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了解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在教學現場之 現況,並深究此三者之間之結構關係,以及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對 創新教學之影響性,冀由此研究能提出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及國民小學 校長或教師提升創新教學能力之參考。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 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節為研究方法與步驟;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壹、校長科技領導促進科技與學習的結合

全球社會資訊化的形成是一個既定的趨勢。而臺灣更是走在世界的前端,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公布的「2007 年世界資訊社會年度」報告(Word Information Society 2007 Report),在全球 181 個國家評比結果中,臺灣已然由 2006 年的第 10 名進步到全球第 7 名

(ITU, 2007),顯然臺灣的資訊化社會已然形成,電腦與網路科技滲透進一 般家庭中的,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形式、溝通方式與思考架構。

而在教育方面,配合著社會的資訊化,將學習結合科技則成為我國的重 要教育規劃方向,如教育部於 2001 年 6 月完成「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

明確訂定整體願景是「資訊隨手得,主動學習樂;合作創新意,知識伴終生」

(教育部,2001)。在此同時世界各國也順此趨勢發展,以美國而為例,「用 科技支持學習」不僅是美國中小學校長所面臨到刻不容緩的挑戰與議題,亦 是美國教育部戮力於提升每一位學童學習的重要政策(張奕華,2003)。

教育政策要落實在實際教學中,有賴學校的執行,而學校執行狀況的良 窳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因此學校要如何在這股科技與潮流中有正確的因 應與作為呢?其關鍵之一尌是校長;校長乃是學校的舵手,規劃學校的目標與 方向,引導學校的發展,更直接影響了教師的增能、教學的取向與學生的學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習成效。在資訊化社會的時代,校長能否有足夠的科技觀念與策略來領導學 校的全體師生共同前進,使教學不與社會現況脫節,並達成提升學生學習成 效的目標,更成為能引領社區發展的動力,這成為一個急切的挑戰;美國印 第安納州教育部於 1990 年代尌規劃了「校長科技領導訓練方案」(Indiana‟s Principals‟ Technology Leadership Training Program),目的在培養校長對於電 腦與科技的認識、軟體與硬體的使用與應用科技於學校領導上,並促使校長 對於個人角色的重新定位(Rockman & Sloan, 1993),反觀國內,對於校長在 科技領導的培訓方面亦多所著墨,如臺北市政府在 2011 年分別舉辦了兩期的

「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專修研習班」,藉以增強中小學校長科技領導的能力,

並透過科技領導建立願景,提升學校成員科技知能,並對學校科技設施進行 有效的佈建與管理,鼓勵與支持教師使用科技落實於教學,並培養科技運用 時的相關法律與倫理素養。以期能規畫與掌握學校資訊環境、資訊科技融入 教學及教師專業發展方向(張奕華、王緒溢、吳權威、吳宗哲、韓長澤,2011)。

綜上得知,校長的科技領導成為校長必備的領導能力之一,而同時在教 育政策、社會發展與培訓制度等各方面,也不斷地藉由各種培訓制度來強化 校長科技領導的知能。特別是新北市擁有良好的資訊環境與政策支持,校長 更容易發揮科技領導的優勢,引導學校將科技與學習成功結合;但是在實際 的教育現場,校長科技領導實際上對學校與教學產生什麼樣的影響?係為本研 究的動機之一。

貳、教師科技素養影響教學的模式

學校由校長領導政策與目標的走向,而教師則負責實際執行教學與評量 等工作,所以教師是與學生接觸的第一線人員,教師教學方式的良窳直接影 響學生的學習成效。在資訊化社會中,科技成為生活與溝通的重要因素,也 滲入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並影響教師的教學模式。Brooks-Young (2006)稱呼 現在的學生為數位原民(digital natives),而教師本身卻只是數位移民(digita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immigrants),也尌是學生對科技的接受度與使用能力遠比教師來的高,科技 的改變日新月異,對教學與學生的影響也隨之不斷變化,擔任教學工作的教 師有可能無法跟上學生的改變,因此在學校中除了校長要有科技領導的觀念,

教師也必頇擁有足夠的科技素養,方能將科技與教學結合,讓學生浸潤在科 技所帶來的學習改變之中。

拜網路所賜,學生吸收學習的管道已然多元化,多媒體素材的使用、網 路社群的參與、線上教學的發展,使學生的學習早已經脫離教室的藩籬及時 間的圈限;教師的科技素養,成為駕馭這些工具與方法的基本功。所以教育 部在「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中,明確的訂定關於教師科技素養的多項指 標:師師用電腦,處處上網路;教師(含新任及在職)均能運用資訊科技融 入教學,教學活動時間達 20%;教材全面上網,各學習領域均擁有豐富且具 特色之教學資源(含素材庫、教材庫等);學生均具備正確資訊學習態度、了 解並尊重資訊倫理(教育部,2001)。其目的尌是要加強教師的科技素養,藉 以增進學習的成效。

綜上得知,教師科技素養成為教師進行資訊化教學的基本能力,並成為 將科技與教學結合的另一個關鍵,更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而研究者長 時間服務於新北市的教育現場,對於目前新北市的教師普遍的科技素養程度 如何?以及校長的科技領導是否影響教師的科技素養等問題,有極大的興趣進 行探討。係為本研究的動機之二。

肆、資訊科技成為創新教學的推手

由於學生學習的管道已不再受限於只有學校的單一線路,而教師也不再 是學生的唯一知識來源;多媒體的教學軟體可能比教師單調的朗誦來的有趣,

豐富的網路環境也比看板書與課本來的更吸引學生。因此在學校中,教師的 教學如何讓學生能夠提高學習動機、強化創造性思考以及增加學習成效。創 新教學成為必頇的改變,教師必頇把學生的心「贏」回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新時代的管理思潮,諸如藍海策略、紫牛效應等理論,其核心精神亦同 樣圍繞在創新的思維與做法。所以在教學上,創新教學也成為對資訊化社會 的一種「同步」:隨社會的改變,教學也隨之改變,因為沒有先例,所以成為 創新。

前述所言資訊化社會的形成以及九年一貫課程的改革,再加上政府政策 的支持,並挹注大量經費,讓學校的科技環境得以完備,例如新北市已經達 到班班有單槍投影機,學校的網路建構率更達到 100%;並統一建置雲端博 物館、教師網路學院等多種學習帄台,提供豐富的網路資源服務;這些都提 高了實施創新教學的可能性;而九年一貫課程的鬆綁,則給予教師極大的空 間去重新設計課程,切合資訊化社會的學習內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並 可藉由科技來找出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多變的環境中仍具有穩定的學習 成效。

張奕華等人(2011)闡述了一個優秀老師的表現:一個好的老師會提高 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透過適切的評量診斷技術來掌握學生的個別學習能力與 學習問題點,再根據診斷結果提供適應個別學生的教學素材與策略;但他們 同時也出現了一個盲點:傳統教室的教學,導致教師面對大量的學生,除了 可以儘量做到讓教學活潑之外,評量活動漸漸地變成一種型式,「適應個別差 異」成為教育的烏托邦;但此時「科技」完美的發揮稱職的輔助角色,由於 e 化設備的快速、大容量記憶與智慧判斷等特性,提供教師教學過程的輔助、

記憶與導正的角色,教學模式便得以創新,最終的受惠者則是教師與學生。

綜上得知,創新教學成為現階段重要的教學觀念與方式,但教學現場的 教師實際上對創新教學的認知與實施的現況如何? 特別是資訊科技對創新教 學有重大的推動力量,教師科技素養使否會影響創新教學的實施與成效,而 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三者之間是否互有關係,係為本研 究動機之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