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諾丁關懷關係的學校行政涵義

第四章 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涵義

第二節 諾丁關懷關係的學校行政涵義

諾丁關懷倫理學藍圖反映在學校行政上的涵義,會是一個以「人」為中心發 展出來的教育目標與手段。教育是人類特有活動,教育的發生、發展和演進,從 未離開人,因此人是教育的主體。一個主張康德「動機論」的學校行政人員,會 著重在理性思考推理,忽略人還有情感的可能,因此將會影響學生成為一個「空 心的人」,而逐漸與其處於的生活中的人疏離與冷默;而一個主張「效益論」的 學校行政人員,將會著重在行為結果的好? 、效率與績效上,影響其所處的學校 生活世界將會是變成一種學習機械工廠,裡面人、事、物都只不過是機械當中的

一個,喪失引導發展個體可能(Beck, 1994; Beck & Murphy,1993; Sergiovanni, 2001; Starratt, 1994; 2003)。

一位重視關懷倫理學的學校行政人員,著重在彼此歸屬(belonging)情感關 係的建立,會將學校中人、事、物,視為一個發展中的有機體是會成長的、動態 的、相關的,影響學生具有關懷的感受力、有內在自我了解的自信與鬆散組織採

「即時回應機制」(immediately response system)的方式,增加聯繫;自然影響 學校組織氣氛是如家庭一般和諧、非競爭的。教師彼此之間是合作與互助的、家 庭與學校也會互相關聯成為學習成長的社群,在這樣氣氛下學習,將會促進學生 學習效果的提升,學生也會成為具有情感接收與表達的人。以下將說明關懷關係 回應機制在學校行政上的內涵(Beck, 1994):

壹、 關懷者作為價值的組織者(one-caring as value organizer)

傳統學校具有「科層體制」特性,透過「法定權威」的分工運作,固然能 促進行政工作效率(Guthrie, 1990: 124),然而一般行政人員僅適合於一定的工作 環境(Fayol, 1949; Perrow, 1986; Taylor, 1911; Weber, 1947)。一旦工作環境改變,

就會力不從心,無法適應新的環境,甚至產生墨守成規、本位主義、爭功諉過、

等諸多為人詬病的現象(Bloom & Deal, 1991: 24; Guthrie, 1990)。只有分工而無 協調與合作,因而分崩離析、各自為政的力量分散,影響學校教育正常的發展

(Bolman & Deal, 1981: 48)。

關懷倫理學的教育行政人員將不只是唯目標導向的工作者,會去依組織生 活特質發展適合的策略。每一位學校當中的成員都會有機會去在培育文化涵養組 織內生活、互動與學習彼此互相支持的機會。對於目標的設定與策略思考方向都 會植基於這樣假設下而發展出來。關懷領導者心中浮現圖像是所有學生、老師與 行政人員的互相合作及成長。除此之外,學校當中的每一位成員都能知曉自己與 健康學校是彼此聯繫的,產生社群歸屬的感受,而有信心與外面社會產生交流。

因此學校行政人員會尋求結構、系統、和各種方法,來促進學校與社群連結為一 體的可能。有三種可能任務會去努力(Sergiovanni, 1987: 41):

一、 深思與反思地去轉化培養自己有意義的做決定與行為,將重點擺在能夠 去說明為何做這一件事背後的行為原因。

二、 透過與他人的對話,來真實地、小心地執行學校行政人員自己工作,考 量到組織中每一個人的需求、組織的道德結構與文化型態、政治上侷限與必 要的責任。

三、 從先前遠景來移動到未來,在真實與尋求組織發展策略上來添入關懷理 想的願景。

(一)省思以發展願景(reflection for vision)

學校願景對於學校行政工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學者有巴思 (R. S.

Barth)、班尼斯((W. G. Bennis)、薩吉凡尼(T. J. Sergivanni)等人。對於學校應該做 什麼、學校能做什麼、學校應像什麼是給予成功的行政人員重要概念;然而,規 範的結果將會僵化組織人員積極應變彈性能力,還不如給予學校未來發展的願景 來讓每一個學校行政人員畫出自己對願景學校圖像,如此一來學校行政人員就能 在理想圖像原則中發展出依據情境改變來調整策略因應,這樣行為是需要行政人 員的反思自省能力(Barth, 1990; Bennis, 1984; Sergivanni, 1987; 1992)。霍金森 (Christopher Hodgkinson)強調學校行政人員與校長的哲學上反省能力,來了解學 校實體情境是什麼、及學校中人員的自然情感與需求。

躺在學校行政人員作戰倉庫中逐漸瀕臨死亡的工具是哲學;是邏輯、

批判、概念整合、價值分析、承諾、語言與溝通中情感力量抒發、修辭運 用的一種技術,能深入理解人類情感自然表現與根本。這一項提供學校行 政者有鮮明圖像在莫可預知大海中航行的指標,就像是羅盤來瞭解當前學 校情境的位置(Hodgkinson, 1983: 53)

熊恩(Donald Schön)是另一位學者支持學校行政人員必須在實務工作反省的 能力。由於在行政專業人員培育過程中必須具備有科技理性與實踐知識能力,因 而在學校情境中工作人員常使用技術科技、系統化標準程序來處理學校各種大大 小小事物,而這樣思維使得學校行政人員在處理問題時過分著重於手段甚過於目

的,造成科學機械性思考模式。熊恩指出在學校真實的情境當中問題,並非如科 學檢證一樣,會將問題以單一敘述明確的描述出來,使問題與解決方法能夠一對 一迅速解決出來;學校問題情境通常是渾沌不明如一團糾結不清的棉線球,問題 通常隱藏在這隱晦不明的地方,無法輕易釐清問題所在。因此學校行政人員及領 導者必須慎思熟慮、仔細思考學校內部本質透過行政專業能力直觀判斷,這樣思 考方式讓學校行政人員自己覺得是基礎線守護員(Schön, 1983; 1984; 1987)因為 他們工作方式彷彿藝術家:能夠了解在沒有察覺需求的規範,把所有因素配對錯 誤的結果,會形成一種暴力。在瓊恩觀點來看,學校工作人員必須從工作中反省,

允許這樣本能去支持邏輯能力產生,將會是最佳的把關懷內涵具體化描述出來,

使學校組織為有效能與關懷情意的結構體。

發奎爾(R.H. Farquhar), 布柏(S.H. Popper, ), 和布里斯柯(P.A. Brieshke,)認為 要有組織倫理策略生產力、創造性的反省人類世界問題複雜性,最好的來源是透 過文學作品、哲學、歷史故事等相關領域,洞悉人類本質(the essential humanity)

(Farquhar,1970: 54)在學校中運用這樣方式能夠對人類情境世界產生同情的直 觀(empathic insight)(Propper,1990)與能夠以倫理觀點去了解到學校當中人性 的需求與提供協助可能,都是透過歷史經典故事與文學中滋養人情練達的智慧。

布里斯柯提醒人們注意這樣活動是提供學校行政人員有創造性的瞭解,而對學校 環境洞悉與瞭解是成為一所好學校的基本認識(Brieshke, 1990; 1991)。

弗思特(W. P. Foster)及史特勞特(R. J. Starratt)則提出另一種批判性反省思 考,要學校行政人員與領導者能夠去省思學校組織策略、教學方法、和基礎假設。

在弗思特的觀點中,從批判性思考來挖掘過去習以往常的既定價值,將問題處理 脈絡從過去價值拉回到當下情境來進行思考,是價值相關還是價值中立的行政?

主要是挑戰自由主義的中立理想與實證研究共同的假設與既往解釋模式,重新檢 視這些預設價值實踐性。史特勞特也特別指出批判式反省思考能夠支持關懷領導 者從事組織決定時,能考量到倫理還是非倫理的實踐(Foster, 1986; Starratt, 1991)。

反省性思考幫助學校行政人員檢視學校工作流程的意義性到底何在

(Beck,1994)?在從每一事、每一項規範與決定時,背後所代表的意涵、動機 思考出發點是否合乎學校內部需要與教育價值呢?這樣從內部了解學校本質的 行政工作,才算是符合關懷倫理學的行政涵義。

(二)對話以促成真實情境(dialogue for real situation)

反省是學校行政人員個體在內心的獨白與頭腦體操,這對於與學校許多人 來說是沒有直接的幫助的。然而透過對話,可以促進學校行政人員在理論中反省 能與實務中人員交流與互相作用,轉化理論成為實際行動策略。關懷領導者必須 體認到學校當中有許多因素影響教育事務運作,因此教育運作無法獨立於學校情 境之外,必須尋求那些關聯於學校人士參與與瞭解他們的需求。這些人參與涉及 到學校組織發展的策略,透過這樣關連,學校行政人員需要與利害關係人進行各 種方式的對談。

甘特(C. Grant)談論到對話重要性在於能夠把學校中學生、家長、老師、與 行政人員、及社區成員對於教育理想基礎信仰有表現機會與型塑學校願景結構可 能(Grant, 1988)。在漢斯特(E. Hansot,) 和坦克(D. Tyank,)在《美德經營者》一書 中表示,今日學校領導人失去了分享「公民與道德價值」(Hansot & Tyank, 1982:

172)的機會,因此校長需要前任校長指引與對話才能去設立新價值與分享價值 的可能,使美德保存有繼往開來功能。

除此之外,他說到關懷倫理學「關係的聯結」(the connection of related)使 學校中利害關係人彼此之間能夠團結起來,而不是分離團體。在彼此團結過程中 是將學校願景耕耘,像是文化涵養的發現者,將屬於社群中值得保留價值透過對 話方式在學校這個機構被重組起來,他舉例說明:卡恩(Joseph Conan)校長的轉 化策略,而這樣行動激發中央思考,重視分享的觀點,利害關係人與學校之間彼 此誠實往來與對話,將教育發展與改革朝向分享價值方向進行。

卡恩進入一種慎思熟慮的狀態,他開始與學生對談邀請邂逅問題的家 長、老師共同對話拯救可能;除了這些,他還與學校社區人士進行對話他 們所談論的議題相當廣泛,包括有導引學生認知社區規範等。這些規範以

合法的語言紀錄下來並與學生來討論,並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而規定出來 的。這些規範是基於一種社區人士的期望、將學校視為社區一份子,以信 任、尊重彼此的方式、彼此公平、平等資格地進行對談,形成一種關懷社

合法的語言紀錄下來並與學生來討論,並不是獨立於學生之外而規定出來 的。這些規範是基於一種社區人士的期望、將學校視為社區一份子,以信 任、尊重彼此的方式、彼此公平、平等資格地進行對談,形成一種關懷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