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五節 臺中分會參與面臨的困難

非營利組織面臨著使命定位、資源管理、社會認同等挑戰 (Drucker,1994)。

經過文獻與深度訪談的分析,臺中分會面臨著內部成員意見無法統合、人力動員 困難、人才培訓不易、行政制度亦不全等困難:

一、 意見無法統合

「人」是組織裡最大的資產,也是組織中最難處理的問題;臺中分會除了職工 (秘書)是有給職外,會務均靠沒有實際約束力的志工推動,家庭主婦在家中的一 切都是隨著自己的意思去打理,走出家庭參與公共事務,要熟悉組織文化、與人 互動、合作無間,都是一個需要學習的轉變;專業知識的累積、成員間看法不一 或互信不足時,組織的「合作思考、共同決策」合議制文化也造成意見整合、 個 人經驗不同也會造成夥伴們互動上的困難,甚至傷害彼此而不自知(張碧如,

2005)。

在組織裡不只要做事,還要處理人的問題,來自不同生活背景的人在一起,

做事方法不可能完美相同,價值觀的認定也有差異,組織的運作不可能完全滿 足所有人的感情(許秀嬌,1997)。

媽媽們對於組織運作的經驗缺乏,會內共同的決策形成無法照顧每個人的 心理層面。也因為對某些議題的專業度不夠或彼此間的互信不足,在執行時會 有些顛簸(許秀嬌,2000)。

非營利組織中,每一個人的意見都是平等的,因而有時不易獲得共識;另也 因志工熱心有餘、專業知識不足,活動推動可能不易形成一致的方向(司徒達賢,

2000)。

每個人都只想表現「小我」的時候,就無法凝聚出「大我」的共識 (B0325-7-2)。

大家腳步不一的時候,姐妹間會有一些埋怨(AB0523-6-5)。

「人」是組織裡最大的資產,也是組織中最難處理的問題;臺中分會除了職

工(秘書)是有給職外,會務均靠沒有實際約束力的志工推動,這些家庭主婦並沒 有組織運作的經驗,走出家庭參與公共事務,要熟悉組織文化、與人互動、合作 無間,都是一個需要學習的轉變。

要做的某些事,我想要這樣做,可是你不想要這樣做(B0328-8-8)。

有最大的困難就是你講話沒有人聽(ABC0507-9-18),意見沒被採納,人 會受傷,覺得不被重視,損失是很大的(ABC0507-9-25)。

大家都各自有理,可是這個「理」沒辦法達到共識,還會彼此傷害 (B0325-7-10)。

志工因為熱情參與非營利組織,如果在組織未受到預期的尊重,失望之餘尌 會淡出組織 (司徒達賢,2002)。

二、 人力不足

在資源、財力的缺乏下,志工的協助是環保團體賴以生存的重要資源,人力 是組織最重要的資源,非營利組織是志願性團體,志工參與出自於個人的意願與 動機,成員的加入或退出沒有約束力(陳定銘,2005)。非政府組織的經費均來自 社會的捐輸,來源不穩定。臺中分會主要成員多為家庭主婦,會務推廣仰賴為數 不多的執行委員,全職工作人員有限的情形下,舉凡教育及婦女議題均在關懷的 範圍,環境議題千頭萬緒,即便是全職工作人員也會因家庭及個人生涯規畫而離 開組織,人員的流動會增加組織運作的成本(張德永,2005)。

想做的事很多,能做事的人不多(B0620-8-17)。

志工人數比較不足(AB0426-6-8)、人力重疊性太高( AB0326-7-6)。

臺中分會的主要參與者為家庭主婦,志願服務參與常是參與者「家庭」參與 的延伸(林秀英,2003),參與成員大多以家庭為重,成員個人家庭經營還是參與 者最重視的部分,面對無償、沒有強制性的社會參與,可以支援的時間有限。

工作人員與幾位執委,由於家庭因素或個人生涯劃離開崗位,使得人事 銜接處於不穩定的狀態,對於會務推廣多少受到一些影響(呂玉鈴,1999)。

家庭與工作常是難以兩美,特別是職業婦女。從事社會運動十餘年的主 婦聯盟資深志工的我,面對孩子的召喚也不得不投降,選擇回到孩子身邊(陳 裕琪,2000a)

參與太多影響我的家庭的事情,我個人不會做到太多(A0422-4-25)。

因此參與者的參與時間常受限於家庭成員:

小孩太小,很難有完整的時間參與(B0620-7-13)。

公婆先後來與我同住,他們都是重病需要人照顧,婆婆會覺得 說我怎麼一天到往外跑(B0530-7-3)

家庭成員的意見也是參與考量因素:

先生一直持反對態度,他覺得女人去外面參加活動會變得很自 我,不太能接受(AB0524-4-24)。

家庭還是很重要,有取得先生的諒解 (AB0426-12-13),一點小 小的壓力大概來自婆婆那邊 (AB0426-12-18)。

婚姻常是大部分女性的生活選擇(Hasen,1977;引自李貞慧,2004),臺 中分會的成員大多以家為重,再參與公共事務,衡量在先生、小孩不在家的 時段參加環境行動(王順美等,1998)在以家庭為前提的考量下,參與者利用 家務之餘、自己方便的時間參與:

我會參加的課程都是我的時間允許的(AB0429-9-18)。

結婚以後以孩子為重心,在能兼顧孩子的情形下,用少數的時間彈性參 加(AB0426-12-1)。

三、經費不足、職工薪資過低

非政府組織理想性與運作資金多來自社會大眾的捐輸,不論國內外的非政府 組織都面臨資源缺乏的問題(陳金貴,2002)。雖然有參與者關注到薪資會影響職 工持續的留任:

我們都需要一些年青人,缺乏後進、精英栽培,不能讓他們餓著肚子在做 這些事(B0328-6-25)。

但是非營利組織因為財源來之不易,對於職工的薪資仍舊以保守經營,使得 職工薪資偏低的情形依舊存在:

希望組織能多給我一點薪資,才能塞住他(配偶)的嘴巴,才能把我人放在 這邊,這是互相,我需要和我的家裡交待,可是不知道誰說這個部分我要回家 自己去處理,就覺得很不受重視的感覺(C0409-9-23)。

擔任決策的志工往往期待職工能為理想犧牲奉獻,但是要一位有家庭經濟 負擔的員工為理想奉獻付出,是有違人性的要求。因而造成非政府組職職工流動 率偏高的情形(司徒達賢,2000),人員的流動率高會造成組織營運的成本(張德永,

2005)。

四、專業度不足、人才斷層 (一) 專業度不足

臺中分會的參與者沒有一位是天生的環保專家,面對層出不窮、不同 面相的環境議題,需要透過不斷的學習才能累積能量。

這裡的工作是個大量耗電的地方,很多東西我們都沒有知識背景,

一定要吸收很多背景知識(ABC0401-8-17)。

走在社會風氣之先的臺中分會,專業環境保護人才難尋,臺中分會的 成員又多為家庭主婦:

既然我接了主任,當然要多花一些時間,可是很多東西我完全不 懂(A0422-4-18)。

專職人員也都是大多由內部成員推荐而來,因而:

人員專業度不足(B0620-8-1)。

我們的秘書有斷層,秘書專業度不夠(AB0429-10-7)。

大家都是家庭主婦,要她們多做什麼也是有限( AB0506-9-21)。

一群素人媽媽,沒有什麼專業,有的就是熱心、熱情,可是沒有 策略、沒有方法,搞不出什麼名堂(C0409-3-4)。

走過 23 年的臺中分會,目前持續參與的決策志工,近半數的成員(9/21) 參與年資均超過 10 年(如表 4-2),臺中分會面臨組織面臨人才斷層的問題。

組織創立初期的理想經歷環境的變遷、時代的改變,有修正的必要。

內部工作團隊不強、會內的執委的人才斷層(AB0326-6-22)。

跟不上的原因是人力不夠,專職和志工以及培訓出來的人能力還 不夠(C0409-5-6)。

這幾年我們的傳承變得比較弱,有人才的斷層(ABC0401-5-21)。

(二) 與媒體互動不足

利用傳播媒體可以將組織所關注的議題擴散,增加民意的支持,利用輿 論的力量可使特定的訴求對象給予壓力並修正行為,達到事半功位的效果。

臺中分會的創會秘書雲惠真女士是媒體工作者(陳裕琪,1990),善用本身媒 體工作專才及資源,在創立初期,成功的將臺中分會的訴求透過傳播媒體而

達到宣傳的具體效果,唯組織續後續與媒體的經營漸弱。

與媒體互動太弱(AB0326-6-24)。

和媒體的關係很重要,後來因為成立比較久,這方面就比較弱一 點(A0409-7-5)。

(三)新議題開拓的瓶頸

非營利組織面對時代與社會趨勢改變,最重要的是為組織尋找使命,建 立使命與任務的共識(張德永,2005)。

唯有更多的參與及更新的創意,才能創造組織的生命力,才能切合 社會的需要。這點,我無能達成任務,是謂苦(陳裕琪,2000b)。

非政府組織面對時代與社會趨勢改變,最重要的是為組織尋找使命,建 主婦聯盟、臺中分會早年倡議的垃圾分類、資源回收訴求已形成政策及全民 共識,環境議題日趨複雜的今日,社會逐漸的轉型,組織因應創辦初期的社 會狀況成立的目標與原來的理想,經過時代變遷是否能再吸引新血願意投入 組織(許世雨,1992),議題開拓是組織未來發展很重要的關鏈,這與人才的 專業度息息相關

五、管理制度未建立,工作效率不彰

非營利組織正面臨使命定位、資源管理、社會認同等種種挑戰(Drucker,1994),

唯有凝聚組織共識,追求創新改革,能因應社會環境的變遷。

開執委會會有情緒化的東西出來,就覺得這個不好,浪費時間,就會覺得 這是一個瑕疵(B0328-13-2)。

組織也是聯絡感情,真正要落實效率,不從這個開始,實在是難,因為大 家都沒有這樣感受,這樣內聚力就會喪失。有效率的人就不會來參加這個會會 遲到、早退,不然就離開了(B0328-13-7)。

主婦聯盟有一些執委是很強勢的,認定秘書一定要怎樣怎樣,工人型的啦,

我的感覺是這樣,所以我就去制定一些管理規條,可是嗆來嗆去後來也不了了之 (B0328-5-20)。

環保團體常受挫於資源不足,影響所及是組織功能不能彰顯,環保工作推廣 不能落實(王麗容,1991),人力和經費的不足、不穩定,會影響組織運作積效(張 德永,2005),因缺乏利潤做為績效指標,非營利組織決策、資源是否善用、使命

是否達成較無檢討改善的急迫性,因為本身管理能力不足,為了團隊精神與群體 合諧,對於成員表現良好或不佳,未能做出即時的處理,鄉愿的結果,變成是非 不分,是非營利組織發展的一大障礙(司徒達賢,2000)

六、訴求未獲公部門重視

六、訴求未獲公部門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