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的重要生命經驗

本研究參考 Chawla(1999)及國內重要生命經驗研究,本節尌訪談結果進行分 析出影響研究對象的重要生命經驗,依訪談內容及主婦聯盟、臺中分會出版之會 訊等相關資料影響因素予以說明並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做比較。本訪談對象基本 資料如表 4-3 所示,下尌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

一、 受訪者基本資料 (一)參與年資

本研究取樣對象為臺中分會歷任主任,參與年資五年以上之執行委員 及工作年資三年以上之秘書。參與年資 6 年以上佔 71%(15/21),如表 4-1:

表 4-1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參與年資分析表(n=21) 年資 3- 3-5 6-9 10-19 20+

人數 1 5 6 7 2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 年齡

本研究因以年資取樣,本研究對象多在 50 歲以上(16/21),臺中分會 重要參與者年齡如表 4-2 所示:

表 4-2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年齡分析表(n=21) 年齡 40~49 50~59 60+

人數 5 9 7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表 4-3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分析(n=21)

受訪者 年齡 學歷 職業 參與年資 參與年齡 家庭經濟負擔/比例 B0325 61 大學 退休教師 10 41 是/不定 AB0326 61 專科 家管 19 46 否 B0328 57 大學 公職退休 6 43 是/100%

ABC0401 50 大學 家管 26 26 否 C0409 43 大學 職工 3 40 是/30%

A0409 63 專科 家管 3 40 否 B0421 49 專科 自行開業 7 26 是/100%

A0422 62 大學 家管 2 40 否 AB0426 44 碩士 家管 19 36 是/12.5%

AB0429 61 專科 家管 17 45 否 AB0506 63 專科 家管 6 50 否 ABC0507 58 博士 助理教授 7 36 否 B0513 56 大學 家管 4 37 否 AB0523 57 高職 家管 20 36 否 AB0524 64 專科 家管 8 45 否 C0524 48 專科 職工 15 32 是/25%

B0530 59 大學 家管 5 38 否 AB0531 51 碩士

(肄)

地政士 15 37 是/20%

B0610 52 大學 銀行保險 9 43 是/50%

AB0613 56 碩士 大學講師 10 46 是/35%

B0620 44 碩士 家管 5 40 是/20%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三)參與時的年齡

本研究對象開始參與臺中分會的年齡 30 歲以下為 10%(2/21)的 研究對象在大學時期即加入主婦聯盟、臺中分會,其中以 31~40 歲 之間占 52%(11/21)為數最多,41~50 歲為 38%(8/21)。中年時期的婦 女會在子女尌學,家庭空閒的時間較多以後從事志願服務(張麗雲,

2011;楊蓓,1989,引自林美珠,1994)。

表 4-4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參與年齡分析表(n=21) 年齡 21~30 31~40 41~50

人數 2 11 8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四)教育程度

本研究對象 95%受過高等教育(20/21),高中職 2 人(10%),專科、大 學 13 人(62%)其中碩士學歷 5 人(24%),博士 1 人(5%),學歷分析如表 4-5 所示,本研究對象有良好的教育程度。

表 4-5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學歷分析表(n=21) 教育程度 高中職 專科、大學 碩士 博士

人數 2 13 5 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五)職業

本研究對象職業分析如表 4-6 所示:

表 4-6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職業分析表(n=21) 職業 家庭管理 退休人員 教職 職工 其他

人數 11 2 3 2 3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本研究對象除了 9%(2/21)的臺中分會職工外,家庭管理與退休人員 占 62%(13/21),其餘的參與者為銀行保險、地政士、大學講師或自行開 業,均為彈性時間工作者(6/21)。

(六)居住地

如表 4-7 所示:超過 57%(12/21)的受訪者在幼年時期均居住在接近自 然環境的鄉村地區,隨著年齡增長,生活圈逐漸離開原生地,到社會時期 全數移居至(台中)都會區,顯示婦女臺中分會參與和地緣有相當的關係。

表 4-7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居住地統計分析表(n=21)

居住地 幼年時期 國中小時期 大專時期 社會時期 都會

鄉村

9(43%) 12(57%)

13(62%) 8(38%)

20(95%) 1(5%)

21(100%) 0(0%)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六)研究對象家庭經濟負擔情形

如表 4-8 所示:本研究對象 52%(11/21)不需要負擔家庭經濟

38%(8/21)負擔 12.5~50%,10%(2/21)因自行開業或單親,成為家庭經濟來 源的主要提供者。本結果顯示參與者大部分不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提供者,

且有小康以上的家庭背景及高等以上的教育程度,臺中分會的參與者符合 周桂田(2000)、張輝潭(2006)、蘇信如(1984)的研究,生態、消費者運動 行動主體多集中於都會區的中產階級。

表 4-8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家庭經濟負擔情形(n=21) 負擔比例 否 12.5%~25% 全部負擔

人次 11 8 2

比例 52% 38% 10%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婦女的社會參與是在中產階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原因是婚姻角色、

教育背景、個性差異、物質條件及知識背景會產生不同的自覺,會較高階 層及階層的婦女較有社會參與願意(陳艾妮,1987;引自林美珠,1994)。

二、台中分會重要參與者之重要生命經驗影響因素分析

本研究之理論依據為 Chawla(1999)及 Hsu(2009)之各重要生命經驗(或影響因 子) (表 3-2)的分類,依訪談逐字稿中分析出 22 項影響分子,分類編碼及說明予 以編碼如表 4-9:

表 4-9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之重要生命經驗影響因子編碼 序號 重要生命經驗影響因子 序號 重要生命經驗影響因子

E1 自然經驗-幼年、小學階段 E12 職業

E2 自然經驗-中學時期 E13 心愛的地方消失 E3 自然經驗-大專時期 E14 環保組織

E4 自然經驗-社會階段 E15 對污染/環境問題的憂心與厭惡 E5 正規教育-小學教育 E16 學生團體

E6 正規教育-中學教育 E17 書籍與閱讀 E7 正規教育-高等教育 E18 生命信念 E8 父母 E19 社會正義 E9 父母以外的親人 E20 社會人士 E10 師長 E21 旅行

E11 朋友 E22 當了母親之後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依此編碼分析出台中分會 18 大項 22 小項(其中 E1~E4 為不同自然接觸時期;

E5~E7 為不同階段的正規教育時期),分析出養成臺中分會環境行動養成的重要生 命經驗影響因子(表 4-10)。這些影響因素顯現出本研究對象自童年、求學、踏入 社會生活時期中與人、事、物接觸的生命經驗,進而產生日後積極環境保護行動。

表 4-10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重要生命經驗影響因子統計 (n=21)

依據表 4-10 整理出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的重要生命如表 4-11 所示:

表 4-11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重要生命經驗(n=21)

影響因素 百分比 影響因素 百分比 自然經驗(幼年時期) 71% 父母以外的親人 10%

環保團體 62% 自然經驗(高等教育) 14%

生命信念 48% 正規教育(高等教育) 14%

書籍及報章 43% 學生社團 14%

環境污染的憂心與厭惡 38% 社會人士 10%

當了母親以後 29% 師長 10%

朋友 29% 自然經驗(社會時期) 10%

自然經驗(中學時期) 29% 旅行 5%

社會正義 19% 正規教育(中學教育) 5%

職業 19% 正規教育(小學教育) 5%

父母 14% 心愛的地方消失 5%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下尌逐項影響因子逐項說明,因受訪者的敘述句繁多,受限篇幅,研究者引 述部分引言,餘詳附錄二。

(一)自然人文經驗

大自然之美與對鄉土的愛是希望與力量的主要來源(林洋如等,2007),

在過去的重要生命研究中,與自然環境接觸一直都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成年 後的環境關懷往往建立在幼年時的自然接觸與關注(Chawla,2007;Judith、

Martha,2012),本研究亦呈現相同的結果。與之前所不同的,本研究對象童 年時的人文環境亦是本研究對象的一個重要生命經驗,故亦將「人文」納入 本項影響因子中。

1. 幼年、小學階段(E1:71%=15/21)

與幼年時期與生活環境清澈溪水互動的記憶,留給研究對象深刻的 銘記:

就是喜歡在田野裡跑啊,比較小的時候會去河邊釣青蛙…我從 小就喜歡到溪邊去野,人家說女孩子怎麼這麼野(B0328-11-12)。

常常記得我們夏天泡在溪水從上游漂到下游,走上來就繼續躺 下去,就這樣被溪水帶著這樣玩,那時候童年的夏天就這樣,覺得 好棒(AB0426-7-12)。

清澈的河川提供了意外的驚喜~河川裡的魚蝦貝類常是物資缺乏年 代的蛋白質來源:

那時候的小河是清澈的,也沒有農葯、清潔劑的問題,那個水 都是乾淨的,然後我爸爸可以捕到很多的蝦,很多的魚

(AB0506-12-14)。

小時候那條河川就很棒,那是灌溉的溝渠,算是龍井大排吧!

水都很乾淨,以前住在鄉下是很快樂的,不像現在都需要什麼玩 具,在戶外就是你玩樂的地方,就會去釣魚,做網子去捉蝦,摸蚋 仔撿田螺(AB0531-9-24)。

自然美景令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記得小時候我家離高雄港很近,小時候我們都會跑到港邊邊看 夕陽,那是我見過最美的夕陽,太陽又紅又大。那裡有很多砍下來 的大樹幹,杉木啊什麼的,都堆在港邊,我們都會爬上去坐在那邊 看夕陽,哇,真美!真美!(AB0524-6-18)

本研究中提及的幼年自然經驗,大多與研究對象的生活圈有關,均 發生在研究對象的日常生活中,這些經驗絕大多數是獨自或與同伴鄉自 身的生活圈附近的田園或大自然中探索,是日常生活中所自行創造出的 即興玩樂,並未經過特殊的設計安排。

農業社會愛物惜物、零廢棄的人文價值觀與主婦聯盟的資源回收訴 求契合,成了環保行動參與的一個標竿。

小時候住在西螺農村(AB0507-10-11) 那是一個零廢棄的時代,

都沒有什麼,酒瓶可以退費、豆油一定要空瓶才會和你換,真的是 零廢棄。我這樣的一個年代對我來講,一直是後來我在做環保的一

個標竿(AB0507-10-20)。

在那個年代,沒有什麼東西要丟的。沒有垃圾有什麼好分類,

像我們家桔子皮曬一曬就可以可當柴火燒,紙張一定回收,可以擦 屁股;年節吃肉就有骨頭,可以敲碎一點,就可以餵豬、餵雞啊 (AB0613-6-7)!

幼年時期人與人互動產生美好互動:

小時候的老街跟現在其實是不一樣的,爸爸和人家做生意,

我們就在亭仔腳玩,隔壁可能在賣尫仔咪,雜貨,這樣的居住環境 其實是很安全的,父母可以看得到你,我也看得到父母,鄰居間的 感情大家都是很好的(C0524-6-17)。

幼年時期居住過的特色建築物以及家中畜養的小動物引發了研究 對象動物觀察的興趣,成了成長過程中難以抹去的記憶。

我住了六年的日式宿舍,我都還記得那個格局,…媽媽在宿舍 裡種菜、養蘭花,我都還記得媽媽在澆水的樣子,那時候還有一隻 狗叫 Happy,跟著我們一起長大,在那邊跑呀跑,我在那邊追他。

媽媽還養了很多雞,雞會跑到日式宿舍的下面,後來有一隻母雞不 見了很久,出來的時候就帶了一群小雞,原來他在裡面生蛋孵小雞 了,這些都是我幼年的記憶(B0620-9-8)。

表 4-12「幼年時期自然人文經驗」影響因子提及率比較表 作 者 提及率 作 者 提及率 Peterson(1982) 59% 許世璋(2003) 57%

Palmer(1993) 42% 許世璋(2005) 58%

Palmer & Suggate(1996) 25%62%70% Hsu(2009)* 65%

Chawla(1999) 64% 林淑甯(2013) 71%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從表 4-12 可以看出「幼年自然經驗」是影響本研究對象日後從事 環境關注的一個重要影響因子。Peterson(1982)所指為童年遊戲,值得 一提的是 Palmer & Suggate(1996)在不同年紀(30 歲以下、30~50 歲、50 歲以上)的提及率分為 25%62%70%,顯示了不同世代可能因為大環 境改變,居住地漸漸離鄉村或自然地區,減少與自然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