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六節 持續參與的力量

臺中分會面臨組織內的人力不足、人才斷層、意見統合不易、財源不足、專 業度不足、議題開拓瓶頸、環境議題牽步面廣及訴求未必能獲得公部門的認同等 困難,本節透過研究資料分析臺中分會參與者面對參與的困難仍持續參與環境行 動的原因。

一、 組織認同

非政府組織的持續參與,組織認同的情感凝聚是很重要因素。

我不是創辦人,但是很早期的參與者,對這個團體有比別人更濃厚的情感,

從學生到當媽媽,大半的人生是和主婦聯盟一起過的,對她有很深的認同、歸 屬的情感在裡面。每次有人問我可不可以擔任什麼工作,對這個團體的付出都 是意願的。只有合不合適的問題,沒有個人意願的問題(ABC0401-6-14)。

臺中分會早期的參與者大部分是單純的家庭主婦,因為自我成長的需求,或 是透過親友的邀請加入組織,本身對環境保護、非政府組織與環境運動並沒有基 礎的認識,但是透過成員間彼此的陪伴與帶領與組織文化的熏陶,喚貣了參與者 的環境意識認同,進而促成積極參與的行動力。

你要講這群主婦有多少意識形態,多有理念其實也沒有,都是一個拉一個 感情用事,都是溫情主義,或是來這裡感到有某種程度的成長,那種東西我有 一點不屑,你要有強而有力的理念才會支持得久,感情用事進來的,不是意識 覺醒不是我要的。後來我發覺這是一股很重要的力量,一定要等待她的覺醒,

一開始姐妹情感的集結是很重要的。在培訓、帶領的過程中,注意到感情的陪伴,

人就會進來(ABC0401-5-16)。

當組織參與帶來的認同與滿足感高,對組織承諾的程度相會也會提升,進而 讓參與者有持續參與的動力(張麗雲,2012)。

我自己從一開始不知道什麼是環保團體…從一個家庭主婦,一個小 小商店的負責人,走出家庭,拓展自己的視野,看到這麼多人的參與,

這個影響了我個人的生命,不管是視野、深度、廣度我覺得都有,讓我 覺得這是對的,對的事就要繼續做(AB0326-6-11)。

提高參與者及工作人員的組織向心力高、認同,了解組織使命,參與者獲得 有高度的工作滿足感,組織才能提供良好服務(司徒達賢,2002;張麗雲,2012)。

因為在過程當中,在付出、學習的過程是歡喜愉悅的,雖然參與的 過程中是無酬的,但是心靈、精神的滿足不是金錢可以替代的,這個部 分會讓人更有動力參與(AB0523-6-14)。

二、 同儕的扶持與他人正向回饋

志願服務的過中結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姐妹情誼成為持續參與臺中分會的 主要原因之一。

這邊為環境發聲的感覺很好,這個團體我覺得它不是一個強調個人 團體,是一個大家共同行動為了一個美好結果而共同行動的團體,我們 的組織有這樣的一個特質,大家共學、共同成長、共同分享,這群人我 覺得都很可愛,不太藏私,大家都為公益事務(B0620-2-25~3-5)。

適度的社會參與,在人群體驗自己及他人存在的意義,任何人的行為、談 吐都可以是自己塑造學習的典範(謝蕙芬,1998)。

主婦聯盟是一個無私的團體,容許在其中多方面嘗試和學習,不必負責公 司損益,也不因犯錯炒你魷魚,更不因你太優秀而被算計。在麗芬、妙如、素 霞、戴安等許多人身上,看到人性的光輝(陳麗香,1995b)。

過程當中都是愉悅的、歡喜的,會讓你很願意繼續參與(AB0523-4-10)。

參與者展現了無私的付出,為臺中分會樹立獨特的形象,夥伴們相互欣賞,

彼此信賴,加強組織的凝聚力,同儕的相互協力也是組織得以前進的重要因素:

和一群素不相識,卻有相同想法的人一起推動自己的理念(謝麗芬,2001)。

很多前輩像秀嬌、妙如的身影,我自己的企圖心都有(AB0326-6-14)。

這裡有兩個偶像,一個是麗芬,一個是翠娥。還想要追隨麗芬的精神 (B0328-4-19)。

我願意承擔往往都是別人在幫助我(A0422-3-3)。

我本身比較雞婆,主婦聯盟本身就是跟我一樣家庭主婦,跟我一樣的女人,

就覺得說一群女人做事還不錯(ABC0507-4-7)。

看到執委、主任看到她們那麼努力在為社會做很多事情,就會受到感動。

( AB5031-7-1)。

在綠人的解說工作中,學習如何承擔與付出,並從工作夥伴的堅持態度中 得到啟發(AB0613-2-13)。

這個過程中的學習,不但對自己有幫助,對社會、家庭都會有貢獻,就是 這樣支持我們持續走下去,這樣的參與會激發我們的使命感。因為台灣這塊土 地是我們和後代要生存的地方,所以保護它是責無旁貸的責任,會促成使命感 發動更多人來關心(AB0523-6-18)。

婦女志工參與志願服務的原因來自於服務團體環境與人文的吸引,以及他人 正向的回饋(廖宮凰,2004)。

這裡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大家共同完成一件事,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情 (AB0524-5-3)。

有群人可以一起在這邊為環境發聲的感覺很好,這個團體我覺得它不是一 個強調個人的團體,是一個大家共同行動為了一個美好結果而共同行動的團體,

我們的組織有這樣的一個特質,大家共學、共同成長、共同分享,這群人我覺 得都很可愛,不太藏私,大家都為公益事務(B0620-2-25~3-5)。

三、 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環保團體的獨特性,使參與者在臺中分會對環境敏感度較一般人為敏銳,從 環境的週圍的生態觀察,參與者發現居住環境持續的變化。

有很深的感慨就是原來很多常見的生物都愈來愈難看到了,就感覺環境變 化似乎太快了,整個影響到臺灣生物的生存環境(AB0426-2-16~19)。

生活環境問題日漸惡化,不容忽視,必須有所行動才行(A0409-6-13)。

參與者對環境問題的認識來自於臺中分會辦理的活動,面對堆積如山的垃圾 山令人不安,因為親臨現場,了解的問題的源頭在那裡,而且是人人可以做到的。

印象最深的是參觀臺中南屯的文山垃圾掩埋場,那是一個很特別的經驗讓 我們親眼目賭一個臺中市人所堆積的垃圾山,以及很多的垃圾需要經過百年都 難以腐化等..行動教育帶來日後的行動能力(B0421-2-4)。

在文山里的山頭上做了一個決定,我沒有能力告訴別人,我一定要勸勸自 己把這個做好(C0530-3-23)。

四、 社會責任感與正義感

參與者的使命會或個人價值觀而投入環境保護工作,因為對環境議題了解的

「知」與與生俱來的正義感,讓參與者持續投入組織。

我們生活在這一塊土地,就有責任去保護這一塊土地,去關懷這塊土地,

我們希望我們的子孫能生活在沒有污染的環境裡,這是我們的理想

(AB0524-3-4)。

我的個性相當有理想性,沒有辦法忍受週遭不公不義的事情(C0409-2-23)。

環保對我來講已經變成宗教信仰(C0409-2-11),是我信奉、認同的,所以我 能夠為這件事去付出時間去跟人家講(C0409-2-17)。

我很擔心台灣的污染愈來愈嚴重,雖然我們的力量不大,小小的力量,

但是我想它就像播種子一樣,慢慢的會開花,會成長,所以還要去做不能等 待(AB0524-5-3)。

五、 關注的議題與切身相關

婦女志工多因利己及個人的方便選擇與個人的情境有關而參與志願服務(廖 宮凰,2004),延續對家庭的關愛是婦女公共事務參的原因之一(林惠星,2011)。

臺中分會所關心的議題從家庭所需如安全的生活環境、健康飲食、子女教養等角 度出發,與參與者的家庭關注相關,激發參與者持續參與的意願:

議題都是我生活息息相關的,帶著孩子參與。這都是一份責任感在支持我 做下去(ABC0401-8-1)。

婦女志願服務的參與大多與個人生活情境因素有密切相關(林惠星,2012),

家庭主婦扮演生命養育的角色,因此重視生命現象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個現象 在成為母親之後,感受更為明顯,臺中分會站在家庭管理者的角度出發,關心的 議題與生活息息相關,且能在生活上具體實踐,除了保護自己的家人更能幫助別 人,啟動了參與的熱忱。

在懷孕時會體會到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就會回頭來了解主婦聯盟 都有在關心飲食這部份(AB0426-3-11)。

這樣一個環環相扣的環境理念也會去分享給自己的家人,因為是在主婦 聯盟的第一線,也會把這個觀念分享給其他人(C0524-4-8)。

加入執委會,參與更多的活動,慢慢發現社會上有這麼多的環境和飲食 的問題,如果我們都不去關心,受害的都是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家人,

所以就慢慢的更投入去關懷(AB0531-7-4)。

2012 年,臺中分會開辦「綠繪本」,透過繪本將境教育向下紮根,環境教育 結合親子教養,使得參與者的視野更為寬廣且滿足家庭主婦的需求。

我都和人家講說小孩開了我兩扇窗,一扇窗是小大故事繪本館,一扇 窗就是主婦聯盟。小大繪本館的薰陶後來結合了主婦聯盟的綠繪本,好像 一下子就經過很多事情一樣(B0620-3-11)。

面對組織的發展過程中的困難,組織認同與同儕的協力、正向回饋,環境議 題的了解與關注議題與切身相關等是臺中分會參與者得以持續參與的原因,臺中 分會宜以組織形象、社會認同及社會支持度方向發展(李訓明等,2006),加強內 部成員的橫向聯繫與感情凝聚,將組織的使命轉化成目標。在志工方面可透過自 尊心和榮譽心的激勵,讓志工在奉獻中得到更大的滿足(Drucke,1994);工作人 員可透過成尌感、認知等內在動機挑戰,在能力許可下以薪資、讚揚、晉升職位 等獎懲方式進行工作人員管理,以達組織績效管理之效(司徒達賢,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