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教學視導之理論基礎

視導係視察與輔導的簡稱,是教育行政人員及學校行政人員,根據一定的標 準,對於教育事業的實施情形進行觀察、了解與評鑑,並且領導教育工作者改進 行政措施及教學活動,進而提高教育效能的一種行政行為(張明輝,2000)。視 察有一定的標準及程序,指導則是在視察後給予診斷,並且建議其改進之方法。

而教育視導包含行政視導、課程視導、與教學視導,也就是說,教學視導是包含 在教育視導當中的一個部分,三者都在追求教育目標與品質的實現,但三者的性 質卻各不相同。本節旨在探討教學視導相關理論基礎,包含教學視導的定義、教 學視導理論分析及本研究中三種不同的教學視導模式理論分析。以下就國內外各 學者對教學視導的看法,分別說明。

壹、教育視導的定義

要了解教學視導的定義,首先必頇先從教育視導談起。教育視導的概念已存 在許久,其制度的形成也有相當時日,但它的意義卻隨著教育思潮而有所改變,

在 1950 至 1960 年代,我國的教育學者給予教育視導的解釋,大多以「視察與輔 導」為主(呂木琳,1992)。學者孫正邦早在 1954 年所出版之「教育視導大綱」

中,把教育視導定義為:教育視導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對於教育事業實施的情形 作精密的觀察,將教育事業的實況,認識清楚;再根據觀察的結果,加以正確的 判斷;然後給予被視導者以積極建設的指示和輔導,使教育事業得以進步(孫邦

14 正,1954)。

至 1970 年代,國內學者對教育視導有了不同的看法,黃昆輝引用了組織理 論,認為視導人員的責任主要在於提示努力的方向,採用多向交流策略,以統整 組織成員意志力,用團體的智慧與視導人員的精力,來提高教學效率的目的(黃 昆輝,1972)。

1980 年代,學者謝文全綜合了前兩階段精神,對教育視導下的定義為:教 育視導是教育行政的一環,係視導人員基於服務的觀點,有計畫的應用團體活動 的歷程,藉視察與輔導,來協助被視導者,改進其行為,以提高工作效能,進而 增進教育者的學習效果,達成國家的教育目標與理想(謝文全,1989)。

邱錦昌(2002)認為教育視導是行政人員從旁對教育工作者進行監督、考核 與輔導,以期對教學效能之改善。

呂木琳(2002)認為教育視導為透過有效管理、發展課程及改變教師行 為的一種領導方式,以確保達成學校教育之目標。

而國外學者對於教育視導的定義,以下舉幾個例子說明:

Briggs 和 Justman(1952)教育視導是協調、激發並引導教師能力的成長,以 促進學生的進步。其任務在於協助教師專業成長,進而提高教學效果。

Good(1973)在其主編的教育辭典中,將教育視導定義為:透過評量或考核正 在進行中的教育活動,以控制或確保所有工作能依預定計畫及指示而實行。故基 本上他認為,教育是一種監控的行為,其目的在確保教育品質。

Wiles和Bondi將教育視導綜合的定義為(引自吳培源,2005,頁5):

1. 教育視導是行政的視導。

2. 教育視導是課程的視導。

3. 教育視導是教學的視導。

4. 教育視導是人際關係的視導。

5. 教育視導是管理的視導。

15

综上所述,教育視導是以一種有效的管理,分別在教學、行政、與課程上,

激發出教師專業成長,透過建設性的視察與輔導歷程,提升教師之專業能力,提 升教學品質,以期達到國家教育目標,提升國家之競爭力。

貳、教學視導的定義

就發展背景而言,是先有教育視導,爾後才發展出教學視導(楊振昇,1999;

徐綺穗,2001)。教育視導(educational supervision)是對教育的視察與輔導,

而教育又可分為教學與行政二大類,因此教育視導包含教學視導及行政視導(李 珀,2000)。教學視導是在教師教學的過程中,進入教室觀察其教學行為,並提 出積極可行的建議,改變教師的教學行為,以期提高教學的品質(李珀,2000)。

目前教學視導並未很積極的落實在老師們的教學之中,視導對於教師,從來 不被重視,形成上述的現象Acheson與Gall 認為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人們因 為不了解,總是會把教學視導與教學評鑑劃上等號,認為教學視導就是教學評 鑑,於是教師對教學視導就產生了恐慌與不安;第二,教學視導或巡堂都是行政 人員的工作需要,甚少有行政人員在教學視導前先通知被視者即將被視導的項 目,教師的實際需要也因此被遺棄。

羅清水(2000)也指出,教學視導長久以來偏重於「視導」(supervision)

一詞的闡述或理解,supervision 乃有由上而下的察看,以致形成視導人員與被 視導者(即教師)常有對立或不信任的感受。因此,教學視導無法落實其真正意 涵、更別提發揮其功效與其教學的服務,或增進教師之教學智能,進而促進學生 學習的效果。

而教學視導的定義,茲將國內外學者的看法整理如表2-1。

16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教學視導」的定義

作者 年代 教學視導定義

楊百世 1989 教學視導以改進教學為目標,經由視導人員以民主方 式,透過各協調服務及與教師行為產生系統的交互作 用,促使課程、教學與學習的改進,增進學生與學習 效果的歷程。

邱錦昌 1991 教學視導係各有關的教學視導人員,以系統客觀的方 法,並藉各種的途徑來協助改善並建立較佳的教學與 學習情境的歷程。

張德瑞 1993 廣義:包括輔導老師進行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視導 老師的教師教學、安排老師在職進修活動、評鑑老師 教學成效等所有有關改進教師教學的工作。狹義:教 學視導人員以視察教師教學為手段,以輔導教師改進 教學方法為目的的服務性工作。

李珀 2000 教學視導是視導員對教學所做的觀察、分析、輔導與 改進的歷程,藉以提昇教學的效果。

羅清水 2000 教學視導乃是有意義、有價值且持續不斷改進教學的 一種互動歷程,促進教師專業的發展,並提升教學 的效果,達成教育的目的。

呂木琳 2002 教學視導是視導人員與教師一起工作,以協助教師改 進教學,增進教學成效的一種活動。

張清濱 2005 教學視導是針對於課程發展、教學改進、教師進修等 方面,視導人員與教師共同研究、討論,並給予必要 協助,以增進學校效能的歷程。

吳宗立 2009 教學視導是透過視導人員與教師間的合作、互信的互 動,對教學所做的觀察、分析、輔導與改進的歷程。

17 表2-1(續)

Oliva 1976 教學視導是為個別的與群體的教師所提供的一種服 務,其目的乃在協助教師改進教學。

Goodwin 1983 教學視導乃是教育組織內所設計改進教學的一種行 為體系(引自邱錦昌,1995)。

Glatthorn 1984 教學視導是一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在此一歷 程中,視導人員提供教師其教室師生互動的觀察回 饋,並協助教師充分利用這項觀察回饋,以提升教師 的教學效率。

Harris 1985 教學視導乃學校內的人員充分運用人與事的資源,致 力於維持或改變學校的運作方式,直接影響改善的教 學歷程,進而增進學生的學習教果。

Beach &

Reinhartz

1989 教學視導系視導人員與教師一同工作,改進教室教學 的過程。

Glickman,Gordon

&Ross-Gordon

2001 教學視導為教師間合作、民主化的反思探究之歷程,

目的在教師教學上的提升與學生學習成就的增進。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研究者認為,教學視導乃是一種為促進教師專業成長,以學校中 的各種資源,支援教師之教學,並利用教學觀察,協助教師了解自我並改進教學 的一種歷程,其目的以提升教學成效、落實學生的有效學習為目的。

參、教學視導的模式

有效的教學視導必頇應用知識、人際技巧和工具技巧,將組織目標教師需求 相互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藉此直接協助教師、課程發展、專業發展、團體發展和 行動研究,以增進學生的學習(Glickman,Gordon & Ross- Gordon,1998)。因此,

教學視導有其專業性、流程及視導觀察工具,藉此協助視導過程之順利進行。

18

教學視導有多種不同的模式,例如:臨床視導、發展性視導、同儕視導、區 分視導、檔案視導、情境視導等等。以下就各種不同的教學視導模式分述之:

一、 臨床視導

臨床視導中「臨床」的概念,並不昰指諮商或治療的型式,而是指親臨教學 現場詳細的觀察與資料分析,以及視導人員與教師間面對面的互動關係(吳清 山,1990) 。

Goldhammer 等人認為,「臨床視導是教學視導的一部分,由實際教學的第一 手觀察中獲得資料,同時在教學行為的分析和教學改進的活動中,教師和視導者 採面對面的互動方式。」( 呂木琳,2000)。同樣的,Cogan 認為,「臨床視導是 用來改進教師教室表現的一種設計原理,它蒐集教室中所發生的事件及資料,進 行資料分析,依據資料的分析結果,透過視導人員和教師間的互動,直接改進教 師教室行為,並間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吳宗立(2009)則認為臨床視導強調 在實際教學情境中,經由系統化觀察教師教學行為,瞭解教師教學情形並加以分 析,以改進師之教學行為。

而臨床視導的學者如 Goldgammer,Anderson,和 Krajewski,(1980)將它 劃分為五個步驟:

(一)和教師開觀察前會議(The Preobservation onference):此會議之目的在 建立視導人員和教師關係,並為往後的實施階段商定一個契約或默契。在本階 段,視導人員必頇努力和教師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詴圖了解教師的教學方 式、學習方式、以及任教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

此階段同時要決定下列幾件事:教室觀察的理由及目的、觀察的焦點、觀察 的方法及形式、觀察的時間、觀察後會議的時間。其中,尤以決定觀察的「目的」

此階段同時要決定下列幾件事:教室觀察的理由及目的、觀察的焦點、觀察 的方法及形式、觀察的時間、觀察後會議的時間。其中,尤以決定觀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