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教學設計與教學實施

第三節 教學實施

四、 教學實施之師生反應

(一一一一) 學生問卷結果學生問卷結果學生問卷結果 學生問卷結果 (1) 教學流程

本教學流程之運作過程為:從情境理解開始,藉由課文情節問答帶出 詞彙練習與文化討論,接著針對口語句型進行練習,作為後續會話演練基 礎;接著讓學生運用所學,理解相關主題影片內容、進行進一步文化討論,

並自行統整所學詞彙、口語句型之溝通功能,進行短劇創作與演出。參與 的四名學生對於這樣的流程安排,有一位表示「非常喜歡」,兩位表示「喜 歡」,一位表示「普通」。

(2) 學習準備

由於教材為劇本,篇幅較一般形式為短文或對話的課文長,一課內容 約兩千字,生詞約在 120 到 140 個左右,本教學設計將整個課文故事視為 一個大情境,因此要求學生在上課前將課文聽完、讀完,並預習生詞,學 生對這樣的準備份量反應為:「太累了」(兩位)與「還好」(兩位),雖然 反應與語言程度有關,但這樣的準備份量的確不輕鬆,應視為設計上改進 的標的之一。

(3) 教學活動

在所有的教學活動中,有兩位最喜歡「會話演練」的教學活動,原因 為「我可以了解這課句型的運用,試著自由說說我們學的句型」、「幫我了 解中國人的說法」,另外兩位也都表示「喜歡」,可見學習者能夠理解會話 演練之學習目標與功能,活動本身亦能幫助語言學習、引發學習動機。另 外兩位學生則表示最喜歡影片欣賞與討論的活動,因為「影片很有意思」、

「可以聽其他人(指影片中演員)的口音。」可見影片在引發學習興趣與 使學生接觸課本之外的語言形式所有幫助,並且,在問及「看影片是否讓 你學到台灣的文化」時,所有學生皆表示學到「很多」,可見影片的確能夠 提供具體明確的文化素材,來幫助學習者直接理解文化特色。

120

此外,在「文化討論」的教學活動上,有三位學生表示這對他們學習 中文「有幫助」,有一位覺得「非常有幫助」;在「短劇表演」活動的功能 上,學生認為可以幫助他們「知道台灣/中國人會怎麼做」、學到「怎麼用課 本的生詞」、「怎麼用課本的句型」、「知道以後在這種情形下要說什麼」。

(4) 教學成效

在教學成效方面,四位學生在被問及「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你知 道台灣/中國人怎麼說話嗎?」時,都表示「可以」;在「可以幫助你說中文 的時候『言行得體』嗎?」部分,則皆表示「有幫助」。

(二二) 二 教師問卷結果教師問卷結果教師問卷結果教師問卷結果 (1) 教學準備

在「教學準備份量是否合宜?是否有哪一天的教學準備曾發生困難?」

此題中,教師並未對自己的教學準備加以著墨,但指出:

「學習新選廣播劇的學生可能會遭遇的問題是在第一個小時以前學生就要把 生詞、課文全部預習完,這是比較困難的地方,因為新選廣播劇的一課生詞量多 達七八十個,而且課文長度也很長。」

教師觀察與學生對學習準備之意見吻合,更證實此為教學流程上需要 改進的部分。

在「請問您願意繼續使用這項教學設計嗎?」的回答中,教師表示:

「非常願意,我相信學生也非常喜歡,但是備起課來相當費心力,若有不同 老師合作一起做出教師手冊那是最理想不過的了。」

沒有配套輔助教材,造成備課負擔沈重,是本教學設計在教材選擇上,

可能需要加以考量的部分。

(2) 教學設計

在教學流程方面,教師表示:

「流程安排很恰當,符合學生的學習順序。再事先給予學生下堂課的上課資

121

料,例如生詞例句、句型意義及用法解釋、句型作業等,都有助於學生在課堂練 習上更容易進入狀況以及吸收。」

在教學方式上,教師針對會話演練提出的意見為:

「有一些對話模式給的指示不夠清楚,也會造成障礙,如

A:「B啊,…啊?」

B:「…啊。」

A:「你…囉?」

B:「我…。」

A:「…呢?」

B:「…呀!」

A:「…?那多SV啊!這樣吧,…。」

另外,教師也對語氣詞、感嘆詞教學提出看法:

「各種語氣詞「啊、喔、呢、唉、囉」等的運用是比較難掌握的,除了發音 語調不能掌握以外,使用的時機也是一大困難。但是老師無法說明這些語氣詞的 功能,學生只能機械性模仿老師。因此建議教學設計這些語氣詞的教學與練習。」

至於影片的功能,教師的觀察為:

「學生對影片非常感興趣,不論是對演員的表演方式或是內容他們都感到很 新鮮。影片提供一個台灣人標會時的情景,他們可以用視覺、聽覺去感受到課文 所提及的活動,並且影片述及更詳盡的標會方式,都可以填補課文的不足。影片 後的討論讓學生對比兩個文化,可以讓他們對目標語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並且 可以訓練他們以中文說出兩個文化的相同或相異點。除此以外,在語言能力方面,

由於影片中的內容與課文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還能帶領學生想起相關的生詞,

在討論的時候學生自然有使用課文生詞的需要,進而達到生詞應用的目的。另外,

影片提供學生一個真實的討論環境,而非一個課堂中設計出來的假情境,學生所 要表達的都是他們心中真正所想的,對他們來說這樣的對話是更具意義的,同時 也是一個課堂學習應用與成果驗收的好機會。」

(3) 教學評量

122

對於本教學設計的評量方式,教師的建議為:

「課堂表現、 短劇創作都很合適作為學生學習狀況的評估,但學生的短劇創 作不宜貿然請學生寫後就在課堂上表演,教師應該先批改劇本,再讓學生表演。」

另外,對於評量形式,教師提出一個新的想法:

「增加一個針對一個對話的理解測試,看了對話之後,請學生評估說話者的 關係、態度等。」

(4) 教學成效

在回答「根據您的觀察,此教學設計是否能夠達成「增進學生文化意 識與文化能力,並使學生於在目標語環境中言行得體」的教學目標?」此 題中,教師表示:

「藉由情境式對話練習、觀看影片以及短劇表演都可以幫助學生在目標語言 環境中言行的得體,而文化討論部分則可以增加學生的文化意識,這個教學設計 的確能達成「增進學生文化意識與文化能力,並使學生於在目標語環境中言行得 體」的教學目標。」

教師亦比較了使用新教學設計後,學生學習情形的改變:

「使用新的教法,學生興致比較高昂,尤其是在對話練習以及看影片時。練 習對話時有時候學生的創意與掌握句子的能力有令人驚訝的表現,也會出現許多 笑點,增加課堂活潑的氣氛。有時候學生在模仿中國人說話時故意誇張其語氣與 表情。此外,對話中的情境與口語句式相互搭配,更能夠讓學生明白使用這些句 式的時機及氣氛,並且在被要求融入所扮演的角色下,學生更能身歷其境地感受 情境的真實性與句式的實用性。對話後的文化討論能則能讓學生在抽離角色後以 自己的身份與觀點給予評論、對比文化的差異,我很喜歡這種教學設計的巧思。

原來的教學方法比較傾向以第三者討論劇中故事以及劇情,藉以瞭解生詞以及句 型,雖然也討論了文化部分,但是缺少讓學生融入情節、設身處地演主人翁的機 會,當然也就少了旁觀者一躍為當局者的感受的鮮明對比。我相信這種鮮明的對 比能讓學生對於接觸的文化、內容產生深刻的印象,而非只是表面性地學習的生 詞、句型而已。」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