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三節、 意見氣候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意見氣候

一、意見氣候與意見表達

實證研究常把沈默螺旋理論拆解成兩個主要部分進行量化檢驗:人們根據大 眾媒體對意見氣候形成何種認知,及認知到這種意見氣候後對表達意願的影響

(Porten-Cheé & Eilders, 2015)。但是,對意見氣候(或者說,個人意見與社會 意見氣候的一致性)預測力的驗證沒能獲得一致的結果。

部分研究支持了個人處於優勢意見則傾向於發言、處於劣勢意見則傾向於沉 默的假設。Glynn 等人(1997)的後設研究選取以往 17 個研究中的調查數據,

分析發現「認為自己與他人看法類似」與「願意表達意見」之間具有微弱的、統 計上顯著的關聯性。但批評者認為該研究結果也可以用其他理論(例如:多數無 知、投射效應)來解釋(Porten-Cheé & Eilders, 2015)。Nekmat 與 Gonzenbach

(2013)針對同志話題進行實驗,把 200 名大學分別放到 3 個虛構的校園論壇中,

詢問其是否願意留言、會發表何種留言、或為何不發言,實驗結果顯示,當個人 意見與論壇意見氣候不一致時傾向於不發言,而與意見氣候一直時更傾向與發言。

Gearhart 與 Zhang(2015)對社交媒體上政治議題的討論情況進行研究,調查結 果顯示在社交媒體上遇到相同意見的帖文可預測被調查者表達己見,而遇到反對 意見的帖文則抑制其發言。

另一些研究則發現持少數意見的人的表達意願不一定比處於多數意見的表 達意願低,甚至少數意見者可能會更積極表達。翁秀琪(1997)針對台北縣縣長 選舉,在選舉前後分兩次用電話問卷調查選區居民針對該議題的發表意願,結果 顯示,處於強勢意見的國民黨支持者的發表意願反而比民進黨、新黨支持者弱,

而最弱勢的新黨支持者在任何情境下發表意願都最強。Ho 等人(2013)針對新

積極表達,強勢意見則不願意表達。Porten-Cheé 與 Eilders(2015)針對氣候變 化的議題,結合日誌法、問卷調查法探究意見氣候與個人意見表達的關係,結果 見。Ho 與 McLeod(2008)為了研究社會心理因素及面對面、電腦中介的討論 情境對意見表達的影響,針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個人意見與未來大眾意見趨勢的一致性對意見表達有顯著影響,但個人意見與現 在大眾意見的一致性則與意見表達無關。Miyata 等人(2015)結合問卷調查與行 為日誌分析法,研究福島核洩漏事件後受訪者如何在推特(Twitter)上發表對核 電站的看法,研究發現,認為自己的觀點處於多數意見與意見表達正相關,但是 認為自己的觀點處於少數意見對意見表達則沒有顯著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上研究之所以未能獲得一致的結果,除了議題本身的重要性、切身相關程 度等要素有所不同外,本研究認為還在於隨著社會結構變遷、網路傳播發展,一 些在過去無足輕重的因素現在已經浮出水面:其一,以上研究大部分只詢問了受 訪者認為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如何,而沒有具體詢問其周圍的各種團體中的 意見氣候,但個人所處的各種人際關係網絡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優勢意見,不同親 近程度的人群的意見對個人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此外,網路已經成為現代社 會的重要資訊來源,網路上存在持不同立場的意見團體,個人常逛的網站可能成 為其感知意見氣候的來源,從而影響表達意願,少數意見則可以透過網路上的各 種意見團體獲得支持,使其不再被孤立。

其二,意見表達的方式也比過更加多樣。以往的研究常常用類似「火車測驗」

的情境假設問題來衡量受訪者的表達意願,例如要求受訪者想像自己正與一群陌 生人聚集在一起,並且自己與他們的對「新加坡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觀點不 一致,在此情形下用里克特量表詢問受訪者多大程度上願意表達己見,並作出解 釋(Ho et al., 2013)。但實際上,一時沉默不代表在所有情境下都會保持沉默,

在陌生人面前不發表己見的人面對家人、朋友或在匿名的網路環境中可能會表達 己見;此外,在網路上,表達態度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僅是親自發表帖文才算表 明態度,給別人的帖文按讚也是表達意見,隱藏個人檔案中的戀愛關係也是沉默 的表現。因此,只透過「火車測驗」得到的表達意願數據可能不盡準確,為全面 了解受訪者究竟在何情境中會發表意見,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受訪者的表達行為。

接下來本研究將從網路時代的意見氣候的認知途徑開始,進行更詳細的分 析。

二、大眾媒體的有限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諾爾紐曼(翁秀琪等譯,1994)認為個人認知意見氣候是透過兩種途徑:直 接觀察周遭環境,及透過媒介了解意見分佈情況。其中,大眾媒體對形塑意見氣 候有著巨大力量:

電視媒體的累積性效果使選擇性暴露無法實現,大眾媒體無所不在,新聞記者的 政治理念同質性甚高,產生「和諧共振」的效果,使其在報導公眾事務時常有偏 袒一方之嫌(孫秀蕙,1994,頁 159)。

諾爾紐曼以一九六七年選舉為例,她在選舉前分別對記者和普通選民進行了 問卷調查,比較多次調查結果發現,雖然最初對普通選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兩方的 投票意願勢均力敵,但記者對其中一方獲勝的信心遠高於另一方,並透過大眾媒 介將這一認知傳達給民眾,普通選民在後幾次調查中逐漸傾向於認為媒介宣稱優 勢的一方更可能獲勝(翁秀琪等譯,1994)。

根據諾爾紐曼的推論,大眾媒體作為主要意見來源,會造成單一意見氣候,

受大眾媒體影響越深的人應該越順從與主流意見。但近年來的許多研究顯示,媒 體報導在認知意見氣候方面的作用已經不像諾爾紐曼的時代那樣強效了。

林麗雯(1992)將問卷調查的結果與報紙內容分析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對於

「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媒體呈現的主流意見是反對該方案,而受問卷調 查的國小家長中,以贊成該方案者居多,而且大多數家長認為目前與未來社會意 見趨勢是贊成該方案。而且受訪者閱讀報紙的多寡與意見氣候的一致性無關。該 研究結果表明,大眾媒體立場對個人立場的影響是有限的,並且個人對意見氣候 的評估不一定與大眾媒體一致,評估意見氣候時除大眾媒體外還有更重要的來 源。

孫秀蕙(1994)的研究驗證了大眾媒體的有限效果:大眾媒體暴露只與在公

Willnat 等人(2002)關於「跨種族婚姻」和「同志平權」議題的研究中,

調查結果顯示媒介曝光與意見表達沒有顯著相關,即看電視新聞或讀報紙對受訪 者的表達意願沒有顯著影響。

Neuwirth 與 Frederick(2004)針對酗酒議題研究了受訪者的表達意願,調 查結果也發現,媒介曝光程度與大眾意見氣候的估計沒有顯著相關,看電視或報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際網絡中佔優勢的意見可能各不相同。個人形成對各層級人際關係中的優勢意見 的判斷,並且不同層級的意見氣候對個人是否決定發言有不同的影響力。此外,

面對面不再是獲得訊息的最重要場合,在網路中,個人可以透過各種社交媒體、

網路論壇、網路社團觀察到現實中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錯綜複雜的意見。接下來,

本研究將對各種人際關係中的意見氣候及網路作為意見氣候的來源進行詳細闡 述。

三、參考團體與微型意見氣候

Salmon 與 Kline(1983)在回顧性研究中批評諾爾紐曼忽視了參考團體的力 量。他們引用Pollis 與 Cammaller(1968;轉引自 Salmon & Kline, 1983)的研究,

該研究複製了艾許的線段比較實驗,實驗中,一位受試者因獲得了朋友的支持,

在實驗助理都眾口一致地給出錯誤答案時,仍然說出了自己原本的看法。儘管處 於少數意見,但哪怕獲得一個意見相同的人的支持,仍使個人敢於反對多數意見。

據此,Salmon 與 Kline 進一步提出,對某個社會議題,少數意見雖稱為「少數」,

但實際上有成百上千支持者,尤其是其中與個人關係親近的原級團體(例如家人),

個人獲得這些相同意見者的支持後不再懼怕多數意見的壓力。

已有不少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參考團體對個人意見表達有著重要影響。一些研 究顯示,參考團體討論社會議題的情況對受訪者的表達意願有影響。孫秀蕙(1994)

對「興建核四廠」議題的研究發現,受訪者越關心家人或朋友討論國家大事的情 況,對「興建核四廠」議題的表達意願越高。林麗雯(1992)關於「國中生自願 就學方案」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常與參考團體討論該議題的受訪者,更傾向於 在各種場合發表意見。

Neuwirth 與 Frederick(2004)把計畫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與沉默螺旋的研究結合起來,計畫行為理論強調了重要參考團體對個人行動的影

Nekmat 與 Gonzenbach(2013)關於同志議題的研究中,當受試大學生的個 人意見與校園論壇意見氣候不一致時傾向於不發言,與意見氣候一致時更傾向於 發言。而社會當前或未來意見氣候趨勢與個人意見一致性則與表達意願無顯著相 關。對該實驗的受試者來說,同學的意見氣候對其發言意願的影響力比社會總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意見氣候的影響力強。

此外,Salmon 與 Kline(1983)還提出,由於參考團體對個人影響甚大,個 人認知的意見氣候中的優勢意見實際上可能是重要參考團體中的優勢意見。該假 設某程度上可以用來解釋實證研究中發現的投射效應(rejection effect)。孫秀蕙

此外,Salmon 與 Kline(1983)還提出,由於參考團體對個人影響甚大,個 人認知的意見氣候中的優勢意見實際上可能是重要參考團體中的優勢意見。該假 設某程度上可以用來解釋實證研究中發現的投射效應(rejection effect)。孫秀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