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緒論

本章分為二個部分,第一節敘述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 目的,第三節名詞釋義,以下各節詳述說明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家庭是社會最基本的單位,每個人從小到大都受到父母及家人的價 值觀、生活行為所影響,然而隨著社會的快速變遷,家庭的樣貌日趨多 元,例如:單親家庭、隔代家庭、通勤家庭、跨國婚姻家庭等,家庭成 員的互動關係就會有別於傳統上對家庭功能的期待,而家庭與婚姻結構 也出現了不同型態與挑戰。家,由夫妻兩個人共同開始,在社會急速變 動下,家庭原有的功能逐漸改變或失去,根據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2011 年家庭溫暖指數調查報告」指出,將近 40%的台灣父母每晚八點 後才能回家,而且下班後回到家疲累的爸媽似乎也「沒空」陪孩子聊天,

有些孩子每天跟爸媽聊天時間不到十分鐘,比平時在學校一節下課時間 還少!因父母忙於工作,回家時間太晚,親子間難得共進晚餐,也沒有

「親子聊天」時間,導致陪伴孩子的時間相對縮短,造成親子關係疏離

(兒 福 聯 盟 , 2012 年 3 月 27 日)。

家庭教育為預防性、倡導性的教育學科,最主要目的在於,事先透 過正確的觀念及手段,適切並及時的防範與處遇家庭的困境,同時促進 個人發揮潛在知能與發展健康的家庭系統。過去人們認為家庭教育是私 領域的範圍,當家庭面臨到社會變遷所帶來的衝擊而衍生出社會問題 時,政府逐漸重視家庭教育,也促使家庭教育成為公眾議題。於是,臺 灣在民國 92 年通過家庭教育法,成為全世界第一個將家庭教育立法的國

2

家,也使家庭教育領域邁向另一個新的里程碑。家庭教育法第一條明定 立法目的:「為增進國民家庭生活知能,健全國民身心發展,營造家庭 幸福,以建立祥和社會」,該法第七條明定:直轄市、縣(市)主管機 關應遴聘家庭教育專業人員,推展家庭教育相關活動。同條第二款提到:

前項家庭教育專業人員之資格、遴聘及培訓辦法,由中央主管訂定之。

讓家庭教育工作得以取得法源依據,並將家庭教育正式成為一門專業領 域。

黃迺毓(2002)指出,家庭生活教育專業化可以提高服務的品質、

可以有經費的支持、可以聘用有能力有資格的實務工作者、受過專業培 訓的工作者可以設計出優質的家庭教育方案、可以運用研究成果改進實 務工作。換句話說,要有好的方案與服務品質,前提是要有紮實的課程 以培育出優質的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目前臺灣培育家庭生活教育 人才的大專院校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輔仁大學 兒童與家庭學系、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臺北教育大學兒 童與家庭教育學系、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系、國立空中大學生活 科學系、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家庭教育組)、樹德科技大學兒童 與家庭服務系、慈濟大學兒童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等所大學院校。

由這些系所培育出來且具備認證資格的是屬於「職前教育」,但是 在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上,一直都有一些人在為需要的人提供學習機 會,有許多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過去並非家庭相關科系畢業,然 因工作經驗的累積,讓他們具備某些專業的能力,卻沒有家庭生活教育 專業人員的資格認定,而這些人往往也是對此專業承諾很深的人。顯然 他們需要有機會接受家庭教育領域的知能更新及專業成長,並培養繼續 學習的能力,而計畫性、系統性、持續性的在職進修就是在幫助這些家 庭教育工作者成為最有效的規劃者、執行者,並增進個人成長,尤其在

3

社會快速變遷的壓力下,家庭教育工作者亦無法自外於終身學習的歷史 洪流;從成人教育的觀點來看,他們的在職進修即是一種「繼續教育」

之過程,其角色內涵、社會地位與如何實踐等也連帶產生劇烈變化,非 得需藉助持續性的教育活動才能在此變動的社會中切合角色職責的轉 變。因此推動符合家庭教育實務工作者的在職進修顯然是刻不容緩之事。

研究者瞭解到除了正規教育學術機構培育的畢業生之外,培育實務 工作者使其取得家庭生活教育專業認證,是不容忽視的議題,並進一步 發現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的學習管道為何?如何加強其專業能力?是 否有學術單位提供實務工作者關於家庭教育培訓的套裝課程?檢視國內 研究家庭生活教育專業課程的相關文獻甚少,研究者對此議題產生繼續 探索的好奇,乃為研究動機之一。研究者在家庭教育領域工作十餘年,

因工作緣故,從 2008 年起負責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辦理的 推廣教育家庭教育人員學分班課程(以下簡稱學分班)的行政業務,透 過課程接觸許多家庭生活教育實務工作者,發現他們有非常強的學習行 動力並將所學運用在工作上,這些實務工作者充滿熱忱與活力、有積極 助人之特質,讓研究者更加好奇學分班課程對實務工作者而言,其學習 動機、學習經驗及進修後對機構與個人改變為何?基於此,乃為研究動機 之二。

任何學習活動都有其學習動機,關於成人繼續教育的文獻相當多,

成人學習文獻大多偏重在成人參與學習之動機、學習意願及學習成效等 研究(劉鎔毓,2010;池進通、李鴻文、劉慶湘、許志賢,2007;夏天 倫,2004;余雅屏,2003);且文獻中大部分研究方法設計皆以編製問 卷的量化研究為主,但研究者認為成人學習除透過量化研究得知學習動 機、成效之外,還必須採用質性研究方法,方能深入瞭解成人學習之學 習動機、經驗與對其改變等。

4

因此,本研究以曾經接受過學分班的實務工作者為對象進行研究,

探究其學習動機、學習經驗與改變為何?並經由與實務工作者的對話,提 出家庭教育實務工作者對繼續進修的建議,期望提供給家庭教育相關機 構與政府單位參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