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需求分析與前導試驗

第一節 口語教學現況

二、 現行教材

我們從上述整理分析可以發現:目前華語中心的課程,仍然以教材為 導向,不但課程名稱即是教材名稱,教法也偏向依循教材的呈現與安排,

目前雖然已有教學內容偏向「口語作為口語體」的口語會話課程,但學生 無法以「聽力課」、「閱讀課」、「說話課」等技能分類來選擇課程,若教材 名稱中未指明(如「報紙」、「新聞」、「小說」等),也較難辨識課程所要接 觸的語體;學生在升級選課時,往往需要費心查詢教材內容;但即便教材 內容安排看似適合學習者需求,實際的上課情形與教學重點,往往還是由 教師決定,其中的個別差異難以掌握。

二、 現行教材

現今已有數量眾多的華語教材出版,新的教材亦在陸續研發中,現行 教材中受歡迎並廣為採用的口語教材為數不少,然而並非所有教材都顧及 了文化與語言教學的融合,有些看似有文化內容的教材,也並不一定是適 合的語言課本。徐家楨(1996)曾指出,有些課本在課文後附加一段關於 中國文化的英文資料,僅是形式主義的作法,並未真將文化教學融入教材;

而介紹中國文化知識的課本,可做課外閱讀資料,卻因為未遵循語言教材 循序漸進、反覆鞏固的編寫原則,不能作為語言課本。因此,若欲將文化 教學融入語言教學,勢必需要在教材上審慎選擇。

根據魯健驥(1990)之分類,語言和文化相結合的教材分為兩種:一 種「以文化項目為綱,一切環繞文化項目進行」;一種是「以語言形式為主,

與文化項目緊密結合」後者又可分為三種類型:(1)課文本身直接介紹文化

(如「中國人怎麼問年齡」);(2)課文反映的文化項目需要透過情境說明(如

57

「購物」一課藉出現在百貨公司及小攤上的兩段對話說明中國購物方式的 不同);(3)課文通過註釋說明文化項目。

為求瞭解目前台灣地區中級華語口語教材現況,筆者選擇六本在台灣 各華語中心經常使用為中級口語會話教材之教科書,檢視其語言內容及文 化內容,分析其結構、特色與優缺點,以作為體驗文化口語會話教學設計 之教材選擇之參考依據。六本教材之基本資料如下:

(一) 《實用視聽華語(IV)》(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主編,教育部策劃,2008) 台 北:正中書局

(二) 《遠東生活華語(III)》(葉德明主編,2006)台北:遠東圖書公司 (三) 《今日台灣》(鄧守信、孫珞,2004)台中:東海大學華語中心。

(四) 《中國文化叢談》(國立台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主編,1993)台北:

國立台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

(五) 《新選廣播劇》(國立台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主編,2000)台北:國 立台灣大學國際華語研習所

(六) 《迷你廣播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主編,2008)台北:

正中書局

以下為上述六本教材之綜合比較表:

58

59

60

61

根據 Hammerly(1985)對文化的分類來審視上述六本教材,可以發現:

最能展現華人社會之行為文化者,當屬表四-3 中《新選廣播劇》與《迷你 廣播劇》兩本教材,其角色多元,故事背景反應社會生活現況與目標語文 化之行為、思想與價值觀念。《中國文化叢談》之「文化」,則全屬成就文 化與知識文化範疇,雖在對話之中可瞥見行為文化之表露,但就全書內容 而言,學術性的文化知識仍多於影響語言行為的行為文化;《今日台灣》之 行為文化內容豐富(如中國人喝茶、喜愛小吃與夜市等飲食、生活習慣;

婚姻觀念、對升學考試之想法等),然多為說明性質,並非直接揭示語言行 為。《實用視聽華語(IV)》與《遠東生活華語(III)》則成就、知識、行為文 化無所不包,然仍以成就文化與知識文化為多。

就教材之語言形式與體裁而言,《新選廣播劇》與《迷你廣播劇》由於 為劇本模式,文本全數內容皆為角色對話互動,在體驗文化教學觀所重視 的「對話情境」上有完整的呈現,語體亦十分口語化;《實用視聽華語(IV)》

與《遠東生活華語(III)》則採課文與對話各半形式,在對話部分可幫助學習 者習得語言互動方式,但語言形式則因經過編修改寫,用以呈現生詞句型,

因此在真實口語的呈現上,不如小說、戲劇類教材;《今日台灣》之課文則 全為敘述體短文,不含對話,雖然在討論問題、課文後口語活動的設計上,

屬於口語形式,但由於主要內容為書面語體,若要以真實口語、交際口語 為教學訴求,《今日台灣》並非適合的選擇。

三、 小結

根據楊啟光(1985)的口語語體分類,相聲以及話劇、電影、電視劇 中的對白,雖以書面形式呈現,但由於直接來自群眾的口語,可說是是群 眾口語的集中表現和藝術化,又能反作用於群眾口語,因此應自書面體中 劃分出來,歸類為口語語體之一的「表演體」。現行口語教材中,《新選廣 播劇》與《迷你廣播劇》一類的劇本型教材,在語言上能直接反映口語的 特徵,在教材內容上,又可於戲劇情節中呈現華人社會之行為文化,並且 讓學習者接觸不同角色之語言行為,脫離一般教材對話生硬、不自然,對 話角色單調、不能反映目標語母語者行為特色等缺點,是在使用體驗文化

62

教學觀進行文化融入口語教學設計時,可優先加以考慮的教科書。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