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日本的擴張與臺灣醫師

第四節 戰後的流動與困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師產生了排擠效應。1939 年,這些醫師在浙江金華成立醫療所,並設有醫療巡迴 隊,為鄰近的鄉鎮實行義診服務。由於原先的醫院與巡迴隊無法支應當地的需求,

臺灣義勇隊決定將規模擴大,並於 1940 年 9 月成立「臺灣醫院」,206臺灣醫院主 要透過醫療的方式,襄助臺灣義勇隊的革命活動,與同仁會、博愛會醫院的活動,

也形成有趣的對比。

1944 年,同仁會成立上海醫科大學,由於接近戰爭末期,加以該校存在的時 間並不長、資料有限,因此,無法確切得掌握入學的學生情況。由於上海原先的 醫學院校,不是內遷就是停辦,戰時前往上海習醫的臺灣人,多就讀日人所創辦 的厚生醫學專門學校,目前已知來自此校的臺灣醫師有:張維南、徐潮松、劉子 豪、林仲璋、王明道、黃清泉、陳明宗、王國雄、劉振邦等 9 名,大多任職於同 仁會杭州醫院或上海的日本醫院。207

原則上,前往中國習醫的臺灣人,大多選擇佔領地新設的日本官、私立醫學 院校就讀,選擇既有醫學院校就讀的人較少,畢業後,大部分任職於日本的醫療 單位。戰時在中國開業、奉職的臺灣醫師,還是以佔領地與日本的醫院與診療防 疫班為主,這些新設的醫學校,以及醫療單位,也改變以往臺灣醫師的流向與分 布。

第四節 戰後的流動與困境

1945 年 8 月,隨著戰爭結束。在中國的臺灣醫師,面臨的又是另一個變局,

不少臺灣醫師選擇回到故鄉繼續行醫;也有部分醫師,因故無法返臺,最後客死 異鄉;甚至有的醫師選擇前往日本,或是留在中國,而不返臺。換言之,臺灣醫 師面臨時局的變化,自身也有所選擇,因此戰後初期的臺灣醫師的流動與肆應,

206 王政文,〈政治宣傳與醫務生產:論臺灣義勇隊的組織與活動〉《史耘》第 12 期(臺北,2007) 頁 103-106。

207 吳銅,《臺灣醫師名鑑》,頁 17、49、67、142、219、257;臺灣省醫師名鑑編刊委員會編,《臺 灣省醫師名鑑》,頁 86、142、287;有關厚生醫學專門學校的資訊,可參考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67643/node67657/node67734/node67908/userobject1ai6 5242.ht ml(2011 年 3 月 25 日瀏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4

也具有多元化的面相,這些選擇當中,以返回臺灣的人數最多,即便戰爭結束,

這些醫師們返回臺灣的過程也是多所驚險,順利返回臺灣的醫師,大多回到自己 的原鄉開業、在地方經營診所。

在地方衛生機構任職的臺灣醫師,以畢業自中國的醫學校,如廈門博愛會醫 院博愛醫學校、青島醫專、滿洲醫科大學等校的臺灣醫師為例,這些醫師中,有 一定的比例任職於地方衛生機構。以廈門博愛會醫院的博愛醫學校為例,目前已 知 18 名出身自該校的畢業生當中,有 10 名畢業生任職於臺灣各地衛生所,比率 最高;其次,青島醫專、滿洲醫科大學、上海東南醫學院的畢業生當中,任職地 方衛生機關、公立醫院者,分別有 18 名、21 名、5 名,其他具有中國經驗或出身 其他中國醫學校的醫師,任職於上述單位的有 28 名,若將全部的數量相加為 74 名。不過,在《臺灣醫師名鑑》、《臺灣省醫師名鑑》裡,醫師即使擁有中國經驗,

不一定會完全寫在履歷上,如嘉義的張嘉英醫師即為一例,張醫師戰時去過北京,

但是在兩本名鑑裡的張醫師履歷皆無記載,加以兩本名冊僅能提供 1954、1958 兩 年的情況,因此在資料的侷限之下,僅能找出 74 名,具有中國經驗、戰後服務於 公家機關的醫師,實際上數量,應該會多於 74 名,但是這個部分只能依靠其他的 資料補充。208

這些醫師也成為戰後臺灣公衛體系的中堅份子,其中如顏春輝曾任臺灣省衛 生處處長、魏火曜曾任臺大醫學院院長、高天成曾任臺大醫院院長、王洛曾任臺 北市衛生院長、賴雅徵曾任臺北鐵路醫院副院長、徐裕增曾任臺南市衛生院的院 長、梁松文曾任高雄鐵路醫院院長、吳庭茂曾任省立澎湖醫院院長等。209

戰後的臺灣,有兩個醫生資格核准的辦法,一個是檢覈,另一個是甄訓。檢

208 吳銅,《臺灣醫師名鑑》,頁 1-4、14、16-17、33、55-56、73、85、101、106、116、120、148-149、

162-163、182-183、202、209、211、222、229、265-267、284、286、303、308-309;臺灣省醫師 名鑑編刊委員會編,《臺灣省醫師名鑑》,頁 24、47、66、92、112、137、259、315、319。

209 顏春輝出身臺南,為北京協和醫學院的醫學博士。其父顏振聲,早年隨臺南醫館的安彼得醫師 習醫。賴雅徵,畢業自臺北帝大醫專部,曾任職於大連醫院,其妻為梁宰之女。徐裕增畢業自滿 洲醫科大學,曾於滿洲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任職。梁松文為梁宰之姪,畢業自滿洲醫科大學。詳見 杜聰明,《杜聰明言論集 第二輯》(高雄:高雄醫學院,1962),頁 153;吳銅,《臺灣醫師名鑑》 頁 2、208、253;臺灣省醫師名鑑編刊委員會編,《臺灣省醫師名鑑》,頁 24、47;陳力航訪問、

記錄,《吳庭茂先生訪問記錄》,未刊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覈以醫學院校畢業生為主,以畢業證書至考試院審查,如果是國民政府認可的醫 學院校,就可以去內政部衛生司申請醫師證書;甄訓也是去考試院,以過去曾經 有醫師相關資歷者為主,可以選擇口試或筆試,醫師證書也在內政部衛生司領取。

210換言之,回到臺灣的醫師,正式醫學校出身者,必須辦理登記的手續,以取得 醫師證書與開業許可。若非正式醫學校出身,必須依規定接受甄訓。

透過甄訓的方式,許多戰前的無照醫師也紛紛取得執照,對於這樣的現象,

戰後曾於臺南、臺北執業的吳平城醫師如此感嘆:

戰後,密醫受到政府的政策保護,全部變成正式醫生,只要經過形式上的 考試甄選;也就是說,如果你有三年以上的密醫經驗,有三個醫師証明,

就通過了。(中略)周圍被這些「光復牌」的醫師包圍,約有六、七名,有 的是以前的密醫,有的是藥局生,有的是以前在臺灣當藥局生,戰時到廈 門等地,戰後回臺灣,通通都是互相平等的大醫師了。211

返臺的醫師,除了服務於各地的衛生機關、開業之外,也有醫師前往日本服務,

1960 年代的日本,以「國民全體保健制度」(按:即国民皆保険制度)的引進為開 端,進入醫療政策的轉換期,導致開業醫師朝都市集中,部分地區面臨醫師不足 的現象,對此當地政府開始自昔日的殖民地臺灣、韓國招聘醫師,212由於許多臺灣 醫師通曉日語,並擁有在日本執業的執照,因此有部分臺灣醫師也應聘前往無醫 村服務,以青島醫專為例,有十數名畢業自該校的臺灣醫師,戰後前往日本的無 醫村診療所任職。213曾經在無醫村服務的青島醫專畢業生,目前已知有吳庭茂、許 茂柚、范國展、高俊傑、康明田等人。其中,吳庭茂於 1970 年代前往日本,先後 在岩手縣大槌町、宮城縣高清水町兩地服務長達二、三十年的時間。214

不過,由於戰後初期時局混亂,並非所有的臺灣醫師皆能順利返臺,如孟天

210 陳力航、黃懷賢,〈黃文生先生訪談記錄〉,未刊稿,2011 年 2 月 11 日訪問。

211 吳平城、胡慧玲著,《草地醫生》,頁 108。

212 今野卓美,〈戦後日本の外国人医師導入:医師不足と旧植民地出身医師〉(名古屋大學大學院 國際開發研究科博士論文,2002),頁 1。

213 青友会編,《青友史》,頁 123。

214 陳力航訪問、記錄,《吳庭茂先生訪問記錄》,未刊稿,2012 年 7 月 4 日訪問。

v.tw/big5/ Councilor/ Councilor_vie w.asp?id=245&c id=4&urlID=20 (2012 年 6 月 2 日瀏覽);臺灣省 參議會(1948-06-13)。[省參議員張錫祺辭職經臺灣省政府函告遺缺由范姜萍遞補,惟范員逝世改 由彭德遞補等文件。]。《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www.catalog.digita larchives.tw/ite m/ 00 /17/20/d6.ht ml(2012 年 6 月 2 日瀏覽)。

219 張潁生,〈一個真正高尚的人─懷念張錫祺教授〉,頁 52-62。

220 吳密察監修,《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00),頁 134;朱真一,〈早期留俄的臺灣人(4) 戰後的謝雪紅女士與醫界人士〉,《臺灣醫界》,51 卷 4 期(臺北,2008),頁 17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吳秀全又名吳敬新,新竹人,1943 年自青島東亞醫科學院畢業,其後加入共 產黨,吳秀全曾於八路軍山東縱隊從事醫務工作,戰後並未返臺,曾歷任解放軍 軍醫,山東軍區、濟南軍區醫院婦產科主任。221吳秀全似乎在政治方面頗為活躍,

曾擔任濟南市、山東省臺灣同胞聯誼會的會長,從事對臺聯絡與宣傳的工作。李 惠宗同樣出身自青島東亞醫科學院,戰後未返臺,亦曾擔任濟南市臺灣同胞聯誼 會會長。222

221 青友会編,《青友史》,頁 123。

222 高克亭、李奇辰編 ,《八路軍山東縱隊史》(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7),頁 1057-1065;

山東省省情資料庫http://sd.infobase.gov.cn/bin/mse.e xe?seachword=&K=b1&A=14&rec=112&run=13

( 2012 年 3 月 25 日瀏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