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等教育教學卓越意涵與推動背景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高等教育教學卓越意涵與推動背景

本節探討高等教育教學卓越意涵與推動背景因素的相關文獻,做為發 展高等技職校院教學卓越指標之理論基礎。首先說明教學的意涵、卓越的 定義、及高等教育教學卓越的意涵;次述推動高等教育教學卓越的背景因 素。

壹、高等教育教學卓越的意涵

分述教學、卓越、教學卓越之意涵如下:

一、教學的意涵

大學法第一條第一項規定:「大學以研究學術、培育人才、提升文化、

服務社會、促進國家發展為宗旨。」教學、研究、服務係大學教授三大 任務,雖然因各學校之特色及個別差異而有所不同,「教學」實居此三大 功能之首(周祝瑛,2003;Shen,1997;葉兆祺,2009)。在大學校園中 師生間心靈與心靈的相遇、交流與對話,其主要的維繫聯結力量是靠著

「大學教學」的實施及進行,使得「大學教學」成為大學教師三大角色 任務之中最為核心的功能(謝思琪,2003)。劉兆玄(2008)於「大學教

了沒?哈佛校長提出的8 門課」推薦序上直言「所有的大學,不論是那 種類型,『教學』都是必須追求精進的共通要素。『教學』包含了『教』

與『學』;試問抽離二者,教育還剩下什麼?」

彭宗平(2008)認為「教」與「學」兩個字合起來當成一個名詞或 動詞,其實「教」與「學」是兩個不同的動作與過程。「教」只是手段,

「學」才是主體。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教」是「上所施,下所效也。」

因此「教」的本身包含了兩個動作,即教師的上施與學生的下效,是一 種師生互動的過程。而「學」的古體字做「斅」,說文解字解釋「斅」為

「覺悟也」,並說「古之製字作斅,從教,主於覺人;秦以來去攵作學,

主於自覺。」因此,以「學」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必須讓學生受到啟發,

能夠因自覺而覺悟,才真正達到「教學」的效果。所謂「學」的自覺,

就包含了學習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建立學習態度、達到學習效果以及 養成終身學習等。這種以學生的「學」為主體的教學方式與品質,才能 讓學生終身受用,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

同樣的,一般人也經常把「教育」兩個字當成一件事。其實「育」

與「教」仍然是兩個不同的觀念與過程。說文解字對「育」有精闢的闡 釋,其義乃「養子使作善也」。因為「育」從「ㄊ」,即「倒子也」,意即

「不順忽出也」。「育不從子而從倒子者,正謂不善可使作善也。」因為

「育」是要教養小孩使其成為良材(即作善也)。」所以「育」亦廣泛用 於其他各種雙向互動的過程,如孵育、孕育、培育等。因此,教育的方 式,必須透過師生密切與雙向的溝通與交流,才能真正達到啟發學生學 習的動機,增進學習的效果。教師的經驗與見識,透過「育」的過程,

才能感動學生,影響學生。易言之,以「育」為主,而「教」為輔的教 育才能真正使學生在讀書、做人、做事,甚至生涯規劃受益,達到教育 加值的功能。

前哈佛大學校長Derek Bok 直指大學教育核心為「教育目標」與「教

學方法」,認為真正影響教育品質的事仍舊發生在大學課堂、師生互動的 情境中。但由於大部分大學教授對「教學」的習慣性忽略、沒有持續尋 求更新、更好的教學方式、窄化了大學教育的目標、及未從事改善學生 學習的研究和實驗(張善楠譯,2008),加上國際大學排名反應的是大學 研 究 聲 譽 , 而 非 教 學 品 質 , 導 致 現 今 的 大 學 是 「 低 成 就 」 的 大 學

(underachieving college),故各國應致力於革新,以改善教學與學習的 品質(Bok,2007)。

綜上所述,「大學教學」是大學中最為核心的功能,大學「教」與「學」

的內涵為,以學生為主體,透過老師的教導,從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中,

啟發學生學習動機,感動學生,影響學生,使學生在讀書、做人、做事,

甚至生涯規劃受益,達到教育加值的功能。

二、卓越的意涵

雖然「追求卓越發展」常是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政策目標之一,但 是在其政策文件中卻很少對什麼是「卓越」(excellence)有明確的界定

(楊瑩,2005)。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卓越係指非常優秀,

超出常人的意思。『商業大辭典』則定義為,若以一個組織來說,「卓越」

係透過成功整合各種作業與策略功能,讓組織的表現超越其他組織,即 顯「卓越」。吳明清(2001)指出,「卓越」是指好的品質或優異的表現,

追求卓越的教育,就是要提升教育品質。Jim Collins 認為,卓越不是靠 環境造成的,卓越多半是有意識選擇的結果,但無論改革的成果多麼令 人刮目相看,從優秀到卓越的過程絕對不是一蹴可幾的,而是來自於不 斷重複正確的作法,點點滴滴累積而成的,是持續不斷努力的過程。根 據 Barnett 的看法,「品質」可說是一種具融合性的術語(an inclusive term),「卓越」屬於一種具排他性的用詞(an exclusive term);楊瑩(2005)

從教育部卓越計畫審查的理念來看「取得領先、領導、主導的地位」為 卓越的重要內涵。

此外,Jim Collins 認為,無論是剛剛創立或已站穩腳步的公司,如 具備『從優秀到卓越的觀念』就可創造出『保持卓越的績效』,然後再運 用『基業長青的觀念』,就可以長期維持卓越的績效,成為一家持久不墜 的卓越企業。Jim Collins 並指出,追求組織卓越的過程,除需具備有紀 律的員工、有紀律的思考、有紀律的行動、和建立一個創造持久的機制 外,並需秉持刺蝟原則致力於發現自己的專長後,用熱情的態度追求績 效的最大化(引自齊若蘭譯,2002)。換言之,大學校院要追求卓越,應 先清楚地知道自己在那些方面能達到世界頂尖水準,以及具備追求卓越 的熱情與目標,然後在政府或相關單位經費的挹注下追求卓越發展。亦 即在有限的資源下,選擇擅長的事來進行,先聚焦再衝刺。

教育部為追求我國大學研究與教學之卓越,於2001 年提出了「規劃 因應高等教育發展專案小組研議報告」。該份報告指出,所謂的「卓越」

是指個人或團體在某一方面出類拔萃的良好表現或成就。而追求卓越所 代表的不僅是一種鍥而不捨的心境不斷自我提升與改進的企圖心,實即

「成就動機」,而且是一套長期追求傑出成就的行為與做法(高教簡訊,

2001)。

綜上所述,「卓越」除了是一個形容詞,更是一個動詞。在形容詞的 意涵上,是指一種非凡、超群的價值,具有排他性之特徵(李偉誠,2008); 而在動詞之意涵上,是指個人或團體,選擇自己的優勢,設定目標,在 充裕資源的前提下,取得領先、領導、主導的地位,透過持續不斷努力 的過程,進而在某些方面達至世界頂尖水準。

三、高等教育教學卓越的意涵

二十一世紀後由於高等教育快速擴張,學生學術背景多元,及大學 重研究、輕教學之傾向,導致各國大學教育品質下降,面對競爭激烈的 高等教育市場,提升教學品質還是大學校院所應採取的重要目的與手段

(王秀槐,2005)。東吳大學簡茂丁教授在 Yahoo 蒐尋「教學卓越」與

「研究卓越」兩項,在2005 年 5 月 28 日分別得到 11 萬 5,000 筆與 210 萬筆資料,2005 年 12 月 7 日得到 210 萬與 590 萬筆(簡茂丁,2005)。

雖然教學筆數仍不如研究筆數多,但已大幅成長,其倍數由 5 月的 18 倍縮小為12 月的 2.8 倍,可見大學教學已受到強烈的關注。雖然該項史 無前例的改變,或可歸因於國家經費投入所引起的外部競爭,但亦不排 除係大學自省其教學天職後所做的內在改變(黃榮村,2006)。目前我國 大學校院系所評鑑的重點已轉變為以教學為主,強調提供學生一個優質 學習環境,便是回應歐美國家注重教學之教育趨勢,也讓強調教學品保 與自我改善的教學卓越之大學校院,在系所評鑑表現優異而令人矚目,

打破「教學型大學是二流」的迷思(陳振遠,2009)。各國重視教學的發 展趨勢與速度,使得教學卓越已成為高等教育琅琅上口的口號。

我國「規劃因應高等教育發展專案小組」認為教學是傳播知識的活 動,因此大學教學卓越之標準或內涵為何,因卓越標準有其主觀成分,

只能訴諸以「互為主觀性」(intersubjectivity)為基礎的客觀標準,也就 是世界各大學之眾多有資格的大學教育家、教授及學者,歷經長期的試 用與修正歷程所釐訂的標準。這些標準有些是很具體的,有些是很抽象 的,而為便於與世界各國大學比較,追求教學卓越宜儘量採用國際上通 用的指標(引自李偉誠,2008)。

Skelton(2005)認為教學卓越是一個競爭導向且具有價值的概念,

是促使大學校院在大學排名過程中,維持較好名次的方法之一,且能促 使教師對自己的教學目標做自我評鑑,教學卓越的意涵,則依各大學所 執行的,下列教學卓越相關策略來界定:提供充足的教學資源、擁有較 低的師生比、設有提升教學與學習品質的教學資源中心、擁有良好的基 礎建設與教學設備等、訂有提升教學品質的管理過程與政策、訂定教學 獎勵機制、為教學與學習之發展工作提供經費補助、形塑尊重及促進教 學與學習之機構文化、訂定支持意見交流的政策與作法、提供有助於教

師專業發展之課程、提供教師生涯發展和教師升等程序之認可機制等11 項。

David, Rosa & Carmel(2006)等 3 人與 18 位香港中文大學教學卓 越教師則主張,教學卓越的主要原則為詳細的教學計畫和課程、學生教 學評鑑、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師生良好的互動關係、訂有激勵學 生提升學習成效之策略、及訂有教師專業發展機制等。而Marcus, Menges

& Levison-Ross 三人則主張提升大學之教學品質主要有三種模式,包括 學生教學評鑑、提供教師適當的教學訓練、及設置教學相關獎項(引自 王秀槐,2005)。Zamam 則認為教學卓越的評估方式主要包括學生教學

& Levison-Ross 三人則主張提升大學之教學品質主要有三種模式,包括 學生教學評鑑、提供教師適當的教學訓練、及設置教學相關獎項(引自 王秀槐,2005)。Zamam 則認為教學卓越的評估方式主要包括學生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