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 學的實際情況與差異,同時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教 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之差異情形,並討論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 創新教學間的線性關係,以期能導出結論,並提出建議,以供教育主管機關 及國民小學校長或教師提升創新教學能力之參考。本章共分為兩節,第一節 為結論,第二節為建議,分述如下。

第一節 結論

壹、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現況良好。

本研究顯示,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整體與各構面均屬中上程度,可見 目前校長科技領導之實踐情況良好,其各構面中,以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構 面為最佳,此與新北市之教育政策相契合,其他各構面依序為成員發展與訓 練、願景計畫與管理、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評鑑與研究等構面。

教師科技素養整體與各構面均屬良好程度,顯見新北市近年來推動科技 學習的成果已然落實,教師本身的科技素養也相對提升;而教師科技素養各 構面中以法律與倫理構面為最佳,其次依序是科技認知與操作、教學應用與 資訊管理與評鑑等構面。

再看到教師創新教學之整體與各構面亦同屬良好程度,可窺得新北市教 師創新教學的實施情況甚佳,而各構面中以教學方法構面的表現最佳,其次 依序為教學內容、情境營造與評量方式等構面。

貳、中小型規模、地處偏遠與歷史較久之學校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 的程度較高。

本研究發現,學校規模 48 班以下的教師,其知覺校長科技領導的程度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4

顯著高於 49 班以上的學校;而在願景計畫與管理、成員發展與訓練、評鑑與 研究以及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等構面的表現中,皆以 48 班以下的學校教師知 覺程度較為佳。

其次,偏遠地區學校之教師在知覺校長科技領導整體程度與科技與基本 設施支持、評鑑與研究以及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等三項構面皆顯著高於一般 地區學校之教師。此外,尌學校歷史而言,歷史達 36 年以上學校之教師在知 覺校長科技領導的程度顯著高於學校歷史 35 年以下之教師,而在願景計畫與 管理、評鑑與研究以及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等構面的表現中亦是相同。

叁、兼任行政職務與學歷較高之男性教師科技素養程度較高。

本研究顯示教師兼主任在教師科技素養整體以及科技認知與操作、法律 與倫理、教學應用以及資訊管理與評鑑等構面皆高於導師,而教師兼組長除 了法律與倫理構面之外,亦有相同的表現,顯示兼任行政工作教師之科技素 養較高。

在教師最高學歷方面,曾尌讀研究所以上之教師在科技素養整體及科技 認知與操作、教學應用二項構面顯著高於學歷為大學以下之教師。另外,在 性別上,男性教師在科技素養整體及科技認知與操作、教學應用及資訊管理 與評鑑三項構面上皆顯著高於女性教師。

肆、學校歷史較久之教師科技素養程度較高。

本研究顯示,學校歷史達 21 年以上之教師在科技素養整體以及法律與倫 理、教學應用以及資訊管理與評鑑三項構面上顯著高於 20 年以下之學校教師,

而科技認知與操作構面上則是 21~35 年以及 51 年以上顯著高於歷史在 20 年以下之學校教師。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5

伍、教師兼主任、學歷較高與年資較深之男性教師創新教學程度較高 本研究發現,擔任不同職務之教師在創新教學整體以及各構面皆以教師 兼主任有較佳的表現;以學歷而言,在研究所(含)以上之教師在創新教學 整體及各構面上顯著高於學歷為大學(含)以下之教師;另外,男性教師在 創新教學整體以及教學內容、評量方式、情境營造三個構面上亦顯著高於女 性教師。

陸、學校歷史較久之中型學校教師創新教學程度較高

本研究指出,學校之歷史達 21 年以上之教師在創新教學整體以及各構面 上顯著高於歷史 20 年以下學校之教師;以學校規模而言,25~48 班之教師 在創新教學整體以及教學方法、教學內容以及評量方式等構面上皆有較佳之 表現。

柒、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教師科技素養與創新教學均有正向的影響 本研究以結構方程式模型,檢視校長科技領導、教師科技素養與教師創 新教學三個潛在變項之間的線性關係;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之模式具有良好 的適配度;而透過路徑分析顯示校長科技領導變項對教師科技素養變項以及 教師創新教學變項均有正向影響,教師科技素養變項對教師創新教學變項亦 有正向影響,且教師科技素養變項為顯著的中介變項,顯示本模式具有部份 中介的效果。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26

第二節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