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網路時代的沉默螺旋:以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為案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網路時代的沉默螺旋:以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為案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立. 政 治 大. 學. ‧ 國. 網路時代的沉默螺旋:以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為 案例. ‧. The Spiral of Silence in the Internet Era:. y. Nat. n. al. er. io. sit. a Study of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in Taiwan.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許瓊文 博士 研究生:耿毓童 撰 中 華 民 國 一〇七 年 七月.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 謝辭 陶傑在《殺鵪鶉的少女》中的一段話讓我很有感觸: 當你老了,回顧一生,就會發覺:什麼時候出國讀書、什麼時候決定做第一份職 業、何時選定了對象而戀愛、什麼時候結婚,其實都是命運的巨變。只是當時站 在三岔路口,眼見風雲千檣,你做出選擇的那一日,在日記上,相當的沉悶和平 凡,當時還以為是生命中普通的一天。. 人生際遇真的難以捉摸。來政大讀研究所緣起於大二下學期一時衝動決定到. 治 政 大 台灣交換,當時草率地選定了政大作為目的地,交換時喜歡上了這座學校,於是 立 又興起了來讀研的念頭。幸而這三年研究所生活的確讓我不虛此行。. ‧ 國. 學. 這篇論文得以磕磕絆絆地完成,要多謝我的指導老師許瓊文老師,論文寫作. ‧. 過程中還見證了她的女兒誕生,因此更要感謝她在孕期、孕後仍然不辭勞苦的指. sit. y. Nat. 教。也要感謝兩位口委:孫式文老師,林思平老師,她們提出的寶貴意見將我從. al. n. 了他們的樣貌。. er. io. 困境中解救了出來。感謝 15 位受訪者的信任和分享,但願這些紙張忠實地留存. Ch. engchi. i n U. v. 在研究所生活中,不可忽略我的朋友奕嫻和楚宜,還有大勇樓 409 研究室的 一起狂敲鍵盤的大家,感謝他們給了我陪伴和支持。以及在交換期間對我啟發良 多、還為我寫推薦信的柯裕棻老師,多謝她的幫助。 最後,感謝我的爸媽、外婆。這本論文是一粒不起眼、但對我來說很珍貴的 珍珠,我要把它送給你們,以安慰你們二十多年來的愛和付出。.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 摘要 自諾爾紐曼提出沉默螺旋假設以來,已經過去了四十餘年。其間社會歷經巨 變,尤其是隨著網路的普及,人們獲取訊息、思考問題、發表意見的方式與四十 多年前大相逕庭。本研究以近年來在台灣社會引起沸沸揚揚討論的同性婚姻合法 化議題為案例,探討在網路時代,人們如何對爭議性議題發表意見。 本研究重新審視了團體的重要性,根據周遭的團體與個人的關係親疏、以及 他們的意見的影響力,將意見氣候的概念進一步區分為為多個微型意見氣候與社. 政 治 大 將各種討論情境納入考量,研究對親疏有別的各種討論對象、在公開或非公開的 立 會總體意見氣候。此外,網路提供了新的討論環境和更多表達方式,因此本研究. ‧ 國. 學. 場合中的表達意願,網路上的按讚、轉貼等多元表達方式也被納入意見表達的範 疇。本研究還進一步討論了可能導致沉默心理因素,豐富了害怕孤立的內涵。. ‧. 本研究對 15 名受訪者進行了深度訪談,得出以下研究結果:. y. Nat. al. er. io. 人的影響力最大;. sit. 一、人們能夠分辨周遭的各種團體中流行的意見,其中親近好友的意見對個. n. v i n 二、有五種心理因素會影響意見表達,它們都與害怕孤立有關:害怕衝突、 Ch engchi U. 害怕破壞關係、說了也沒用、維護形象、害怕揭露性取向;. 三、討論環境可分為面對面和網路,網路上又有多種發言平台、多種表達方 式。在什麼環境中表達、用什麼方式表達,是經過一系列考量才做出的選擇; 四、討論對象與個人的關係、討論對象的意見也會影響意見表達,人們更願 意對關係親近、意見與自己一致的人表達真實想法。但當自己的意見與親近之人 不一致時,也可能會顧及他們的感受而故意避免與他們討論。. 關鍵詞:沉默螺旋、同性婚姻合法化、意見表達、害怕孤立.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4) Abstract To know better about the spiral of silence in the Internet era, 15 individuals were interviewed about both face-to-face and computer-mediated discussion experiences in the legalization of same-sex marriage in Taiwan. In this essay, the concept of climate of opinion is furtherly distinguished as micro climates of opinion and social climate of opinion.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discussion participants, public and non-public discussion environment and various. 政 治 大 isolation is also further-researched. 立 Research findings are as below:. online behaviors are considered when measuring willingness to speak out. Fear of. ‧ 國. 學. Firstly, individuals can recognize dominate opinion of each group around them, among which opinion of close friends has the greatest influence;. ‧. Secondly, five psychological factors related to fear of isolation were found: fear. y. Nat. and fear of disclosure of sexual orientation;. al. er. io. sit. of conflict, fear of breaking the relationship, uselessness to say, image maintenance. n. v i n C h is different in face-to-face Thirdly, willingness to express and engchi U. computer-mediated contexts. Where and how to speak are decided after complex considerations; Finally, closer relationship and more congruent opinion with other discussion participants enhance willingness to express. However, incongruent opinion with reference groups may cause silence.. Keywords: Spiral of Silence, Same-sex Marriage, Opinion Expression, Fear of Isolation.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如何討論同性議題............................................................................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1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2. 第一節、 沉默螺旋理論的主要主張.............................................................. 12. 政 治 大 意見氣候.......................................................................................... 20 立. 第二節、 害怕孤立.......................................................................................... 15 第三節、. ‧ 國. 學. 第四節、 意見表達.......................................................................................... 32 第五節、 研究問題.......................................................................................... 40.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1. y. Nat. io. sit. 第一節、 深度訪談法...................................................................................... 41. al. v i n 訪談資料分析...................................................................................... 50 Ch engchi U n. 第四章、. er.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3. 第一節、 同婚意見光譜.................................................................................. 50 第二節、 影響表達意願的心理因素.............................................................. 52 第三節、 微型意見氣候與社會意見氣候...................................................... 61 第四節、 討論對象與意見表達...................................................................... 68 第五節、 討論環境與意見表達...................................................................... 73 第五章、. 總結與討論.......................................................................................... 8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3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90.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6) 參考書目...................................................................................................................... 93 附錄 訪談大綱.......................................................................................................... 100.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7) 表目錄 表一:受訪者列表...................................................................................................... 44 表二:網路表達方式整理.......................................................................................... 76.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8) 圖目錄 圖一:受訪者意見光譜.............................................................................................. 51 圖二:討論環境的思考示意圖.................................................................................. 82 圖三:五種心理因素.................................................................................................. 8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9)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一、我周圍的同婚討論 在我三年的研究所生活期間,媒體上、同學間最受關注的話題就是同性婚姻 合法化,尤其是 2017 年 5 月 24 日大法官作出七四八號釋憲宣布限制同婚屬違憲 的前夕,關於挺同、反同的爭論甚囂塵上,或是在課間聽見同學興奮地相約去參. 治 政 大 加遊行,或是在臉書看到對「萌萌」(網友對護家盟等反同婚團體的戲稱)的聲 立 討——是的,我所處的校園意見環境幾乎是一面倒地挺同婚。. ‧ 國. 學. 但脫離學校的人際網,外面的言論風向卻大有不同:我的兩位室友是會在週. ‧. 末、聖誕節等重要日子參加教會活動的基督徒,儘管我們在其他方面相處融洽,. sit. y. Nat. 但我一直避免與她們聊起同性戀的話題以免尷尬;我的一位大學室友曾經覺得. n. al. er. io. 「同性戀不正常」,雖然在室友們的反覆洗腦下逐漸緩和,但當我在大學室友的. i n U. v. 微信群聊裡說起台灣的同性運動時,她的態度還是模稜兩可;有個臉書好友曾發. Ch. engchi. 長文告白自己無法對父母出櫃的痛苦心情,雖然她一直堅持短髮、男孩子氣的打 扮,但從小到大父母都不遺餘力地勸說她「留長頭髮、穿裙子」,更遑論接受她 喜歡女生這件事…… 關於同性議題,家人、室友、同學的態度卻大相徑庭,與他們能進行討論的 程度自然也不同,無法對家人說出口的出櫃、與室友儘量繞開敏感話題的談話、 同學間興奮的相邀……似乎,在我周圍,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討論中存在 著一個「沉默的螺旋」。. 1.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0) 二、網路時代與沉默螺旋 殷尼斯強調,傳播科技的改變,無庸置疑的會有三種結果。它改變一般人的 興趣結構(人們所關切的事),象徵的工具(人們用來思考的工具),以及社群 的本質(思想起源的地方)(轉引自 Postman, 1982/蕭昭君譯,1994,頁 32)。. 距離諾爾紐曼(Noelle-Neumann,1974)提出沉默螺旋假設,已經過去了四 十餘年,其間社會歷經劇變,尤其是隨著網路科技的發展,人們獲取訊息的渠道、 思考議題的方式、社群的影響力都與過去大相逕庭。. 政 治 大. 諾爾紐曼用沉默螺旋來描述對於有爭議的公共議題,個人根據意見氣候決定. 立. 是否表達個人意見過程。根據其論述,針對某個具有爭議性的公共議題,人們在. ‧ 國. 學. 表達個人意見前會感知社會環境中的意見分佈情況及其發展趨勢,而意見分佈情. ‧. 況與發展趨勢會影響個人對該議題發表意見的意願,若個人意見與社會主流意見. y. sit. io. al. er. 見。. Nat. 一致,則更傾向於公開發表其看法,反之則因為害怕被孤立而不願公開表達己. n. 幾十年來,無數研究者對沉默螺旋假設進行了實證檢驗,但研究結果不能完. Ch. engchi. i n U. v. 全支持諾爾紐曼的假設。首先,對「意見氣候」及「表達意願」兩者間相關性的 驗證,一部分研究發現意見氣候與表達意願存在顯著相關:認為自己處於多數意 見的個人更傾向於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Glynn & Hayes & Shanahan, 1997; Nekmat & Gonzenbach, 2013; Gearhart & Zhang, 2015);但另一些研究卻發現與 諾爾紐曼的假設相反,少數意見反而比多數意見更樂於表達己見(翁秀琪,1997; Ho & Chen & Sim, 2013;林近,2014;Porten-Cheé & Eilders, 2015),或是發現 所處的意見陣營與表達意願無關(Willnat & Lee & Detenber, 2002; Miyata &Yamamoto & Ogawa, 2015)。. 2.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1) 其次,對於諾爾紐曼所聲稱導致沉默的原因——「害怕孤立」的驗證也沒能 獲得如諾爾紐曼所希望的結論。雖然 Willnat 等人(2002) 、Ho 與 McLeod(2008)、 Ho 等人(2013)、林近(2014)的研究都發現害怕孤立程度越高的個人,越不 傾向於在意見相反的陌生人面前表達看法,但與諾爾紐曼的假設相反的是,處於 少數意見的個人害怕孤立程度不一定比處於多數意見者更高,即處於少數意見者 不一定會更加害怕孤立(林晏加,2010;林近,2014),那麼就無從談起少數意 見者因害怕孤立而沉默了。 一些研究發現了可能會影響意見表達的其他影響因素: 「死硬派」 (孫秀蕙,. 治 政 大 1994;Matthes & Morrison & Schemer, 2010)、討論對象(林麗雯,1992;孫秀 立 蕙,1994)、討論環境(林麗雯,1992;Ho & McLeod, 2008)等。. ‧ 國. 學. 此外,諾爾紐曼(翁秀琪等譯,1994)認為認知意見氣候有兩種途徑:(1). ‧. 直接觀察周遭環境;(2)透過大眾媒介認知。其中,大眾媒體是最主要的形塑. sit. y. Nat. 意見氣候來源。但是,隨著科技發展,各種新式媒介出現,大眾媒體的效果還如. n. al. er. io. 諾爾紐曼時代那樣強效嗎?尤其是因為網路的發展,許多少數意見者得以在網上. i n U. v. 找到相同意見的同伴、獲得公開發言的機會,個人如何判斷意見氣候的分佈情形. Ch. 這一問題,似乎值得重新審視。. engchi. 看似互相矛盾的研究結果可能是由於在網路時代,傳播科技、生活方式乃至 社會結構的改變導致的。如果忽略時代背景的線索,只用統計方法檢驗已知變項 間的相關性,可能不足以真正了解沉默螺旋在網路時代的作用機制。在網路時代, 沉默螺旋究竟如何產生作用、個人的表達意願受哪些因素影響、當判斷是否該發 言時會以什麼理由說服自己、會選擇什麼表達途徑……這些問題使我產生了研究 興趣。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探究在網路時代,對於爭議性議題,個人如何判 斷意見分佈情形、怎樣決定是否表達意見、以及以什麼方式表達意見。. 3.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2) 第二節、 如何討論同性議題 一、同性婚姻合法化作為研究案例 本研究以「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為案例來研究沉默螺旋理論。 諾爾紐曼認為與傳統文化、習俗、常規相關的政治議題適合作為沉默螺旋假 設的驗證對象,因為社會上的大多數人會對該議題有所關心而且有自己的觀點 (Noelle-Neumann, 1974)。同性議題生來就帶有二元對立的屬性,一邊是占人 口少數的、要求平等人權的同志群體,一邊是作為人口的大多數、長期掌握權力. 治 政 大 的異性戀霸權;一邊是要求民法改革的平權運動,一邊是固守傳統婚姻觀念、既 立. 有文化體系的保守勢力……在各種文化背景中,同性議題都受到社會爭議。因此,. ‧ 國. 學. 同性議題被各國研究者選為研究沉默螺旋的案例(Willnat et al., 2002;Ho &. ‧. McLeod, 2008;Chen, 2011;Nekmat & Gonzenbach 2013;林近,2014;Fox & Warber,. sit. y. Nat. 2015)。. n. al. er. io. 自一九八六年祁家威舉辦國際記者會、公開自己的同性戀身分開始,同性議. i n U. v. 題在台灣越來越受到社會大眾關注。一方面,社會同志團體及大學同志社團(如. Ch. engchi. 第一個女同志團體「我們之間」、台大男同志社團「Gay Chat」、「同志工作坊」、 第一個機構化與體制化的同志團體「同志諮詢熱線」等)在三十年間紛紛成立, 這些團體的發展壯大了支持同志權益一方的聲威;另一方面,與之對立的反同婚 團體(如「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簡稱「護家盟」;「下一代幸福聯 盟」,簡稱「下福盟」)也積極反撲,兩方都透過遊行、傳統媒體、官方網站、 社交媒體等渠道宣揚自己的立場。 2013 年 10 月 8 日,台灣伴侶權益推動聯盟(簡稱伴侶盟)將「多元成家立 法草案」送進立法院(〈同婚爭議:回顧台灣爭取同婚合法化 30 年歷程〉 ,2017)。. 4.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3) 該草案包括三個部分:婚姻平權(含同性婚姻)民法修正草案、伴侶制度民法修 正草案、家屬制度民法修正草案。其中,婚姻平權草案提出將民法中婚姻與家庭 的性別條件中立化,將「夫妻」、「父母」改為「配偶」、「雙親」等,從而「去 除婚姻中的性別要件」(簡至潔,2012,頁 63),以及「允許『不分性別、性 傾向、性別認同』的兩人登記結婚」(〈多元成家草案簡介〉,無日期)。婚姻 平權草案在當年 10 月通過一讀並送交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但由於立法院屆 期不連續而未完成三讀。2016 年 11 月尤美女、許毓仁、時代力量黨團分別提交 三個版本的婚姻平權民法修正案並通過一讀,送交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婚. 治 政 大 姻平權立法院最新進度〉,無日期)。 立. 該草案引發了支持、反對同性婚姻雙方的強烈關心。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審查. ‧ 國. 學. 草案過程中,上萬名反同婚民眾在立法院外抗議,更有百名抗議者一度突破警方. ‧. 封鎖線(楊淳卉、鍾麗華,2016);同婚支持團體則在世界人權日舉辦了挺同婚. sit. y. Nat. 音樂會,一些支持同婚的網路名人、學生社團則以「反塗鴉」、升彩虹旗等方法. n. al. er. io. 表達支持的立場(〈世界人權日 凱道今遊行挺同婚〉,2016)。. i n U. v. 除了聲勢浩大的線下活動,兩方還各自在傳統媒體、網路媒體宣揚自己的主. Ch. engchi. 張。以挺同婚團體伴侶盟和反同婚團體護家盟為例,在網路上,伴侶盟建立了官 方網站、臉書粉絲頁,並經常在官網和臉書更新婚姻平權法案科普、挺同婚活動 訊息、發起多元成家法案連署活動等;與之相對,護家盟也建有官方網站和臉書 粉絲頁,在官網與臉書上發布「支持一男一女婚姻連署書」、倡議同志教育退出 國中小教育、分享各反同婚群體的反對理由。此外,傳統媒體也是兩團體的發言 陣地,伴侶盟和護家盟都透過雜誌專欄、電視新聞、談話節目等積極宣揚己方觀 點。. 5.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4) 根據 2015 年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54.2%受訪者支持同性婚姻,37.1%不 支持,還有 8.6%則表示無意見或不知道。雖然不支持同性婚姻的一方在統計上 看似是少數,但正如 Salmon 與 Kline(1983)所論述,持該立場者實際佔人口總 數的近四成,並非孤立無援。透過挺同婚團體、反同婚團體的遊行活動、媒體宣 傳、網路號召,無論持正反立場的個人都能輕易找到同盟。 基於台灣社會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關心與爭議現狀,本研究認為,透過 研究不同立場的個人在各種場合、以什麼方式表達意見,將能夠幫助研究者了解 網路時代下的沈默螺旋。.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二、傳統媒體對同性議題的態度變遷. ‧. 整理文獻中大眾媒體關於台灣同性議題的論述,我發現哪怕僅考慮在傳統媒. sit. y. Nat. 體上進行的同性議題討論,其形勢也一直在發展變化,如今媒體上的主流態度已. io. al. er. 經與諾爾紐曼時代大不相同。. n. 傳統媒體上關於同性議題的論述,過去,發言權被作為主流意識形態的異性. Ch. engchi. i n U. v. 戀所掌控,但近些年來,支持同性平權的聲音逐漸壯大。對比一些研究可以發現, 近三十年多來,媒體對同性戀議題的態度有明顯變化。 早期,大眾媒體是個人獲得同性戀相關知識的最大來源,而大眾媒體對同性 戀的形象塑造以負面為主。吳翠松(1998)以 1981 年至 1995 年間 3 家報紙上關 於同性戀的報導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對同性戀形象的塑造和權力流轉的過程。其 研究發現,整體來說,報紙將同性戀形象塑造為愛滋病高危群體,而且男同志受 到的關注遠多於女同志,早期的報紙常常將同性戀與「男扮女裝」、「精神不正 常」、「性濫交」等負面關鍵詞連結起來。. 6.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5) 李明宗(2010)對 1994 年至 2010 年間報紙上有關同性戀的娛樂新聞進行了 文本分析。他發現,娛樂新聞刻畫了同志的刻板印象,對男同志,其形象與「性 行為」、「疾病」、「娘」等負面詞語相連結;而對女同志,其形象則不與「性 行為」相關聯。在娛樂新聞中的出現的言語行動,以澄清、嘲諷、化解同性疑雲 的行動為主,顯然將同性戀的身分作為一種負面形象來處理。 林意璇(2015)則對 2005 年至 2014 年間 4 家報紙對同性婚姻議題的報導進 行了分析,根據其分析,近十年間報紙媒體在同性婚姻議題下最大的關注點是同 性婚姻合法化,而同性戀者被塑造成強勢的抗議者、無法養育孩子的人、異性戀 的對立者的形象。. 立. 政 治 大. 此外,研究者紛紛總結了報紙對同性戀議題的態度變化階段。吳翠松(1998). ‧ 國. 學. 根據報紙對同性戀形象的描繪分為 3 個時期:病態犯罪期、愛滋病關聯期、人權. ‧. 爭取期,在前兩個階段,同性戀者皆以負面形象出現,而在人權爭取期,這種形. sit. y. Nat. 象則變化為「與一般人一樣」的正面形象。林意璇(2015)則以同性婚姻議題報. n. al. er. io. 導的多寡分為兩個時期:資源不足期與力量多寡期,在前一階段,要求同性婚姻. i n U. v. 合法化的意見非常少,而在後一階段,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討論、爭議則大幅. Ch. engchi. 上升,顯示了社會對於同志權利的關注。. 吳翠松(1998)將這種變化歸因於不同利益方爭奪發言權的過程。在病態犯 罪期與愛滋病關聯期,發言權被醫院、法庭、社會福利部門等國家機構所掌握, 而在人權爭取期,具有反抗精神的知識份子奪得了更多發言權。林意璇(2015) 也認為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討論在第二個階段大幅上升是因為同志團體「我們之間」 的成立,零散的同性權利支持者變為有組織的平權運動。. 三、網路作為一種新的討論場所. 7.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6) 除了傳統媒體外,近些年來,網路漸漸成为了一種获得同性議題相關訊息和 發表意見的渠道。 黃啟龍(2002)用深度訪談法研究網路成為弱勢群體的公共領域的可能性, 他發現,雖然存在各種不足,但網路因其匿名性、互動迅速、成本低廉的特質, 可以為包括同性戀群體在內的弱勢群體提供尋求支持、分享經驗、情感交流的便 利。 蔡蕾與趙成旭(2007)檢視了在中國大陸,網站傳播同性戀亞文化的情形, 也獲得了類似的結果。同性戀者由於傳統文化等原因不願在現實生活中暴露身分,. 治 政 大 但在匿名的網路上卻可以獲得充足的安全感。關於同性戀的網站類型繁多,不僅 立. 依男同性戀、女同性戀劃分,還依功能分別有「同志門戶網站」、「各省市門戶. ‧ 國. 學. 同志網站」、影音網站、互動論壇、各種同志專題網站。此外,同志書籍也最先. ‧. 在網路上傳播。. sit. y. Nat. 張盈堃(2003)回顧了同志討論版(Motss,member of the same sex)在台. n. al. er. io. 灣的發展脈絡。自 1994 年台灣第一個 Motss 版成立以來,網路成為了「同性平. i n U. v. 權運動的新戰場」(張盈堃,2003,頁 62),同志討論版不僅供同性平權運動. Ch. engchi. 的倡導者宣揚社運理念,更直接呼籲網民進行線下集體行動。例如,討論者在同 志討論版上聯署運動聲明、寄送抗議信、刊登相關新聞,還鼓勵其他人直接以電 話、e-mail 等方式採取抗議行動——由此可見,同性議題的網路傳播與現實行動 實際上互相勾連。若要研究網路時代的同性議題意見表達情況,不能把網路中的 表達與現實中的表達割裂開來,因為網路上的支持、倡議的確會影響個人在現實 中的行動,而現實中的行動也會被刊登到網路上從而影響更多人。 對於網路為何能成為同性戀集結的陣地,本文根據黃啟龍(2002)、張盈堃 (2003)、蔡蕾與趙成旭(2007)的研究將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8.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7) 1、匿名性:同性戀者、支持同性平權的異性戀可能因為害怕他人眼光而在 現實中沉默,但在網路上發言則因匿名性給予足夠的安全感,使其敢於發言; 2、互動性:不同於傳統媒體上只能單向傳播訊息,個人在網路上討論同性 議題可以立刻獲得別人的回應,因而更加樂於溝通; 3、獲得同伴支持:雖然身為一種亞文化、少數群體,但同志平權支持者可 以透過網路跨越現實距離、獲得同伴的支持,從而消除孤單感; 4、主體性:傳統媒體長久以來被異性戀主流所掌控,而在網路上,同性戀 不再是任由異性戀意識形態所描繪、呈現的被動者,而是可以進行自我表達的主 動者。. 立. 政 治 大. 但是,網路不僅為同性戀者、支持同性權利的異性戀提供了發言的場所,反. ‧ 國. 學. 對同性婚姻的群體也以網路作為新的陣地發表反對意見。葉德蘭(2017)分別以. ‧. 2014 年刊登在反同婚團體「台灣宗教團體愛護家庭大聯盟」網站的「精選文章」、. sit. y. Nat. 立法院公聽會反對同志婚姻發言紀錄和新聞網站同性婚姻報導下的反對留言為. n. al. er. io. 對象進行了文本分析,發現反同婚者以負面連結、理性論述、情感動員等修辭策. i n U. v. 略表達反對同婚之立場,並希望藉此獲得更多人的認同、從而達到壯大反同婚勢 力的效果。. Ch. engchi. 據此,網路已經成為現實以外的第二個挺同、反同勢力爭鬥的戰場,不論挺 同者還是反同者都在網路上發表己見,而且希望藉網路集結更多同伴、乃至將中 立者轉化到己方陣營。因此,對經常在網路上關注同性議題的個人來說,網路不 僅是表達意見的渠道,還是評估意見氣候的來源,更能夠提供同儕支持。與諾爾 紐曼的時代不同,大眾媒體已經不再是獲取社會議題相關訊息的唯一來源。. 9.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綜合上述研究,關於如何討論同性議題,首先,討論陣地已經由過去的傳統 媒體作為最主要戰場,變為現在的傳統媒體與網路雙線作戰;其次,發言權在不 同群體間發生了流轉,從前異性戀主流牢牢掌控了發言權,同性戀只能作為被討 論者、被描繪者,而現在,支持同性平權的群體也獲得了媒體、網路上的發言權, 反同婚者與挺同婚者都擁有發言的機會。 若結合沉默螺旋理論來審視,那麼一方面,個人獲得訊息、判斷意見分佈情. 政 治 大. 形的來源需要重新確認:過去,諾爾紐曼(翁秀琪譯,1994)認為大眾媒體和直. 立. 接觀察是判斷意見氣候的兩種渠道,其中,她強調大眾媒體具有強大的效果,但. ‧ 國. 學. 現在,訊息紛繁雜亂的網路也可以成為觀察意見氣候的一大來源;此外,結合台. ‧. 灣同性婚姻平權運動轟轟烈烈的現況,挺同方、反同方各自都有領導組織(例如. sit. y. Nat. 「護家盟」與「伴侶盟」),且都透過抗議、遊行等行動積極表達意見,那麼社. io. al. er. 團活動也可能也是一種獲取意見氣候的來源。最後,結合團體壓力相關文獻,我. n. 認為諾爾紐曼可能輕視了參考團體的意見對個人的重要性,從而也忽視了參考團. Ch. engchi. i n U. v. 體作為一種意見氣候來源的影響力。關於這些影響因素,將在文獻探討部分進行 更詳細的論述。 另一方面,隨著網路的發展,應把哪些行為納入「意見表達」的範疇也需要 重新考慮。諾爾紐曼(翁秀琪譯,1994)以「火車測驗」來衡量受訪者是否樂於 表達己見,後續的實證研究也多以類似的一個「情境假設問題」來衡量受訪者的 意見表達情況。「火車測驗」測量的是在面對面情境下、在陌生人面前,個人是 否願意公開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實際上,現在人們可以透過網路在非面對面情形 下表達自己的觀點,而且即使不願意對意見相反的陌生人表達觀點,他們也可以. 10.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19) 在現實中、或在網路上找到與自己意見相同的人並與其交流,從而強化自己的觀 點——這種表達方式雖然並未直接使兩種意見交鋒,但當個人對自身觀點的信心 強化到某種程度,他可能會願意對反方說出來,也可能會變成「死硬派」。所以, 這種表達方式對沉默螺旋的研究是有意義的。表達方式的變化也會在後文中進行 詳細論述。 由此可見,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改變的不僅是多了一種訊息接收和發言渠 道而已,而是我們關於意見接收、判斷、意見表達的整個行動過程都改變了。在 這樣的背景下,沉默螺旋是否存在、如何存在,都需要結合網路時代的實情進行 新的研究。. 立. 政 治 大. 綜上所述,本文欲探究:在網路時代,關於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討論中,. ‧ 國. 學. 個人從哪些渠道了解別人的態度,進而怎樣決定是否表達意見,對什麼人、在哪. ‧. 些場合、以何種方式表達個人意見?.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1.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0)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沉默螺旋理論的主要主張 諾爾紐曼把民意形成的過程解釋為人們為了避免遭受孤立而不斷評估社會 上的意見分佈和變化情況,追隨看起來強勢的意見、壓抑弱勢意見,因此強勢意 見不斷加強、弱勢意見則不斷削弱乃至沉默的螺旋過程。諾爾紐曼(1977)對沉 默螺旋假設的主要主張闡述如下:. 政 治 大. 1.作為社會存在,絕大多數人害怕孤立,渴望獲得歡迎和尊敬;. 立. 2.為了避免被孤立或失去人氣、尊敬,人們持續觀察周遭,發現主流的、以及即. ‧ 國. 學. 將流行的意見和行為模式,並據此在公眾面前言行;. ‧. 3.人們能夠分辨何種領域的意見處於「靜止」狀態,何種意見則會發生改變;. sit. y. Nat. 4.認為自己的意見即將流行的人樂於在公眾面前發表意見,而認為自己的意見越. io. al. er. 來越不受歡迎的人不願公開發表意見。隨著一方更樂意發言而另一方愈加沉默,. v. n. 有一方意見會顯得比實際上更強勢,另一方則顯得比實際上更弱勢。其他人發現. Ch. engchi. i n U. 這一趨勢後更追隨優勢意見而壓抑劣勢意見,直到優勢意見完全占主流、另一方 意見除死硬派外人人反對,這一螺旋的過程被紐曼稱為「沉默的螺旋」 (頁 144)。. 諾爾紐曼關於沈默螺旋假設的論述中,三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被實證研 究作為重要的檢驗對象:害怕孤立、意見氣候及意見表達。 首先,害怕孤立被認為是沉默螺旋發生的動機。諾爾紐曼引用了艾許(Asch) 的線段比較實驗,在該實驗中,受試者以八到九人為一組,依次從給定的三條線 斷中說出與標準線段長度相等的唯一一條。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所有受試者都 能準確辨別與標準線段等長的線段,但當小組中的實驗助理故意一致地回答錯誤. 12.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1) 答案時,組中唯一一名不知情的受試者也傾向於給出與實驗助理一樣的錯誤答案。 諾爾紐曼認為,在線段比較實驗中給出錯誤答案的受試者正是出於害怕孤立的心 理,而在對有爭議的社會議題進行討論時,也存在同樣的害怕孤立心理(翁秀琪 等譯,1994)。 但是,害怕孤立作為中介因素能否有效解釋意見氣候與意見表達間的關係? 實證研究發現,害怕孤立並不如諾爾紐曼預料的那樣總是對少數群體產生作用, 使其不敢發言(林麗雯,1992;孫秀蕙,1994;林晏加,2010;林近,2014)。 本研究稍後將會對相關實證研究的結果進行分析,指出其逐漸被實證研究揭示出. 政 治 大. 來的的解釋力方面的缺陷。. 立. 其次,沈默螺旋理論認為民意或意見氣候對個人意見的發布有著決定性影響。. ‧ 國. 學. 諾爾紐曼(翁秀琪等譯,1994)區分了兩類社會意見領域中的民意概念,在規範、. ‧. 習俗等優勢意見已固化的領域,民意是必須公開表達的意見或行為;而在爭議性. sit. y. Nat. 的議題中,兩方意見仍處於流動變化的狀態,此時民意指處於優勢的那一方意見,. n. al. er. io. 人們可以公開表達這一立場而不必擔心被孤立。沉默螺旋理論以爭議性議題為研. i n U. v. 究對象,關注爭議性議題下兩方意見流動變化的情形,在此意義下,民意是對立. Ch. engchi. 的兩種意見中處於優勢地位意見,而意見氣候則體現了爭議性議題中的兩種意見 的分佈情形和未來發展趨勢。 在實證研究中,為了分別研究不同陣營的表達行為,研究者們一般採用優勢 意見、劣勢意見(或多數意見,少數意見)來代表該議題中對立的兩方,用意見 氣候來表示實際中、或受訪者認知中的優、劣勢意見分佈情形和變化趨勢。本研 究也採用這種說法。 諾爾紐曼(1974)認為,人們透過準統計官能(quasi-statistical sense)可以 比較準確地評估社會上對某話題的支持、反對意見的分佈情況和發展趨勢。該假. 13.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2) 設在諾爾紐曼的調查中獲得支持,但是在部分實證研究中,準統計官能的有效性 受到了懷疑(林麗雯,1992;孫秀蕙,1994)。準統計官能沒能如諾爾紐曼預期 地發揮作用,其原因可能在於,現代社會中的意見來源比諾爾紐曼時期更加複雜: 除大眾媒體外,網路上的各種聲音也會影響個人對強、弱勢意見的判斷(Chen, 2011;林近,2014);參考團體的重要性也逐漸被實證研究所揭示,與個人關係 親近的人造成的影響實際上比諾爾紐曼所認為的更強(Salmon & Kline, 1983; Chen, 2011)。本研究將在後文中對這些影響因子進行詳細闡述。 是否表達個人意見是沈默螺旋假設的最後一步。早期研究者進行實證檢驗時,. 治 政 大 常常用量化的方式測量個人對社會意見氣候的認知與樂意表達的程度 ,並直接計 立 算兩者是否存在相關性,但是獲得的結果卻不盡相同。部分研究結果顯示,意見. ‧ 國. 學. 氣候能夠預測樂意表達程度,與社會上大多數人意見一致的人更樂意公開發表看. ‧. 法(Glynn & Hayes & Shanahan, 1997; Nekmat & Gonzenbach, 2013; Gearhart &. sit. y. Nat. Zhang, 2015);但有些研究卻獲得了相反的結論,少數意見反而比多數意見更傾. n. al. er. io. 向於表達己見(翁秀琪,1997;Ho & Chen & Sim, 2013;林近,2014;Porten-Che. i n U. v. é & Eilders, 2015);還有研究僅能支持部分假設,例如,多數意見者更傾向於發. Ch. engchi. 表意見,而少數意見與意見表達沒有顯著相關(Miyata et al., 2015)。本研究將 在後文中詳細分析這些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原因。 鑑於害怕孤立、意見氣候、意見表達在沈默螺旋理論中的重要意義,本研究 將以這三個變項作為切入點來進行討論。接下來,本研究將首先介紹害怕孤立相 關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顯示,若將害怕孤立作為沉默螺旋過程中唯一的影響因 素則會解釋力不足。. 14.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3) 第二節、 害怕孤立 一、害怕孤立作為沉默的動機 諾爾紐曼(1977)把害怕孤立作為少數意見者保持沉默的原因。諾爾紐曼認 為,作為社會存在,絕大多數人害怕孤立而渴望受歡迎。因此,當個人發現自己 的意見處於劣勢地位時,為避免被其他人孤立,會選擇保持沉默。 但是,最初提出沈默螺旋理論時,諾爾紐曼並沒有對害怕孤立的概念進行可 操作的明確定義,直到九十年代才提出三十一個測量害怕孤立的具體問題,這些. 治 政 大 問題假想了各種困窘狀況,以衡量受訪者對困窘情境的敏感程度 立. (Noelle-Nueumann, 1993;轉引自翁秀琪,1997)。進行量化檢驗的研究者對害. ‧ 國. 學. 怕孤立的的測量方法各不相同。部分研究者的測量方法與諾爾紐曼類似,翁秀琪. ‧. (1997)為了便於電話訪問,將諾爾紐曼的問題縮減至 6 個來測量害怕孤立。. sit. y. Nat. Scheufele 與 Shanahan 與 Lee(2001)用「我擔心別人因為不同意我的觀點而孤. n. al. er. io. 立我」、「我喜歡避免爭執」等 7 個問題詢問受訪者在溝通情境中感受到的正負. i n U. v. 面情緒。Ho 與 Macleod(2008)、Ho 等人(2013)分別將 Scheufele 等人的研. Ch. engchi. 究中的 7 個問題改編成 6 個、5 個問題的量表,用以衡量受訪者的害怕孤立程度。 其他研究中,研究者對害怕孤立各自進行了操作性解釋及測量。Willnat 等 人(2002)把害怕孤立這一概念細分為「害怕社會孤立」與「害怕觀點孤立」, 其中害怕社會孤立用「有時我擔心別人不喜歡我」 、 「有時我擔心沒有人可以交談」 等 3 個問題來衡量受訪者總體上害怕被孤立的程度,害怕觀點孤立則用「人們常 常會因為別人不贊同而改變說詞」 、 「我會因為與別人在重要問題上想法不同而儘 量不公開說出自己的實際觀點」等 3 個問題來衡量害怕因自己的發言而被孤立的 程度。. 15.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4) Neuwirth 與 Frederick 與 Mayo(2007)認為害怕孤立一方面可能來源與自身 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可能因談話情境或特定議題被激發,因此,他們把心理學的 溝通恐懼(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 CA)概念引入害怕孤立的測量。溝通恐 懼是因真實或假想中與人溝通的而產生的害怕或焦慮。該研究用「溝通恐懼特質 (CA-trait)」量表來測量性格上的害怕孤立,用「溝通恐懼狀態(CA-state)」 量表來測量因討論情境而產生的害怕孤立,另外用 2 個問題來測量因「美軍入侵 伊拉克」這一特定話題產生的害怕孤立情緒。 不少實證研究顯示,害怕孤立與沉默的確存在相關性。孫秀蕙(1994)針對. 治 政 大 興建核四廠議題進行表達意願的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害怕孤立程度與在持異議的 立 陌生人面前表達意見負相關。Willnat 等人(2002)以新加坡的跨種族婚姻議題. ‧ 國. 學. 為案例,分別測量「害怕社會孤立」與「害怕觀點孤立」與表達意願的關係,結. ‧. 果顯示「害怕觀點孤立」程度高的人發言意願更低。Ho 與 McLeod(2008)就. sit. y. Nat. 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分別研究了面對面及網路討論情境中的表達意願,研究發現,. n. al. er. io. 在兩種情境中害怕孤立都與表達意願顯著相關,害怕孤立程度高的人傾向於不表. i n U. v. 達意見。Ho 等人(2013)對同性婚姻立法議題的研究發現害怕孤立與表達意願. Ch. engchi. 負相關,害怕孤立程度高的人不樂於在公共場合對與自己意見不一致的陌生人表 達看法,尤其害怕對自己的立場作出解釋。林近(2014)用網路問卷調查法研究 了在臉書上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表達意願,也驗證了害怕孤立與表達意願負 相關,害怕孤立程度越高,表達意願越低。 但是,關於害怕孤立的研究也發現其作用機制並不完全符合諾爾紐曼的推測 (處於少數意見的人不一定害怕孤立程度更高)。此外,這些研究顯示,害怕孤 立並非在所有情境中都導致沉默。. 16.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5) 二、害怕孤立並非唯一影響因素 如上文所述,一些研究結果支持害怕孤立程度與表達意願的負相關關係,但 更多研究揭示,在沉默螺旋過程中,害怕孤立並非唯一對表達意願造成影響的因 素。 首先,與諾爾紐曼的假設不同,處於劣勢意見者不一定最害怕孤立。林晏加 (2010)針對網路論壇上就「放寬開放進口美國牛肉」議題的意見發布情形進行 了問卷調查,發現個人意見與意見氣候不一致與害怕孤立程度無關,即處於劣勢. 政 治 大 自信程度最高。林近(2014)對網路上發表關於「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 立. 意見的受訪者不會更加害怕孤立,此外,持中立態度的受訪者的害怕衝突、缺乏. ‧ 國. 學. 研究結果顯示,處於優勢與劣勢意見的受訪者害怕孤立程度沒有顯著差異,害怕 孤立程度最高的是表達中立或無意見者。在這兩個研究中,劣勢意者的害怕孤立. ‧. 程度並不比優勢意見者更高,反而,比起明確表達贊成或反對態度的受訪者,聲. y. Nat. io. sit. 稱中立的受訪者可能是為了不得罪任何一方才採取中立態度,因而其害怕孤立程. er. 度更高。以上研究揭示,害怕孤立程度不完全由意見陣營的強弱決定,表達中立. al. n. v i n 意見者反而可能最害怕孤立,而劣勢一方的害怕孤立程度不一定比強勢意見者更 Ch engchi U 高。. 其次,害怕孤立程度可能會受個人心理因素影響,一部分社會成員即使身處 劣勢意見也不害怕被孤立,他們被諾爾紐曼稱為「死硬派」 : 「他們或者不知有孤 立恐懼,或者因為在公開場所受排斥而痛苦,然而卻能克服孤立的恐懼」(翁秀 琪等譯,1994,頁 331)。孫秀蕙(1994)以興建核四廠議題為例,對環保團體 中的「死硬派」的表達意願進行研究,研究發現在面對反對者時,「死硬派」的 表達意願反而更強。Matthes 等人(2010)針對「瑞士與歐盟的雙邊關係」、「世 界經濟論壇年會」、「瑞士移民入籍政策全民公投」三個議題進行問卷調查,分. 17.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6) 析結果顯示意見氣候只在被調查者態度確定程度為中、低的時候影響意見表達, 態度確定程度高的被調查者(即「死硬派」)則不存在沉默螺旋現象。以上研究 顯示,個人心理因素會影響害怕孤立程度,並非處於劣勢意見則害怕孤立程度越 高,某人可能因爲特別害怕孤立而聲稱中立,也有可能即使處於劣勢但卻不害怕 孤立、反而更加積極地表達意見。 除了個人心理因素以外,討論對象、討論情境也會影響個人的表達意願。過 去的研究常常把意見表達情境設定為面對面地、向持反對意見的陌生人公開表達 自己的觀點,在此情境中,害怕孤立程度高的受訪者不樂於公開發表自己的意見. 治 政 大 (Willnat et al., 2002; Ho et al., 2013)。 立. 但是,一些研究發現,若討論對象為家人、朋友或贊成己見的人,即使害怕. ‧ 國. 學. 孤立程度高,受訪者仍傾向於說出自己的看法。林麗雯(1992)關於「國中畢業. ‧. 生自願就學方案」的研究發現,害怕孤立僅與在家長座談會這一公開、匿名的情. sit. y. Nat. 境中與發表意見負相關,害怕孤立程度越高,越不願意在家長座談會中發表看法,. n. al. er. io. 但若討論對象為參考團體(家人、朋友) ,則不受害怕孤立影響。孫秀蕙(1994). i n U. v. 關於「興建核四廠」的研究中,雖然驗證了在公共場合面對意見相反的人時,害. Ch. engchi. 怕孤立與意見表達顯著負相關,但同時發現若溝通對象為贊成己見或熟悉的人時, 害怕孤立與意見表達無關,親近的人際關係使其不再害怕孤立,促使其表達己 見。 除討論對象外,討論情境也能調節害怕孤立的效果,從而影響表達意願。林 麗雯(1992)關於「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的研究發現,當發言環境為報紙 讀者意見欄時,表達意願不受害怕孤立影響。Ho 與 McLeod(2008)分別研究 了在面對面及網路情境中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表達意願,調查發現,面對面 情境中,害怕孤立程度高的受訪者的表達意願顯著低於害怕孤立程度低的受訪者. 18.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7) 的表達意願,而在網路情境中,這種差異則較小。報紙讀者意見欄雖然公開性比 家長座談會更高,但發言者不必親自面對潛在的反對者;而在網路情境中,發言 者不僅不用面對反對者,更不會揭露實名等身分訊息,受到威脅制裁的可能性更 小。因此,匿名、不面對面的討論環境可以調節害怕孤立的效果,使其敢於發表 意見。 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害怕孤立並非唯一影響意見表達的因素,心理因素、討 論對象、討論情境都會影響表達意願。一些心理因素會影響害怕孤立程度,中立 派可能比明確表示支持或反對的人害怕孤立程度更高,而「死硬派」即使處於少. 治 政 大 數意見也不害怕孤立。當討論對象為持反對意見的陌生人時,害怕孤立程度高的 立 受訪者傾向於不公開發表意見,但若討論對象為參考團體或支持己見者者,那麼. ‧ 國. 學. 即使害怕孤立程度高,個人也能表達己見。公開、面對面的討論情境使害怕孤立. ‧. 程度高的受訪者不樂於發言,但在匿名、非面對面的討論情境中,例如在網路上,. sit. y. Nat. 個人也能表達己見。. n. al. er. io. 害怕孤立不穩定的影響效果是因為在現代人們已經不再害怕孤立嗎?還是. i n U. v. 因為害怕孤立的概念中其實包含了更複雜的次級概念?除了害怕孤立以外,還有. Ch. engchi. 哪些因素會在沉默螺旋過程中產生作用?心理因素、討論對象、討論情境等具體 來說如何影響表達意願?本研究希望透過深度訪談的方式探索更多可能影響個 人表達意願的因子。. 19.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8) 第三節、 意見氣候 一、意見氣候與意見表達 實證研究常把沈默螺旋理論拆解成兩個主要部分進行量化檢驗:人們根據大 眾媒體對意見氣候形成何種認知,及認知到這種意見氣候後對表達意願的影響 (Porten-Cheé & Eilders, 2015)。但是,對意見氣候(或者說,個人意見與社會 意見氣候的一致性)預測力的驗證沒能獲得一致的結果。 部分研究支持了個人處於優勢意見則傾向於發言、處於劣勢意見則傾向於沉. 治 政 大17 個研究中的調查數據, 默的假設。Glynn 等人(1997)的後設研究選取以往 立. 分析發現「認為自己與他人看法類似」與「願意表達意見」之間具有微弱的、統. ‧ 國. 學. 計上顯著的關聯性。但批評者認為該研究結果也可以用其他理論(例如:多數無. ‧. 知、投射效應)來解釋(Porten-Cheé & Eilders, 2015)。Nekmat 與 Gonzenbach. sit. y. Nat. (2013)針對同志話題進行實驗,把 200 名大學分別放到 3 個虛構的校園論壇中,. n. al. er. io. 詢問其是否願意留言、會發表何種留言、或為何不發言,實驗結果顯示,當個人. i n U. v. 意見與論壇意見氣候不一致時傾向於不發言,而與意見氣候一直時更傾向與發言。. Ch. engchi. Gearhart 與 Zhang(2015)對社交媒體上政治議題的討論情況進行研究,調查結 果顯示在社交媒體上遇到相同意見的帖文可預測被調查者表達己見,而遇到反對 意見的帖文則抑制其發言。 另一些研究則發現持少數意見的人的表達意願不一定比處於多數意見的表 達意願低,甚至少數意見者可能會更積極表達。翁秀琪(1997)針對台北縣縣長 選舉,在選舉前後分兩次用電話問卷調查選區居民針對該議題的發表意願,結果 顯示,處於強勢意見的國民黨支持者的發表意願反而比民進黨、新黨支持者弱, 而最弱勢的新黨支持者在任何情境下發表意願都最強。Ho 等人(2013)針對新. 20.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29) 加坡同性婚姻立法議題,用隨機電腦撥號調查的方式了解了受訪者與不熟悉的人 面對面交流的情況下的表達意願,研究發現現在或未來意見一致性(被調查者認 為新加坡民眾現在或未來對同性婚姻立法的態度,與自己對該議題的態度的一致 程度)對表達意願都沒有顯著影響。林近(2014)用網路問卷調查法研究台灣網 民在臉書上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表達意願,研究發現弱勢意見在臉書上反而 積極表達,強勢意見則不願意表達。Porten-Cheé 與 Eilders(2015)針對氣候變 化的議題,結合日誌法、問卷調查法探究意見氣候與個人意見表達的關係,結果 顯示個人意見與意見氣候的不一致不會導致沉默,在某些情境下反而促使受訪者 更積極地表達意見。. 立. 政 治 大. 還有研究只能部分支持意見氣候對表達意願的效果: Willnat 等人(2002). ‧ 國. 學. 針對新加坡「跨種族婚姻」和「同志平權」兩個議題,分別進行電話抽號調查,. ‧. 對「跨種族婚姻」議題, 「認為該議題重要」與「個人意見與未來意見趨勢不. sit. y. Nat. 一致」的交叉作用會抑制發言,部分支持沉默螺旋假設;「同志平權」話題中,. n. al. er. io. 個人意見與未來意見趨勢不一致會抑制發言,部分支持沉默螺旋。但該研究的部. i n U. v. 分結果又與沉默螺旋相反:對「跨種族婚姻」話題,現在或未來意見一致性都與. Ch. engchi. 意見表達無關,關於「同志平權」,認為自己是少數意見的受訪者更積極發表意 見。Ho 與 McLeod(2008)為了研究社會心理因素及面對面、電腦中介的討論 情境對意見表達的影響,針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 個人意見與未來大眾意見趨勢的一致性對意見表達有顯著影響,但個人意見與現 在大眾意見的一致性則與意見表達無關。Miyata 等人(2015)結合問卷調查與行 為日誌分析法,研究福島核洩漏事件後受訪者如何在推特(Twitter)上發表對核 電站的看法,研究發現,認為自己的觀點處於多數意見與意見表達正相關,但是 認為自己的觀點處於少數意見對意見表達則沒有顯著影響。. 21.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0) 以上研究之所以未能獲得一致的結果,除了議題本身的重要性、切身相關程 度等要素有所不同外,本研究認為還在於隨著社會結構變遷、網路傳播發展,一 些在過去無足輕重的因素現在已經浮出水面:其一,以上研究大部分只詢問了受 訪者認為社會上絕大多數人的意見如何,而沒有具體詢問其周圍的各種團體中的 意見氣候,但個人所處的各種人際關係網絡中可能存在不同的優勢意見,不同親 近程度的人群的意見對個人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此外,網路已經成為現代社 會的重要資訊來源,網路上存在持不同立場的意見團體,個人常逛的網站可能成 為其感知意見氣候的來源,從而影響表達意願,少數意見則可以透過網路上的各. 治 政 大 種意見團體獲得支持,使其不再被孤立。 立. 其二,意見表達的方式也比過更加多樣。以往的研究常常用類似「火車測驗」. ‧ 國. 學. 的情境假設問題來衡量受訪者的表達意願,例如要求受訪者想像自己正與一群陌. ‧. 生人聚集在一起,並且自己與他們的對「新加坡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觀點不. sit. y. Nat. 一致,在此情形下用里克特量表詢問受訪者多大程度上願意表達己見,並作出解. n. al. er. io. 釋(Ho et al., 2013)。但實際上,一時沉默不代表在所有情境下都會保持沉默,. i n U. v. 在陌生人面前不發表己見的人面對家人、朋友或在匿名的網路環境中可能會表達. Ch. engchi. 己見;此外,在網路上,表達態度的方式多種多樣,不僅是親自發表帖文才算表 明態度,給別人的帖文按讚也是表達意見,隱藏個人檔案中的戀愛關係也是沉默 的表現。因此,只透過「火車測驗」得到的表達意願數據可能不盡準確,為全面 了解受訪者究竟在何情境中會發表意見,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受訪者的表達行為。 接下來本研究將從網路時代的意見氣候的認知途徑開始,進行更詳細的分 析。. 二、大眾媒體的有限效果. 22.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1) 諾爾紐曼(翁秀琪等譯,1994)認為個人認知意見氣候是透過兩種途徑:直 接觀察周遭環境,及透過媒介了解意見分佈情況。其中,大眾媒體對形塑意見氣 候有著巨大力量: 電視媒體的累積性效果使選擇性暴露無法實現,大眾媒體無所不在,新聞記者的 政治理念同質性甚高,產生「和諧共振」的效果,使其在報導公眾事務時常有偏 袒一方之嫌(孫秀蕙,1994,頁 159)。. 諾爾紐曼以一九六七年選舉為例,她在選舉前分別對記者和普通選民進行了. 政 治 大. 問卷調查,比較多次調查結果發現,雖然最初對普通選民的調查結果顯示兩方的. 立. 投票意願勢均力敵,但記者對其中一方獲勝的信心遠高於另一方,並透過大眾媒. ‧ 國. 學. 介將這一認知傳達給民眾,普通選民在後幾次調查中逐漸傾向於認為媒介宣稱優. ‧. 勢的一方更可能獲勝(翁秀琪等譯,1994)。. sit. y. Nat. 根據諾爾紐曼的推論,大眾媒體作為主要意見來源,會造成單一意見氣候,. io. al. er. 受大眾媒體影響越深的人應該越順從與主流意見。但近年來的許多研究顯示,媒. n. 體報導在認知意見氣候方面的作用已經不像諾爾紐曼的時代那樣強效了。. Ch. engchi. i n U. v. 林麗雯(1992)將問卷調查的結果與報紙內容分析結果進行對比,發現對於 「國中畢業生自願就學方案」,媒體呈現的主流意見是反對該方案,而受問卷調 查的國小家長中,以贊成該方案者居多,而且大多數家長認為目前與未來社會意 見趨勢是贊成該方案。而且受訪者閱讀報紙的多寡與意見氣候的一致性無關。該 研究結果表明,大眾媒體立場對個人立場的影響是有限的,並且個人對意見氣候 的評估不一定與大眾媒體一致,評估意見氣候時除大眾媒體外還有更重要的來 源。 孫秀蕙(1994)的研究驗證了大眾媒體的有限效果:大眾媒體暴露只與在公. 23.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2) 開情境表達意見正相關(大眾媒體暴露程度越高,則越樂於在公開性高的場合, 例如新聞採訪中發表己見),此外,大眾媒體暴露與意見表達幾乎無關。 翁秀琪(1997)關於台北縣縣長選舉的研究調查了受訪者對不同消息來源的 信賴程度,結果顯示,認為家人或朋友可靠的受訪者僅次於認為報紙可靠者,多 於認為電視可靠者,然而最大比例的受訪者認為「都不可靠」。此外,研究還發 現,受訪者的報紙選擇與意見陣營存在顯著相關,《自由早報》、《自立早報》 的讀者傾向於投給民進黨候選人,而《中國時報》、《聯合報》的讀者傾向於投 給國民黨候選人。翁秀琪認為這是一種相互辯證的關係而非因果關係。此研究結. 治 政 大 ,受訪者對電視媒介不 果揭示了大眾媒體並非像諾爾紐曼宣稱的具有絕對影響力 立 信任,而認為家人、朋友的消息更加可靠;報紙選擇與意見陣營的相關性反駁了. ‧ 國. 學. 「大眾媒介導致選擇性暴露無法實現」的論述,在當今社會,人們的確根據意見. ‧. 陣營有選擇地暴露於持不同意見的媒介下,而非接受同質化的資訊。. sit. y. Nat. Willnat 等人(2002)關於「跨種族婚姻」和「同志平權」議題的研究中,. n. al. er. io. 調查結果顯示媒介曝光與意見表達沒有顯著相關,即看電視新聞或讀報紙對受訪 者的表達意願沒有顯著影響。. Ch. engchi. i n U. v. Neuwirth 與 Frederick(2004)針對酗酒議題研究了受訪者的表達意願,調 查結果也發現,媒介曝光程度與大眾意見氣候的估計沒有顯著相關,看電視或報 紙的時間不會影響對意見氣候的判斷。 以上研究結果顯示,大眾媒體已經不像諾爾紐曼聲稱的那樣具有強大影響力, 自然也難以形塑單一的意見氣候。那麼,現在的人們如何形成對意見氣候的認知, 如何判斷社會上的優勢意見?在此,有必要再次審視諾爾紐曼提出的另一種意見 氣候來源——「直接觀察」的影響力。隨著人口流動加劇和網路發展,獲得訊息 的渠道、可供觀察的人群都比以前更加豐富,家人、朋友、同學、同事等各種人. 24.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3) 際網絡中佔優勢的意見可能各不相同。個人形成對各層級人際關係中的優勢意見 的判斷,並且不同層級的意見氣候對個人是否決定發言有不同的影響力。此外, 面對面不再是獲得訊息的最重要場合,在網路中,個人可以透過各種社交媒體、 網路論壇、網路社團觀察到現實中認識或不認識的人的錯綜複雜的意見。接下來, 本研究將對各種人際關係中的意見氣候及網路作為意見氣候的來源進行詳細闡 述。. 政 治 大. 三、參考團體與微型意見氣候. 立. Salmon 與 Kline(1983)在回顧性研究中批評諾爾紐曼忽視了參考團體的力. ‧ 國. 學. 量。他們引用 Pollis 與 Cammaller(1968;轉引自 Salmon & Kline, 1983)的研究,. ‧. 該研究複製了艾許的線段比較實驗,實驗中,一位受試者因獲得了朋友的支持,. sit. y. Nat. 在實驗助理都眾口一致地給出錯誤答案時,仍然說出了自己原本的看法。儘管處. io. al. er. 於少數意見,但哪怕獲得一個意見相同的人的支持,仍使個人敢於反對多數意見。. n. 據此,Salmon 與 Kline 進一步提出,對某個社會議題,少數意見雖稱為「少數」,. Ch. engchi. i n U. v. 但實際上有成百上千支持者,尤其是其中與個人關係親近的原級團體(例如家人), 個人獲得這些相同意見者的支持後不再懼怕多數意見的壓力。 已有不少實證研究結果發現參考團體對個人意見表達有著重要影響。一些研 究顯示,參考團體討論社會議題的情況對受訪者的表達意願有影響。孫秀蕙(1994) 對「興建核四廠」議題的研究發現,受訪者越關心家人或朋友討論國家大事的情 況,對「興建核四廠」議題的表達意願越高。林麗雯(1992)關於「國中生自願 就學方案」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常與參考團體討論該議題的受訪者,更傾向於 在各種場合發表意見。. 25.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4) 其他研究進一步發現,比起社會總體意見氣候,重要參考團體(家人、親近 的朋友)的意見氣候能更有效地預測個人表達意願。Moy 與 Domke 與 Stamm (2001)就平權法案對 217 名西雅圖居民進行問卷調查,要求受訪者分別估計親 朋、西雅圖居民、及華盛頓居民對該議題的意見分佈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當受 訪者與各層級意見氣候一致時,更樂於發表意見,其中親朋的意見氣候對意見表 達預測能力比更大範圍的意見氣候更強。 Neuwirth 與 Frederick(2004)把計畫行為理論(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與沉默螺旋的研究結合起來,計畫行為理論強調了重要參考團體對個人行動的影. 治 政 大 響,因此該研究同時測量了重要參考團體和社會大眾的意見氣候與個人意見表達 立. 的相關性。研究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受訪者對酗酒議題在「當別人醉酒時提出代駕」、. ‧ 國. 學. 「當別人醉酒吵鬧時叫他安靜」、「即使別人認為聚會中應該有酒但我反對」三. ‧. 個情境中的表達意願。研究結果顯示,重要參考團體的態度促進意見表達,當參. sit. y. Nat. 考團體認為應當在三個情境中表達意見,則個人越傾向於表達意見;社會大眾的. n. al. er. io. 態度僅在「當別人醉酒時提出代駕」情境中與表達意願正相關。該研究結果揭示,. i n U. v. 重要參考團體的意見氣候比社會意見氣候更能預測個人意見表達。. Ch. engchi. Chen(2011)以臉書為研究環境,對同性婚姻議題的意見表達進行了問卷 調查,研究分別詢問受訪者對親近好友、泛泛之交、社區居民或國民的意見氣候 的重視程度,結果顯示,無論是對一般政治議題還是對同性婚姻議題,受訪者都 認為親近好友的意見氣候比泛泛之交、社區居民或國民的意見氣候更重要。 Nekmat 與 Gonzenbach(2013)關於同志議題的研究中,當受試大學生的個 人意見與校園論壇意見氣候不一致時傾向於不發言,與意見氣候一致時更傾向於 發言。而社會當前或未來意見氣候趨勢與個人意見一致性則與表達意願無顯著相 關。對該實驗的受試者來說,同學的意見氣候對其發言意願的影響力比社會總體. 26.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5) 意見氣候的影響力強。 此外,Salmon 與 Kline(1983)還提出,由於參考團體對個人影響甚大,個 人認知的意見氣候中的優勢意見實際上可能是重要參考團體中的優勢意見。該假 設某程度上可以用來解釋實證研究中發現的投射效應(rejection effect)。孫秀蕙 (1994)對「興建核四廠」議題的研究發現,「死硬派」反核人士對意見氣候的 評估呈投射效應:雖然反核勢力實際處於劣勢地位,但反核者認為社會上的大部 分人與其觀點一致。在此研究中,個人對社會意見氣候的認知不符合準統計官能, 反核者可能是根據其參考團體——反核團體的態度,推測社會上大多數人與反核 團體一樣反對建立核四廠。. 立. 政 治 大. 實際上,人們可能同時擁有多個重要的參考團體,這些參考團體中佔據優勢. ‧ 國. 學. 地位的意見不一定相同,例如對「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保守的長輩的看. ‧. 法與大學同學、網路社團的意見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個人可能同時認知到多重. sit. y. Nat. 意見氣候,個人如何根據這些不一致意見氣候決定是否表達意見,及如何表達意. n. al. er. io. 見,需要進一步探究。. i n U. v. 根據以上研究,不同層級的人際網絡中存在多重意見氣候,這些意見氣候中. Ch. engchi. 優勢意見不一定相同,對個人表達意願的預測能力也有所不同。因此,本研究根 據關係親疏將個人周遭的各種團體中流行的意見氣候稱為微型意見氣候,分別研 究各種微型意見氣候、社會總體意見氣候對意見表達的影響。. 四、網路作為意見氣候的來源 網路為人們提供了獲取訊息、表達意見、參與互動的新渠道。對沉默螺旋的 研究來說,網路重大意義至少體現在三個方面:獲取訊息、表達意見和獲得社會. 27.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6) 支持。 在認知意見氣候方面,人們在網路上瀏覽資訊、參與互動時,得到的不僅是 海量資訊,還有來自網路社群的支持。陳俞霖(2002)在關於網路同儕與青少年 社會化的後設研究中總結,若個人在網路上長期訪問某群組,則會產生高度熟悉 感和團體感,從而與群組成員們結為「網路同儕」。網路社群內的「同儕」們遵 守著共同的價值、文化、行為標準等,而且互相給予情感或經驗上的支持。施嵐 芳(2005)的研究也支持類似的觀點,她的問卷分析顯示,越在認知、情感、行 動等方面認同虛擬社群的使用者,越能在網路上獲得社會支持感。其他研究還顯. 治 政 大 示,網路使用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關係、寂寞感、孤寂感有顯著關聯,越是在現 立 實生活中因為人際關係而產生負面情緒的人,其網路使用越多,甚至可能達到沈. ‧ 國. 學. 迷的程度(戴怡君、董旭英,2002;郭正瑩,2008;方紫薇,2010)。. ‧. 由此可見,網路社群也可能會成為重要的參考團體,他們對個人的影響力與. sit. y. Nat. 現實中的參考團體類似。. n. al. er. io. 網路上可供使用者獲取訊息、發表意見的平台多種多樣,在沈默螺旋理論的. i n U. v. 相關研究中,受到研究者關注的網路平台是社交媒體,包括網路論壇、臉書. Ch. engchi. (Facebook)、推特(Twitter)等。其中,網路論壇往往採取匿名方式,發言者 僅顯示暱稱,每個論壇或論壇中的每個討論版都規定了特定討論主題。周佳儀 (2007)以 PTT(批踢踢實業坊)為意見表達環境進行了研究,根據其文本分析, PTT 根據不同主題設置了看版,且各看版的討論範圍有明確規定,對於社會議題, 不同看版由於立場不同而彼此區隔,使用者可以跨看版獲得多元意見,但持特定 態度的看版不歡迎意見相反者發言。 在臉書和推特上,帳號既有實名也有匿名,使用者自行選擇感興趣的對象進 行單方面追蹤、關注(follow)或互相同意後成為「網路好友」。以臉書為例,. 28.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7) 使用者可以透過臉書看到好友、社團等發布的最新消息,同時也可對自己發布的 消息設置隱私層級(例如公開給所有人、公開給好友、公開給部分好友等)。林 近(2014)以臉書為意見發表場所進行了研究,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受訪者有 使用臉書的習慣,每天使用臉書 1 小時以上的超九成,而且超過半數受訪者會利 用臉書點閱新聞、關心公共議題。 不少實證研究發現,網路使用對個人在網路上的意見表達有顯著影響。Chen (2011)關於臉書上對同性婚姻議題的意見表達的研究結果顯示,常使用臉書的 受訪者與不常使用臉書的受訪者對臉書的重要性認知有差異,常使用臉書的人認. 治 政 大 為臉書作為意見氣候的來源的價值更高。 立. 林近(2014)關於在臉書上對「台灣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發表意見的研究. ‧ 國. 學. 也發現,從臉書獲得訊息與意見表達正相關,受訪者利用臉書關心、討論公共議. ‧. 題的頻率越高,越願意就該議題發言。此外,該研究請受訪者分別評估了臉書上. sit. y. Nat. 的意見氣候與社會上的意見氣候,結果顯示,臉書意見氣候與未來社會意見氣候. n. al. er. io. 分佈幾乎一致,臉書可能是受訪者評估社會未來意見氣候的來源。. i n U. v. Gearhart 與 Zhang(2015)對社交網站上的表達意願的研究發現,頻繁使用. Ch. engchi. 社交網站、認為社交網站重要、以及常在社交網站看到好友的政治議題帖文提高 了個人在社交網路上表達意見的可能性。 根據上述研究,對常使用網路的人來說,從網路上獲得的各種訊息會影響其 意見表達。在網路上獲得與議題相關的訊息、或看到好友發表議題相關的言論, 會促使個人發表意見。對公共議題中的意見表達研究來說,網路已經成為一種不 可忽視的意見氣候來源。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網路給各種群體提供了發言的空間,但對本身持某種態 度的使用者得來說,雖然可以透過網路了解與自己相反的意見,但不同意見的曝. 29.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8) 光度、影響力卻不盡相同。 周佳儀(2007)對 PTT 上意見表達的研究發現,PTT 提供給使用者針對公 共議題進行發言的場所,但每一討論版往往都有明確的立場傾向,該討論版的討 論者不歡迎意見相反的使用者發表意見,當相反意見出現時會遭到一致聲討、或 被版主刪除發言,因此,PTT 的使用者總是處於相同意見的「回聲筒」中。 林近(2014)關於在臉書上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議題的表達意願的研究顯 示,臉書的帖文計算機制導致與用戶關係越親密、互動越頻繁的好友的帖文優先 被看到,而關係普通、互動少的好友的帖文則可能被忽視,久而久之,個人在臉. 治 政 大 ,臉書上的意見越來越傾 書上看到的訊息主要由與自己關係親密的特定人群發布 立. 向於同質化。遇到爭議性議題時,這些同質化意見可能會導致一面倒的意見氣候,. ‧ 國. 學. 而且由於發布意見者與個人溝通頻繁,優勢意見可能與個人意見一致。. ‧. Fox 與 Warber(2015)發現 LGBT+族群在臉書上會有意識地構造與自己一. sit. y. Nat. 致的意見環境。研究者對 52 名 LGBT+族群進行訪談,詢問他們在臉書上關於. n. al. er. io. LGBT+話題的發言情況。其中一部分受訪者加入了 LGBT+相關的不公開小組,. i n U. v. 有人專門建立了用於同志交流的帳號,還有一些受訪者會刪除臉書好友中的恐同. Ch. engchi. 者,這些舉動營造了有利於自己的臉書意見環境。. Miyata 等人(2015)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們關於在推特上發表核電站相 關意見的研究顯示,少數意見者不會因與意見氣候不一致而降低表達意願,作者 認為其原因在於死硬派可利用網路的選擇性暴露輕易製造同質化的意見環境以 強化己見。 以上研究結果顯示,網路上雖然同時存在多種意見,但是個人可能在無形中 或故意造成有利於自己的意見環境。即使個人在社會上處於劣勢,但在網路上看 到相同意見、獲得社會支持後可能會產生信心,使其敢於表達己見。因此,本研. 30.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39) 究希望探究個人常逛的網路平台(例如論壇、臉書、推特)上的意見分佈情況對 認知意見氣候有何作用,對意見表達有何影響,網路社群的支持對個人在網路上、 及離開網路環境後在現實生活中能否促使其表達己見。.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1.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40) 第四節、 意見表達 一、傳統的意見表達測量方式 為了測量對矛盾議題的表達意願,諾爾紐曼用「火車測驗」來模擬小型公共 情境。「火車測驗」假設受訪者正在進行一趟火車旅行,車廂中有一個人明確表 示贊成關於爭議性議題的其中一種意見,並詢問受訪者是否樂意與其討論。在諾 爾紐曼的選舉研究中,「火車測驗」的結果證實了沉默螺旋假設:處於多數意見 的受訪者更樂意討論,而處於少數意見的則更傾向於不參加討論(翁秀琪等譯, 1994)。. 立. 政 治 大. 此後關於沉默螺旋理論的實證研究也多採用類似的公共場合中與陌生人討. ‧ 國. 學. 論的情境假設,詢問受訪者是否樂意在該情境中公開表達自己的意見。. ‧. Glynn 等人(1997)及翁秀琪(1997)在研究中總結了常用的驗證沉默螺旋. sit. y. Nat. 假設的方法,透過了解受訪者對以下 4 個問題的看法及驗證 4 變項間的關係: (1). n. al. er. io. 對某一社會議題受訪者自己的意見;(2)受訪者認為社會上大多數民眾對這一. i n U. v. 議題的意見;(3)受訪者認為未來幾年內社會上大多數民眾對這一議題的意見. Ch. engchi. 會如何發展;(4)透過「火車測驗」測量受訪者在公共場合是否願意表達自己 的意見。 在面對面情境中,翁秀琪(1997,頁 167-168)在問卷中假設受訪者處於以 下情境中,並以里克特量表衡量受訪者在該情境中樂意表達的程度: 假如您去喝喜酒的時候,剛好都和不熟的人坐一桌,如果他們都在討論這次縣長 選舉的事,而且聽起來都是支持國民黨(或民進黨、新黨),願不願意參加她們 的討論,表示您的意見?. 32. DOI:10.6814/THE.NCCU.COMM.018.2018.F0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How social media shape our relationship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breaking news events. – How do we know if information shared on social media

In my opinion, the financial statements give a true and fair view of the financial position of the HKSAR Government Scholarship Fund as at 31 August 2021, and of its

• How social media shape our relationship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breaking news events. – How do we know if information shared on social media

至於在台灣的學術佛教,基礎相當脆弱,自 1950 年至 1960 年代,在台

‘Basic’ liberty entails the freedoms of conscience, association and expression as well as democratic rights; … Thus participants would be moved to affirm a two-part second

The Leisure and Cultural Services Department Hong Kong Toys Council.. Toys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 of

The research data are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nalysed in electors’ opinion with political party of candidat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dia,

近年來,國內外已經有很多學術單位投入 3D 模型搜尋的研究,而且在網路 上也有好幾個系統提供人使用,例如台灣大學的 3D Model Retrie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