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七節 綜合討論

本節尌研究結果進行討論:

一、 重要生命經驗與臺中分會的參與動機、持續參與的動機

本研究分析出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的重要生命經驗與參與動機如表 4-38:

研究對象的參與主要參與動機為:社會人士影響、自我學習成長、社會關懷與使 命感與理念認同(生命信念)、親友介紹(朋友)、環保、教育等資訊取得(環保團 體、成為母親之後)、工作;持續參與臺中分會的原因為:組織認同(環保團體)、

同儕的扶持與他人正向的回饋(朋友)、對環境污染的憂心、社會責任感(生命信 念)及關注的議題與本身有關(成母親之後),如 p.140 表 4-38 所示:

Chawla(1999)的研究中,環境行動者在遭逢重大挫折時,支持他們堅持下 去的因子最常被提到的是「對生命原則的堅持」和「享受挑戰性與群體的共同努 力」。李曉珊(2003)的研究顯示,環境行動者遭逢困難時,會在強烈的使命感與 理念相同的朋友鼓勵、協助下得以持續。依表 4-38 所示,本研究對象的參與動 機、持續參與原因與重要生命經驗影響因子於「環保團體」、「成為母親之後」與

「生命信念」、「朋友」有疊合。

表 4-38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重要生命經驗與參與動機分析(n=21) 影響因素 百分比 影響因素 百分比 自然經驗(幼年時期) 71% 父母以外的親人 10%

環保團體 ○◎62% 自然經驗(高等教育) 14%

生命信念 ○◎48% 正規教育(高等教育) 14%

書籍及報章 43% 學生社團 14%

對環境污染的憂心 ◎ 38% 社會人士 ○ 10%

當了母親以後 ○◎29% 師長 10%

朋友 ○◎29% 自然經驗(社會時期) 10%

自然經驗(中學時期) 29% 旅行 5%

社會正義 ○19% 正規教育(中學教育) 5%

職業 ○19% 正規教育(小學教育) 5%

父母 14% 心愛的地方消失 5%

說明: 「○」表參與動機,「◎」表持續參與的原因 資料來源:研究者 臺中分會關注的議題與研究對象與本身的生活有緊密的相關,環境行動參與 可以延續家庭的關愛,組織認同與環境議題日趨嚴重,參與者社會責任感與與生 俱來的正義感,加上參與者彼此協力合作,與相互鼓勵、學習,使得臺中分會得 以在種種的限制與困境下,發揮環保團體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

與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貣為共同關注的議題而努力,遇到問題可以互相討論、

打氣,比一個人單打獨鬥來得有持續的力量(Chawla,1999);婦女持續參與志願 服的主要原因會來自於服務團體的環境吸引(廖宮凰,2004),從上述重要生命經 驗與婦女志工服務研究結果分析呈現了相同的結果。本研究結果顯示:臺中分會 的參與者彼此是夥伴協力的關係,彼此有相互影響的效果,也是環境行動參與中 互相支持的力量,參與者彼此的感情聯繫尌顯得十分重要了。

二、 生態女性主義與臺中分會

臺中分會透過志同道合者共同推動環保運動,由其推動共同購買,可以看出 臺中分會的參與者有著愛物惜福、正確的消費理念及自省的環境態度,並透過身 體力行的環保生活且影響他人;因為環保行為推廣,需要不斷的吸收環保知識;

本身具備相當環保價值觀,進而具備監督、干預、糾正公部門的不良的環境行為 的能力等,均符合王順美等(1998)的研究。

以家庭主婦為主的消費者運動團體,在提高對環境問題的關心後,尌會開始 向社會結構的矛盾提出疑問,並提出解決的方案(沈惠英,2004)。在主婦聯盟及 臺中分會的推廣的「共同購買」的實踐中,延伸尊重個人價值的主張,結合生產 者與消費者的力量建構出一個綠色消費模式,除了強調糧食自主(政策面)、對環 境友善、土地永續經營(環境保護面)、食物安全,照顧小農(支持弱勢),落實環 境正義與社會正義的探討,均與生態女性主義「自我節制」、「互惠互助」、「合作」、

「尊重」、「平等」的主張不謀合而(葉為欣,1998)。

在組織上,臺中分會採平行式的工作分組,強調的是組織成員間的互動,因 為參與者的共識與理念,組織維持著平等、合作、互相關愛與彼此信賴的夥伴關 係,在組織特色、運作、成員互動及思考模式 (葉為欣,1998)。臺中分會與主 婦聯盟的組織架構沒有階級式的傳統組織型態,決策的模式採民主合議制,強調 合作、參與、平等原則的實踐,倡導共同決策(王俊秀,2001),符合了生態女性 主義的內涵。

主婦聯盟、臺中分會的參與者身體力行的生活環保,因為不斷學習成長而產 生了潛在及實際的影響,參考國外生態女性主義者所推行「去商品化」的社區共 同購買,其訴求與理念與生態女性主義可說幾乎完全符合(林素華等,2004)。

透過文獻回顧與訪談結果,主婦聯盟、臺中分會的非核家園主張、廢油做肥 皂及透過共同購買倡導綠色消費等行動莫不師承於日本婦女的環保行動發展模 式。其目標都是從身體力行的生活環保開始,倡導人人可行的生活環保,改變環

境的未來。雖然主婦聯盟、臺中分會並不刻意強調性別差異,但是其決策核心還 是以女性為主,其精神是與生態女性主義相吻合的。臺中分會與主婦聯盟一樣並 不強調女性主義,但是其行動和態度卻頗符合女性主義的實踐主義。

三、婦女的志願服務參與

志願服務參與動機都與個人生活情境因素有密切相關(林惠星,2012),通常 包含利他性與自利性的動機,貣初可能有「自利」的動機,但是在增進個人成長;

生活品質與心靈提升後,更能夠具體展現出人性的慈悲情懷與利他情操(陳定銘,

2005)。女性參與活動,往往是為了家庭和諧、為了孩子的教育,家庭主婦的社會 參與是家庭的延伸,參與團體的動機常是為了改變單調的主婦生活、開拓視野、

接受新知,滿足自我成長的需求(林秀英,2003),都與個人生活情境因素有密切 相關只要給予機會,家庭主婦的本能尌會發揮。臺中分會以「母親」角色的關注 出發,將女性關注的議題提升為公眾議題,由「利己」而「利他」,把自身的小家 的愛而擴展至大家的愛。

臺中分會的媽媽們因為對大環境的關注,以「利他」的對象由關心的小我的

「小家」,擴展至「大我」的環境,因而啟動學習的動力,進而提升能力;開展見 識、承擔責任、獲得肯定,增進信心(李貞慧,2005)。

從女性參與社區事務的研究發現,很明顯看到女性所遭遇到的處境是整個外 在社會結構性、透過既定的性別角色與分工對女性所施加的壓制 (王惠元,2000),

婦女參與學習的「利他」還是停留在還是在自己既有生活圈擴充。主婦聯盟、臺 中分會和其他婦女成長團體最大的不同在於其實踐根植在一個倫理實現(張輝潭,

2006),參與者因為社會關懷跨入公共領域,對公共事務發表論述,甚而影響到公 共決策,她們的表現超越了性別範疇,改變了社會對家庭主婦傳統的觀念(王俊秀,

2001;洪如玉,2002)。臺中分會的參與者立基點仍是在「利他」,但其利益的對 象已從個人家庭的「小家」,拓展到整個國家、社會的「大家」。對個人帶來成長 與進步,為家庭營造美好關係,家人情感更濃,營造社區溫馨的氛圍(林惠星,

2012)。

臺中分會的參與者因為公共事務的參與擴展了關懷面,由利他而利己,再轉 而利他,由被動而主動,由靜默而站出發聲的過程轉化(連文萍,1995),開始意 識到自我存在的價值與探索自我發展的可能,進而衍生自我成長的需求與回饋社 會的意識,不僅是女婦團體的成長紀實,也是婦女意識覺醒的一個重要歷程。

四、臺中分會未來的展望

在本研究的「重要生命經驗」研究結果顯示:「使命的堅持」(生命信念)、「群 體共同的努力」(環保團體)是 Chawla(1999)、許世璋等(2004)及本研究的共同結 果。司徒達賢(2000)指出:志工的工作滿意度高,對組織的承諾也會相對提高,

組織文化可以支持轉化學習之氛圍,臺中分會除了提高本身的專業度,並將使命 轉為精確目標,透過榮譽心的激勵,可達到預期的工作目標及留住人才的目的。

非政府組織的成效和績效與組織內人員素質、創新能力、服務熱忱息息相關 (林曉君等,2009)。臺中分會更要有自我學習和促進團體動力與組織效能之方法,

需要強化自身的能力,還要不斷的教育社會大眾有關環境保護的重要,喚醒政府 相關單位的環保議題的關注,才能達到治標且治本的成效。

面對各種不同類型非政府組織群貣的競爭,人力與經費資源取得不易,走過 23 年,作風向來保守的臺中分會於 2013 年 11 月 22 日舉辦了首次的募款餐會,多 年工作累績的成果獲得的社會各界的支持與肯定,成果超乎預期(主婦聯盟臺中分 會月報,2013.12.19,p.1);臺中分會目前的全職工作人員也由 2 人擴編至 5 人,

其中有二位具有碩士學歷,組織的量能增加,為臺中分會後續發展開啟新契機。

臺中分會可透過績效管理,由一個「素人」環保團體轉型成為「專業」環保團體,

後續的發展有賴參與者持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