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分析與討論

第二節 成員互動的行為模式

上一節中介紹了不同問題類型中,組員間幾種可能的討論模式,Michele(2000)

在研究中指出,教室中學生身處的小組,以及其中所存在的規範和學生的社會角色、

行為表現,都會影響成員的互動模式,並會間接或直接影響組員在小組中地位的發 展。本節將進一步介紹組員在討論歷程中的行為模式,包括在討論中,答案或線索 被接納或排拒的歷程;此外,配合談話內容,進一步瞭解組員在小組中的學習狀況。

下段討論中,將先依據研究者於觀察中蒐集而來的組員個別先前行為,區分討 論的組員為三類群體,分別為:領導群、沈默群與搗蛋鬼,此三種類型的群體,在 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有其特定行為模式,依行為模式的不同,而出現了不同的任務取 向,故在此以「任務群體」名之。再由這些任務群體來分析組員提供答案線索被接 納或排拒的歷程。

壹、討論時的任務群體

就研究者觀察的小組中,一般伴隨討論歷程的發展,經歸類分析之後,小組通 常會有下列幾種任務類群體出現:首先,會先出現「領導群」,領導群通常是一個 以上,也有可能是二到三人,通常是比較勇於發表、或是對該科比較擅長的人,他們 會負責團體中主要答案的提供、或檢核等任務,具有引導討論方向的能力或權力。

小組中的Hong與Jenny即符合對數學科目擅長(成績較好),以及勇於發表(發言頻 率高)兩項條件,係屬於領導者的成員。

研究者在領導群中,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小組中的Fenny雖然學科能力沒有特 別突出,但討論時仍混合在領導群中。針對此一特殊角色,研究者將Fenny歸類為「應 聲蟲」的角色,因為Fenny多數時間在附和其他組員,並沒有提供明顯有用的答案,

雖然討論時與領導者經常是同一陣線,但多數時候並未發揮領導者的功能。

其次,小組中另有一個群體,在討論時經常是以默默聆聽,或遵從多數人意見 為主的行為模式參與討論,在此研究者名之為「沈默大眾型」。他們通常就是聽,

然後默默的同意、接受其他組員的意見,小組中的Ned係屬於沈默大眾的組員。

除了上述兩類:領導者群體、多數時候保持沉默的聽眾,最後一類即所謂的「搗 蛋鬼」。搗蛋鬼通常對於該科目不見得擅長,但又愛發表,他們所提的意見同樣的,

也必須通過領導群體的同意,才能被納入討論。小組中的Jim係被研究者歸類屬於搗 蛋鬼型的成員。

經過簡單分類之後,大概可瞭解組員各自有哪些先前行為,以下將就個別群體 間的互動模式進行討論:

貳、成員間的互動模式 一、領導群的發言情境

上段內容提到,領導群成員包括Hong、Jenny與Fenny等人,由於領導者負責 多數答案提供與檢核,所以領導者發言通常容易成為小組主要討論的內容。然而 小組不會通過單一領導成員的答案為解答,通常要經過其他組員的檢視與質疑,

僅有少數情形,若其他組員無法對領導群的答案提出有效質疑,小組便可能直接 採納該領導者的答案。以下將探討領導群組員的發言的互動情境,分別就「經過 同儕檢核」與「未經檢核」兩種互動模式,從中觀察組員答案被接受與被拒絕的 歷程。

(一)經過同儕檢核

首先是「經同儕檢核」的模式,係指組員提出的答案或線索,需要由其他組員 檢視、質疑,在解釋或糾正之後,才被小組採納為答案。當領導群組員發言時,擔 任檢視、質疑的組員,其實多數為另一位同為領導群的成員,搗蛋鬼較少加入負責 討論中檢視、質疑的內容,沈默型的發言則更少。

檢視的歷程中,假使先發言的領導者仍堅持自己的答案,便會針對被質疑的部 分,進行重述或解釋;或其他組員堅持自己的質疑點,便會對發言的領導者做答案 的澄清、糾正,直到某一方對說服或放棄立場。最後小組才形成一個共同的解答。

研究者在課堂觀察中,發現這是小組討論中最常發生的模式,實際討論的對話內容 可以路線問題為例,見上段77頁編號(5)的逐字稿內容:

在這個例子中,由領導者的Hong首先發言,遭到的質疑來源是同為領導群的 Jenny,Hong因為堅持自己的答案與想法,便開始解釋自己答案比Jenny好的理由,之 後Jenny並無法提出更有力的論點,加上討論時間結束,所以小組最後採用Hong的答 案。檢核之後採用某一答案,另一方的答案就是被拒絕採納了,從上段對話也可以 看到,在採用Hong答案的同時,Jenny的答案也在同時被拒絕採納。

除了路線問題之外,量杯問題、種樹問題、分數問題等等需要計算的題目,都 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若有一位領導群成員發言後,另一位領導群成員或其他組員 都會提出質疑,再經過解釋或澄清後才成為小組採用的答案。實際討論的對話內容 可見上段59頁編號(17)、60頁編號(13)、62頁編號(11)的逐字稿內容:

探討領導群發言時,同儕檢核常出現的原因:組員們通常是先各自獨立思考之 後,才開始提供線索或答案,而提供的內容往往是比較直覺,所以可能有錯,也就 會容易被其他組員質疑。另外同為領導群的組員,在有組員首先發言時,自己思考 的答案通常也已經完成,或者已經對題目有了部分想法,當其他組員先給答案時,

會很自然地比較自己跟發言者的答案是否相符,因此相互檢視的討論行為比較容易 形成。

(二)未經檢核採納

除了上述檢核後接納模式外,有時候小組會因為某些因素,不得不直接採納某 組員的答案為解答,研究者稱為直接接納。係指討論中某一組員提出的答案,未經 過其他組員的質疑或檢視,即被採納為最後解答。

這樣的狀況最常出現在Hong的發言,而答案被直接採納主要有兩種情況:其一 是所有組員都對題目不了解時,小組的答案是以Hong的思考結果為主;其二當二位 組員有各自認為的答案時,小組最後的解答通常是以Hong的答案為主。下段為第一 種情形的例子:

師:一公尺鐵條重 2.5 公斤,請問 1.2 公斤的鐵條是多少公尺?大家分 除數跟被除數都清楚嗎?

Sun:簡單 1.2/2.5 台下學生:歐北共

台下學生:哈哈∼

師:有人說歐北共喔,還有沒有別的意見?

Yen:2.5/1.2 台下學生:不對啦!

點:首先從學生發表清單的統計來看,Hong發表答案的次數,以及答案正確的比率 都明顯比其他人要高,加上有過其他人(全班)都答錯,只有自己答對的經驗。所 以一方面Hong比較有自信,會堅持自己的答案;其他人也比較願意相信Hong的答 案,在其他人有無答案時。

其次,在討論時間有限下,Hong進行分享線索的部分較少,因為Hong的答案多 數是自行思考出答案之後,再將答案提供給小組,僅在遭遇質疑時,才會將自己的 方法重新解釋過一次。所以假使討論時間到之前,小組沒有其他答案,而Hong在時 間到時才給答案,小組就可能因此省略檢視或質疑而直接採納答案。

歸納本段領導群的發言內容,領導群成員的意見通常比其他群的容易接受,因 為領導群的成員具有兩階段檢核系統。領導群發言時,第一層系統即來自同樣為領 導群的成員,第二層系統才是來自其他組員,如Jim或Ned。因領導群皆為較踴躍發 言的學生,所以組員的附和或質疑也出現的比較快,也因此他的發言內容就很容易 成為討論主題。

相對地非領導群(包括應聲蟲)的發言,則需要比較多條件符合才能被接受,

例如在領導組員缺乏線索討論,或者非領導組有更好的意見,並且能說服領導組,

此時非領導組的發言才會被納入討論歷程。下段即探討非領導群組員們的發言情境。

(三)僅附和的應聲蟲

此處所指的應聲蟲,係指混在討論的領導組員中,但卻不像其他領導組員般在 學科上擅長,或者在討論時提供實質幫助的內容。Fenny每次討論都會融入討論圈、

討論時以聆聽或提問為主,幾乎沒有解釋、澄清或說服等實質內容。根據上述幾點 原因,研究者將Fenny歸納在小組中的應聲蟲。

Fenny發言時,同為領導組員的反應,與非領導組員的反應差別較大,以領導組 中的Hong、Jenny為例,在Fenny發言有問題時,領導組員比較會依據Fenny的發言內 容進行檢核,並提供較詳細的說明與解釋;非領導組的Jim、Ned則很少用詳細的解 釋,多半檢視時是用簡單的理由拒絕Fenny的答案。實際討論的對話內容可見上段64 頁編號(15)、75頁編號(16)的逐字稿內容:

這部分的內容與上段提到的「兩階段檢核系統」類似,Fenny發言時不管答案正 確或錯誤,領導群的兩位組員都會提供檢視,或者再做進一步解釋與說明,甚至Fenny 也會幫忙領導組員找台階下。這便是Fenny被研究者歸類為應聲蟲,但仍然放在領導 組部分進行討論的理由。

領導群的發言,可將其發言情境歸納為下圖,通常Hong與Jenny的發言都會經同 儕檢核、在解釋、澄清之後得到答案;另外在其他組員不理解、討論時間快結束,

或者與非領導群的答案對立,小組有可能會以未經同儕檢視的方式,直接採納Hong 的答案。

檢 核

領導群回應與檢核

(成為討論內容) 解釋與澄清 其他組員

加入討論 採納解答

不理解+時間因素 領導群

發言 未 檢

核 答案

圖4-2-2 領導群的發言模式

應聲蟲通常以聆聽的方式參與,若其發言的內容有錯誤,同為領導群的組員會

應聲蟲通常以聆聽的方式參與,若其發言的內容有錯誤,同為領導群的組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