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教學流程

一、準備階段

本研究欲進行的時間在 103 學年度下學期。但為了讓學生即早練 習發表、討論、闡述自己想法,研究者與自願參與教學實驗的教師在 上學期利用課堂時間設計延伸問題、學習單讓學生討論發表,並在領 域研究會達成共識:段考題多出開放性問答題,讓學生有機會論述。

並依照教學素材如下例:

圖 3-3 課程中供學生討論之延伸問題

研究者所出之上學期第三次段考段考題問答題部分如圖 3-2:

62 多的海洋世界(SeaWorld),頂尖殺人鯨訓練員布蘭奇奧(Dawn Brancheau),和殺 人鯨 Tilikum 表演時,Tilikum 突然發脾氣,躍出水面,攔腰咬住她搖晃,硬拖 她到水底,淹死了與牠最親密的訓練員。

選擇爭議性的 SSI 做為課程素材。Phoenix(2000)認為生物科 技議題能提供教師情境去闡述科學、技術、社會彼此相依的情況,也

63

能讓學生判斷其中的倫理議題。本研究選擇的兩個議題是:「遺傳諮 詢/基因篩檢」、「基因改造生物」。SSI 之議題設計必須符合學生的認 知發展與課程目標,以學生的先前經驗和教材內容為基礎,問題須為 結構模糊且與真實生活相關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為此,在設計議題 時,除分析教材中的主概念外,也搜尋網站資訊、報紙、自然科學的 雜誌和書籍,一併作為問題情境的素材,使學童能透過問題解決而將 教材中的科學知識應用於真實情境之中。

除此之外,亦針對 Zeidler(2005)提出 SSI 架構應具有個案導向 的重要內容,研究者在基因檢測議題教學中,加入一個台灣亨丁頓氏 舞蹈症患者本人,在面對基因檢測的心理衝擊與兩難狀態,所寫下的 公開文章,期待能藉由此篇文章讓學生更能同理情境。

三、實施階段

研究者分別將四個班級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四個班級都進行一 次 3 節課之社會性科學議題之教學,皆給予論證因子寫作學習單(附 錄二)。差別在於,實驗組學生將有一節課時間到電腦教室利用網路 自尋不同面向的議題素材,並有一張學習單紀錄學生查詢之資料(附 錄三)。兩組的社會性科學議題課程流程如下:

64

表 3-5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教學流程

實驗組 對照組

第一節課 議題介紹(教師提供素材) 議題介紹(教師提供素材)

第二節課 電腦教室蒐集議題素材 教室小組討論 第三節課 小組討論/口頭發表 口頭發表

本研究將學生依據上學期自然科學期成績異質分組進行討論,老 師給予素材時提供兩難情境。收集各方面資料後,給予大張海報紙與 便利貼(設計見附錄四),讓小組收集支持與反對的理由並做出決定。

最後由各小組口頭的發表讓全班一起聆聽和討論。藉由課堂同儕之間 口語的互動與書寫式的論述,促進學生對 SSI 議題的認知與建構。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