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教師的人權教育素養

林清江(1987)指出,現代的經師要能運用教育專業知識教導學生追求新知,

現代的人師要能兼顧人格感召以及專業權威的運用;更要能夠融匯經師與人師的 理想,表現出如下的專業行為(一)對學生:關愛而能教導;(二)對課程:了 解而又能創新;(三)對同事:和諧相處而又能堅持教育理想;(四)對學校:積 極向心而又能計劃、創設教育性的文化環境;(五)對制度:協助推動而又能參 與改進;(六)對國家:了解發展方向而又能積極參與建設。Shulman(1987)認 為教師必備的知識包含(一)學科內容知識(content knowledge);(二)一般教 學法知識(general pedagogical knowledge);(三)課程知識(curriculum

knowledge);(四)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五)有關學 生及學生特性的知識(knowledge of learner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六)教育 環境脈絡的知識(knowledge of educational contexts);(七)教育目標與價值及其 哲學與歷史淵源的知識。Sternberg & Horvath(1995)主張教師必備的知識包括

(一)學科知識;(二)教學知識;(三)學科教學知識;(四)與教學相關的社 會與政治情境知識。饒建維(1996)提出教師的專業知能應包括通用知能、學科 知能、教育專業知能、專業精神。羅清水(1998)則認為教師的專業知能應包含

(一)通識知能;(二)教學專門知能;(三)教育專業知能等三大項。Jarvis & Stark、

Lowther、 Hagerty Orczyk 則將專業能力細分為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及專業態度

(轉引自張基成,1998)。其中每一項均應包括知識、技能、情意三方面。

綜合以上學者的看法,茲將人權教育素養分為人權教育認知、人權教育態 度、人權教育技能三個層面。以下就教師在實施人權教育時,在這三個層面需注 意的原則,分述如下:

壹、教師人權教育認知層面

人權教育正式在學校播種的時間尚短,不可諱言地,有許多教師尚未關注此 一議題,並對於人權的觀念相當模糊,欠缺充足的人權知能,且無力推動人權教 育(張憲庭,2006)。所以,教師應先對人權有基本的認識,還要熟悉國際人權 相關規約與文獻、具備人權教育基本理念、嫻熟人權教育教學目標與策略(李柏 佳,2001),身教重於言教,檢核自己的言行舉止,透過省思檢視自己對人權的 了解是否有偏差,並使自己成為尊重人權價值的實踐者,如此,人權教育才能正 確傳授給學生。

貳、教師人權教育情意層面

學者戴耀廷(1994)曾指出,教師在教導人權教育時「有七怕」:「怕亂、怕 煩、怕忙、怕失尊嚴、怕不完全瞭解人權、怕把學生教壞、怕實踐。」(傅木龍,

2001;轉引自梁榮恩、劉傑輝,1997:161)。其實有了正確的人權認知,可以知 道人權是用來保障大家,而不是紛亂的藉口。讓學生懂得更多自己的權利,不是 好讓他告老師,而是明白自身的權利與義務,能更加成熟的去全面思考自己的行 為。因此教師在教導人權教育時,應抱持正向樂觀且積極的態度。

在「人權教育的推廣與深耕」一書中,提出了十三點指標,做為教師檢視自 我人權態度的參考(教育部,2003):

一、教師是否能公開地,且以尊重他人的方式,表達出不同的意見或想法。

二、教師是否以實際行動來尊重與自己意見不同的人的權利。

三、教師是否會與同儕討論人權的議題。

四、教師是否有意願來檢視自己的人權價值觀與作為。

五、教師是否提供學生學習落實人權理念的民主過程及機會。

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否鼓勵學生發問並開放討論。

七、教師是否協助學生選擇適合他們需求與興趣發展的學習。

八、教師是否採取多元的標準來評鑑學生。

九、教師是否保護與尊重學生個人的秘密。

十、教師是否在學生被証明有過失之前會預設學生是無辜的。

十一、教師是否用嘲笑、諷刺的方式來羞辱或打擊學生的自尊。

十二、教師是否能夠處理學生間價值與權利的衝突。

十三、其他。

參、教師人權教育技能層面

在人權教育技能方面,通常以實際操作為主,課程設計上人權教育要具有連 貫性與統整性,目前人權教育的實施沒有另設學科時間來教學,而是將它融入各 學習領域中,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並配合學生概念發展的階段,來設計教學活 動。在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指出,人權教育屬於融入各學習領域的議題,

並無固定的教學時數,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應思考可融入、整合各學習領 域之議題或學習內容,以下提出六點方式(林毓湉,2005):

一、採用既有教材、教學資源的教學設計。

二、營造尊重與關懷人權的學習情境。

三、以時事題材、人權案例為主題,結合生活實例的教學活動設計。

四、以解決生活問題為主,結合各學習領域及相關議題之教學設計。

五、選擇學生生活中缺乏的人權教育體驗活動。

六、注重人權教育「潛在課程」的影響力。

同時,學者 Flowers(1998)也指出:一個好的人權教育,在教學方法上,

要提供無偏見的人權學習,使學習者了解不同的觀點;在學習內容上,不僅要介 紹本國的人權,國際間與世界各國的人權都要介紹,並且要強調人權的價值系統 與規範,而避免聚焦於人權的濫用。

在培養學生對人權教育的技能方面,主要是要學生從衝突情境中實際練習、

體會、感受自己和他人的價值觀,培養其批判的能力,有助於解決生活中權利、

義務、責任衝突的問題與困境。

綜合上述,課程的設計與實施都必須考慮認知、情意、技能,是故本研究教 師人權教育素養是指,在人權教育認知方面包含人權相關知識及熟悉人權教育的 意涵;在人權教育態度則是指教師在實施人權教育應抱持正面的態度與想法;在 人權教育技能方面則是指教師在實施人權教育時所應具備的教學方法與行動策 略,以實踐人權為主要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