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沉默螺旋理論的主要主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沉默螺旋理論的主要主張

諾爾紐曼把民意形成的過程解釋為人們為了避免遭受孤立而不斷評估社會 上的意見分佈和變化情況,追隨看起來強勢的意見、壓抑弱勢意見,因此強勢意 見不斷加強、弱勢意見則不斷削弱乃至沉默的螺旋過程。諾爾紐曼(1977)對沉 默螺旋假設的主要主張闡述如下:

1.作為社會存在,絕大多數人害怕孤立,渴望獲得歡迎和尊敬;

2.為了避免被孤立或失去人氣、尊敬,人們持續觀察周遭,發現主流的、以及即 將流行的意見和行為模式,並據此在公眾面前言行;

3.人們能夠分辨何種領域的意見處於「靜止」狀態,何種意見則會發生改變;

4.認為自己的意見即將流行的人樂於在公眾面前發表意見,而認為自己的意見越 來越不受歡迎的人不願公開發表意見。隨著一方更樂意發言而另一方愈加沉默,

有一方意見會顯得比實際上更強勢,另一方則顯得比實際上更弱勢。其他人發現 這一趨勢後更追隨優勢意見而壓抑劣勢意見,直到優勢意見完全占主流、另一方 意見除死硬派外人人反對,這一螺旋的過程被紐曼稱為「沉默的螺旋」(頁144)。

諾爾紐曼關於沈默螺旋假設的論述中,三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被實證研 究作為重要的檢驗對象:害怕孤立、意見氣候及意見表達。

首先,害怕孤立被認為是沉默螺旋發生的動機。諾爾紐曼引用了艾許(Asch)

的線段比較實驗,在該實驗中,受試者以八到九人為一組,依次從給定的三條線 斷中說出與標準線段長度相等的唯一一條。在不受干擾的情況下,所有受試者都 能準確辨別與標準線段等長的線段,但當小組中的實驗助理故意一致地回答錯誤

諾爾紐曼(1974)認為,人們透過準統計官能(quasi-statistical sense)可以 比較準確地評估社會上對某話題的支持、反對意見的分佈情況和發展趨勢。該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設在諾爾紐曼的調查中獲得支持,但是在部分實證研究中,準統計官能的有效性 受到了懷疑(林麗雯,1992;孫秀蕙,1994)。準統計官能沒能如諾爾紐曼預期 地發揮作用,其原因可能在於,現代社會中的意見來源比諾爾紐曼時期更加複雜:

除大眾媒體外,網路上的各種聲音也會影響個人對強、弱勢意見的判斷(Chen, 2011;林近,2014);參考團體的重要性也逐漸被實證研究所揭示,與個人關係 親近的人造成的影響實際上比諾爾紐曼所認為的更強(Salmon & Kline, 1983;

Chen, 2011)。本研究將在後文中對這些影響因子進行詳細闡述。

是否表達個人意見是沈默螺旋假設的最後一步。早期研究者進行實證檢驗時,

常常用量化的方式測量個人對社會意見氣候的認知與樂意表達的程度,並直接計 算兩者是否存在相關性,但是獲得的結果卻不盡相同。部分研究結果顯示,意見 氣候能夠預測樂意表達程度,與社會上大多數人意見一致的人更樂意公開發表看 法(Glynn & Hayes & Shanahan, 1997; Nekmat & Gonzenbach, 2013; Gearhart &

Zhang, 2015);但有些研究卻獲得了相反的結論,少數意見反而比多數意見更傾 向於表達己見(翁秀琪,1997;Ho & Chen & Sim, 2013;林近,2014;Porten-Che é & Eilders, 2015);還有研究僅能支持部分假設,例如,多數意見者更傾向於發 表意見,而少數意見與意見表達沒有顯著相關(Miyata et al., 2015)。本研究將 在後文中詳細分析這些研究結論不一致的原因。

鑑於害怕孤立、意見氣候、意見表達在沈默螺旋理論中的重要意義,本研究 將以這三個變項作為切入點來進行討論。接下來,本研究將首先介紹害怕孤立相 關的實證研究,這些研究顯示,若將害怕孤立作為沉默螺旋過程中唯一的影響因 素則會解釋力不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