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學轉變階段四-方案慶賀期

第四章 課程探究歷程

第四節 教學轉變階段四-方案慶賀期

方案慶賀期如同「發現寶物」時的喜悅,享受著甘甜的滋味;其實,「尋寶」

勢必遇見一些挫折與阻礙;只要抱持輕鬆的心情,陪著幼兒一起吹著口哨,享受 著一路上探究的美景;學習偶爾讓師生「停」一下、「看」一下、「想」一下,甚 至「挑戰」一下可能被修改「尋寶」路線圖的彈性與創意。方案慶賀期階段重點,

就在於行動中發現實際問題、進而解決問題的探究及慶賀歷程。

如 Chard(1992)表示,方案一詞與研究有關,透過豐富的具體操作經驗,以 了解象徵性的意義;一個方案包含訂定計畫、操作以及努力完成計畫,同時達到 共同目標(引自林育瑋等譯,1997)。

事實上,在教學轉變前三個階段中,各有不同執行要點,關係著方案慶賀期 的順利與否;在慶賀期階段中,除了不斷建立幼兒豐厚基礎能力外,還不斷催化 及醞釀與主題相關的學習經驗,其目的是欲藉此對主題概念能有更深層的理解及 認識,以激盪出進一步行動實踐的學習動機。在本研究慶賀階段中,參酌 Chard

110

五特徵探究方法,靈活彈性發展適合班級的教學模式。以下將逐一說明第一策略 五特徵實作~交互使用探究學習,實施流程如圖 4.10 所示。

圖 4.10 教學轉變階段四實施流程圖 一、第一策略:五特徵實作~交互使用探究學習

過去課程採取以教師為主導或強調讀寫算的認知學習,幼兒只需要「坐」、

「聽」、「寫」及「模仿」即可;幼兒只會坐而言、無法起而行,也不能起而行,

如此,完全是忽略了行動實踐的要素;而以幼兒為中心或採取非結構性課程學習 的話,付諸行動乃是構成其實踐的首要因素。事實上,若只能坐而言而不能起而 行,確實扼殺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如此就非方案教學的真正要義了;換言之,幼 兒無實際行動就無法構成方案。

要達成任務目標,必須發展出一個有效的學習策略;事實上,五特徵實作技 巧,對於幼兒解決問題能力而言,是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在方案發展實踐 階段中,將交互使用五個特徵的作法,漸進引導幼兒深入探究主題。同時,以「團 體或小組討論」方式為主要探究脈絡;透過「實地參訪」、「行動實作」等方法獲 得真實經驗;並進一步提出與主題相關的問題以進行「調查澄清」,再來持續以多 元方式「展示發表」其學習歷程與成果。茲將針對「五特徵實作」逐一作說明。

(一)團體討論~六 w 穿針引線

歐用生(1998)表示,要實施探究教學,教師要不斷提問,成為探究「提問機」

的促進者;同時藉由發問代替回答問題,以促進幼兒思考,鼓勵其生產知識。同 時,過程中除了提問之外,教師需善用解釋、舉例、說明及示範等方式,「穿針引

第一策略

五特徵實作~交互使用探究學習 1.團體討論~6w 穿針引線。

2.實地參訪~參觀訪談、初階提問。

3.行動實作~三圖應用、綜合實作。

4.調查澄清~進階提問、釐清困惑。

5.展示發表~歷程展示、成果發表。

111

線」的把幼兒的知識線,從針洞穿引過去,幫助形成新的知識概念。因此,為達 成主題的共同語言與想法,需藉由「六 w 穿針引線」的方法將知識公開分享,以 找到議題核心概念。以下,針對「團體討論~六 w 穿針引線」這部分,將從「團 討人數與時間之黃金比例運用」及「團體討論技巧」兩個要點逐項說明。

1.團討人數與時間之黃金比例運用

為達成共同主題的語言與想法,師生參與團體討論,是課程發展的要素;所 謂討論,就必須訂定主題,才能藉此表達及交流個人經驗,提供不同的解釋或想 法,以增進認知、技能與情意的各項發展(詹棟樑,2000)。

欲瞭解二十位新生對教學主題的看法為何?因此全班三十人進行了近五十分 鐘的團討時間,結果發現效果不佳;三十人之中,甚至有許多不發一語的「陪 練劍客」,此外,還有一些是輪不到發言,時間久了,自然就坐不住的神遊或 影響他人學習的「陌生客」。團討品質不甚理想,議題也無法凝聚共識,這些 問題令人困擾,因此,宜盡速找到解決的對策,否則根本無法有效產出主題 共識。 (教誌 101.9.4)

由以上歸納團討品質不佳的原因為,教師忽略了時間過長與人數過多的團討 影響因素,才造成團討品質下降的情形。具體修正的作法是,團討結構彈性放鬆 與調整,縮減時間與人數比例,除非幼兒興趣濃厚,願意延長時間,否則將團討 時間掌控於三十五分鐘內左右較為適宜,同時降低團討師生比例;並將人數與時 間運用上,搭配成黃金比例「5-20-10」的團討方式,也就是「5 分鐘(教師向全 班 30 人說明團討議題)-20 分鐘(兩小組各 15 人之小組對話)-10 分鐘(30 人整合 焦點議題及小組發表)」的團討進行方式;其實只要找對方法及掌握訣竅,精確拿 捏及善用黃金比例的團討運用,著實可以提升團體討論的品質。

2.團體討論技巧

要有「共識」及「共同知識」別無它法,就是要「表達」與「溝通」;簡言之,

就是「說」出來,以促進大家共同交流想法。

實際上,教室中難免有些幼兒會漫無目的、摸不著邊際的讓思緒遊蕩在主題外 的世界,似乎無法理解教師所表達的用語或無法針對問題對焦回答…。因此從 大主題「球池」要產出五個小主題前,教師就直接運用穿針引線的原則說:「從 這五個房間中(類別),你如何做?想做什麼?為什麼?…」,淺顯易懂的教學

112

技巧,順利引產出五個明確主題,分別是「我要玩憤怒鳥」、「我要開披薩店」、

「我想賣手鍊」、「我想要開修車廠」及「我想做一棵蘋果樹」。(教誌 101.10.4)

當產出了「我要玩憤怒鳥」這個主題時,團討對話的話題明顯增加。因此,教 師接續問:「你們想要做什麼?」,幼兒:我們要做「憤怒鳥」、「綠豬」、「城堡」、

「彈弓」及「草」;透過積極性的團討技巧,更順利產出了五個探究小組。

(教誌 101.10.16)

如何引導幼兒團體討論,實際上是需要一些討論技巧的,也就是運用三個訣 竅及四個注意的方法,讓團討互動更為順利;首先三個訣竅是,第一討論主題問 題時,學習對焦(應用「火車快飛」對焦策略),話題緊扣與主題相關的問題;第二 主題穿針引線的原則,善用六 W 提問法,問題中運用 Who 什麼人、When 什麼時 間、Where 什麼地方、Why 為什麼、What 什麼事、How 如何作,交互搭配運用,

最後產生概念;第三鑲嵌讚賞話語,像「你是哆啦 A 夢喔!點子不錯ㄛ!」、「頭 腦亮晶晶、金頭腦就是你」、「你的眼睛發光了」、「小叮噹發明家來了」、客語版的

「讚、讚、讚,青山附幼你最讚!」。

再來,四個注意,第一搭配教師豐富肢體,像發亮眼神、善意接納、言語讚 賞等;第二避免重複相同語句,討論前,先分享「跟屁蟲」的故事,使其了解重 複他人話語是無意義的;第三達成「每個孩子都不能少」的團討原則,隨時留意 安靜不說話、不專注易分心及特殊生的幼兒,避免討論機會只落在少數人;第四 當幼兒獲得團體討論技巧時,教師應漸漸減少團體討論的次數,改由幼兒小組間 的討論,讓幼兒嘗試獨當一面的討論機會。

R12m:很認同老師的作法,給小朋友一個主題,讓小朋友去動腦想、動腦做,

這樣所學到的會更多,也更有成就感。 (家長 101.10.8)

透過「三訣竅四注意」團討技巧,師生集思廣益提供各種意見、討論與分享,

營造成一個民主、開放、接納與鼓勵的學習氛圍;並且循序漸進、由下往上的緊 扣著教學主題,不斷團討釐清與整合相關主題概念;透過輕鬆有技巧的團討互動,

引發更多創造性思考的練習機會。

(二) 實地參訪~參觀訪談、初階提問

透過積極性的團討技巧,順利產出「憤怒鳥」、「綠豬」、「城堡」、「彈弓」及

113

「草」五個探究小組,也啟動了師生一連串欲探索了解的動機。方案教學強調興 趣目標與解決問題為導向,重點在於「思考」與「行動」去探究問題的真相。因 此一方面必須了解事物間的因果關係的概念 (例如:為什麼、因為、結果、導致、

造成或產生…等 ),另一方面循序漸進的進展至實踐層面之行動與修正步驟;這些 步驟對成人而言,易如反掌、較不費力,但對學齡前的幼兒而言,可能是一個抽 象不易解讀的概念。

像有些孩子提出憤怒鳥沒有翅膀,為什麼可以飛出去?綠豬為什麼要偷憤怒 鳥的蛋?為什麼叫綠豬不叫黑豬呢?冰塊可以建構城堡嗎?彈弓要用什麼做

?草地背景的樣式,為何有這麼多種?…等相關問題。 (教誌 101.10.19)

此階段中強調主動學習、探究知識的重要;「知識」並非天生就擁有的,一部 分是成人協助所獲得的,另一部分則由學習者實際探訪及提問慢慢而建構的;因 此在行動實作前,教師提供參觀訪談及初階提問的機會是有所必要了。但是,並 非所有的主題都能找到能訪談、可提問的對象,當我們進行「我要玩憤怒鳥」時,

在無法參觀也無專家可訪談及提問的情況下,我們的做法是藉由「電子媒材輔助 教學」及「米老鼠因果圖」作為無法參觀訪談及初階提問的替代方法。

1.電子媒材輔助教學

隨著時代改變的不僅是教材或教學模式,連幼兒學習方式也不同於過去,面 對新興科技的蓬勃發展,幼兒接觸電子媒體的管道也多元化。事實上,過去的講 述教學方式已無法完全吸引及滿足學習,因此身為教師必須要隨著新科技的到 來,把多元媒體應用於教學現場;適當 e 化工具輔助,提升教學成效。

提供「憤怒鳥媒體教學」,透過這個電子媒材,讓幼兒從實際操作中更認識了

「憤怒鳥是什麼?」,並且從中發現新的問題,例如:教室中可否使用冰塊建 城堡?為什麼影片中的憤怒鳥可以飛這麼遠?…等等。 (教誌 101.10.22)

「憤怒鳥是什麼?」,並且從中發現新的問題,例如:教室中可否使用冰塊建 城堡?為什麼影片中的憤怒鳥可以飛這麼遠?…等等。 (教誌 101.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