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的影響

第一章 農業機器產業發展背景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的影響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8 

進入中國的農業機器,是歐美機器廠開發遠東市場的一環,農業生產的機器利 用,也正是西方各國正在展開的新事業。最後,工業化逐漸展開同時,中國機器 進口也快速增加,長期累積的生產財需要維護及修理才能持續運作,如此一來也 催生近代中國的機器產業。部分業者機器修理營收,竟可達200%的利潤,由此 可見機器產業實具有豐厚利益。此時由於新式碾米業、榨油業及麵粉業等農產加 工業方興未艾,部分機器廠業主將目光轉移到整台機器的生產上,而在技術、成 本及市場的考量上,諸如碾米機、榨油機、麵粉機及抽水機等中小型農業機器成 為首選,也開啟近代中國的農業機器產業。

第二節 經濟發展與環境變遷的影響

農業機器產業在二十世紀中國發展的背景,可以從經濟利益及環境變遷兩個 角度加以討論。首先在經濟利益方面,從海關統計可以發現此一產業具有龐大的 商機,國人願意高價自國外進口這些設備,自然也吸引國內資本家搶奪此一商 機。以下先就海關統計中農業機器(agriculture machinery)的變化,來分析二十 世紀初期中國進口用於農業生產的機器設備占有甚麼地位。

一、農業機器進口商機

機器購置成本是工業投資中最為顯著的項目,以進口為主的機器投資即意味 著工業投資規模,因此針對機器進口項目考察,便能得知不同產業部門的發展梗 概。由於機器進口品項包羅萬有,舉凡農業用機器、發電機發動機、印刷打字機、

抽水機乃至占最大宗的紡織類機器等,涵括中國近代化發展的各個部門,例如印 刷機、打字機對文化傳播重要作用、抽水機對灌溉開發及自來水事業的影響等,

不一而足。本文所考察之機器種類,集中在以生產為使用目的之機器上,其大致 上與海關統計當中的「機器」(machinery)一類相同,並未將機器製手工具(hand tools)如銼刀等計算在內,另外則將車床(lathes)納入表 1-3 機器總計的數字 中。42另海關所採計的農業機器,主要是麵粉廠設備、碾米機等,也包括農田使 用的曳引機、耕耘機、中耕機等新式農具,並不包括農田灌溉用之抽水機及小型 引擎,故不在表1-3 的數據中。43至於灌溉機器與農用小型引擎,一般也被認為

       

42 機器製手工具如銼刀、起子、鑽頭等工具,並非僅用於工業生產,更多時候運用到日常生活 中,因此統計機器總量時將此類排除,減少干擾。不過機器工具(Machine Shop Tools)如氣壓 工具、電力工具等則與工業生產關係密切,因此並未排除。至於車床則是製造機器的重要工作機 具,與機器製造業密切相關,因此本文將車床納入機器進口的統計中加以考察。

43 延仲,〈我國機械之入口貿易〉,《國際貿易導報》,卷4 期 6(1932 年 11 月),頁101、102-103。

1919 165,164 2,745 4,818,954 117 3.43 1920 341,454 4,886 8,172,518 171 4.18 1921 434,096 10,586 11,330,745 404 3.83 1922 130,798 3,411 9,555,451 365 1.37 1923 52,937 1,415 4,716,677 185 1.12 1924 51,236 1,342 4,161,999 160 1.23 1925 28,064 704 2,788,526 102 1.01 1926 79,800 2,188 2,710,974 109 2.94 1927 93,237 2,704 2,627,313 112 3.55 1928 108,531 3,037 2,961,908 121 3.66 1929 187,161 5,537 4,108,820 178 4.56 1930 141,527 5,335 4,288,899 237 3.30 1931 52,529 2,289 3,467,433 221 1.51

資料來源:1910-1937 歷年海關報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編,《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北京:京華出版社,2001)。

1913-1937 年取自 W. Y. Yang, University of Nanking Indexes (Bulletin No. 54, New Series, Chengdu:

January 1941), p. 4. 轉引自王玉茹、燕紅忠,《世界市場價格變動與近代中國產業結構模式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頁 116-11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0 

比例並不甚高。此一階段機器進口以紡織機器、動力機器為大宗。但需要注意的 是,由於農業機器包括碾米機、麵粉機、榨油機、耕耘機等設備單價較其他機器 設備便宜,是以實際數量可能不低。因此儘管進口值不高,但海關仍於1910 年 起將之獨立統計。從1910 年到 1937 年之間農業機器進口有 3 次高峰:首先是一 戰爆發後的1914 至 1916 年間,農業機器進口值從此前微不足道,快速提高到年 進口約3 至 4 萬英鎊。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歐陸捲入戰爭中,對華出口一度因 交通阻絕而大受阻礙,46此時輸入的農業機器由美國及加拿大獨占鰲頭。因列強 資本暫時退場而蓬勃發展的工業,也促成中國農業機器進口的第一波高峰。

第二次高峰為戰後1919 年至 1920 年代初期,這段時間也是近代中國機器進 口的高峰,平均年進口值超過 600 萬英鎊,1921 年則是最高的一年,進口超過 1,000 萬英鎊,占進口比例高達 6.32%。農業機器於該年也達到 43.4 萬英鎊的高 峰,4 年之間進口超過百萬英鎊的農業機器設備,平均每年進口超過百萬海關 兩。對於這種熱潮,1920 年海關報告即指出:「各種機器、機械、機件等,中國 銷場,日益推廣,及內地之來問津者,亦日見其眾」。471921 年則得利於歐戰結 束,各國經濟恢復成長,中國「其他一切工業無不大為膨脹,各類工廠如春笋怒 發,遍及國中,按戰時及戰後無多時日,外來機器不易購得,於工廠之設立未免 有礙,今即此項阻力,盡行銷除」48,因此這一年為機器進口之高峰。特別值得 注意的是,1920 年前後新成立的這些工廠,有很大一部分是從事食品加工的麵 粉廠、碾米廠等,無疑地也帶動了農業機器的商機。

1922 年以後除了因國內南北政爭及軍閥混戰的情勢逐漸加劇,華人資本家 購置機器轉而僅求應急,不再做長期投資的規劃外;49也因為一戰後歐洲國家重 新恢復對華商品輸出,以及1910 年代末期至 1920 年代初期過度投資的緣故,一 定程度造成國內工業不景氣。50雖然從圖1-3 可以看到自 1923 年以後農業機器進 口進入一段低潮,但海關也指出「華人方面於農工事業上,採用外國機器之頗具 熱心者,固不乏其人,蓋每次風潮一經暫息之後,及舊有之銷路即行重興,新設

       

46 〈中華民國三年上海口華洋貿易情形略論〉,《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北京:京華出 版社,2001),冊 65,頁 20。

47 〈中華民國九年通商海關各口全年貿易總論〉,《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冊88,頁 37。

48 〈中華民國十年通商海關各口全年貿易總論〉,《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冊90,頁 73。

49 〈中華民國十一年通商海關各口全年貿易總論〉,《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冊 92,頁 51。

50 由於機器並非消耗品,大致而言進口一台機器可以使用 5 至 10 年,所以 1910 年代末開始因 過度投資而大量進口的機器,勢必造成1920 年代上半期進口量的短暫下降。關於 1920 年代工業 不景氣與此前過度投資的情況,可以紡織業1923 年的大蕭條為代表。見森時彥,〈一九二三年恐 慌〉,《東方學報》,期65(1990 年 3 月),頁 509-541;富澤芳亞,〈近代中国紡織業と洋行——

中国紡織業の「黄金時期」における紡績機械輸入〉,《史學研究》,號224(1999 年 5 月),頁 24-45。

1910 1912 1914 1916 1918 1920 1922 1924 1926 1928 1930 1932 1934 1936 成長指數 機器進口百分比

%

1914 45,158 33,773 74.79 9,627 21.32 3.89 1915 20,774 5,930 28.54 4,739 22.81 48.64 1916 33,950 26,895 79.22 4,817 14.19 6.59 1917 23,369 7,555 32.33 978 4.19 63.48 1918 43,346 18,567 42.83 12,191 28.12 29.04 1919 165,164 89,080 53.93 11,227 6.80 39.27 1920 341,454 220,612 64.61 60,095 17.60 17.79 1921 434,096 205,201 47.27 132,104 30.43 22.30 1922 130,798 38,817 29.68 33,716 25.78 44.55 1923 52,937 3,889 7.35 41,185 77.80 14.85 1924 51,236 13,482 26.31 28,255 55.15 18.54 1925 28,064 4,179 14.89 20,497 73.04 12.07 1926 79,800 25,055 31.40 43,138 54.06 14.54 1927 93,237 21,134 22.67 50,355 54.01 23.33 1928 108,531 22,471 20.70 75,268 69.35 9.94 1929 187,161 51,957 27.76 99,127 52.96 19.28 1930 141,527 49,283 34.82 87,414 61.76 3.41 1931 52,529 31,826 60.59 13,636 25.96 13.45 1932 52,601 544 1.03 1,212 2.30 96.66

資料來源:1910-1937 歷年海關報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編,《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根據表1-4 及圖 1-4 分析 1910 年以後農業機器進口口岸的統計,迄 1932 年 滿洲國成立以前的23 年之間,東北地區與華東地區都是農業機器進口的主要區 域,二者相加經常占全國八成以上,故東北與江南是二十世紀初期農業機器利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的主要場域。53進口數量多即意味著利用規模提高,那麼圍繞著這些使用者而產 生的市場也較其他地方更為龐大,包括機器之維修、本地工廠之仿製等種種活 動,構成農業機器產業發展的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1920 年代以後大約十餘年間,華東地區所占農業機器進口的 比重明顯低於東北。儘管華東的比重在1931 年一度大幅回升,但明顯是受到該 年九一八事變東北進口減少導致其比重提高,隨後數年進口數約僅有國內農業機 器進口的3%以下,表明江南地區在 1930 年代幾乎不再進口農業機器了,此現象 應係1920 年以後上海農業機器產業逐漸成形的緣故。

以上海為中心的華東地區,是中國工業化最重要的基地,機器進口比例自 1914 年以後占逾四成比例,其工業結構可說是中國工業的縮影。長江下游的新 式工業發展甚速,早在1910 年「以滬寧鐵路由寧至滬極為便捷……並聞德國大 廠為節省房租起見,已在本口將陳設各種並賃一房,凡中國各埠需用機器,即由 該廠派人招攬,由本口一家出售而已」,54顯示上海交通便捷,且機器需求眾多,

國外機器大廠來此設立辦事處,於是逐漸演變為中國機器輸入之窗口。55

圖1-4 華東與東北地區進口百分比變化(1910-1937)

資料來源:表1-4。

       

53 延仲,〈我國機械之入口貿易〉,《國際貿易導報》,卷 4 期 6(1932 年 11 月),頁 101。

54 〈宣統二年通商各口華洋貿易情形總論‧上海口〉,《中華民國海關華洋貿易總冊》(臺北:國 史館,1982),1910 年(一),頁 80。

55 全漢昇,〈上海在近代中國工業化中的地位〉,《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卷29 下(1958 年12 月),頁 461-497。

0 20 40 60 80 100 120

191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華東地區 東北地區

%

牌:慎昌洋行(Anderson Meyer & Co.)代理之 Fielding & Platt(立式柴油發動 機)、茂臣洋行(Rose Downs & Thomsons)之 Blackstone(臥式冷迸柴油發動機)

等;另外有德國製造,天利洋行(Shanghai Machine Co.)代理之 Deutsche Werke

(立式半柴油發動機)、漢運洋行(Han Yung & Co.)代理之 Deutz(立式臥式柴

-1923 524,248 11.12 70,357 1.49

1924 507,260 12.18 69,896 1.68

1925 484,692 17.33 111,879 4.01

1926 425,610 15.73 83,241 3.07

1927 599,566 22.76 74,750 2.85

1928 567,121 19.13 114,187 3.86 1929 791,718 19.33 104,130 2.53 1930 693,841 16.26 105,758 2.47

       

56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硏究所主編,《上海民族機器工業》,頁 443。

57 楊大金,《現代中國實業誌》,頁 86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1931 710,397 20.53 71,465 2.06

1932 850,952 27.22 46,907 1.50

1933 548,871 21.88 83,693 3.34

1934 946,294 24.42 90,144 2.33

1935 837,171 17.67 112,185 2.37

1936 679,931 19.69 71,589 2.07

1937 549,193 14.85 60,518 1.64

說明:進口值依各年匯率換算為英鎊;1933 年以後統計不含東北地區。

資料來源:1910-1937 歷年海關報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等編,《中國舊海關史料(1859-1948)》。

所以若將部分用於農業生產的引擎、抽水機等以半數估計,加上原本農業機 器的進口份額,那麼平均年農業機器約占機器進口總值的 20%上下,即相當於 40 至 60 萬英鎊之市值,其六分之一亦高達 10 萬英鎊,如此龐大的商機也必然 吸引國內廠家投入生產。如圖1-5 所示,1920 年代以後三者的進口即維持了可觀 的規模,與此時國內農業機器產業發展互相影響。

圖1-5 農業機器與動力機器進口值(1910-1937)

資料來源:表1-3 及 1-5。

以上從海關統計分析,可以得出二十世紀初期中國農業機器產業的幾點特 徵:首先在時序變化上,大規模農業機器進口始於一戰爆發以後,而大致上是

以上從海關統計分析,可以得出二十世紀初期中國農業機器產業的幾點特 徵:首先在時序變化上,大規模農業機器進口始於一戰爆發以後,而大致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