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師專業素養的相關研究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教師專業素養的相關研究

本節探討教師專業素養的相關研究,據以歸納出影響教師專業素養的重要 變項,做為本研究控制變項之參考。鑒於十二年國教總綱於 2014 年公布,探討 素養導向教育下的教師應具備之專業素養在國內亦屬新興的研究議題,因此本 研究以 2010 年為界,於臺灣碩博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以及華藝線上圖書館,蒐 集 2010 年至 2019 年 6 月間,與教師專業素養相關之文獻。

考量教師專業素養本身涵蓋教師具備與教學相關的知識、技能與態度(吳 清山,2017;林新發,2018;教育部,2018;Carmen Fernandez, 2014);又許多 國內研究發現,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在推動教育革新過程中的重要性日益遽增,

教師專業社群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能(洪郁婷,2018;陳佩英,2009;陳宥蓁、

林啟超,2015;馮莉雅,2014),因此以「學科教學知識」、「教學實踐」、「教學 信念」、「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為篇名,共得到 149 篇文獻(碩博士論文 79 篇、

期刊 70 篇)。

本研究將上述文獻進行篩選,將教學效能、教師專業成長、非臺灣中學教師 之受試者、未探討背景變項對於教師專業素養的影響、尚未網際網路公開電子 全文且無紙本論文之文獻皆剃除,最後共有 15 篇符合(碩博士論文 13 篇、期 刊 2 篇),以下分別從個人背景、學校背景對教師專業素養之影響,以及教師參 與專業學習社群對其專業素養之影響等兩部分,說明相關實徵研究成果。

壹、個人背景與學校背景對教師專業素養之影響

賴淑娟(2010)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的「國民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

教學信念與創意教學調查問卷」,瞭解影響雲林縣 561 位國小教師的專業能力。

研究結果指出,國小教師擁有中高程度的教學專業能力;男性、研究所、資深教 師、教師兼主任、大型學校之國小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表現最佳。

33

梁鳳珠(2012)透過文獻回顧,整理國內外學者對於教師信念的研究,表示 教師信念是指教師根據自己的經驗與專業背景,在教學歷程中所持的內在思想、

態度與價值判斷,導引其發展教學活動,並透過教學行為以達成教學目標的一 種心理傾向。她歸納出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因素,包括:1.個人因素是指教師的 性別、學歷、教學年資、任教科目、兼任職務等;2.師資培育因素是指師培機構 提供的教育課程,教師在師培階段的學習經驗會影響其學科知能程度;3.與教職 相關因素是指任職地區、學校規模、班級學校人數等。她整理以往國內外的實 徵研究結果,針對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個人因素進一步說明:1.性別因素對於教 師整體的教學信念並無一致的結果,但是多數研究顯示女老師比男老師傾向於 進步主義的教學信念;2.從學歷的因素來看,一般大學畢業的教師比師範院校畢 業的教師,在其教學信念上傾向於進步主義的教學信念;3.教學信念與任教年資 的關係研究結果雖不盡相同,但多數研究指出服務五年以下和六至十年的教師,

比服務二十六年以上的教師更傾向進步取向。

王巧鳳(2016)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桃園市國中老師的科技學科教學知識

(TPACK)。她改編外語教師科技學科教學知識調查研究問卷和知識創新學習環 境問卷,形成資訊融入教學問卷,以桃園市國中所有領域的教師為研究對象。

她採用一般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異數分析方法,來處理 390 份有效問卷的 資料。王巧鳳發現,教師個人背景中的教學年資、任教科目、使用線上教學平台 會影響教師的科技學科教學知識程度,其中教學年資較淺的教師程度高於教學 年資較深的教師、任教術科(科技、音樂、美術、體育)的教師程度高於任教學 科(國文、英文、數學、社會、自然)的教師、有使用線上教學平台的教師程度 高於未使用者。她建議相關單位應重視老師的科技學科教學知識,形塑一種鼓 勵教師從事知識創新的學習環境。

34

李易穎(2017)根據問卷調查法,研究全國國民中學與高級中學的現職科技 領域教師之教學專業能力現況。他根據專家座談會中,18 位專家學者的討論與 建議,擬定科技領域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並編製成研究問卷。他以生活科 技科教師與資訊科技科教師等科技領域教師為研究對象,蒐集到 868 份有效問 卷,以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資料分析。李易穎發現:1.科技領域教 師對教學專業能力的重視程度高於本身的具備程度,代表教師覺察到自我的專 業能力不足,教師對於學科教學知識(PCK)的增能需求最大,對於教學知識

(PK)的增能需求最小;2.生活科技教師的性別會影響其對學科內容知識(CK)

與科技學科教學知識(TPCK)的具備程度,而且都是男性教師的具備程度高於 女性教師;3.不同學歷的教師之教學專業能力無顯著差異;4.不同地區的生活科 技教師對於教學專業能力的具備程度均達顯著差異,北區生活科技教師對於教 學專業能力的具備程度最高。根據研究結果,李易穎建議相關單位須加強科技 領域現職教師的教學專業能力、學校應優先錄取擁有合格教師證之科技領域教 師、科技領域教育資源應平均分配。

姚麗英(2018)使用問卷調查法,探究校長領導與教師創新教學的現況,以 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等 97 所高中的 855 位教師為研究對 象。她接著以敘述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多元迴歸等統計 方法分析資料。研究結果顯示,不同背景變項(服務年資、最高學歷、學校性 質、學校位置)之高中教師知覺教師創新教學各層面的表現有顯著差異。她進 一步說明,性別、現任職務、學校規模、校齡及學校縣市對於教師創新教學的得 分不會造成影響;而服務年資 16‒20 年的教師會高於 5 年以下之教師,最高學 歷為碩士的教師會高於最高學歷為師範院校之教師,私立學校在整體創新教學 層面之得分高於公立學校,一般地區的學校會高於偏遠地區。

35

林三維(2019)研究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素養與學校創新 效能之關係。他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的「高級中等學校校長正向領導、教師 專業素養與學校創新效能關係之調查問卷」,分析全臺 256 所公、私立高中 2256 位教師的問卷填答結果,所獲致之結論為:1.全臺高中教師的專業素養整體及各 層面均達「中高」程度,各層面中以「專業知能」得分最高、「專業實踐」得分 最低;2.不同背景變項(性別、最高學歷、服務年資、擔任職務、學校屬性)教 師在「教師專業素養」有顯著差異

蘇奕娟(2019)採用問卷調查法,探究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素 養與學生學習之現關係,她以自編的「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教師專業素養 與學生學習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 100 所國 小的 719 位教師問卷結果進行分析。研究所獲致之結論如下:1.臺北市、新北 市、基隆市國小教師知覺「教師專業素養」具有中高程度;2.教師專業素養會因 其不同背景變項(擔任職務、學校校齡、學校地區、服務年資)而有顯著差異。

貳、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對其專業素養之影響

白宗懿(2017)透過問卷調查法和半結構式晤談法,探究臺北市一所國中的 教學輔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情況,及社群運作對夥伴教師學科教學知識

(PCK)的轉化歷程。他根據國內外的學理研究指出一位能夠勝任教學的教師,

必須具備專業的學科內容知識(CK)以及一般教學知識(PK),並將兩者轉化 成學科教學知識(PCK),因此他的研究重點是輔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對夥伴教 師學科教學知識的影響,換言之,資深教師與新進教師透過示範教學、討論、回 饋等交流,是否具有增強自身學科教學知識的效果。研究結果發現,影響教師 學科教學知識提升程度之因素包括配對科目、交流次數,同科目配對的夥伴教 師,其學科教學知識的提升程度高於跨科配對的夥伴教師;夥伴教師之間的討

36

論次數越多,其學科教學知識的提升程度越高。他建議學校應鼓勵教師持續精 進專業素養,並且建立教學輔導教師制度,組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讓資深教 師與新進教師形成夥伴關係,以利提升教師的學科教學知能。

邱仕涵(2017)以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性訪談,探討教師在參與國立自然科 學博物館科學學習中心(Science Learning Center,簡稱 SLC)一系列的教師專業學 習成長課程後,自覺在科學學科教學知識(PCK)的變化。研究者針對自 2014 至 2016 年參與研習的 459 位教師發出 424 份電子問卷,回收有效樣本共 139 份;接著以自編大綱訪談五位積極參與該研習的教師。研究結果顯示,教師認 為該研習能滿足個人進修需求,也能提升自身的學科教學知識,其中以科學課 程知識的提升程度最大,其次為教學策略知識,而對於學生理解科學的知識及 評量科學素養的知識之提升程度則最小。邱仕涵根據研究結果,建議主管單位 能舉辦研習,以提升教師在科學的知識及評量科學素養的知識,並提供素養導 向教學的範例教案讓教師能實際運用在課堂上。

陳映竹(2017)以個案研究法,聚焦在一個跨校且跨領域的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先瞭解社群發展和課程運作,包括社群如何選定專業發展主題、遭遇的困 難與因應之道;再經由課程實踐的分析,來說明社群運作之結果,以及社群教

陳映竹(2017)以個案研究法,聚焦在一個跨校且跨領域的教師專業學習社 群,先瞭解社群發展和課程運作,包括社群如何選定專業發展主題、遭遇的困 難與因應之道;再經由課程實踐的分析,來說明社群運作之結果,以及社群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