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總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總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一、回應研究問題

在第二章,本研究提出了四個研究問題:其一,害怕孤立在網路時代還會產 生強效作用嗎?哪些心理因素會影響表達意願?其二,個人能否辨別家人、親近 好友、普通同事或同學、社會大眾等不同人際關係中的意見氣候?從何判斷?這 些意見氣候是否影響了個人意見?其三,討論對象的態度是否會對表達意願產生 影響?個人與討論對象的關係親近程度會怎樣影響意見表達行為?最後,面對面 與網路的討論環境會如何影響表達意願?網路是否提供了更多的意見表達途徑?

個人如何在現實與網路的各種表達方式中做出選擇?

以下將對這四個研究問題進行回答:

(一)害怕孤立與五種心理因素

本研究發現了五種可能會導致沉默的心理因素:害怕衝突、害怕破壞關係、

說了也沒用、維護形象、害怕揭露性取向。檢視過去的實證研究可以發現,這些 因素都與害怕孤立有關聯,過去,它們要麼出現在害怕孤立的量表中,要麼被詮 釋為害怕孤立的行動。本研究釐清這五種心理因素後,將有助於進一步研究害怕 孤立在沉默螺旋中的作用。

以上五種心理因素只是根據受訪者的表述內容進行了歸納,實際上並非各自 獨立五種心態。當進一步詢問為什麼不想要跟別人爭執時,受訪者解釋為三個面 向的原因,對朋友是不想破壞感情,對陌生人則是覺得講太多只是浪費精力、回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了也沒用,以及想要維護形象。也就是說,害怕衝突的心理其實跟害怕破壞關係、

說了也沒用、維護形象有關。所有反映自己害怕揭露性取向的受訪者都認為爸媽 不能接受自己是同性戀,所以害怕揭露性取向本身也意味著害怕潛在的衝突。害 怕揭露性取向又涉及到害怕衝突、害怕破壞關係。

在實際討論中,害怕衝突、害怕破壞關係、說了也沒用、維護形象、害怕揭 露性取向會交織出現。害怕衝突、害怕揭露性取向的心態既然可以用其他心理因 素來進一步解釋,為何還要單獨列出?是因為不少受訪者的第一反應便是在腦海 中浮現這兩個原因,只有在進一步追問時才會更具體地解釋它們。可以說這兩種 心態對他們來說是重要的心靈感受。因此,為了更完整地描繪個人的心理歷程,

本研究也把它們保留為兩種心理因素。

圖三:五種心理因素

(二)意見氣候的感知與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受訪者清楚地意識到,家人、親密好友、同學、同事等周圍的各種人群中,

以及社會上,對同婚議題流行著不同的優勢意見。每個人都處於複雜的意見環境 中,沒有哪個受訪者周圍的所有人都持完全一致的態度。其中,好友的意見對個 人態度的影響力最強。

受訪者透過交談、推測、社交網站等渠道來判斷周圍的人的態度。總體上來 說,對關係越親近的人,越大比例上透過直接交談得知其看法。對家人,大部分 受訪者直接與其討論或聽到過他表態,還有少部分受訪者透過推測來得知;對親 近好友,絕大部分受訪者透過討論得知態度;對同事、同學,或直接討論,或透 過社交網站來了解。

關於社會總體意見氣候,受訪者們有不同的判斷:有些認為社會上支持同婚 的意見佔大多數;有些認為反對同婚的意見佔大多數;還有一些認為大部分人中 間搖擺或中立,支持和反對的勢力都比較少。

形成不同判斷的一個可能的原因是獲取訊息的渠道不同。網路是判斷社會意 見氣候的最主要來源,電視新聞位列第二,也有受訪者承認透過觀察周邊的人來 判斷社會意見。雖然電視新聞的收看人數屈居第二,但是大眾媒體形塑社會意見 氣候的效果仍然存在。絕大部分收看電視新聞的受訪者認為支持同婚的勢力在社 會上佔優勢,網路卻沒有造成這種一邊倒的意見。

一些受訪者表示,社會意見氣候影響了自己的的表達意願。認為自己處於多 數意見的受訪者可以放心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而認為自己處於非常弱勢意見的受 訪者會默認大部分人與他們態度相反,所以不想主動參與討論。這一結果與過去 的部分實證研究相呼應,社會意見氣候對意見表達有一定的影響效果。但是其他 受訪者沒有特別提到社會總體意見對自己的影響。或許可以說,社會意見氣候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表達意願的唯一預測因素,影響其他人的表達意願的可能是心理因素、討論環 境和討論對象。

(三)討論對象影響意見表達

討論對象與個人的關係討論對象的意見是否與個人一致都會影響表達意願。

對關係親近的討論對象,一些受訪者表示樂於向他們說出最真實的想法,即使雙 方意見不一樣也不擔心他們會對自己另眼相看;但還有一些受訪者表示,如果親 近的人意見跟自己相反,會因為顧忌他們的感受以及為了維持關係而避免跟他們 討論同婚議題,或者採用更加溫和的方式討論。

對關係一般的討論對象則不會有太多顧慮,如果對方與自己意見一致,可能 會願意與之討論;如果意見不一致,要麼直接反駁,要麼不去理會。

綜合以上研究結果,表達意願會受到心理因素、社會意見氣候、討論環境和 討論對象的共同影響。決定是否表達意見應該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如果只用其中 一兩個因素來預測表達意願會不盡準確。

此外,表達意願不僅包括「是否願意表達」,還包括「怎麼表達」。一方面,

網路提供了多元的表達方式,個人可以採取低參與度的表達方式或高參與度的表 達方式,可以在不同平台表達,可以設置公開給什麼人看。另一方面,面對面的 表達也存在表達內容深淺和措辭上的差異,是簡單表明立場還是深入討論、用溫 和還是諷刺的語氣、是否委婉表達,都是經過一系列考量後的行動。因此,以後 的研究在衡量表達意願時應不僅詢問「是否願意表達」,還要了解「怎麼表達」。

(四)討論環境影響意見表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每位受訪者都曾經在面對面的環境中跟人討論過同婚議題,只有部分受訪者 願意在網路上參與討論。那些不喜歡在網路上表達意見的人的主要顧慮是:害怕 文字表達引起誤會,擔心在網路上發言會把自己暴露給更多人,害怕引來攻擊。

但是,這不意味著網路環境降低了表達意願,因為本研究中面對面表達的概念與 過去的研究不同。過去的實證研究所指的面對面表達是對不熟悉的、意見與自己 不一致的人公開表達意見,而本研究所指的面對面環境包含了對熟悉或不熟悉的、

態度一致或不一致的討論對象、公開或非公開地表達。

網路提供了多元的意見表達方式。受訪者主要在臉書等社交媒體上進行網路 表達。即使是那些聲稱不喜歡網路表達的人,也偶爾會在網路上發言。他們會使 用按讚、轉貼、標記感興趣的活動等低參與度的網路行動來表達立場。而那些積 極進行網路表達的人,在低參與度的行動之外,還會用親自編輯貼文、回覆別人、

上傳照片等高參與度的網路行動來表達更具體的意見。

那些樂於在網路上發言的人並非不害怕暴露自己或遭受攻擊,而是會運用一 些發言策略來保護自己。他們要麼會觀察網路平台,在公開程度較低、好友關係 更親密、好友意見與自己更一致、更熟悉(或更合適)的平台上表達最真實的意 見;要麼會利用社交網站的分組功能,只對部分關係最親密、意見最一致的好友 公開可能引起爭議的內容。

二、沉默螺旋在網路時代

本研究開始的動機就是由於網路科技對資訊獲取、思考方式、社群構成的巨 大變革。經過文獻爬梳、訪談和分析,可以說網路時代讓沉默螺旋的確不同於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十多年前了,參與到沉默螺旋機制中的影響因素變得更複雜,從感知意見氣候到 決定是否表達的過程中,每個環節都被網路科技改變了。

從意見氣候的角度來看,首先,現實中和網路社群中的各種團體的意見必須 得到重視,這些團體都產生了獨特的微型意見氣候,這些微型意見氣候可能互不 相同,也不一定與社會總體意見氣候一致。甚至,某些微型意見氣候(例如,親 近好友)對個人的影響力要強於社會總體的意見氣候。其次,人們從什麼渠道了 解周邊的人與社會上的意見?大眾媒體和面對面交流不再是最主要的兩種資訊 獲取途徑,網路已經成了第三種重要的意見來源。

從意見表達的角度來看,網路不僅提供了新的討論環境,更給予了情感和經 驗上的支持——網路社群的支持可能在更深遠的意義上影響了人們的表達意願。

過去,人們面對面地與家人、朋友或陌生人談論社會議題,現在則可以用聊天軟 體、社交網站來進行。於此同時,網路的匿名性、網路平台的多樣性、選擇性公 開功能等特質讓網路表達變得非常複雜。人們在網路上用差異化發言策略來達到 既表達自我、又保證安全的目的。這讓沉默變得更像一種暫時的策略,表達則變 得更加多元。

三、沉默螺旋與同性婚姻合法化

同性婚姻合法化不同於其他社會議題,它涉及隱私與身分認同,讓關於該議

同性婚姻合法化不同於其他社會議題,它涉及隱私與身分認同,讓關於該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