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3.2 正念日記的寫作觀察

3.2.3 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

慈悲喜捨是世間法通向出世間法的橋樑(大卿弘法師 2000:13),是減少衝 突、建立平等觀的開始,若以超越佛教角度,以世間多重取角,將這四字從佛教四 無量心名相語詞抽離,就廣義面而言,世間所有宗教都在講「慈悲喜捨」(大卿弘 法師 2000:10)。譬如偶爾會聽到宗教信徒們說,他們覺得有了信仰之後比較能

收攝紛飛的念頭,身心較為清淨,對世間欲望降低了,與他人相處也能夠設身處地 為對方著想,想法慈悲了、心地柔軟了,處理事情也相對懂得禮讓、尊重與包容,

多了份接受體諒的同理心,多了份自心的喜悅與平靜,事實上這都是慈悲喜捨的展 現,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是世間內在寂靜的開始。

2500 年前佛陀對世間和出世間的真相和真理的體悟,其實都與世間取捨相 關,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基本上就是一種無間根本作意,了知世間苦無法避免,了知 世間的不淨、世間的美、世間的無常、世間的無我。知見世間只要有一眾生未離 苦,這個世間就是苦;世間苦無法可避,只能離繫不動,安住當下,接受世間欲 諍、見諍,回到原點,回到呼吸(正知出入息)(大卿弘法師 2000:5)。無間 根本作意,就能少觸、明觸,慈悲喜捨、步步寂靜、安住當下、離繫解脫。傳統佛 教四無量心是修止觀的基礎,修出入息念的基礎,生活六根觸境若沒有四無量心無 間根本作意,就很難做到離開貪、瞋、癡、慢、疑的煩惱葛藤纏繞,因此,慈悲喜 捨是調整我們導向善法的指月之指,是邁向正道最好的校正指標。以下再就四無量 心的無間根本作意蘊藏的含義,說明如下:42

一、慈悲喜捨是修止觀的基礎。沒有慈悲喜捨的修習,要破除我見是非常困難的,

因為我見最大的特徵就是人我相的分別,容易產生執取,難以斷滅;由於慈悲喜捨 符合人類原始的特性,諸如說這個人很有慈悲心、柔軟心,那個人生起了慚愧心,

慚就是覺得自己不夠慈悲,愧是從別人眼人感覺自己不夠慈悲。因此,有慚愧才會 想要好好修習,才會打從心底生起不再有人我相的分別,才會恭敬謙卑,永遠只對 別人好,包括自己和念頭;永遠不對別人不好,包括自己和念頭。

二、慈悲喜捨是針對生活觸境粗重煩惱的對治。慈:就是一種慈心作意,就是我們 很自然會想要對他人好,無所求的付出,幫助他人減少煩惱、痛苦與壓力。慈心作 意的散發,可以讓我們自然而然改變個性與心行,柔軟的說、柔軟的聽,六根知量

42 後文主要參考大卿弘法師主講,《阿含聖典的解脫心法》,2000,頁 5-21,31-48,特此說明。

不用力,由衷的散發慈心。悲:悲心亦是一種自然作意生起的觸受,見到自己的苦 也能見到眾生的苦,與眾生相依為命,就是知見苦不分彼此,悲心收攝。喜:喜心 歸零,就是無條件的對待。無論世間對我多不好,我都要由衷無所求的愛他,真正 的愛是單戀,真正的愛是謝謝人家對我們的好,即便他們對我們不好,也要感謝他 們可以不用對我們這麼好。捨:捨心平等放下,對境如鏡。這就如同我們照鏡子一 樣,你不會計較鏡中的人長的比你漂亮、還是比你醜,因為你跟他是平等的,是相 對的,只是站的位置不同,然而立足點卻是相同的。捨心作意就是要在異中求同,

世間是三角關係(我見、我慢、我愛)的糾結,假設若從靈活取角中巧妙運用,便 能走出世間三角對立的僵持局面,維持中道平衡之原則。

三、慈悲喜捨是善導、善解、善護念。善導是以真愛與智慧的體驗來善巧引導,善 導絶待,慈人無量。善解是由衷了解,進入對方的心,相信彼此都要從苦受走出 來,善解一心,悲心無量。善護念是護念初衷,回到我不認識你,你也不認識我,

照見世間苦樂參半,寂靜回向,喜捨心無量。

慈悲喜捨是生活觸境觀察最好的修習下手處,學習放下我們捨不得對別人好的 慳吝,是修習的第一步,是四無量心作意的第一步;學習放下不能由衷對待他人的 緊,是修習的第一步,是導向中道生活的第一步。看破、看透世間苦,用慈悲的眼 神、用喜捨的心情,看待世間,捨掉過猶不及的激情,做好自己的內心世界,緣起 悲心,為世間離苦少苦,行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無間根本作意,否則世間會如同一個 漩渦,每個境都在拉,眼根的拉扯、耳根的拉扯、鼻根的拉扯,六根都被漩渦拉過 去,進入無止盡的深淵。世間很吵很雜亂,愈吵心要愈靜;愈亂心要愈能看到世間 苦難;愈苦心要愈不住在苦裡面,此時境就會遠離,心就會離繫,生命的體驗就是 一種由衷邀請人們回到呼吸,見證慈悲喜捨無間根本作意,無所求回向世間苦難,

這就是慈悲喜捨四無量心的離繫心法,也是逐步引導邁向喜悅寧靜中道生活之道。

43

43 前文主要參考大卿弘法師主講,《阿含聖典的解脫心法》,2000,頁 5-21,31-48,特此說明。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達賴喇嘛曾說:「我相信所有人類的終極目標都是要獲得幸 福與成就感」(Goleman and Thurman 1995:9)。這句話說的真有道理,回憶個 人尚未親自體驗正念解脫心法使用技巧時,常身陷苦處、煩惱過患的生活壓力狀 態。先前常聽人說「業障深厚」,關於這句話,個人認為呂氏給了它一個適當的詮 釋:「已經發生過的事情,稱做『業』,跟已經發生過的事情過意不去,稱做『業 障』,不只自己過意不去,還把親戚朋友厝邊隔壁通通拉進來過意不去,這稱做

『業障深厚』,讓已經發生過的事情通通過去,從此不會從心底過意不去,也不再 礙著,即為『解脫』」。44這種苦的集聚力量,早已遠遠超出我可以抑制的範圍,

我相信唯有於見苦離苦當下,不斷培養正念覺察能力,方能達到自我終極目標──

喜悅寧靜的中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