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環境保護工作的心路歷程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三節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環境保護工作的心路歷程

臺中分會是由一群以家庭為重、關心自己成長和社會改變的家庭主婦組成的 團體,透過參與式學習,不斷的自我充實做為組織前進的動力 (呂玉鈴,1995;

陳曼麗,2001;廖淑娟,2010)。草創初期,主婦聯盟的秘書長陳來紅每週固定 南下做會務顧問、讀書會帶領。在沒有高鐵的年代,這樣奔波卻樂此不疲。

來回臺中一趟七小時的車程(機程亦是)外加二小時的討論,面對的是老公 質疑的價值何在。持續九年了,不倦嗎?主婦聯盟人有一股常人難解的熱情:

「那是一種人與人在交心時無悔的快樂,是個人生命的抉擇,樂之何言倦?」

(陳來紅,1995a)

透過研究資料分析,臺中分會的參與者的心路歷程如下:

一、 兼容並蓄的組織文化

「合議制」是主婦聯盟的組織文化,沿襲主婦聯盟臺中分會的會務推動仰賴 9~13 位執委推動,每月定期開會一次(寒暑期間各休一次),透過集體思考,共同 決策來訂定工作目標。

主婦聯盟可愛之處在於她能容許不同的聲音,不同的意見,作盡情的表達 與激烈的討論,因為這是一個講究「合作思考」的團體(呂玉鈴,1998)。

執行委員是無給職的工作,相當於民間的企業決策者,執委會針對組織工作 的方向、活動辦理、關注的議題、組織內部運作等各項議題進行討論。因為沒有 利益導向,為共同的理想協同努力,參與者均尌事論事進行討論。討論的過程中 彼此間或許會有爭執,但在取得共識後,即合力的去完成。會務推展經費短促時,

這執委又成了臺中分會的捐款人。

執委,就是—執行委員,不是來掛名、掛頭銜的,是要來執行任務、做 事的。主婦聯盟的人都很可愛,大家只肯做事,不愛頭銜,不像很多團體,

搶頭銜卻不做事。自己提企畫案,執行自己想完成的理想(謝麗芬,1999)。

執委既無俸又無薪,偶而還有認養工作,認捐銀子,開會時也會臉紅脖 子粗,會後還要努力實踐(江鳳英,1998)。

臺中分會倡導共同決策,強調的是成員間的互動,包括合作參與,平等原則 的實踐,對於不同的聲音都予以尊重。

二、做中學,學中做

終身學習是提升生命附加價值的最好方式(劉宏鈺、吳明儒,2005),臺中 分會是由一群願意自我成長、關心社會改變的媽媽組成,沒有專家,不強調專業,

透過協力的學習尋求方法,邊做邊找、邊做邊學(戴秀貞,1995b;廖淑娟〃2010),

「學習」包含著重要概念的改變,學習會產生改變,會導致行為恆久性的改變(張 春興,1991;引自廖宮凰,2004),參與者透過臺中分會講座、相關書籍的學習,

內化成為身體力行的生活態度,「媽媽」貼近生活面親和力的特質,產生了令人 折服的說服力。

麗芬與妙如至南投縣環保局「環保小局長」研討會,以「願青山常在,

綠水長流」為題進行演講,因為資料準備充足,講者幽默風趣,索取相關資 料踴躍,我們的努力再一次獲得肯定(主婦聯盟簡訊,第 5 期)。

環境教育是主婦聯盟與臺中分會的主要工作項目之一,臺中分會透過會訊出 版、廣播媒體、到各學校、社區、機關團體宣講、活動辦理、遊行來宣揚媽媽的 環境關懷(謝麗芬,2001)。這群媽媽不是科班出身,也非著作等身,如何從家庭 管理者成為站在講堂上侃侃而談的分享者?

媽媽們環保知識來自專家之專題演講座談、主婦聯盟、臺中分會出版的會訊 或是相關知識搜集(謝麗芬,2001)。主婦聯盟創會董事長陳秀惠對主婦聯盟、臺 中分會媽媽們體制外但卻生活化的自主學習有了很好的註解:

「我們不是專家,對深奧的環保理論並不很了解,但是我仍相信,只要我 們認知生活中的環保常識進而身體力行,那麼主婦這個角色,應該是最好的 環保教育者、執行者及宣導者。」(陳秀惠,1989)。

除了環保專業知識,迎接資訊時代的來臨,已進入中年的參與者為了共同 購買的推動,勇於接受挑戰,從最基礎的滑鼠操控開始學習電腦:

從來沒打過電動玩具,連「老鼠」都不會抓,還要人家抓著我的手移動,

連游標在那裡都找不到。為了打一頁 B5 大小的生活小簡,我可以努力二三個 晚上,忙到深夜。雖然被笑:我用寫的還比打電腦快,但克服困難及一步步 進步的喜悅是無法言喻的,雖已步入中年,誰說我們不能很「科技」呢?為了 共同購買學電腦,我又多了一項武藝(謝麗芬,1998)。

主婦聯盟與臺中分會可說是一個「學習型」的組織,會隨著階段性任務與內、

外界環境的變遷而調整組織架構。因為本身的學習增權益能,進而影響的公共政 策,成為成人學習的一個典範(洪如玉,2002;Liao,2009)。

三、身體力行的生活環保

婦女應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環保行為並影響他人,在行為上能與同道合者共同 進行環保活動(王順美等,1998)。沿襲主婦聯盟創會的主張:「勇於開口,敏於行 動,向鄰居、朋友、親戚介紹和灌輸環保觀念及可行的環保行動。」因為學習帶 來行為的改變,從自身做貣,影響別人的生活態度成為臺中分會參與者共同的行 為語言。

主婦聯盟的形象秉持的原則:身體力行。包包中居然放著裝水的茶杯,

連餐具也隨身帶、把垃圾桶的紙撿出來,果皮也不許放(涵憶,1996)。

我們會從自己做起,出門帶環保筷、環保碗,主婦聯盟的執委、成員都 會這麼做,在家裡也是儘量節小用水用電,從自身做起,也拒用那些化學的 東西(AB0524-4-13)。

在環保生活實踐上,我會要求我自己做(B0325-11-5)。

四、理想的堅持

身兼數職的媽媽們公共事務的參與需要先打點身邊關照的家人,他們可能是

需要寸步不離照護的稚齡幼兒、長輩及配偶,或是缺代交通工具可到遠距離的活 動會場,強調協力合作、共同學習的臺中分會媽媽,有人負責開車,有人負責主 講,有人負責照顧小孩,公共議題在媽媽們的勉力堅持,一點一滴的累積出來。

妙如主講,淑娟開車,文綺和阿雪負責照顧妙如的小孩,最後文綺把二 個小朋友放在乓乓球桌上,免得亂跑。

麗芬與素霞到集集參加座談會,麗芬侃侃而談,素霞在台下拿著奶瓶餵 孩子。(主婦聯盟簡訊,第 3 期)。

公共事務的時間與精力的無償付出,對傳統家庭成員而言是無法理解的,

參與者在退中求進中謀合,尋求家人的認同,爭取自己想要的成長空間。婦女在 有限時間中追求理想實踐,有著「寒天飲冰水」的感受。

能參加主婦聯盟的媽媽應該是倍受公婆、丈夫、子女支持的「幸運婆」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該唸的經麗花都唸,婆媳、夫妻、子女經,在找各種「出 路」、改善的方法、調適的方向,有自己的空間,雖然也累也倦、也寂寞,她 總不斷思考試、放鬆、改進、加一點彈性、加一點鼓勵(逢生,1996)。

五、 勇於接受挑戰的學習精神

從知識累積到理念闡述,對離開學校多年的媽媽而言極富挑戰性,理念聲 張更需要走上街頭發聲。因為使命感克服了不安與恐懼,走過壓力建立自信,過 程中的點滴是豐富難忘的。

離開學校後就沒再熬夜的我,居然為了那即將展開的公園小組綠人解說員 正式登場的活動,半夜挑燈夜戰,背動植物的名稱、特性及古蹟史料。這是一 項挑戰,對自己的挑戰。會員們的鼓勵與親切感,現在的我已經不再害怕了,

而且在會議桌上偶而還有表達的勇氣。我喜歡現在的自己,一個敢於接受成長 壓力的自己(蔡妙鳳,1996)。

早上 10:30 的演講,我 10:10 就在附近徘徊,我不敢進去。踏進會場看見眼 前斗大標語寫著「歡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主任蔡妙鳳」我整個傻眼了。

為了穩住自己,我躲進廁所,內心默念著:「我一定可以!我一定可以!」自從 搞定那個「大」場面,以後的就「沒在怕」了(蔡妙鳳,2009)。

公共事務的參與,主婦們開始有了迵異於單純的家庭生活事務的接觸,公共 場合的正式說話、編輯刊物。

第一次分享讀書心得,心兒砰砰跳,牙齒打顫,語音發抖,窘態百出。第 一次主持空中讀書會廣播節目,現場一片菜鳥滿天飛舞。初學編輯會訊時的

興奮與投入,第一次為教育改革而走上街頭的激情;初次對外宣導演講的緊 張與惶恐(呂玉鈴,1998)。

初成立的主婦聯盟及臺中分會的成員中並沒有環保專家,關心環境尌要從認 識環境開始,在不斷的努力後,身為家庭主婦、媽媽、媳婦的參與者,展現出行 動力,在理念產生到形成政策中發揮社會影響力。

六、 全力以赴的參與

非政府組織的社會服務本質,使參與者充滿了使命感(陳金貴,2002)。因為 參與者的社會使命感與理想性,即便從事的是無償的志願服務,參與者莫不全力 以赴。志願服務是參與者的理念實踐,志工的工作動機並非來自金錢利益,其所 展現出的責任遠超過個人應盡的義務(Ellis & Noyes, 1990;引自江明修,2003)。

公婆當我是在拼社區的面子,老公視為在拼社會大學碩士班、孩子認 為老媽在完成她的理想,妯娌幫我服侍公婆,招呼孩子吃午晚餐。早上起 床手腳不能動、脊椎疼痛,連翻身的力量都沒有,醫生診斷:操勞過度,

氣血不通(江鳳英,1998)。

媽媽的身邊帶著小孩,能做事的時間往往尌是在孩子入睡之後,挑燈夜戰 是常有的事。

回想這段時間前後開了不下 20 幾次的會議,聯繫電話打了上百通。為 了趕進度,經常利用夜裡哄孩子安睡後,通宵達旦…過程中,從積極投入 到萌生退意,最後,「含著眼淚帶著微笑」,終將任務完成(陳裕琪,1999)。

因為利他的、意識型態的參與,得到了心靈上的滿足 (陳定銘,2005),使 得參與者更積極的投入臺中分會的環境運動推展。

因為在過程當中,在付出、學習的過程是歡喜愉悅的,雖然參與的過程中 是無酬的,但是心靈、精神的滿足不是金錢可以替代的,這個部分會讓人更有 動力參與(AB0523-6-14)。

七、 全家總動員

七、 全家總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