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採內容分析法,透過深度訪談及文獻分析探討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 會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的重要生命經驗以及參與者臺中分會的參與動機、心路歷 程、面臨的困難與持續參與的原因,於本章提出結論及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一、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的重要生命經驗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在不同的時期提及率最高的影響因子為:

1.幼年時期:自然人文經驗。

2.中等教育時期:自然經驗。

3.高等教育時期:正規教育、報章、書籍閱讀。

4.社會時期:環保團體。

(三)由於本研究對象全為女性,本研究對「女性」是否為研究對象的重要生命 經驗影響因子進行調查結果:大部分的研究對象對自己的環境行動參與多 出於自己「母親」、「女性」角色的扮演。

(四)因「環境災難」受害常是參與環境保護行動的動機,本研究中大部分的參 與者認為大環境的污染大家都是環境災難的受害者。

二、 臺中分會主要參與者的參與動機 (一) 社會標竿人物的影響。

(二) 自我學習成長-參加台中分會辦理的活動。

(三) 對環境污染的不滿與憂心。

(四) 社會使命感。

(五) 理念認同。

(六) 親友介紹、影響。

(七) 環保、教育等相關資訊取得。

(八) 工作因素。

三、 臺中分會環境保護工作推動的心路歷程

(一) 臺中分會是一個尊重參與者意見、兼容並蓄的環保組織。

(二) 參與者對於自己所推廣的「生活環保」均會身體力行。

(三) 做中學、學中做的組織文化。

(四) 因為理想的堅持克服種種的限制。

(五) 勇於接受挑戰的學習精神。

(六) 面對無償的環境保護工作,參與者皆全力以赴的參與。

四、 臺中分會參與的影響 (一) 個人層面

1. 因為社會參與,啟動自身的學習,進而職能增加。

2. 自我覺知~找回自信、視野擴展。

3. 夢想的延伸~更上層樓:

研究對象以台中分會的參與經驗為立基點,透過對於參與者日 後的生涯發展有深遠的影響:如以主婦聯盟的參與經驗取得碩、博 士學歷、讀書會參與成為全國性的讀書會帶領人…研究對象透過參與 式學習,將女性關注的議題提升為公共議題,激發女性成長的權力意 識影響公共事務,建立婦女成人教育學習的新典範。

(二) 家庭層面

1. 研究對象在臺中分會參與學習到的生活環保及自然飲食觀,會由 親身的實踐影響子女一起做。

2. 因為公共事務參與,研究對象需涉獵各種資訊,了解社會脈動因 而增長知識,鬆動了原有的家庭關係,有助於提升婚姻互動與家

庭地位,家庭生活品質自然提高。

(三) 社會層面 1. 社區影響

參與者以臺中分會的參與經驗,成立「社區讀書會」、「愛心媽 媽工作隊」成立社區志工隊,以「生活環保」的進行社區經營,活 絡社區住戶間的感情。

2. 學校影響

招募相同理念的家長在學校推廣「資源回收」理念,從教育場 域推廣人人可做的「生活環保」。

3. 提供婦女環保資訊、環境行動參與平台

臺中分會因為理念推廣而辦理的環境教育講座、活動,提供社 會環境保護參與、學習的平台。

4. 中部地區婦女環保人才培訓。

(四) 組織的影響:促成臺南分會成立 (五) 公共政策的影響

因為臺中分會(民間團體)的支持,使得臺中市成為全臺灣一個實施垃 圾分類的都市、臺中火車站成功保存、督促臺中市成立跨部會的「臺中市 學校午餐健康促進委員會」等工作實績,臺中分會在公共政策制定的過程 中擔任合作、宣導、協助政策推行的角色,在的環保政策推廣上亦擔任著 監督的角色。臺中分會發展面臨的困難

(一) 內部意見無法統合 (二) 人力不足

(三) 專業不足、人才斷層 1. 與媒體的互動不足 2. 活動企畫不臻完備

3. 新議題開拓的瓶頸

(四) 管理制度未建立,工作效率不彰。

(五) 活動經費來自於十方的捐輸,有來源不穩定的現象。

(六) 訴求未能獲得公部門重視。

(七) 環境保護牽涉面廣,非一己之能達成而沮喪。

五、 持續參與的支持力量 (一) 組織認同。

(二) 同儕的扶持與本身的企圖心。

(三) 環境污染日趨嚴重。

(四) 社會責任與正義感。

(五) 關注的議題與本身相關。

第二節 建 議

依據研究結果,本節提出建議如下:

一、 重要生命經驗與環境教育

(一) 本研究與國內外重要生命經驗研究的共同結果:「幼年時期的自然經 驗」有很高的提及率,足見幼年時的與自然接觸是影響日後環境行動 者積極參與環境保護行動的一個重要因子, 因此在幼年(中小學時期) 的環境教育規畫與實施可朝「自然體驗」方向思考。

(二) 中學時期在本研究中的影響因子項目少,提及率亦不高,與國內的升 學考試制度有關。環境教育宜融入學校各領域的課程及社團的活動中,

有助環境教育之推廣。

(三) 高等教育時期接受的環境、生態等相關領域的「正規教育」亦有助於 環境行動者的培養,目前環境教育法未將大學納入實施範圍之舉有待

商確,建議可在大學通識課程中設計與環境教育相關的課程。

(四) 團體透過法律與政治管道去表達意見,是解決環境問題的重要關鍵,

國內外的研究結果均呈現社會時期「環保團體」影響因子有極高的提 及率,足見環保團體在成年時期對環境行動者的養成有顯著的影響。

臺灣的環境教育該強化民主內涵與群體行動,環保團體可透過各項議 題的環境講座及活動設計進行環境教育推廣,有助於環境行動者的養 成,可有效的解決環境問題。

二、 臺中分會的建議

(一) 組織文化凝聚與使命感的驅使,有助於提高參與者的組織認同感與參與 的榮譽感,有助於組織向心力的提升。

(二) 加強參與者彼此的橫向溝通,主動關懷成員狀況,減少成員因個人因素 退出組織。

(三) 加強人才培育、吸納

新進的人員宜原本的參與者予以陪伴帶領,除了增進成員間的橫向感情 聯繫,有助新血對組織於理念、組織文化的了解,加強新進者的組織認同。

(四) 提升參與者專業能力。

臺中分會可透過共學團體組成交換訊息、本身的學習及邀請各領域的專家 學者講座學習,加強本身的專業。

(五) 加強理念傳播

臺中分會應留意時勢與社會脈動,針對本身可以著力及民眾的需要民生 議題進行倡議,設計相關的活動,一則發揮社會影響力,再則吸納新血加入 組織。

(六) 強化組織與績效管理

建立績效評估方式,可作為組織檢討、修正改進的依據,除了善盡非政 府組織的社會責任,發揮社會影響力,更可秀過活動的辦理吸引更多新血加

入組織,獲得更多人力、經費等資源挹注。可加強組織使命認同,提高向心 力,志工因使命感增加,可提參與意願;工作人員可透過責任感、認知、成就 感及薪資、讚揚、晉升職位等方式提高工作熱忱,提高工作效率。

(七) 善用媒體及行銷能力的培養。

三、 後續研究的建議

(一) 在本研究中與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比較發現,不同地區因為風土民情不 一,會有不同的重要生命經驗,後續研究可以拓展研究對象的多樣性,

探討不同群體、性別、區域、文化間及不同世代的差異性。

(二) 環保團體領袖是積極的環境行動者,是重要生命經驗研究「對」的對 象,環保團體領袖可為日後重要生命經驗研究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