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成立公營製造廠與實施獎勵政策

第三章 國府主導下的產業擴大(1928-1937)

第一節 成立公營製造廠與實施獎勵政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8 

第一節 成立公營製造廠與實施獎勵政策

國民政府成立以後陸續實施各種獎勵工商措施,其中與農業機器產業直接相 關者,包括設立公營製造廠及制訂獎勵辦法等。各省當局成立的公營製造廠中,

以江蘇為最早,另外河北、河南、南京、江西及山西等地都有公營製造廠出現;

至於獎勵法規,則遲至1930 年代中期以後才陸續制訂,影響反不如公營製造廠。

此時各地公營製造廠,以蘇州的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最為重要,其規模最大、經 營也最具成效。

一、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的成立與經營

1928 年中,金陵大學農學院院長過探先2向江蘇省政府建議提倡農業機器的 利用,嗣後江蘇省政府省政會議討論省府委員、農鑛廳長何玉書提議,設立農具 製造所案。3該案經省府會議通過後交建設廳及農鑛廳辦理,被列為該年度施政 大綱之「增加農業生產」項下,與設立省立稻麥、棉作、雜糧、桑蠶業改良場,

辦理全省農業推行工作(各類賽會、講習、苗種指導等),還有除蟲滅蝗運動、

制定改良漁牧園藝計劃,以及設立農產檢驗所等 5 項並列。4省府當局決定設立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以下簡稱蘇農所)後,同時指派江蘇省立第一工業學校校 長、建設委員會專門委員陳有豐為籌備主任,5撥給開辦費 6 萬元,在蘇州胥門 外棗市街的省立第二工廠(銅元局)舊址開工。該地以「前臨大河,可通太湖運 河及吳松江,交通便利」,6已有廠房 30 餘間、職工宿舍等。所需機器則由德國 訂購,1929 年 3 月正式投產,陳有豐為所長、孫清波為副所長、周承佑為總工 程師;同年9 月陳有豐辭去所長職務,改由周承佑繼任所長並兼任總工程師。7        

2 過探先(1886-1929),江蘇無錫人,曾就讀上海中等商業學校,再轉入南洋公學。1910 年左右 進入威斯康辛大學及康乃爾大學學習農業,獲得碩士學位。1915 年歸國後擔任江蘇省立第一農 學校校長,1918 年發起成立中華農學會,1921 年進入東南大學農學院農藝系任教,1925 年改任 教於私立金陵大學農學院。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後,先後擔任教育部大學委員會委員、農鑛部設 計委員等職。見趙永良主編,《無錫名人辭典》(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89),頁 159。

3 孫清波編,《農業機器的演進》(臺北:正中書局,1950),頁 16-17。

4 〈蘇省府六十三次會議紀要〉,《申報》,1928 年 5 月 26 日,版 11;〈蘇省十七年度施政大綱〉,

《申報》,1928 年 6 月 15 日,版 9;〈著手開辦農具製造所〉,《江蘇省政府公報》,期 41(1928 年7 月),頁 34。

5 陳有豐(生卒年不詳),字芑蓀,江蘇嘉定人,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工科及美國普渡大學工學碩 士,歸國後歷任江蘇省第一工學校校長、江蘇省建設廳科長、國民政府考試院秘書、建設委員會 專門委員等職。見樊蔭南編,《當代中國名人錄》(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1),頁 277;

徐友春主編,《民國人物大辭典》(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2007),頁 1404。

6 〈農具製造所所址問題〉,《江蘇省政府公報》,期 45(1928 年 8 月),頁 27。

7 〈蘇州〉,《申報》,1928 年 8 月 20 日,版 11;〈蘇州〉,《申報》,1928 年 11 月 4 日,版 10;〈鎮 江要訊〉,《申報》,1929 年 2 月 24 日,版 11;〈蘇省設立農具製造所〉,《教育與職業》,期98(192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9 

蘇農所以改良農具、製造各種農業機器為目標並廉價供給農民為目標,設所 長1 人、總工程師 1 人,皆由省政府薦任。成立初期先設有抽水機廠及耕作機廠 兩部門,抽水機廠以3 吋至 8 吋離心抽水機、6 匹至 16 匹馬力柴油引擎及碾米 機等為主要產品;耕作機器廠則以各種新式犁、中耕機等器具為主,其中抽水機 廠的設備估值為3.3 萬元、耕作機廠設備估值為 9,460 元,另設有鑄造木模廠及 動力室,總計全廠設備價值為5.8 萬元。至於營業支出方面,總工程師月給 250 元、繪圖員月給 35 元、工頭月給 60 元、機匠月給 25 至 40 元不等、鉗工月給 32 元、藝徒月給 12 元。8相較於江南地區其他的機器廠,蘇農所的薪資略高於上 海,遠高於無錫、鎮江等地。根據副所長孫清波所言,該所生產與其他農業機器 工廠有所區別:

此類設施固有者,若常州之厚生廠、上海之新中廠,既係完全商業性質、

又失於出品不專。除抽水機、碾米機而外,其他則於農事上用品鮮有所 聞,本所專製各種農具,自是與眾不同故敢簡述三點以作為吾人工作唯 一之目的:(一)改良現今本省所有之農具以應現時農民之需要。(二)改 革外國農具務使之適用於本地。(三)發明新農具以應臨時潮流之需 要……近幾年來上海新中公司、常州厚生公司皆製有用引擎拖帶滂甫吸 水之器具,成績卓然。然二公司純係商業性質,前已提及,機器價值既 昂致不能使全省農民受其利益,竊為灌水一層乃本省之急待解決者,所 以此種機器本廠設立即應著手製造,一方面可與各農校接洽使其推廣部 極力宣傳,如能於天旱之時,駕船抽水于河、灌至農田救濟燃眉,並告 以該機之製造處,則為效尤多。如多數農民以為價高,非個人之力所能 及,則可使其私下集合共買一架,又可與農民銀行商議施用分期繳價之 法,則此機暢銷之廣可預料也。9

仔細分析孫清波的主張,首先指出抽水機及引擎為主要的生產項目,且將新中、

厚生的民營企業作為潛在競爭對手;再者,又認為該廠產品可通過各地農校、農 場組織向農民推廣;最後,則指出合作事業將成推動抽水機之主要手段。這些意 見,與前一章所述1930 年代江南地區農業機器工廠的發展趨勢極為相同。

       

年9 月),頁 574;〈江蘇省府會議〉,《申報》,1929 年 9 月 11 日,版 9。孫清波(1901-?),字鏡 菴,河南南陽人,畢業於清華學校、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農學碩士,曾任教於中央大學農學院、金 陵大學農學院。擔任過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副所長、中華農業機械公司技術處長、華農鐵工廠總 經理等職;來臺後任教於臺灣大學農業工程系、並曾擔任考試委員,見《中華民國工商人物志》

(臺北:中華民國工業協進會,1963),頁 313。周承佑(1901-1983),江蘇南京人,1921 年畢 業於清華學校,1924 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曾先後擔任北洋大學、西南聯大、山 東大學及浙江大學教授。中共建政後擔任華東紡織工學院教授、院長。見徐友春主編,《民國人 物大辭典》,頁915。

8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計劃〉,《農鑛公報》,期 5(1928 年 11 月),頁 54-58。

9 孫清波,〈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製造計劃〉,《農鑛公報》,期 7(1929 年 1 月),頁 69-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0 

蘇農所1929 年春季投產後營運狀況頗佳,至該年中以後已有職工百餘人,

「所製各種新式農具,各地農民、農場及安徽江西等省建設廳,前往採辦者絡繹 不絕,該所因限於設備致供不應求」,10為了擴大生產規模,該所經省府核准向 江蘇省農民銀行借款5 萬元,其中 3 萬元作為設備費、2 萬元作為流動資金。11擴 張後的蘇農所設有總務部、工務部、營業部及購料委員會等各部門。總工程師管 轄工程師數名,分設計、試驗及繪圖3 股,負責機器之研發與測試;總務部則有 文書、會計、庶務、工人教育等4 股,維持廠務運作;營業部則有會計、訂貨、

推銷、裝運等,從事推銷販售及運輸等事項;工務部則分為材料、工具、工務及 考工等,處理生產、機具維護管理、工作分配及成績考核等任務,廠內設有木工、

翻砂、機器、鍛鐵、原動、裝置、試驗及修理各廠。12總計廠內設備有 44 匹馬 力柴油引擎1 台、電器馬達 4 台、各式工作母機 37 台。從該所擴充後的組織來 看,屬於重視設計研發的新式工廠,生產能力也提高到月產 16 匹馬力引擎 12 台、4 匹馬力火油引擎 50 台。13

最初江蘇省財政廳給予蘇農所出品省內免稅通行的優待,然而當時外省前來 訂購者,沿途關卡徵稅往往使價格增加20 至 30%,「所費甚鉅,莫不因此裹足」。

有鑑於此,江蘇省政府特請財政部准予通令全國各省財政廳財政特派員及各關監 督,給予蘇農所產品免稅通行的優惠。14當時蘇州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是國內唯 一的公營製造農業機器廠:

所出柴油引擎、火油引擎離心抽水機、碾米機、中耕機、新式犁、條播機 等等,製造精良、定價低廉,久已風行本省各縣。即外省如豫鄂川湘贛閩 浙皖諸省農業機關及農戶,亦紛紛遠道來蘇採辦,以資提倡推廣……該所 鑒於近年我國農業凋落、農具之改良已不容或緩,在中央及各省未專設農 具製造所以前,對於外省之需要亦未便有畛域之見、稍生歧視,故特呈請 江蘇省農鑛廳轉呈咨請財政部,要求對於該所出品通行全國免稅,頃巳蒙 財政部核准,業經咨復省政府,略謂此案前准來咨,業經令飭江蘇財政廳 江蘇財政特派員江蘇各關監督准免稅厘在案,此次咨請通令各省財政廳財 政特派員及各關監督,准免全國稅釐一節,本部為提倡各省農業起見,自 可准予照辦,此後該所出品可以免稅通行全國,遐邇均得沾此項農具免稅        

10 〈農具製造所擴充之農具推廣〉,《農鑛通訊》,期 5(1929 年 10 月),頁 6。

11 〈江蘇省政府會議〉,《申報》,1929 年 10 月 2 日,版 7;〈蘇州〉,《申報》,1929 年 10 月 22 日,版10;〈蘇農具製造所呈准擴充〉,《農業週報》,期 3(1929 年 11 月),頁 79。

12 〈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組織條例〉,《江蘇省政府公報》,期 319(1929 年 12 月),頁 1-3;〈江 蘇省立農具製造所組織大綱〉,《農鑛公報》,期19(1930 年 1 月),頁 1-2。

13 〈擴充經費後之蘇農具製造所〉,《農業週報》,期 5(1929 年 11 月),頁 138;〈四年來之江蘇 農具製造所〉,《中行月刊》,卷5 期 4(1932 年 10 月),頁 103-105。

14 〈訓令各徵收局奉財政部訓令江蘇省立農具製造所出品准免稅厘行銷國內文〉,《浙江財政月 刊》,期32(1930 年 8 月),頁 56-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1 

之利益,於新農具之推廣上大有裨益也。15

由此可見蘇農所在當時具有的指標意義,可以視為當局政策支持農業機器產業之 一個案。圖3-1 蘇農所在報紙上的廣告中,也特別標榜精良、省油,以及最重要

由此可見蘇農所在當時具有的指標意義,可以視為當局政策支持農業機器產業之 一個案。圖3-1 蘇農所在報紙上的廣告中,也特別標榜精良、省油,以及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