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高等技職校院教學卓越指標建構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四節 我國高等技職校院教學卓越指標建構之探討

優質的大學教學卓越指標除能提升學校的效率與效能外,更能提升學 校競爭力。本節首先探討指標的定義、指標的功能、指標建構原則、及指 標建構方式;第二部分彙整國內外高等教育及學者有關高等教育教學卓越 之作法與指標之論著,做為後續本研究教學卓越評估指標初稿的選取基 礎;以下分別說明。

壹、指標概念之相關研究 一、指標的定義

「指標」一詞的英文為“indicator”,在講求績效責任、提升競爭力的 今日,為各領域廣泛應用,尤其在經濟學和社會學領域中更有斐然的成 果,常成為各國政府擬定國家政策的重要指引。學者對指標的定義並不 一致,Johnstone(1981)認為指標是一種統計測量,以反映研究者感興趣 事物的重要層面;亦有學者認為指標代表一種信號,用以顯示制度的表 現情形(Spee & Bormans , 1992),或代表一種指引,並藉此以了解並測量 事物的質或量(Cuttance,1990)。王保進(1993)認為指標是一組數字,指 示相關系統運作狀況的描述,以顯示出某種存在的現象。吳政達(1999)

指出「指標」是某項決定或判斷的準則、標尺,故評估指標乃指判斷受 評對象優點或價值的依據,而此指標的建立將影響評估結果的公證性。

De Neufiville(1978)將指標定義為:「係指一種建構,一套收集資 料或整合資料,用來代表某一概念的程序」。經濟合作及發展組織

(OECD)則指出指標是針對蒐集處理的統計量數,是如何地被使用與

詮釋,並能發出適切的聲音,達成相關政策的效果、成本與效益。換言 之,OECD 對指標的期望是如何使數字說話並呈現政策之多面項考量(簡 茂發、李琪銘,2001)。呂錘卿(2000)認為「指標」是一種評定抽象事 務或概念的一套或一組特徵,它可以具體的被描述界定清楚,做為判斷 此一抽象事務優劣或程度差異之依據。張芳全(2001)認為指標是以量 化的統計掌握發展與趨勢,主要是在瞭解或比較發展的問題及狀況。

黃政傑、李隆盛(1996)綜合國內外相關文獻,認為指標的定義如 下:

(一)指標基本上是屬於量化的一種呈現,所處理的是現象中可測量 的建構。

(二)指標要能反應出現象的重要層面,其選定應依據理論做引導,

有了理論依據,指標方能對現象作進一步的、有系統的解釋。

(三)指標是一種統計量數,為了便於測量做數學的運算,可透過操 作型定義的過程,將理論品質轉化為實證可測量的意義。

(四)指標所測量的是對現象提供一個實然性的描述,並不進行深入 之價值判斷,為便於做價值判斷,需以某些效標為參照點或標 準。

(五)指標可藉由整合或分割,表現各變項間的關聯性。

(六)指標的選擇往往反映出教育的思潮與政策之需求。

本研究將上述學者對指標之定義,歸納如表2-8:

表2-8 國內外學者對指標定義彙整表

資 料 來 源 指 標 的 定 義

De Neufiville(1978) 指標係指一種建構,一套收集資料或整合資料,用來代表 某一概念的程序。

Johnstone(1981) 指標是一種統計測量,以反映研究者感興趣事物的重要層 面。

Cuttance(1990) 指標代表一種指引,並藉此以了解並測量事物的質或量。

Spee & Bormans

(1992)

指標代表一種信號,用以顯示制度的表現情形。

王保進(1993) 指標是一組數字,指示相關系統運作狀況的描述,以顯示 出某種存在的現象。

OECD(1992) 指標是針對蒐集處理的統計量數,是如何地被使用與詮 釋,並能發出適切的聲音,達成相關政策的效果、成本與 效益。

吳政達(1999) 指標是某項決定或判斷的準則、標尺,故評估指標乃指判 斷受評對象優點或價值的依據,而此指標的建立將影響評 估結果的公證性。

呂錘卿(2000) 指標是一種評定抽象事務或概念的一套或一組特徵,它可 以具體的被描述界定清楚,做為判斷此一抽象事務優劣或 程度差異之依據。

張芳全(2001) 指標是以量化的統計掌握發展與趨勢,主要是在瞭解或比 較發展的問題及狀況。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上所述,本文乃將指標定義為「指標是一種統計測量,一種決定 或判斷的量尺,藉以了解並測量事物的質或量,可以提供瞭解系統運作 情形之重要資訊,並且作為系統邁向卓越與確保品質提升之重要參考指 引,其選定應依據理論做引導,方能對現象作進一步的、有系統的解釋,

並作為政策制定與規劃之指南」。

二、指標的功能

1960 年代以後,由於高等教育大量擴增、市場化導向、教育資源的

短絀、國家競爭力的要求、及對公立學校辦學績效的質疑等因素,教育 評鑑因而蓬勃發展,並逐漸為教育學者與社會大眾所重視(秦夢群,1997;

House,1992)。基本而言,教育指標能讓決策者發現教育上的潛在問題,

並藉此提供調整與修正政策制定,同時可對教育系統進行監視與評鑑(林 紹仁,2001),教育指標在教育發展上的應用已日益普遍,所扮演的角色 也益愈複雜。

張鈿富(1996)則認為教育指標具有下列四項功能:

(一)管制教育的品質。

(二)檢視實踐契約義務之程度。

(三)確定達成教育目標最有效率之方法。

(四)提供消費者在作選擇時擁有足夠及正確的資訊。

王保進(1996)認為指標的功能有六項:

(一)說明或擬定教育政策。

(二)檢視教育制度之變遷。

(三)扮演政府與學校溝通之工具。

(四)提供教育評鑑的客觀標準。

(五)分類教育制度,除了作為擬定教育發展計畫之參考,亦可對各國 家、各地區的教育現狀作一客觀之評估。

(六)作為分配教育資源的參考。

Bottani 與 Tuijhman(1994)認為指標有三個功能(引自張芳全,

2001):

(一)指標是診斷的工具,可作為評鑑之基礎及創造有利的遠景及期 望。

(二)指標可作為一種總結性的訊息,以反映經濟的成長及教育發展 的成就或表現。

(三)指標是對於價值所做的判斷,可提供政策規劃之基礎,從特殊

的政治背景中產生意義,並喚起社會大眾的關切。

郭昭佑(2001)綜合多位學者觀點,歸納出教育指標的主要功能如 下:

(一)陳述教育願景

教育指標最基本的功能即在於陳述國家或地區的教育政策與期 望,且指標具有導引作用,能使眾人瞭解教育的期望,並導引學校或 教育機構朝此方向發展。

(二)管制與評鑑教育品質

Smith(1988)認為教育指標應具有評鑑教育制度的功能;而許多學 者也同意教育指標不僅可瞭解教育現象,更是管制教育品質的手段。

(三)提供教育決策的資訊

教育指標不僅可以反映教育制度核心特徵,其所提供的資料,更 可成為政策制定的有效資訊,例如在分配教育資源或決定教育政策執 行與否之所須資訊。

(四)提供教育消費者選擇所須資訊

指標可改善社會大眾對教育的瞭解,並提供教育消費者及利害關 係人在選擇時所須求的資訊。

根據上述學者專家的看法,教育指標的功能可歸納成四種:說明或 擬定教育政策或計畫、提供教育評鑑的客觀標準、反映教育發展或表現、

及確保教育品質與績效。從此四個功能的運作時機觀察,其乃呈現出一 種動態的歷程。亦即,此四種功能彼此之間是相互連結的,透過動態歷 程的相互牽繫,及多元、整合、客觀與科學的指標建構方式,教育指標 的功能方能完整的彰顯開來,並讓教育工作持續不斷的朝向品質及績效 邁進(李政翰,2006)。

三、指標建構原則

指標建構的目的是對概念進行測量,以清楚地呈現出概念所代表的 意義。Oakes(1989)指出明確的指標系統將會改善對教育情境的監控,

並且能提供決策的實用資訊與更有效的績效責任機制。指標就目的論而 言,實為一體兩面,一面是測量、分析和評估;另外一面則有常模化、

標準化之意。有效的指標能區分為三項主要特徵(CEDEFOP,1997)。

(一)指標對於量測、分析、評估是有用的(如偵測問題)。

(二)指標以溝通為主要目的(如指出趨勢)。

(三)指標是具常模化的(如和已設定目標和標準做比較)。

Spee 及 Bormans(1992)認為指標使用有五種方式,分別為:

(一)監控:就目前方案、機構或系統實施。

(二)評鑑:啟動參與目標或目的的衡量機制。

(三)對話:提供第三者關於機構或系統的政策理念目標一個具體的 溝通管道。

(四)合理化:推廣合理的及核心的政策制定過程。

(五)資源配置:提供資源配置合理化基礎要件。

從以上說明可見,如何將組織目標轉化為可衡量指標以偵測組織問 題、瞭解世界發展趨勢,及評估計畫執行效益,以做為政府政策制度及 資源分配的參考依據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為了提升我國大學教學品質,

以競爭性經費鼓勵大學建制各項整體性提升教學品質機制,以合理分配 政府資源,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審議指標體系,以確保審議結果的 客觀性、正確性和有效性。

孫志麟(1998)強調良好指標體系應具備下列四項重要特性:

(一)理論性:教育指標之訂定,必須有其理論為憑據,不得空泛。

(二)階層性:教育指標系統包括各領域及層面之表現,並能分離處 理,具層級關係。

(三)多元性:多種資料來源,據以展現教育之複雜現象。

(四)完整性:教育指標具有完整之邏輯系統,如投入—過程—產出。

程榮凱(2008)指出教育評鑑指標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科學性:教育指標之訂定應簡明、清晰、容易操作與理解,且 要有較好的可靠性、獨立性、代表性與統計性。

(二)系統性:指標體系是一個全面系統的有機整體,應符合目標一

(二)系統性:指標體系是一個全面系統的有機整體,應符合目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