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章說明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重要名詞釋義,以及研究對象 與範圍。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新世紀的教育是素養導向教育

近年來網路及資訊發展快速、新興工作不斷增加、社會正義的意識覺醒,加 上全球化與國際化等所帶來的社會變遷,使得人類必須面臨瞬息萬變的生活環 境和產業型態,亦改變人類對於教育的基本理念和目標。

素養導向教育並非全新的概念,它的前身是源自於 1920 年的能力本位教育 美國;因應全球化的衝擊,能力本位教育在 1990 年代後轉型為素養導向教育

(王如哲,2000;Burke, 2005;OECD, 2013)。從能力本位教育轉變為素養導向 教育的過程,人類改變原本對於教育的基本理念,認為教育的宗旨應從績效至 上轉向強調整合性的素養與終身學習;人類對於課程與教學的目標從單一面向 擴及到多元面向,換言之,課程與教學不單只是培養學習者單向的外顯行為表 現,更涵蓋兼具內在的知識、正向態度,與外在能力等多元面向(吳璧純、詹志 禹,2018)。由此可知,過去的教育方式不足以讓人們因應全球化的衝擊,因此 素養導向教育強調在培養學習者學習遷移的素養,使得學習者未來面對再劇烈 的社會環境變動,都有能力解決生活或工作上的各種問題。

這股素養導向教育改革風潮已牽動我國整體教育實施與發展,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以下簡稱十二年國教)的理念與目標,即以核心素養做為課程主軸,

發展出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素養導向的教師教育和教師專業素養等(吳清 山,2017;呂紹弘,2018;林永豐,2017;林佩璇,2018;林新發,2018;范信 賢,2016;張德銳,2018;楊俊鴻,2018;鍾宜興,2018)。

我國教育部於 2011 年提出「提升國民素養方案」,將語文、數學、科學、數

2

位、教養/美感列為五大國民核心素養;2014 年教育部依序發布「十二年國民 基本教育課程發展指引」(教育部,2014)及《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 綱》(教育部,2014;以下簡稱新課綱),皆以自發、互動、共好為基本理念,期 待透過課程與教學,培養學習者兼具能主動學習、能理性思考和能有效行動的 整合性素養,成為終身學習者。

進一步檢視總綱的核心素養,如圖 1-1 所示,其分為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和 社會參與三大面向,再細分出九大項目,依序為身心素質與自我精進、系統思 考與解決問題、規劃執行與創新應變、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科技資訊與媒體 素養、藝術涵養與美感素養、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人際關係與團隊合作、多元 文化與國際理解。由此觀之,素養的養成不限於單一領域/學科,素養導向教 育的精神應當融入在每一位教師的每一堂課室中。

圖 1-1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資料來源:教育部(2014)

3

貳、教師專業素養乃教育改革成功關鍵

因應社會需求與時代潮流,學校教育必須與時俱進。吳清山、王令宜(2017)

指出具有高度專業性的教師是教育改革成功的關鍵,教師必須能配合教育政策 之轉向,將教育理念與精神實踐於課程中。

然而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身在教育現場第一線的教師面臨諸多挑戰。針 對新總綱的主張,其強調教師應實施素養導向的教學與評量、教師應具備跨領 域合作的思維與能力、教師應轉型成教學專業發展取向的教育工作者等(林新 發,2018;鍾宜興,2018)。對於多數的現職教師而言,他們在當初接受師資培 育的過程中,從未接觸過素養導向教育議題,亦未受過相關的教育訓練。周淑 卿(2018)即呼籲教育主管機關的當務之急是確實向教師宣導素養向教學的理 念與作法,以及舉辦工作坊、鼓勵教師共備等教師培力研習,以提升第一線教 師關於素養導向教學的知識、實踐與態度。

近期關於素養導向教育與教師專業的相關研究中,學者皆以探究教師專業 素養內涵與標準為研究方向(吳清山,2017;林新發,2018;林新發、張凌凌,

2018;林新發、陳紘,2018;林佩璇、李俊湖,2018;陳紘,2017)。惟關於現 職教師專業素養現況之研究仍有不足;換言之,現職教師是否具備足夠的通才 與專才之教學專業素養仍是待答問題,這是考驗新課綱能否落實之重要教育議 題,亦是本研究欲探討的主題。

Mantra(2016)指出,教師專業素養是一種教師表現出來的、與教學有關的

能力,受到本身專業態度和專業知能的影響。這意味著教師的表現的質量取決 於其獲取知識、態度和技能的質量。教師具備的知識、態度和技能越高,其教學 表現的質量就越高。教師的知識、態度和技能,與學以致用的實踐力之間存在 高度正相關。因此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測量教師的教學相關知能,內容以

4

一般教學知能為基底,融入素養導向教學的理念與轉化原則。

過去研究發現,教師專業素養會因教師個人背景、學校背景、參與專業學習 社群的經驗不同而有差異(王巧鳳,2016;白宗懿,2017;李易穎,2017;宋柔 穎,2019;林三維,2019;林彥伯,2019;邱仕涵,2017;洪郁婷,2018;姚麗 英,2018;陳正達,2018;陳映竹,2017;陳佩英,2009;馮莉雅,2014;蔡宜 蓁,2018;賴淑娟,2010;蘇奕娟,2019;Dunkin & Biddle, 1974;Hordern, 2015;

Huitt, 2003),因此本研究將教師個人背景、學校背景與專業學習社群參與列為 背景變項,探究不同背景變項的教師其專業素養之差異情況。

綜上所述,研究者以任教學校所在之縣市為範圍,以「臺中市高級中等學校

教師專業素養之調查研究」為題目,針對臺中市公、私立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 教師進行問卷調查,探究臺中市教師專業素養的現況與差異,並根據研究結果,

向教師、學校及教育主管機關提出教師專業發展之建議。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