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轉變階段二-方案嚐試期

第四章 課程探究歷程

第二節 教學轉變階段二-方案嚐試期

方案嚐試期重點在於基礎能力的建立。基礎能力是幼兒進行探究課程前的必 備條件;然而,並無任何人天生就俱有基礎能力;換言之,基礎能力是需要慢慢 培養,更是需要較有能力的成人或同儕「教」出來的。經常耳聞幼教工作者大聲 疾呼:「我們要給孩子一個解決問題的能力」。事實上,這些文字絕非是喊口號或 憑空而來的;試問一個並無協助獲得基礎能力的教學,要如何支持幼兒自信的走 在學習的的路上?又要如何能獲得真正解決問題的能力呢?多年來,我不斷的和

79

這些現場問號對話,直到接觸了詹志禹(2002)之《建構論》,才解開心中種種的疑 惑;此段敘述是 1986 年 Bodner 所提出

知識是建構而來的;雖然如此,但並非所有知識都要學習者建構。Piaget 曾將 知識分為:物理的、邏輯數學的和社會的知識,其中屬社會知識是可以藉由 直接教學方式學習,並不需要透過建構的活動來學習,而其餘兩者的教學則 必須是以激發和協商的教學方式,代替直接教導或灌輸的教學方式,學習效 果才會卓著、持久;另外,1983Cobb&Steffe 強調,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觀 點,也相當重視學習者的自然想法以及學習者的先備經驗。(p.134)

有了上述文獻支持,我大方的「教」了,以引導及示範方式,幫助幼兒了解 如何搭建基礎能力。此外,學期初為何欲先「教」基礎力?其實有三個重要因素,

首先幼兒基礎能力不足,將影響探究課程的學習品質;《小小探索家-幼兒教育中 的方案教學》之一譯者彭欣怡( 2003 )序中表示,「方案教學」存在著許多迷思與問 題,其一,當幼兒基本能力不足時,是很難進行方案的。的確,當幼兒基本能力 不足,所導致的挫折與畏懼,著實將會影響探究課程的進行;因此,讓我更確信 一定要「教」,「交」給幼兒基礎力,讓幼兒有更多的信心去迎接學習上的各項挑 戰;其次幼兒尚在適應期階段,無法即刻進行方案教學,如何讓幼兒輕鬆自在的 適應環境,才是期初重點;最後,課程被學校行政雜務所干擾,時間總是被切割 成片段而難以連貫,總是無法充裕的進行探究課程。

事實上,於國小附幼環境中,的確有著許多兩難的學校活動,總是喧賓奪主 干擾了真正的核心課程,內心掙扎著欲忽略卻又無法忽略。其實,與其抱怨不如 正向思考,善用片段零碎時間,來幫助幼兒建立基礎能力,成了方案教學探索階 段前的最佳選擇。另外,身為幼兒教育工作者,需要清楚了解自己的核心課程和 非核心課程為何?才能做適度之取捨,並且去尋找最佳的調整方法。譬如一魚三 吃去完成繁雜的宣導工作、非核心課程集中於一天或安排於下午進行等;皆是兩 難中的折衷辦法。如此顧及了學校活動、顧及幼兒適應問題;同時也顧及幼兒基 礎能力獲得,於三顧齊全後,將更能順利的進行方案教學的下一個階段。

方案教學也可以配合較結構性的教學,如以教師為主導的團體活動(林育瑋等 譯,1997)。因此,本階段中重點於實施較結構性教學,幫助幼兒獲得基礎能力。

以下將先進行第一策略先「教」基礎力~五力全開;將逐一作研究歷程敘述。其

80

81

R1 是大班舊生,點心用畢值日清潔桌面時,教師發現他無法將抹布擰乾擦拭,

而任由水流至桌面及地板;R1 經過了一年的中班學習,為何連擰抹布的基本 動作卻無法完成,令人納悶。再看看大班 R22 用餐情況與 R1 也差不多,只會 負責搬椅子,每次餐畢後杯盤狼藉,桌面、地板上到處是飯粒…。

燕子教師表示:對於舊生,在餐畢清潔方面一直是採取分工制。R1 能力不好 速度又慢,經常是同學代勞他的工作;至於能力較好的孩子,就安排每個人負 責一項,會擦桌子的,就每天擦桌子;會掃地的,就每天負責掃地;會撿飯粒 的,就每天撿飯粒」。

終於明瞭為何 R22 手腳俐落的善於倒扣椅子,卻無法自覺吃得滿桌滿地的飯 粒。如此,我看見孩子只學會一個熟悉的單一能力,至於其他能力卻無法獲得 學習成長。 (省誌 101.9.10) 自理力如此重要,舉凡如廁、洗手、用餐、喝水、個人清潔、環境清潔、整 理,皆是自理力培養重點;然而,幼兒皆來自不同家庭背景,在家庭教育、環境、

經驗等的不同因素下,可能產生習以為常的不良生活習慣及價值觀。這些教室中 層出不窮的摩擦與衝突事件,影響著小小社會的和諧運作,讓師生關係更為僵持。

如此衝突的互動關係,將導致學習停頓或減緩,如此還能奢言教學成效嗎?

當幼兒無法完全獨立自助時,將會影響未來學習,這是不容質疑的問題,因為

,沒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可以去幫助幼兒獨立自信與解決問題;另外,能力強的幼 兒能力將會更強;能力弱的幼兒相對地也將更弱了。如此工作不當的分配方式,

幼兒成了工廠輸送帶上機械執行的代工,日益重複簡便單一的工作。但問題是,

只熟悉單一技能,是無法真正獲得各項自理力、更缺乏對事物全盤性的了解;那 麼,學習當然也將嚴重被受限了。因此,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從自己開始,學習對 自己負責,先學會如何把自己打理好,才是當務之急。

2.圖像、歌謠啟動溝通密碼

眾所週知,衝突少師生關係好,學習將更好!高品質學習前提,要有良好師生 互動;然而教學現場並非如此。

教室現場中,R9 洗個手,整身濕淋淋的回來、R6 打翻點心,等待教師收拾。

R12 用個餐,掉得一桌一地的飯粒、R17 藏在抽屜、外套口袋的食物、R23 一 餐要花上一個小時用餐時間、R15 喝個水,溢得一地的茶水、R22 直衝橫撞的 鼻青臉腫及扭傷腳踝、R 1、R24 大班還不會穿脫衣服,甚至大熱天穿著厚重

82

的外套…等類似事件,總是在教室中每天不停的、重複的上演著令人困擾的戲 碼。師生僵持、催促的氛圍,又要如何進行師生合作的課程?(省誌 101.9.19) 上述衝突事件顯示,幼兒似乎無法理解教師的語言及想法;因此,一而再、再

而三重複同樣的班級困擾事件。難道在幼兒認知中,「說教」成為了一串串奧秘的「火 星文」了嗎?有何溝通橋樑能促進師生良好的互動呢?2012 年學者陳淑芳表示,幼 兒「識圖力」是必需培養的能力;「識圖力」可否改善師生緊張關係,讓班級氛圍較 緩和呢?此觀點,讓我開始思索關於「識圖力」要如何運用於教學現場中的問題。

也因此,決定嘗試使用「圖像(幼兒繪圖、現成圖片等)」加上「歌謠」、「故事」或「遊 戲」等搭配之步驟,和幼兒作雙向溝通,也讓抽象的事物轉化成具象的意念。例如 洗手歌~洗洗手,摸一下,1.2.3.4.5.6.7.8.9.10,洗好了,嘟.嘟嘟.嘟嘟.

嘟.嘟.進教室。我好棒!

幼兒唱「洗洗手」時,打開水龍頭將手沖濕,唱「摸一下」時,就是摸一次 肥皂(孩子愛玩肥皂,經常滿手肥皂,造成洗不淨弄濕衣物,又耽擱時間的主 因),唱「1.2.3.4.5.6.7.8.9.10」時,就是搓洗小手,唱「洗好了」時,沖 水洗淨,唱「嘟.嘟嘟.嘟嘟.嘟.嘟.」時,就是將手中水滴抖至水槽內,讓地 板保持乾燥,唱「進教室」時,是提醒自己儘快回教室。唱「我好棒」時,

那是一個成就鼓勵,也是一種「自我回饋」。

在孩子尚未建立時間的概念下,可以透過簡單約 1 分鐘左右的洗手歌,唱著 歌愉悅洗手,再看著淺顯易懂的步驟圖片及文字,提醒唱完洗手歌,就立刻 進教室,減少玩水弄濕衣物的次數;同時,減少了教師催促的衝突。

(教誌 101.9.19) 善用圖像溝通、學習自主自律。無論是哪種自理圖像,只要提醒幼兒善用口 訣完成自理步驟,其自理能力也就相對提升了。透過此策略,結果發現教學成效 極佳,似乎有個溝通的密碼被啟動,幼兒可以理解圖片所傳達的含意,也能快速 察覺及修正錯誤的行為,此發現,除了促進幼兒自理力的培養外,班級經營的困 境著實改善了許多;因此,增加更多關於圖像的教學策略,例如

穿衣歌~小腳丫,進電梯,咻~~~~101 大樓到了(外套拉鍊);另外、還有 刷牙歌、喝水歌、掃地歌、回家歌、走路歌、大餅乾小餅乾摺抹布、大豆腐

83

小豆腐摺棉被、小白兔豬尾巴綁塑膠袋、衛生紙桌墊、溫度計自動穿脫衣服、

動物隊伍、走路盛點心的隱形線、服裝儀容的魔鏡、鱷魚剪刀…。

一日 R11 輪值當值日阿兵哥,用餐前在水槽內準備抹布,邊洗抹布邊唱:「洗 抹布、洗抹布,1.2.3.4.5.6.7.8.9.10.洗好了,大餅乾擠奶油(正方形)、中 餅乾擠奶油(長方形),小餅乾擠奶油(小正方形)、小小餅乾壓一下(小長方 形,雙手擠水),扭、再扭、再扭,真好吃!進教室。」,每唱完一次,就 洗好一條,唱完八次,也洗好八條…。 (教誌 101.10.11) 「圖像搭配歌謠」是一個自我指導的好方法!教師將能逐漸退居幕後,不需耳 提面命、緊迫盯人,而只要些許的引導及協助即可,著實降低了師生關係的緊張 與衝突,營造出雙贏的學習氛圍。

我:三班來講,圖像東西在我們班上是很多的,你覺得如何?對孩子有幫助嗎?

燕子老師:幫助是有啊!比如說洗手歌,數字歌。

我:那用這個方式去,尤其是特殊生去做呢?有成效嗎?

燕子老師:用這個方式對特殊生效果更好,因為團體生活時,他沒辦法跟著團 體呀!其實有它的效果在啦!因為就像孩子出去洗手那個,我覺得很好用,比 如說特殊生 R30 他看到鴿子那個圖像,出去了然後跑回來,以後都自由啊!

那個圖像就很清楚知道。 (訪談 101.10.18) 我:為什麼你最近去尿尿很快就會回來?

R30:我飛回來的時候,我要刷牙,然然飛回來了

我:以前你都飛不回來,再外面逗留很久,為什麼現在都會飛回來?

R30:我都會飛回來啊!就老師叫我飛回來的啊!鴿子會飛,在天空上飛的

R30:我都會飛回來啊!就老師叫我飛回來的啊!鴿子會飛,在天空上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