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從教育的角度看教育

第二節 探索現在:教育的覺醒

圖 6.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的問題視角

第二節 探索現在:教育的覺醒

既然「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是屬於教育的產物,自當用教育的角度去檢視教 材定位的問題。在確認這個概念後,接下來就要進一步探討教育目標的價值性問 題──「什麼事物值得教師教、學生學」?意即如范雲所說的「我們到底要給年 輕人什麼樣的公民與哲學教育」?教育活動無法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脫離,也 很少有人能夠遺世獨立、自行生存,所以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發展、甚至是世界情 勢之間都是環環相扣的。因此,在釐清教育未來應有的發展目標及方向前,我們 應該先對現今世界發展的狀況有所理解,尤其是人類目前正面臨的危機,才能知 道我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關於這個議題,曾任暨南大學校長的李家同頗有研究,

並在《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2015)一書中,列出了目前世界的九大危機。李家 文化思想 中華文化

基本教材

文化思想 教育性檢視 中華文化

基本教材

【過去】

【現在】

同是虔誠的天主教教徒,擁有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的電機博士學位,專業領 域為符號邏輯與演算法設計分析等。76雖然李家同並非教育學者出身,但因其擁有 科學專業與邏輯思維,也能將視野放大至思考人類如何發展長遠的智慧,恰好可 以彌補台灣傳統教育之所缺,故值得教育界參考。

壹、人類所面臨的危機

根據李家同的說法,目前人類世界中,所面臨的危機一共有九種──「不重 視道德」、「巨大的仇恨」、「少數人掌握大權」、「少數人掌握科技」、「自然資源的 消耗」、「環境汙染」、「貧富不均」、「軍備競賽」、及「人類的浪費行為」等(李家 同,2015),以下筆者將分別加以簡述。

一、不重視道德

人類一直誤以為,只要建立起好的社會制度,很多社會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

以台灣來說,總是希望藉由制定很多法律條文的方式,去達到降低犯罪率的效果;

但我們也常常對執法者的個人誠信及判決公正性產生質疑,造成政府與人民間無 法互信。這樣的問題,並不是光靠制度面就可以解決。任何制度,如果沒有道德 在背後做支撐,那麼即使法律規定的再完善,都只能防君子,無法防小人。

二、巨大的仇恨

以前的人要搭乘飛機,就跟上公車一樣簡單;但現在卻必須被安全人員檢查 的滴水不漏。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就是因為有恐怖份子的存在。恐怖份子的來 源為仇恨,而目前最大的仇恨,是在伊斯蘭教徒跟西方世界間。西方國家的文化,

常常都只是想「打敗敵人」,用武力去征服,而沒有興趣理解對方。所以我們必須 要設法在不同宗教與種族之間,增加彼此的諒解,否則世界只會越來越不安。

三、少數人掌握大權

很多高居上位者,表面上打著為百姓幸福著想的口號,背地裡卻做盡有害民 眾福祉的政策與行為。這些人主要都是以私欲、利益、及權勢為目標,所以不會 花時間去做一些真正有利於人民的事。當我們對國家政策總抱持事不關己或不願

76 李家同簡歷資料取自《人類面臨的重大問題》(2015)一書之封面折頁。

思考判斷的態度,放任那些不公義的行為持續發生,讓野心獨裁者崛起,最後我 們就會喪失主導自己命運的權力。

四、少數人掌握科技

現在的科技界有一個現象,就是很多攸關人類幸福的重大科技,都掌握在少 數資本家手裡。科技之所以能夠對人類生活有著高度影響力,是因為科技已和經 濟發展密不可分。科技能夠提高工業競爭力並刺激消費,所以就有了它自己的發 展動力,變成是科技在帶領人類走向未來。若科技發展的最終目的,只是為了要 賺錢,且無人願意去省思科技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那麼這樣的趨勢,將使人類永 遠淪為它的奴隸。

五、自然資源的消耗

自從工業革命後,人類就開始大量掠奪自然資源,使得地球環境被快速破壞、

耗損。目前我們尚生活在充裕富足的社會裡,暫時還沒有立即的危機,所以政府 及企業便不斷鼓勵人民消費,而沒有想到未來下一代的資源,極可能面臨竭盡的 危機。一旦資源的數量越來越少,人類就會開始相互爭奪,陷入戰爭與貧困的悲 劇之中。

六、環境汙染

若人類在發展工業之餘,還要同時兼顧環境保護,將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以台灣的河流為例,過去總是清澈乾淨,水中隨處可見魚蝦貝類,但現在河面上 漂浮的都是垃圾,偶爾還帶有刺鼻的臭味;會有這樣的變化,是因為許多工廠都 只想便宜行事,直接將未經處理的廢棄物傾倒至河川中。如此自私的行為,會讓 毒素滲透到土壤和水源裡,再流到海洋中影響魚類;而這些魚類被人類給吃下肚 後,就會殘害人類的健康,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七、貧富不均

世界上的貧富差距之所以會日漸擴大,是因為貧困的嚴重程度,不斷被富有 國家和執政者漠視。他們每天都在大談「人權」,可是這些人所謂的「人權」,都 是屬於政治權利,例如民主和自由,而不是基本的生存權利。當人民想要一頓溫

飽都成問題時,根本不可能會去在乎政治權利。因此,要想消滅貧困,先決條件 就是能有一個講求「清廉」、「務實」及「勇於對抗財團」的政府,再來則是對「平 等」及「社會正義」的追求;畢竟,沒有正義,就不可能有和平的存在。最後再 回到「關懷」的最初起點,以美國解放黑奴運動為例,就是用同理心解決問題的 最好證明。

八、軍備競賽

戰爭的危害,大家都心知肚明,但為什麼世界各國還是不肯放棄軍事工業呢?

因為武器製造可以刺激經濟成長、提升國家內需。另外,由於大國與大國之間有 各種利益要維護,小國的權益隨時會被犧牲掉,所以依賴向外國購買武器是危險 的;畢竟在軍備競賽中,小國永遠不可能會勝利,還可能會因此賠上國家的整體 發展。政府應在教育及環境面向上有更多的投資,而不是一直將鉅額資金拿去補 充外國的國庫;唯有致力於提升國家的整體競爭力,才是台灣最好的保障與國防。

九、人類的浪費行為

政府和經濟學家經常鼓勵人民消費,讓節約變成一種罪惡,因為節約會引發 經濟衰退。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好像我們不只要消費,還一定要浪費才行。例 如現代科技的發展動力,是為了鼓勵大家不斷花錢購買新產品而研發;但過去的 科技理念,卻是以改善人民生活福祉為出發點。當然這裡指的意思,不是說人類 的消費形態一定都要簡樸至極,而是強調不要「過度」消費,以免形成不必要的 浪費。因此,如何拿捏好在「消費」與「浪費」之間的尺度,是一項極需被重視 的議題。

綜合以上九項問題,李家同表示,這些或多或少都和「道德」有一些關係。

雖然每個人對道德的定義不見得都一樣,但總歸可以用「不要過分自私」來形容

(李家同,2015);意即,目前人類所面臨的危機,其實是來自一種「缺乏同理心」

的思維模式。當人類缺乏一顆願意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心時,就會做出很多扭曲 人性的事。例如,領導者忽視陷於饑荒中的人民,執意進行軍備競賽;制定多如 牛毛的法條,卻只能規範到不會鑽法律漏洞的一般百姓;為了賺取更高額的利益,

許多工廠根本不在意河川已被汙染等。沒有人是完美的,我們唯一能做、也該做

的,就是儘量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教育學者吳清山指出,地球上所有的人類 都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戰爭、難民、或氣候等問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置身 事外;學生未來都將成為地球公民的一員,故教師必須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地 球公民素養」。所謂的「地球公民素養」,可以界定為:

一位現代公民具有多元、宏觀、關懷、正義和永續的知識、能力和態度,能夠善盡 公民責任,致力建立人類的美好社會。(吳清山,2016:2-3)

這樣宏觀的視野,不只應出現在解決人類危機的面向上,更應在教育中徹底 落實。如何培育學生具備國際觀,使其不僅懂得愛自己,也愛社區、社會、國家,

甚至整個地球,實為教育發展極為重要的課題(吳清山,2016)。西元 2002 年 11 月,全世界共有五十個以上的國家,參與在荷蘭所召開的「歐洲全球教育大會」

(Europe-wide Global Education Congress),並提出《馬斯垂克全球教育宣言》

(Maastricht Global Education Declaration),呼籲各國要重視能為孩子打開全球視 野的教育,以面對未來社會的威脅與挑戰。77換句話說,「全球素養」(global competence)之培育,已經是一種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另外,由「經濟合作暨發 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

所舉辦的「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PISA),78為了要深入研究各國學生的全球素養狀況,更在去年(2018)首度 進行了全球素養調查;由此可見,教育國際觀的議題,廣受世界組織所重視(周 珮儀、王雅婷、吳舒婷,2019)。

77 關於此宣言的原文內容,請見:https://rm.coe.int/168070e540

78 PISA 是一種評量學生基本知能的國際性比較研究,自西元 2000 年開始,每三年舉辦一 次。該計畫之評量對象是各參與國家的十五歲學生(以台灣學制來說,大約是國三至 高一的階段),評量內容則為數學、科學、閱讀等三科。其測驗方向注重生活情境與應 用性,需要靈活地運用學科知識與認知技能,並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台灣是 在 PISA 舉辦到第三次時(2006 年)才開始參加,當時的成績排名為:數學平均第一,

78 PISA 是一種評量學生基本知能的國際性比較研究,自西元 2000 年開始,每三年舉辦一 次。該計畫之評量對象是各參與國家的十五歲學生(以台灣學制來說,大約是國三至 高一的階段),評量內容則為數學、科學、閱讀等三科。其測驗方向注重生活情境與應 用性,需要靈活地運用學科知識與認知技能,並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台灣是 在 PISA 舉辦到第三次時(2006 年)才開始參加,當時的成績排名為:數學平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