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1

不論是主管或公司都抱持著相當寬容的態度。

「第一,我們在任用人選上,已經經過篩選。第二,他有所謂試用三 個月,試用期,試用期三個月。期間不能主動貼稿上線,必須透過主 管,或首頁版主審核。若有多次犯錯,會加以嚴厲的口頭警戒、口頭 警告。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作出任何懲處。」

(吳姓編輯主管,訪談內容摘錄)

第五節 後續影響管控

雖然對於出錯的編輯,ETtoday 至今沒有任何具體懲處,但面對讀者 或網友在網路上排山倒海的批評聲浪,或是挨告必須上法庭等經驗,還是 在這些編輯們的心中留下深刻的記憶,之後在處理新聞時時時提醒自己要 更謹慎。而主管在新聞處理流程及內部管理制度上也做了一些調整。

一、 新聞處理流程

網路新聞出錯,首先面臨的就是網路上的各種評論,雖然多數編輯都 能自我調適,但不可諱言,心裡的衝擊仍然很大,在事件結束之後,遇到 類似的新聞要處理時,受訪的編輯坦承,不會再像以前那麼「衝」了。

(一)一般編輯

個案三的編輯 C 是工作以來第一次遇到這樣的狀況,她形容自己 當時的心情其實不是緊張,而是害怕:

「就是覺得自己好像真的對北一女做了不對的事情。然後,以後 處理新聞一定會有記者回應,或是那個人回應我才會發。再來就 是標題,因為第一次出稿的時候,就是很篤定,後來才發現其實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2

還是有一些不確定。」

(編輯 C,訪談內容摘錄)

而編輯 D 則說,其實被指出錯誤後,最主要是要請很多人協助善 後,例如主管、社群都要幫忙回應說明,這讓她覺得很不好意思,之 後就會一再提醒自己要做好查證的工作。

「第一次犯這麼麻煩的錯就會很緊張、很驚恐,所以後來就會盡 力去查證,然後像這種爭議性比較大的東西,你也會想說要盡力 做到不要讓人家打臉。」

(編輯 D,訪談內容摘錄)

個案一的編輯 A 因為 4 年來一直在網路媒體工作,這次因為國 籍、語言的隔閡,雖然做到第一步的查證,卻沒有想到,一開始的源 頭就是錯的。

「對於自己之後的影響就是,網路上的東西很多,找到不一定都 是真的,可能有時候是以訛傳訛,時間久了人家就信以為真,若 沒有當事人的說法,可能還是無法說這是百分之百正確的。之後 在尋找題材時,基本上還是會儘量先做到查證的功夫,如果有辦 法問到當事人,一定是會先去問。」

(編輯 A,訪談內容摘錄)

而個案二的編輯 B 也說,自認經驗夠豐富,以為遵循原則、有打 馬賽克就好,但若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確實有所不足:

「在處理這件事情上,確實有一定的責任,做得不是很完善,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3

以以後如果遇到這狀況,可能原本之前開啟的模式是進攻 6 分、

防守是 4,以後會變成進攻 4、防守 6,調整自己寫作的風格或模 式。」

(編輯 B,訪談內容摘錄)

編輯 E 則表示,過去他確實會上 PTT,但發生「林佳龍臉書」事 件後,他就不上 PPT,也不會再把 PTT 上網友的意見拿來寫成報導。

「其實從這個事件後我就不寫 PTT,講直接一點,就是我覺得 PTT 就是個反指標,他們沒有辦法忍受反對他們的新聞,所以從這個 事件之後,我不會再從 PTT 上看網友的意見來寫成新聞。」

(編輯 E,訪談內容摘錄)

(二) 編輯主管

其實不只一般編輯,即使是已經參與網路媒體運作多年的編輯 主管,對於網路新聞中讀者及網友的變化,也一直在調整自己的心 態及腳步。從 2011 年 11 月 1 日開站至今,每一次狀況的出現,都 是一種學習。

「我們是一樣是在事後審稿,一定要看到慢慢他做了一段時間以 後,譬如說誰的稿子要優先看,哪一類型的稿子要特別優先看。

如果這個標題有問題,或這個新聞裡面的有些用詞有問題;再來 就是照片有沒有問題。可是我們目前能做到就是針對臺灣的照片 使用儘量的小心。你如果真的要連國際部份都要顧到的話,那所 有國際新聞都不用登了。」

(譚姓編輯主管,訪談內容摘錄)

而在社會新聞方面,受訪的吳姓編輯主管就說,因為網路媒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和傳統媒體真的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個案二的「女法官照片事件」, 連他自己也被告過一次,所以後來特別對於社會新聞,他們也做了 修正。

「後來我們就做修正,就是在整個編輯作業裡面,除非他是殺人 放火、罪大惡極,一般案件的話,我們就不具其名,除非有重 大危害社會事件的才會去把他全部的名字寫出來。因為往往遇 到就是起訴之後一審無罪、二審有罪、、三審又判無罪,這時 對方會要求刪掉前面所寫的新聞內容,所以在整個新聞操作 上,我們就做了很大的修正。」

(吳姓編輯主管,訪談內容摘錄)

雖然就受訪的編輯和主管而言,在網路新聞的操作上已經儘量 調整,減少錯誤的發生,但和傳統媒體相較,網路新聞因為即時 性、互動性等特點,在讀者或網友的感受上,「錯誤」很難完全避 免。

「有的東西就像我剛才講的,有的東西是你自己搞錯,有的可 能是原稿單位就錯。可是你在第二天印的報紙上絕對看不到輕 航機的報導,那你會覺得說,網路媒體又錯了,這個又錯了那 個又錯了,可是很多時候是因為作業的背景,只是外面很多人 看不到。」

(譚姓編輯主管,訪談內容摘錄)

譚姓主管強調,在傳統媒體時代,報紙的一篇稿子進來,記者 寫好後,從他的召集人、組長到中心主任,然後校對、編輯,一路 下來至少要「過五關斬六將」,才能夠被印成白紙黑字,但網路來 說,目前並沒有一家能夠做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5

「我不是說,網路媒體就應該要錯。如果說大家把整個新聞節奏 給放慢,就有助於減少它的錯誤,其實我對這個事情是覺得悲 觀,第一時間你要看到,又要避免錯別字或謬誤,我覺得那個 很難去改善,唯一方法可能就是只能做事後審。」

(譚姓編輯主管,訪談內容摘錄)

二、 管理制度面向

除了本研究所選定的 5 個案,從 2011 年 11 月至今近 4 年的時間,

ETtoday 其實在內部也曾進行多次討論,希望找出能夠減少錯誤的方法。例 如在 2014 年 8 月,由新聞部制定、董事長核准後公告一份「新聞運作機制 暨獎懲辦法」,與內勤編輯有關的像是「撰稿基本標準」,列出了選材、用 詞、照片等標準:

1. 選材標準:網路新聞之分級基本上應屬普級,必須適合廣大網友 觀賞,選材上理應規避過份渲染暴力、性、犯罪、自殺、血腥,或 反映社會畸形現象,或混淆道德視聽之題材,如需報導或編寫上述 屬限制級之題材時,應標註警語或貼上限制級標籤。有關菸酒新聞 報導時也應加註警語。若有涉名人隱私權或較敏感之新聞議題時,

需口頭跟直屬主管討論後,始得撰稿報導。

2. 用詞標準:報導宗教、政治、或特定族群時應客觀且中立,避免 褻瀆性、揶揄性或歧視性用語。引述他人談話亦秉持相同原則,尤 應避開人身攻擊,或對犯罪細節、血腥場面或性器官之描述。

3. 報導者必須扮演把關者角色,勿使未成年人受腥煽色照片污染,

或受到恐怖殘忍驚嚇,務必將照片用馬賽克方式處理,使用照片時 要確認其版權,不要隨意盜取他人照片,所有照片需註明出處。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6

而在審稿作業上也明訂審核流程,例如內文審核,因為考量即時出 稿,部份採取事後審稿,分成四階段;而首頁頭題的審核,則是交給當天 的首頁版主,如果有增修內文的需求,就由版主逕行請撰稿者增修。辦法 中並要求記者出稿得視情況具名,若為整理報導則應視情況加註新聞來 源。

至於讀者、網友或當事人的申訴,辦法中也分別就電話申訴、客服信 箱申訴訂出流程:

1. 電話申訴:各單位接獲網友申訴電話時,先詢問申訴案件內容,依 新聞性質轉由該撰稿者之第二階主管接聽,若客訴電話指名找公司 負責人時,直接轉至第三階主管,如負責承辦主管遇休假或公出 時,由職務代理人代為處理。

2. 客服信箱申訴:網友對於新聞內容有造成個人或社會大眾不良觀感 時,透過客服信箱申訴,申訴人應明示申訴人聯絡方式、申訴事實 及內容;凡匿名、假藉係新聞事件當事人之申訴案,或申訴人未提 出具體之事實及內容者,本公司視情況,有權利選擇不予處理。新 聞部接獲申訴案件後,由該撰稿者之第二階主管視案件內容於一天 內擬妥回函說明,再以申訴人提供之聯絡方式回覆申訴人。

3. 接獲申訴情況由該撰稿者之第二階主管轉達第一階主管,如只需修 正報導內容或增加平衡報導者,由撰稿者與第一階主管修正回覆即 可。

該辦法另加上「ETtoday 東森新聞雲編採共同守則

,要求撰稿編輯者 對於新聞報導應反覆查證,絕不偽造作假,不因個人觀點或利益影響報導 方向,以中立為最高原則,手法上決不渲染誇大,反映事實的真相,並尊 重一切著作與智慧財產權。對於撰稿原則與規範也有進一步的說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1. 保護自己與公司,禁止不當抄襲內容與使用照片,特別是對台灣 網站照片的不當使用。改寫原作,不得連續 15 字都相同,且應注 意比例原則。如果是新聞稿則不受限。

2. 涉及誹謗、指控等議題,需查證或有對方說詞後才能刊登,標題 不能一面倒。

3. 報導自殺新聞,需加註警語。報導社會新聞,沒有確定死亡不寫 死。

4. 報導啤酒等菸酒新聞,需加註警語。每張照片也得加註警語。

5. 醫療保健新聞不得誇大與涉及療效。有關法定傳染病的新聞,不

5. 醫療保健新聞不得誇大與涉及療效。有關法定傳染病的新聞,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