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深度訪談

深度訪談(depth interviewing)是一種為特殊目的而進行的談話-研究者與 被訪問者,主要著重於受訪者個人的感受(perception of self)、生活與經驗(life and experience)的陳述,藉著彼此的對話,研究者得以獲得、了解及解釋受訪者個人 對社會事實(social reality)的認知,透過與受訪者直接面對面的訪問完成,研究 者可以透過此方式,了解受訪者正在做什麼,或在想什麼。(石之瑜,2003;

Minichiello et al., 1995;引自林金定、嚴家楓、陳美花;2005),是一種可以深入 了解問題、獲得資料的方式(王文科、王弘智,2002)。本研究採半結構式深度訪 談可分為:結構式訪談(structured interview)、非結構式訪談(unstructured interview)、

半結構式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與焦點團體訪談。

國內外之「重要生命經驗研究」大部分採開放式問卷郵寄方式取得研究資料,

再透量化分析獲得研究結果,在研究對象與研究者並不熟識,亦無法直接面對面 對談的情形下,深度訪談取得研究資料較郵寄問卷結果來得深入。本研究沿用 Chawla(1999)的研究方式,採用半結構式訪談,研究者依據研究目的設計訪談大 綱(interview guide)做為訪談的指引,訪談者可依實際狀況對訪談問題做彈性調 整(王雲東,2012)。研究者在訪問進行當中擔任引導者角色,除了必要的追問

(probes)外,避免引導受訪者的思考。訪談進行依受訪者興趣隨時調整訪談問 題,以蒐集受訪者真正關心的議題,而不限於研究者事前的準備。

本節就訪談大綱、訪談步驟等進行說明:

一、訪談大綱

訪談大綱依研究目的設計而成,重要生命經驗研究參考 Chawla(1999)、

Hsu(2009)的研究設計而成,訪談大綱分為三部分:

(一) 研究對象之個人基本資料。

(二) 參與環境行動的重要生命經驗。

(三) 臺中分會的參與動機

(四) 臺中分會參與的心路歷程 (五) 臺中分會參與的影響

(六) 臺中分會參與面臨的困難。

二、研究工具修正

研究者依研究目的參考相關文獻擬定訪談大綱(附件一),依指導教授之意見 更正後,再邀請四位相關領域之專家(兩位男性、兩位女性)針對訪談大綱之正確 性、適用性及內容進行內容效度審核,有助於訪談結果達到研究目的。

研究者依專家所提供之建議進行修正後,對研究對象進行正式之訪談。

三、訪談的進行 (一)訪談前的準備

訪談前研究者以電話、電子郵件或當面向訪談對象徵詢是否同意接受訪談,

受訪者同意後,訪談一週前先將訪談大綱以紙本傳真、郵寄(部分受訪者沒有 使用電子郵件習慣)或是電子郵件方式給訪者預先閱讀。

(二)訪談時間與地點

依據訪談對象的需求,在其住家、工作場域或是附近之咖啡座等受訪者覺 得自然舒暢、安靜的地方進行,訪談過程給予受訪者充分的時間表達,在不受 拘束的情形下進行訪談。

(三)訪談進行

訪談進行採一對一方式進行,並徵得受訪者同意以雙機錄音方式記錄訪談 內容,以利後續逐字稿製作,訪談間並輔以重點記錄受訪者之語氣、表情。

(四)訪談結束後儘速完成訪談逐字稿轉譯。

(五)訪談逐字稿檢核

為使訪談內容及資料分析更周延,研究者設計「受訪者信度檢核表」請受 訪者就訪談逐字稿內容進行檢核,對逐字稿之語意未能完整表達、遺漏或是誤 解處予以更正,以提高本研究之信度。

四、信效度

質性研究強調的是能夠反覆出現的結果,即研究者以相同或類似的方法進行 研究可得到相同的結果 (王文科等,2002;薄喬萍,2010)。信度即為可靠性、

可信的程度,在質性研究中的工具即為觀察與訪談,經過反覆的驗證,所得結果 不會改變,即表示研究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王文科等,2002)。

依據研究目的,研究者蒐集與研究相關之文獻細加閱讀與摘錄,再與訪談結 果做比對,以不同資料蒐集確認研究結果的一致性,下就深度訪談信度說明:

(一) 訪談逐字稿檢核

研究者依據訪談錄音轉譯訪談逐字稿,請受訪者依照轉訪談內容與事實 之相似度給予逐字稿之正確性予以內容效度檢核。檢核結果如表 3-2 所示:

表 3-2 訪談逐字稿信度評分表(n=21)

受訪者 評分 受訪者 評分 受訪者 評分 B0325 90 A0422 90 AB0524 90 AB0326 90 AB0426 90 C0524 90 B0328 85 AB0429 90 B0530 90 ABC0401 90 AB0506 90 AB0531 95 C0409 90 ABC0507 90 B0610 95 A0409 90 B0513 95 AB0613 97 B0421 __ AB0523 90 B0620 90

信度平均 1817/20= 90.85

附註:B0421 直接以文字稿提供研究資料,未進行訪談,未做信度檢核。

(二)評分者信度

為避免研究者參與研究環境可能造成角色衝突和感情的投入,因而降低 資料的信度,研究者可透過同儕之間相互檢查確保資料記錄正確性(王文科,

2000,引自薄喬萍,2010)。研究者邀請兩位具有環境教育背景之同儕擔任評

分員,針對研究者的編碼內容及架構進行評分,計算評分者信度,計算公式為:

兩兩計算互相同意度:

互相同意度 = 2M

N1+N2 說明:M:完全同意之數目

N1:第一位評分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N2:第二位評分員應有的同意數目

評分者信度(scorer reliability)由評分者按記分要點分別給

分,再計算其相關係數,即得評分者信度(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

李亦園,1989)。

nx(平均相互同意度) 評分員信度 =

1+[(n-1)x 平均相互同意度]

n 是指參與內容分析的人數,即為編碼員(coder)或評分員。

評分者信度在 0.8 以上時,即表示本結果有很高的信度。若否,則 有修正的必要(楊國樞、文崇一、吳聰賢、李亦園,1983)。

依上列公式本研究之評分者信度計算如下:

表 3-3 訪談逐字稿信度檢核表

項目 深度訪談

完全同意數 322

第一位評分員同意數 353 第二位評分員同意數 322

相互同意度 0.95

平均互相同意度 0.97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研究者並針對與評分員看法岐異處進行溝通討論,取得一致的認同後始進行 研究結果撰寫。

(二) 效度審核

研究者邀請與本研究相關領域的專家就訪談大綱進行效度審核,以確認 談大綱能達到研究目的。本研究邀請的審核專家名單如表 3-4:

表 3-4 訪談大綱審核專家名單

專家名單 服務單位及職稱 專長及領域

王順美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副教授

婦女環保行動及學習、社區環境行 動與學習、環境運動及學習

林明瑞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 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 教授

社會環境教育、學校環境教育

許世璋

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 教授

環境教育、環境解說、環境傳播

劉思岑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 學系環境教育及管理碩士班 副教授

環保非營利機構活動辦理、生態 及環保社區營造

說明:專家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