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教材有繼續性、有程序性和有統整性

第四章 行動研究前需求分析-搜索華語文教學課程變項資料

第二節 教材有繼續性、有程序性和有統整性

壹、中華語文中心(C.L.C.)的教材

—提供有繼續性、有程序和有統整性

繼續性是指課程階段的前後之間應具有重複性質,教學時應注意到新 舊課程的銜接,而學習者先備知識的多寡,也應為課程規劃的考慮要素之 一。程序性是指學習經驗縱的部分加深。課程中重視的單元目標、行為目 標,都是相同的產物,均旨在強化上下單元的聯繫,重視課程單元的安排 應由簡入繁,由淺入深。統整性指學習經驗橫的加廣。此處所強調的是行 為與學習的統整,學校的課程安排應是兼重認知與情意的目標,落實學習 所知與生活相結合,而非背誦的僵化知識,此部份與時下強調的「統整課 程」在精神上是絲絲入扣的。

必須是學習者能力範圍內的,學習太困難的教材,容易揠苗助長,反 易斲傷學習者的學習興趣並導致學習的無助感。

研究者依《國語教學指引》,以二年級上學期為例;中華語文中心 (C.L.C.)的學習教材是依據臺灣教育部審定國立編譯館主編的國民小學 國語課本為中華語文中心(C.L.C.)的學習教材,教材內容是設計多元化的 知識,採用單元組織方式,以每三或四課為一個單元,每單元之後列有練 習。其教材以教導學習者學習語文為主,課文的文體和各年級課文的難易 度,都依教育部所頒國語課程標準的規定,做適當安排。插圖力求生動活 潑,以增進學生閱讀和學習的興趣。其單元一:新學期;內容領域有關於

學校生活兼併家庭生活,單元二:快樂的節日;內容領域有關於家庭生活、

鄉土文化和國家觀念,單元三:動物世界;內容領域有關於自然環境,單 元四:愛惜光陰;內容領域有關於品德修養,單元五:有趣的故事;內容領 域有關於自然環境和鄉土文化,單元六:明年見;內容領域有關於家庭生 活和學校生活等等豐富且廣泛。

一、臺灣南一版國民小學國語

中華語文中心(C.L.C.)所提供的華語文課程,即符合泰氏所提的「繼續性、

程序性和統整性」三個效標。有效組織學習經驗必須注意連續增強原則,逐漸加 深加廣,不同經驗間要彼此關聯。小孩從國民小學基礎注音符號到高中的華 語文課程為止。而成人則依其課程順序為基礎注音符號,華語初級會話,

華語進階會話,一千字說華語(一)(二)(三),實用國語會話,國小國語5-12 冊,選修科或國中國文、商用會話、商用書信、閱讀寫作、讀報。

其教材採用臺灣部編版及南一版的國民小學教材,每冊的內容以單元 組織方式編輯,以三或四課為一個單元。生字、課文上下連續,由簡入繁,

由淺入深。

例如:第三冊課文的編寫為,第一單元:美麗的秋天(秋天的舞會,秋收,賞 月),第二單元:生命的喜悅(我要當姐姐了,小豆子,照片的故事,小翠鳥),第 三單元:左鄰右舍(美好的社區,一起來修橋,燈亮了),第四單元:我學會了(跳繩,

家事小幫手,等一下,企鵝排隊)。

對學習經驗亦具統整性,課程安排認知、情意、技能並重的課程目標。

且落實所學習的知識與生活相結合。

二、教材評論

研究者以問卷調查目前二年級乙班使用南一版國民小學教材的喜 好,其中以學習者對南一版教材使用看法的三個項目(1)可用於日常生活 (編碼 1),(2)課文活潑有趣(編碼 2),(3)課文容易學(編碼 3),作為基本 比較變項,比對其與學習者形成性評量的關係如何? 研究者(教師)以教材 評論與形成性評量圖表示,如圖十四,闡述說明其變化情形;依圖顯示學 習者認為可以用於日常生活的有 11 位,其形成性評量的成績均達到 60 分

以上,認為課文活潑有趣的有 11 位,其成績則達到 70 分以上,當中更有

2.培養聽、說國語的能力和習慣。

(1)聽:凝神靜聽,瞭解內容。

(2)說:發音正確,語句流利,活潑自然。

(二)讀的教學目標

1.熟習課文中生字的形、音、義,並能活用。

2.認識簡易的記敘文、詩歌等文體,瞭解課文內容,熟習字詞句型。

3.閱讀課外注音讀物的興趣和能力。

4.認識字、詞典。

(三)作的教學目標

1.培養造詞、造句、口述作文等基本能力。

2.能把自己的話寫出來。

3.認識標點符號。

(四)寫的教學目標

1.正確的執筆、運筆方法和良好的姿勢。

2.正確的筆畫、筆順。

3.養成書寫整潔的習慣。

(五)國語科教學總目標

1.培養倫理觀念、民主風度、科學精神。激發愛國思想,弘揚中華文化。

2.擴充生活經驗,陶冶思想情意。培養想像、思考的能力,樂觀進取的精 神。

3.認識國語文的特質,培養熱愛國語文的情操,和對自己所發表的語言文 字負責的態度。《國語教學指引》。

二、課程為生活化的教材

教育者所選擇的學習結果,必須能讓學習者感到滿足;學習的經驗應 使學童獲得學以致用的機會,並能於實際的生活情境中運用。

泰氏認為學習並非是「強塞」的同義詞,為學習者提供機會讓他從事 思考活動,即使經驗是由失敗中獲得,失敗的經驗與成功的結果同等重 要,因此,安排良好的學習情境乃是一項教師重要的責任。

實用主義课程理論產生於 20 世紀初,其理論基礎是盧梭的自然主義、

杜威的機能心理學和實用主義哲學。杜威認為,教育就是經驗的改造和改 組,課程就是教育性經驗,而經驗不是思想出來的,而是與社會生活實踐 密切關係的,是在做中學到的,也就是從活動中學到的。學校科目互相關 係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學,不是文學,不是歷史,不是地理,而是兒童本 身的社會活動。杜威反對學科中心論,也反對兒童中心論。兒童與課程是 確定一個過程的兩極,只有在經驗的基礎上才能將二者统一起來,其實現 的途徑就是將教材心理化。當課程統一了兒童的心理經驗和學科的邏輯經 驗,這種課程就是經驗課程。

杜威主張活動是課程與教學的根本形態,讓學習者在“做中學",從 經驗中學,要求以活動性、經驗性的主動作業來取代傳統書本式教材的統 治地位。他所列的“暗示、問題、假設、推理、驗證"教學過程的五個階 段,實質上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杜威認為,教學法的要素和思維的要素是 相同的,思維起於不確定的、有問題的情境,培養思維能力首先要提供合 適的情境。

三、幫助學習者獲取資訊

安排以目標為焦點的學習經驗,經驗主要來自學習者主動的行為,教 師的任務則以選擇適當活動和安排學習情境。

在於資訊快速的後現代社會中,教導學習者如何在龐雜的眾多資訊中 擷取重要訊息,獲得符合時代潮流且與日常生活配合的知識,殊屬重要。

現今多媒體的媒材快速發展、網際網路蓬勃發達,若能教導學習者善用科 技,必將是快速擷取資訊的新途徑。

目前泰國在正體字教學的情況下已不用擔心打字的問題,在市面上已 有掌上型電子字典的鍵盤設有注音符號的按鍵,很方便打字了。除了字典 功能之外,還能上網,功能已猶如一台手提電腦那樣方便了。

「全球華文網」網址:http://www.huayuworld.org。

「海外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的設立,則是一種在地化華語文教學實體據 點的體現,這些中心兼備華語文教學、師資培訓、文化交流及教材展示等 多元功能,結合「全球華文網」提供之影音及線上互動教學課程,讓虛擬 網絡與實體通路並進,提供多樣教學型態,樹立華語文數位教學的最佳模

式,同時也是臺灣優質華語文及數位產業將觸角延伸到海外市場的展示平 台及連結主流社會的橋樑,具體落實以僑校為中心向外推廣臺灣優質華語 文教學之全球布局策略。

在中華語文中心(C.L.C.)成立泰國曼谷華語文數位學習中心,提供了 華語文教學教師部落格班,電腦入門基礎班、進階班,師資培訓,文化交 流及教材展示等多元功能。

四、學習經驗要能有助於社會態度的發展

「態度」是泛指個人所表現的行為及選擇的價值以及滿意事物的種 類。因此,學習經驗也要注意到學習者社會能力、社會角色、社會認同的 培養及矯正,才能使學習者發展為適應社會模式的社會人。現今學者所強 調之「全人教育」以及「情感教育」(EQ),正是要破除主智教育的迷思,

矯正以往只重視知識的冗荷,唯有落實情意、技能與認知的整合教學,國 教階段的課程方能擺脫分數主義,真正導入正軌。

五、釐清教學問題觀點

中華語文中心(C.L.C.)所提供的教材、教學目標、課程教學目標皆注 意到學習者社會態度的發展。因此研究者將一些模糊不清的教學問題,與 同儕隨機或電話訪談討論,以及教務會議上尋找共識。將其問題闡述如下:

1.華語文課堂教學教師需要以學習者的母語(泰語)翻譯教材內容嗎?對不 同對象的學習者[華裔(潮州語、粵語、台商)、泰],如何讓他們在課堂 上學習時,都能了解課文內容的意義?

(1)觀察員(主任)心得:

低年級教學要用泰文說明,而不是翻譯,泰語是當地的語言,以泰語 在當地教學可以避免一些問題。抽象語詞教學,泰文有直接對應的中文,

就直接說泰文,但不要太依賴。解釋詞義,要使用工具。

例如:天亮了。教學時,可使用圖片,一張晚上,一張太陽,利用圖片配合

語音、語義的聯結,可以加強華語文語音、語義,聽的教學。(教務會議札記;

2005/10/5)。

(2)同儕(E1、E3、E4、E6、E7)翻譯教學心得:

對課堂教學有的主張,以當地的語言泰語,為班級教授不同國籍的學 習者的共同語,所以主張用當地的語言泰語,在課堂教學時的講解用語,

使用於講解課文內容的語詞教學時的輔助工具。但有的則不使用翻譯,全 部以華語文直接教學(E1、E4)。(電話訪談同儕札記;2008/8-9 月) (3)研究者的觀點:

對於不同語言的學習者,主張適當的使用泰語(或英文),對課程內容

對於不同語言的學習者,主張適當的使用泰語(或英文),對課程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