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成人發展意涵

一、成人(adult)的定義

隨著人類壽命的延長與少子化的現象,高齡化和少子化議題持續在 社會發燒及被關注,相較於這兩個人口群,成年階段的討論在人類發展 的相關研究中相對是被忽略的,但是這群成年人口對社會、經濟、教育、

政策擬訂等卻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使用它,否則便失去它」這句話適用 於成年人的身體,也適用於成年人的心智,因為成年期是人生發展的重 要階段,此階段不像兒童和青少年的身體發展快速,從發展來看成人前 期達到高峰之後逐漸趨向衰退,身體變化雖然持續進行,由於變化非常 緩慢,很難為人查覺,也會經歷一些生理、心理、家庭結構、社交關係 等的改變(毛家舲、張玨,1996),例如:感覺遲鈍、皮膚老化皺摺與肌 肉鬆弛、整體體力減弱、頭髮漸漸變白、視力也漸漸模糊,牙齒因耗損 或維護不良逐漸鬆動甚至脫落等。40 歲中年男性可能在某天突然發現看 不清楚報紙上的文字,或是 50 歲女性發覺自己做家事的動作已不如以往 敏捷了。

在文獻中對於中年所指涉的年齡範圍,許多學者有不同的說法,有 學者將成年期界定為 35 歲至 65 歲(毛家舲、張玨,1996)、40 歲至 65 歲(olds & Papalia, 1991)、還有 45 歲至 65 歲(張春興,1994)。

本研究採張春興學者的年齡界定,視 45-65 歲為成年期。黃富順(2002)

認為以生物學而言,成人是指生理上已成熟的個體。從心理學來看,成 人係指心理及情緒皆成熟,能控制情緒、不再依賴父母、且獨立思考與 解決問題等,從社會學角度定義為開始離家、結婚並建立家庭,能自我 負責的階段。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對象為曾經接受家庭教育學分班一至四

37

班(2008 年至 2012 年)學員,平均年齡介在 45 至 48 歲之間,符合本 研究所指的成年期階段。

二、成人發展相關理論

中年是一個特殊的生命階段,中年人處於生命週期的中途,可以時 常回顧自己過去的生命經驗,也經常扮演年輕世代和老年世代的橋樑,

更是讓整個家庭可以緊密結合的重要角色,亦是社會經濟發展與企業組 織運作重要的推手。發展理論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以下幾個相關理論,

並概略說明之:(陳順成,2003、Olds & Papalia, 1991)

(一)Erikson 的心理社會觀點,主張研究孩童的心理與性的發展,重 視個體生命全程的心理社會狀況,強調發展中的個體和所屬的社會系統 間的互動關係。該理論將人生全程成為八個時期,每一個階段都有危機 或人生課題需要去面對,並且後期的人格型態會受到早期發展的影響,

也就是早期的衝突若被有效或圓滿解決,將有助於後續階段衝突的解 決。成人期屬於第七個常模危機—生產與停滯(generativity versus stagnation),成年期是個有生產力工作和照顧別人的時期,此階段成人 耗費心力為了教育子女和維繫家庭幸福生活上(Olds & Papalia, 1991)。

成人在預見自己生命逐漸微弱,感覺到使生命持續下去的需要,為促成 下一代發展,中年人引導年輕人產生生產力及創造力,也就是「生產性」。 成年期第七個階段發展順利就會熱愛家庭,栽培後進,未能發展順利的 人,則降低個人的創造力,生命變得停滯、消極;只關心自己,凡是著 眼於自己利益的自我中心主義。

(二)Jung 的人格取向發展理論,Jung 是第一位成人發展研究之主要 理論家,在 1930 年代專注於成人發展的研究,首先提出生命週期(life cycle)觀念,他認為健康的中年期發展必須個體化(individuation),也

38

就是真實自我會透過人格中相互衝突達到平衡或整合,此理論是個人內 心世界的變化,中年期的轉變在心理發展上非常重要,他將約 40 歲左右 的成人界定為中年轉換期,40 歲以前這時期的成人會以家庭和社會的義 務為中心,男性主要以成就為主要,女性以情感和撫育為主。到了 40 歲之後,將所關注的事物轉為內在導向並專注於內在世界,也放棄年輕 的印象及年輕的生活方式,並承認死亡是必然的,Jung 相信中年人在養 兒育女責任完成之後,會表現出過去所壓抑的人格特徵,而女性變得更 自我肯定,男性做更多情緒表達。

(三)Levinson 的生命四季論,此論點是建立在 Erikson 心理社會發 展論上,最早發表在 1978 年的著作「The seasons of a Man’s Life」,初 期是以男性為研究中心,此觀點強調個體的「生命結構」,其形成會因 為個體的選擇和進入的關係而決定,也就是說張三選擇全心投入工作而 忽略家庭溫暖,李四會選擇幫助他人而獲得成就感並且與家人朋友關係 密切,這些工作與婚姻家庭抉擇,是生命結構中重要的面向,也會因為 成人經歷不同階段而有所不同。當進入中高齡人生階段,因為身體會遇 到無法抵抗的正常老化現象,所以,中年期的生活結構會不斷的轉變,

一旦通過此一轉換期,又邁入另一穩定期,有了新的生活型態,生活上 就更滿意。

(四)Havighurst 的生涯發展任務理論,在 1930 至 1940 提出成人發 展任務的概念,主要來自三部分:生理成長、社會文化需求、個人自我 的願望。認為每個階段都有其發展任務,並且每一發展階段會影響下一 個階段任務的發展,如果某一階段成功完成發展任務,則帶來幸福和快 樂;反之,則造成個人的失敗,也會影響下一階段的發展任務。

成年階段的成人生理已慢慢步入另一個階段,智力發展也是一項需 要探討的面向,由於智力評量方式及種類多樣性,討論成人智力也變得

39

較為複雜,Cattell 在 1963 年綜合 Spearman 與 Thurstone 的理論提出一 種智力型態—流動智力和結晶智力,並經多次驗證而建立的理論。流動 智力(fluid intelligence)為解決新問題的能力,會受到神經系統發展的 影響,自嬰兒期就開始,青少年期達高峰至大多數的成年期約 25 歲之 後,流質智力開始減退(Olds & Papalia, 1991)。成人常需面臨視力及記 憶力減退的問題,年齡愈大者愈加明顯,而傳統學習的模式因需大量仰 賴視力及記憶力,常讓他們視重返校園為畏途,(劉鎔毓,2008)。結 晶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則是記住並使用已經學會的訊息處理能 力,代表了一生所學到的知識,此種智力受到文化和教育因素的影響,

會因為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結晶智力衰退時間比流體智力還晚,而且 衰退的量比較少。所以流動智力的表現在成年前期最好,結晶智力可能 在中年期間繼續增進,以統合方式思考,特別以感覺刺激對他們的個人 和心理意義,來解釋他們所讀、所看、所聽的種種並一直到生命的末期

(Olds & Papalia, 1991)。

綜上所述,許多的學習機構並非規劃符合成熟成人之教育與心理需 求或善用他們的認知長處為創設的,成人學習者有自己的動機、目標、

發展任務及經歷,在瞭解成年期生理及人格發展之後,應考量成人的學 習模式不適合用傳統的課程教學,而是必須規劃適合成年期階段的學 習,才能讓成人享受學習過程的樂趣。

貳、成人的學習特性與動機 一、成人學習特性

成年期的生、心理漸漸產生變化,但許多人認為此階段是人生最美 好的時刻。因為,工作收入可能處於巔峰且財務最穩固,子女已陸續離 家或接近獨立,最重要的是有機會使用多年累積寶貴的社會經驗和專業

40

經驗,也會因為想要解決工作問題或生活問題而接觸或學會許多的新的 訊息或新的技能,除非他們認為自己無法再學習新的事物,否則中年人 善用本身的知識和經驗,更擅長運用所學來解決日常生活的問題。他們 會認為,透過追求新知或不斷學習能隨時跟上社會脈動或是拓展自己的 心靈,使閒暇時光過得更有意義,尤其是教育程度越高者越會感到學習 的需要。張德永(2005)認為學習的意義有兩種:一是指個體經由練習 或經驗後,使其產生行為上較為持久與改變的歷程或結果,另一意義是 指個人具備的知識與見解,尤其是指專門知識。Knowles(1984)認為 成人學習是「立即的應用」,學習是為了獲得解決當前問題的能力,經常 是現實的需要;而經驗是成人歷練的累積,對成人學習既是助力又是阻 力。

成人期的學習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且個別差異性較大,因為 成人因著不同身分和角色而有不同階段的發展任務,加上本身有較多且 廣的社會經歷、承受較多的責任等,所以學習範圍較廣泛,學習需求也 較多元性,而學習方式也會因人而異。因此,形成不同階段的成人,必 有不同的學習需求。黃富順(2002)認為成人的學習特性是為了解決生 活上或工作上的問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如果問題解決,就停止學 習活動,並且帶著疑問到課堂中找尋解決的方法或技巧。而成人學習講 求立即運用,透過學習產生濃厚興趣,並將所學的技巧運用在自己的生 活或工作當中。是屬於自動自發性的學習,假使一旦發現學習效果不如 預期或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就會選擇離開。

二、成人學習需求與動機

瞭解成人學習首先要瞭解成人學習的需求和動機,需求是一種心理 狀態,最常被提起的理論就屬於Maslow的需求層次理論(Need hierarchy theory)。如果教育活動及課程,能滿足成人個體的需求,就會引發參

41

與學習的動機,而學習的結果可以促進成人的自我成長或提升專業知 能,成人就會有持續學習的意願,教育活動也就會延續下去。Knowles

與學習的動機,而學習的結果可以促進成人的自我成長或提升專業知 能,成人就會有持續學習的意願,教育活動也就會延續下去。Know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