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 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學視導模式的知覺與其專業成長之相 關。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答問 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教學」是什麼?是藝術?是技術?我想它不但是技術,更是一門藝術,

既然如此,它就有其專業性。教學是學校教育活動的核心,教學的改進也是教 育改革與教育發展的原動力。缺乏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教學活動,

則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即失丟了主體性(羅清水,2000)。近年來,台灣教育歷 經多項改革,包括師資培育多元化、九年一貫課程之實施,及教育部於2006年 開始試辦之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等等。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最能深刻 感受,無論是什麼改革與措施,都在在試煉著老師們的專業知能,而老師們的 專業,目的是為了落實孩子們有效的學習,因此許多協助老師們成長的理論和 實務,甚至是教學技巧,便日益發展並受到重視,而教學視導制度便是其中之 一。教學視導的目的是為了改進教學品質、增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整個教育 過程中,「教學視導」是全面品質管理中的一環(吳木樹,2007)。Glatthorn(1984) 也認為:教學視導是一種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歷程,這種歷程中,視導人員提 供教師師生互動的觀察回饋,並透過教師充份運用所觀察的回饋,以提升教師 的教學效率,透過教學視導來激發教師專業發展,協助教師改進教學,增進學 生學習效果,並提升教學的品質。由此觀之,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成長有密切 的關係。教學視導的實施策略與方式是多元的,可透過同僚視導、臨床視導、

發展視導、自我視導,甚至學校本位視導等來完成視導的目標(羅清水,2000)。

目前我國之教學視導已有相當的施行與研究,而教學視導也會因教學者情

2

況的不同而產生許多不同的理論與做法,也就是說,視導理論或模式會因為被 視導者的需求不同,而有所選擇和改變,例如:臨床視導、同儕視導、發展性 視導……等等。而教學視導之成功與否,常因視導人員之能力與專業素養有著 密切相關,所以視導人員必頇要有專業的判斷與能力,才能給予老師們最大的 協助,發揮教學視導最大的助益!目前在國小所施行的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其 使用的視導模式便是以「同儕視導」為主。不容諱言的,目前台灣已是個是趨 向專業導向的社會,教師的專業性也越來越被重視,然而專業是需要發展、需 要被鑑定、被肯定的,教師必需借重持續不斷的學習,以促進專業發展,改進 自己教學知識與技巧,促進個人成長及組織整體的正向發展,藉由教學視導機 制的建立,提升教學方法並掌握社會潮流與趨勢,進而培養具有競爭力與高素 質的公民。因此,研究教學視導模式的意涵、並了解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於教學 視導模式知覺為何?此為動機之一。

教師專業能力與教育品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許多先進國家紛紛實施教 師評鑑以期提升教育品質的目做法已久(丁一顧、張德銳、2004)。教育部在2006 年開始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計畫,並在2009年將「試辦」更名為「辦理」,便 是以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主要目的。

然而,視導模式會因為視導者與被視導者的需求不同、教學情境的不同、

得以視情況而選擇不同的視導模式,除了視導者之經驗與判斷之外,被視導者 為何會有不同的需求,便牽涉到被視導者個人不同之資歷與背景,例如:被視 導者的年資、工作經驗、學經歷、個人想法觀念、甚至是性別、受教育的歷程……

等等。長期以來,國民小學教師只專注於教學工作,學生的成績及日常行為表 現,便是教師教學成效的指標,因此許多教師往往較缺乏主動探究精神,缺乏 學習型組織之團隊學習風氣,下課後留在教室內批改作業,造成教師之間缺乏 專業的對話……。

本研究希望對教學視導的實施功能有所了解,並且希望在學校教學視導運 作過程中,尋找有效的教學視導實施策略來落實改進教師教學,進而提升教育

3

品質。教師法第十六、十七條中明文訂定,教師應從事與教學有關之研究與進 修;換言之,教師有參與進修之權利與義務,因此應致力於教師專業發展。所 以,了解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在教學視導知覺上之差異情形,此為動機之二。

在一波波推動教改的工作中,不管課程如何完善,最終必頇被站在第一線 的教師瞭解、認同、並施行,才能具體落實教改的革新。視導制度對教育實施 成果的評鑑及教育革新的促進皆有正面作用,今後應明確訂定視導人員的角 色,提升專業地位,修訂遴用、培育及進修辦法,擴充員額編制,並提升視導 技術,方能充分發揮其功能(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第三期諮議報告書」, 1996)。由此可知,視導是一種協助教師成長與促進教育革新的方式、歷程;吳 宗立(2004)認為專業必頇具備專業知能,享有專業自主權,不斷的追求專業 成長,並在其專業倫理規範中,運用其專業知能從事專業服務工作。孫國華

(1997)從專業的指標觀點,指出教育專業的指標應包括:專業的教育知能、

長期的教育訓練、規範的教育組織、崇高的專業道德、高度的專業自主、自發 的專業成長及不斷的在職進修。

劉世閩(1996)認為所謂的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個人持續地參與各種形 式的進修活動,改進自己教學知識與技巧促進個人成長及組織整體的正向成,

以達成教育專業為目的。教師專業的內涵應在建構一位教師在普通素養、專業 知能、專業態度等教師基本素質之相關資訊,以作為品質判斷之依據(吳清山,

2004)。世界教師組織聯合會(World Confederation of Organization of Teaching Profession)在1970年代表大會中,曾經提出:「教師的素質在教師專業執行期 間,應不斷的增進。教師應繼續增加其知識與經驗,俾不斷發展其準備時所不 可或缺之素質。」在1978 年的代表大會中,更以「明日世界的教育專業」為題,

關切教師的專業資格以及專業地位,期盼教師建立其執行專業的判斷能力,並 擔負起改善明日世界良好素質的重大責任(引自阮靜雯,2000)。

教師是國家教育的執行者,國家教育的未來與展望何其重要,其專業成長 的需求與歷程應受到非常之重視。而教師所面對的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教師

4

如何能以其過去所受之專業知識,或經驗,教導學生去適應未來瞬息萬變之生 活呢?研究者認為,這單純依靠教師職前教育是不足以應付的,教師必頇具備 在教育工作中不斷充實自己的專業,提昇自我專業知能,以符應現實教育需求 的專業成長認知。本研究先透過文獻分析,從中瞭解教學視導的意涵及模式,

進而瞭解國民小學實施教學視導對於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並進一步探討實施 教學視導情形,對教師專業成長是否具有預測作用;並期望研究結果能提供教 育單位或學校,在施行教學視導與提昇教師專業成長方面有所幫助,除了讓教 師在教育改革中能更精進,也使得更多的學生受惠。因此,了解屏東縣國小教 師教學視導模式與專業成長之相關情形,此為動機之三。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本研究將針對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教師教學視導模式與 教師專業成長的知覺情形為主題進行探究,並分析相關文獻、編寫問卷,對屏 東縣國小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期望藉由本研究探究屏東縣國小教師對於教學視 導模式與教師專業成長的現況和知覺程度。其結果可提供給教育行政機關、國 小教師和未來研究之參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