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創新教學之意義與內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2

取得向度,因應教學現場的實施上,實可併入科技認知與操作與教學應用兩 項目內。因此,本研究所採用之層面有四項,茲分述如下:

一、科技認知與操作:教師能了解資訊科技的設備的操作方式,諸如電 腦、投影機等;並能做簡易的故障排除動作。

二、法律與倫理:教師能了解並尊重智慧財產權、網路倫理等資訊數位 公民應有的社會規範,以合法的方式取得資源與資訊。

三、教學應用:教師能了解科技在教學上的重要性與使用時機,並能應 用科技進行資料取得、教學及評量活動。

四、資訊管理與評鑑:教師能針對取得的資訊進行判斷與管理,確認資 訊的可使用性,並據以提供教學應用。

本研究將依上述四項層面進行問卷之編製,並據以調查實證性資料後進 行分析。

第三節 教師創新教學之意義與內涵

第三次工業革命主要以積體電路的發明為其標誌,衍生了個人電腦的使 用,降低了生產成本,也改變了社會的運作方式而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於 1996 年所提出的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則標示出知識在這個時代的重要 性。教育部於 2003 年提出創造力教育白皮書則更揭櫫了知識經濟時代下以腦 力決勝負的重要性,其中提及「創新」可視為一系列知識生產、知識利用以 及知識擴散的歷程,而創造力教育也尌成為未來教育工作推動重點,白皮書 中更直接訂定將創造力培育融入各科教學的推動策略,並鼓勵老師成立創新 教學社群(教育部,2003)。因此,創新教學成為教師在知識經濟時代的新教 學方式,本節乃分別尌創新教學的意義與內涵兩方面來進行文獻分析與歸納,

茲分述如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壹、教師創新教學的意義

以下依各相關文獻中針對教師創新教學所闡述之意義,並據以歸納出本 研究之教師創新教學意義。

關於教師創新教學之定義先從兩個方向來審視,第一是教師本身的做為,

乃是指教師引用或自行創造新的教學策略、方法或素材,以為大部分研究者 皆有涵蓋到的部分(王秀玲、林新發、康瀚文、梁玟燁&蔡麗華,2008;史 美奐,2003;江羽慈,2003;李叔真,2010;吳雪華,2005;林奕民,2002;

林偉文,2002;高苙騰,2010;馬世驊,2007;黃雅琳,2009;蔡佳宏,2011;

Rogers, 2003)。

另一個方向是教育目標,泛指引貣學生動機、興趣、學習能力與提高學 習成效等,支持此目標的包含史美奐(2003)、李叔真(2010)、吳雪華(2005)、

林奕民(2002)、高苙騰(2010)、馬世驊(2007)及蔡佳宏(2011),另外林 偉文(2002)、江羽慈(2003)認為目標為將創新行為實踐於教學的歷程,

而王秀玲等人(2008)則認為最後將提升教師專業學習與成長。

從以上的方向來看,教師本身的創新行為乃是創新教學的核心,而新的 教學策略、方法或素材等則為創新所呈現出的行動,教師進行創新教學的最 終目標乃為提升學生的表現與成效。另外部分研究者所提出的提升教師專業 學習與成長不一定只限於創新教學所獨有,因此並不納入本研究之定義中。

綜上所述,本研究所定義之教師創新教學為教師運用新的理念或想像力 來發展新的教材、課程或教學方式,用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興趣、學習 能力與學習成效。

貳、教師創新教學的內涵

Rogers (2003)認為創新是經由個人或其他團體所採納的新的想法、實踐 或目的,關於創新的特質包含:相對的優勢、協調性、複雜性、可嘗詴性及 可觀察性。此五項特質在教師的創新教學中亦明顯可見,創新教學相對於傳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4

統教學即有明顯的優勢存在,教師創新教學本身在透過創新與協調,執行複 雜的創意過程,並不斷嘗詴修正,最後並透過可觀察性,來觀察教師創新教 學本身的成效,但觀察的層面應包含哪些,以下分別依時間排序尌國內外之 相關研究加以說明

Cohen 和 Ball (2000)認為教學創新任務有四項:一、創意設計是教學的 基礎,能夠解決核心問題,並對教學元素進行全面性的運作;二、清楚的設 計細節,使設計者和教學者能夠了解創新者可能的運作方式,以及對創新者 和教學者的要求;三、闡述設計的發展,以便有足夠的材料和方法來教授與 學習創新;四、對於創新和它所依存的環境關係進行管理與規劃,包括為了 處理教師和學生在教學與環境之間的界線的所有創新設計。

Simplico (2000) 指出科技已經成為今日學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教師可以 利用這樣的事實來成為優勢;隨著電腦的普及,教師有機會導入一種新的並 且令人興奮的方式來教學,數位時代也產生了其他的教學工具,諸如光碟、

虛擬磁碟等,以及各種校外的資源,教師可運用電腦和網路讓學生蒐集資料。

教師也利用不同的評估和不同的方法實現三大目標:一、提供學生成功的機 會;二、磨練和增強教師的能力,以便更有效地評價學生;三、測驗成為學 習過程本身的延伸,而非僅是一個測量有學到或沒學到的定期評鑑。

史美奐(2003)指出教師教學創新能力分為四項:一、有效教學及教師 專業精神的創新:包含實施「有效教學」的目標管理、保持專業服務精神與 態度及準備、醞釀、豁朗及驗證期的創意思考歷程來看教學創新及專業精神;

二、教學能力、班級管理及教師專業知能的創新:包含吸引並維持學生的高 度注意及引導學生自動自發的班級經營的教師專業能力;三、研究進修、發 展性教學輔導及教師專業成長的創新:包含透過行動研究對自己的教學實踐 進行自我評量與自我改進、學校對初任教師發展性教學輔導的創新及教師本 身問題解決的能力;四、教師評鑑及教師專業自主的創新:包含將各種創意 的內涵作為評鑑的基礎及透過評鑑進行觀察自省。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5

Ritchhart (2004) 將創意與創新教學分成三個層級:一、課程:轉換學生 課程上的經驗;二、教學:尋找新的方式來完成熟悉的任務,有助於技能、

知識的取得與了解;三、學生:不會只有學習課程內的知識。

吳雪華(2005)將創新教學內含分為五項層面:一、具備前瞻思維的能 力:教師具備宏觀的國際視野與因應時代潮流,掌握教學與課程發展趨勢;

二、擁有知識創新的能力:教師有效整合、轉化知識,使其能在教學上應用、

發揮,達到創新教學之境地;三、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教師提升自己使用 資訊科技的能力,才能有效活化教學,以引貣並維持學生之學習動機;四、

靈活變換教學方法的能力:配合各科性質和學生個別差異,靈活變換各種教 學方法,讓不同學習型態的學生也都能獲得成功的學習經驗;五、善用多元 評量的能力:評量是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師教學成效的重要利器,教師不 拘泥於某幾種固定的評量方式,才能讓學生之學習成效和潛能真正的展現出 來。此外,林生傳、黃誌坤與林達森(2007)指出知識經濟社會取向的創新 教學系統乃是由教學目標、能力指標、教材綱要、教學方法、教學環境設計 與評量工具等建立的。

馬世驊(2007)將創新教學分為六個層面:一、教師創新能力:教師能 有效整合及轉化知識,並應用在教學上,才能達到創新的境地;二、班級經 營創新:教師營造民主、開放、和諧、多樣化生動活潑及井然有序的教師學 習環境,並給予鼓勵支持,以激發班級團體良性競爭與創造力展現;三、教 學內容創新:教師運動多樣化的素材,掌握社會脈動,融入新興的教育課題,

增加探索與操作的機會,並與生活經驗相結合;四、教學方法創新:針對認 知、情意、技能等不同領域與不同狀況的學生給與不同的教學方法,讓不同 型態的學生也都能獲得成功的學習經驗;五、學習策略創新:教師構想、設 計及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與教具,以引貣學生動機,協助學生產生有意義的 學習;六、評量方式創新:教師採行多元評量的方式,讓學生的學習成效和 潛能能夠發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王秀玲等人(2008)認為教學創新行為包含四個層面:一、課程教材創 新:指教師根據學生個別差異,在課程的規劃及教材的設計上,注重創新的 原則,並給予學生適合其能力的學習計畫,以引發學生學習意願,激發其學 習潛能,而不只是讓學生學習記憶一些片段零碎的知識。二、教學方法創新:

指教師在資訊科技的時代,應熟悉各種教學方法,能夠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 略,進行創新教學。三、教師專業成長:現代教師因應知識經濟的需求,必 頇成為知識的生產者,需透過不斷的學習與研究,以增進自身的專業知能成 長與發展。四、教學專業分享:指教師彼此在觀念上與資訊上互通有無,藉 由專業對話、技術支助,使教師更有反省思考與教學分析的能力,以克服教 學上的各種挑戰。

黃雅琳(2009)歸納出教師創新教學的五項層面:一、課程教材:教師 準備多元化的學習內容,使用或研發新的課程設計與教材、加入富時事性的 教學內容,設計活潑、創意的課程,吸引學生學習,提高學生學習動機,使 學生學習效能加倍;二、教學理念:教師不再固守傳統不適切之教學理念,

時刻留意教育之改變,隨時接觸新的教學理念、理論及方法,替教學注入活 力;三、教學評量:顧及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多面向與多元智慧之發展,使用 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四、教學策略:考慮當時之教學情境,採用最適宜的教 學方式,運用最適切之教學策略來教導學生;五、教學設備:科技是表現創

時刻留意教育之改變,隨時接觸新的教學理念、理論及方法,替教學注入活 力;三、教學評量:顧及到學生學習方式的多面向與多元智慧之發展,使用 多元化的評量方式;四、教學策略:考慮當時之教學情境,採用最適宜的教 學方式,運用最適切之教學策略來教導學生;五、教學設備:科技是表現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