境中,經由教室觀察所獲 得的資料,來協助被視導者並改進教學。

8

(二)同儕視導

同儕視導是指視導者與被視導者處於同儕關係之中,所以教師在視導時的 人際關係與互相信任與否,倍感重要!因此對教學的改進需有共識,並有共同 的目標,為改進教學而努力。

(三)發展性視導

教學視導要依照教師成長與發展階段的不同而使用不一樣的視導方式。而 發展性視導含有三種方式:指導式、合作式、非指導式。也就是說,視導人員要 有足夠的經驗來判斷應使用哪一種視導方式,來協助被視導者。

三、 教師專業成長

教師專業成長之定義為,教師在其教學生涯當中,不斷的以各種方式充實 自己的專業知能,例如:進修、參加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或社群、參與研習活 動,……等等。本研究之教師專業成長是以屏東縣教師在研究者自編的「國民 小學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專業成長關係調查問卷」第三部分「教師專業成長知 覺量表」的得分高低來代表,在量表中得分越高,表示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知覺 程度越高,得分越低則反之。本研究使用之量表包含教學專業知能、班級經營 與輔導、教育專業態度、教師進修等四個層面,茲分述如下:

(一)教學專業知能

教師對所任教之專門科目,如國文、數學、社會、自然、藝能科目等,不 僅要有相當程度的學識,也需瞭解何種教材,何種知識內容,適合該年齡或程 度的學生,以何種方式施教方能達到最優效果。

(二)班級經營與輔導

近年來班級經營方式融入了輔導的策略,在班級活動中應善用各種管理及 輔導策略,促進師生良好互動,讓學生養成自治、自律的習慣,營造適合的學

9

習環境,以達有效學習,並完成教學目標。

(三)教育專業態度

係指教師能省察與構思如何增進專業知能的方法;能依正確的教育理念來思 考學校教育之實施;富有教育理想,對教學與工作,表現出無與倫比的積極、

熱忱;願意投入時間和精力,探究教學上之問題,以提升專業知能。

(四)教師進修

係指教師能在工作中察覺教學問題,並探索解決的方法;能擬定個人進修 及研究計畫;或利用各種成長性研習機會,例如參加專業社群,或教師專業發 展,提升自我教學技能;甚至發展第二或第三專長學科之內容知識,繼續進修,

增進個人的專業成長。

10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主要在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學視導模式知覺與其專業成長之相 關研究,了解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學視導模式的知覺程度,分析教學視導模式 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茲就本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說明如下:

一、研究範圍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茲分別說明本研究之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屏東縣國民小學正式編制內教師,包含教師兼主任、

教師兼組長、級任導師、科任教師。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之研究內容,以問卷調查所蒐集之資料為主,瞭解屏東縣國民小學 教師對教學視導模式之知覺程度,與教師專業成長之關係,最後針對研究結果 做出結論與建議。在教學視導模式方面,分成:臨床視導、同儕視導與發展性 視導三個層面;在教師專業成長方面,分為:教學專業知能、班級經營與輔導、

教育專業態度、教師進修等四個面向。

(三)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採取的方法為問卷調查法,以研究者自編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 視導模式與專業成長關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依據施測所得之資料進行量 化統計,並加以分析討論。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之研究限制,分為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及研究變項四個 方面,茲分述如下:

11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主要是以屏東縣地區公立國民小學教師為研究對象,其他縣市並未 納入研究範圍。不同縣市的國小教師可能因環境不同、文化差異或資源的不同,

而對許多事物有不同的知覺感受,因此可能造成研究者在研究結果推論上的限 制,亦無法推論至其他教育階段,或其他地區。

(二)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於教學視導模式之知覺與教師專業成長 現況,及兩者之間的關係。本研究內容以「臨床視導」、「同儕視導」、「發 展性視導」三種教學視導模式作為教學視導的三個層面,主要在瞭解國小教師 對於此三種教學視導模式的知覺程度為何?而其對於教師專業成長是否產生影 響?在研究內容上未能涵蓋所有的教學視導模式。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以問卷調查法為主,研究工具是使用研究者自編之「屏東縣國民 小學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知覺問卷」,以進行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 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資料的蒐集。受試者在填答時可能會因個人的認知 與當時情緒,而對問卷內容的詮釋有所差異,或因外在環境的影響,如受到社 會的期許或自我心理的防衛所影響,而無法呈現真實反應,使問卷測量結果產 生誤差。

(四)研究變項

影響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知覺的因素相當 多,本研究在歸納相關文獻及考量研究目的之後,擬從教師的性別、年齡、教 育程度、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規模與學校所在區域等七項背景變項,來 探討教師教學視導模式對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無法涵蓋所有的變項,因此在 研究推論時會有所限制。

12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針對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視導模式知覺與教師專業成長之關係,蒐 集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歸納與整理,以作為本研究問卷編製及結果分析討論之基 礎。以下共分為三節進行文獻探討:第一節探討教學視導之理論與模式;第二節 探討教師專業成長之理論基礎;第三節分析教學視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之相關 研究,期藉由綜合文獻探討之所得以形成本研究之架構。

第一節 教學視導之理論基礎

視導係視察與輔導的簡稱,是教育行政人員及學校行政人員,根據一定的標 準,對於教育事業的實施情形進行觀察、了解與評鑑,並且領導教育工作者改進 行政措施及教學活動,進而提高教育效能的一種行政行為(張明輝,2000)。視 察有一定的標準及程序,指導則是在視察後給予診斷,並且建議其改進之方法。

而教育視導包含行政視導、課程視導、與教學視導,也就是說,教學視導是包含 在教育視導當中的一個部分,三者都在追求教育目標與品質的實現,但三者的性 質卻各不相同。本節旨在探討教學視導相關理論基礎,包含教學視導的定義、教 學視導理論分析及本研究中三種不同的教學視導模式理論分析。以下就國內外各 學者對教學視導的看法,分別說明。

壹、教育視導的定義

要了解教學視導的定義,首先必頇先從教育視導談起。教育視導的概念已存 在許久,其制度的形成也有相當時日,但它的意義卻隨著教育思潮而有所改變,

在 1950 至 1960 年代,我國的教育學者給予教育視導的解釋,大多以「視察與輔 導」為主(呂木琳,1992)。學者孫正邦早在 1954 年所出版之「教育視導大綱」

中,把教育視導定義為:教育視導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於教育事業實施的情形 作精密的觀察,將教育事業的實況,認識清楚;再根據觀察的結果,加以正確的 判斷;然後給予被視導者以積極建設的指示和輔導,使教育事業得以進步(孫邦

14 正,1954)。

至 1970 年代,國內學者對教育視導有了不同的看法,黃昆輝引用了組織理 論,認為視導人員的責任主要在於提示努力的方向,採用多向交流策略,以統整 組織成員意志力,用團體的智慧與視導人員的精力,來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黃

至 1970 年代,國內學者對教育視導有了不同的看法,黃昆輝引用了組織理 論,認為視導人員的責任主要在於提示努力的方向,採用多向交流策略,以統整 組織成員意志力,用團體的智慧與視導人員的精力,來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