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課程設計—如何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

第四章 行動研究前需求分析-搜索華語文教學課程變項資料

第三節 課程設計—如何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

第三節 課程設計

—如何有效組織這些教育經驗

一、課程設計

有效組織學習經驗必須注意連續增強原則,逐漸加深加廣,不同經驗 間要彼此關聯。課程的組織性;良好的課程,能經由學習者的學習而產生 知與行的變化,因此課程的「組織」不但影響教學效率,而且左右主要的

「教育改變」發生在學習者身上的程度。

在李珀「有效能的教學」一書中提到了將掌握目標模式及過程模式之 優點,可以利用課程模式進行課程設計,教學目標,教學活動,評量與回 饋等教學活動。

研究者將學者專家的教學基本歷程和課程設計的基本問題,整理運用 到華語文教學課程上,在華語文課程以教學基本歷程(課程設計)-教學目 標、學前評估、教學活動、教學方法、回饋評量等循環課程組織規準之螺 旋式課程組織方式。華語文教師在教學前一定要作課前準備工作,課程的 設計,教案設計。才能在課堂得心應手的教,有恃無恐。而華語文教師的 專業知識與素養更是需要在平時就利用機會進修複習。

其整裡的華語文教學課程實施流程如表十一所示;

表十一 華語文教學課程實施流程

華語文 學習者 學科 社會需求 教師 Student subject matter society need 專業 哲學 心理學

知識與 Philosophy psychology 素養

教 教學目標 回饋環線(Feedback loop) 學 object

前 Planning計畫 教材

的 Material 選擇學習經驗 準 課程設計 組織學習經驗 備 Designing

練習單 Worksheet

學 講述內容 講解 分步驟逐次說明 指 習 Procedures Explain 概念、定義 導 中 示範 舉例 學 (過程) demonstration illustration 習 引導練習 報告 討論 的 Guide Practice Report Discussion 經 獨立練習 驗 Independent

Practice 綜述要點 舊要點

Summary Old Key

新要點 New Point

結 評量 評量 果 Evaluation 學習 補救教學 加深/加廣 的 Supplementary Extension Teaching 經驗

二、教學活動

研究者在中華語文中心(C.L.C.)任教四年多(2004 年 10 月至今),從 成人的進階會話課程開始,然後再進入教小學課程,目前教小學二年級、

三年級的課程,依據同儕教學的經驗,學生都是父母要求他們來學中文 的,所以有些學生不專心聽課,不愛做功課,也不讀書,成績很差。一般 而言,學生會寫、會讀、不會說(也不願意說)、甚至聽不懂,因為有的華 裔子弟在家也不講中文,研究者聽了這番話之後,心裡覺得那學生是來學 校做什麼呢!當研究者實際進入教學領域時,研究者想去了解、改善現況。

於是研究者與同儕討論有關學習者學習的態度。並且研究者透過研究者教 室教學觀察、評量,教務會議,隨機與同儕討論,電話訪談同儕,電話訪 談家長等方式,作多方面瞭解希望教學時更能提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及學 習效果。

其訪問的這幾位同儕每位都以直接、聽說、認知等教學方法為主,各 有其組織的學科內容的特色。研究者經由各位同儕分享她們的教學經驗當 中,研究者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亦是直接、聽說、認知等方法為主,另 外又運用交際溝通教法學,以與補充語文使用機會,將「我手寫我口」的 寫作方法增強生活交際的使用機會。

若有與研究者不同的教學組織特色,研究者會拿到自己的班級試教看 看,是不是有利學習者的學習。如;釐清教學問題觀點各項中,所得到的 啟示。研究者更從同儕的教學經驗中得知有關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的一些 學習問題。以下闡述幾位同儕的教學流程;

(一)同儕教學流程 1.同儕 E9 教學流程:

中華語文中心二、三年級的教學,如果有考試放在第二堂考試,其他 時間上課文,我沒有單獨把所有的生字先抓出來教。先全部帶念一遍,口 頭提問,然後教課文,在邊教課文,才把生字、生詞放進去。學習者必須 知道字、詞在這句子裡怎麼用?在段落裡意思是什麼?

因為你如果把所有的生字、生詞交完了,他還是不懂生字、生詞是怎 麼用,在課文裡是什麼意思,前後文他還是不搭。

有特殊的句型也在段落裡教,教完一段之後,學生們再念這一段,他 們沒有問題,我問他們問題。他必須把這一段是融會貫通的,他們可以回 答問題,或拿我的語詞來造句。例如:北埔風情;每一段把它抽出來教,

我還畫地圖給他們,讓他們知道北埔在哪裡,不然這北埔對他們完全沒有

意義,根本連結不起來。

每一段字、詞都要知道,他們要會造句,所以教課文、生字、生詞共 用一個半小時,所以一碰到生字,我就在寫黑板,寫課本裡的生詞,然後 再補充語詞,外語班不補充新語詞,提醒他過去舊的生詞,母語班就補充 新語詞(延伸語詞),所以我用大概一個半小時(70 分)把所有的課文內容都 上完(課文、生字、生詞)。

我還會指導習作,第一大題孩子要會念寫一寫填空注音國字,要會 念、看題目的指令是什麼,第二大題選詞填寫,要念一念所有語詞,語詞 都懂嗎?念一題句子,第一題看句子有沒有問題,沒有問題有信心可以 做,就放他們回家做,第三大題回答問題念一念看有沒有問題,有沒有人 會回答,看有沒有人連題目都不懂的,檢討後。回家去做,第二個禮拜再 交 給 老 師 批 改 。 一 般 習 作 二 十 分 鐘 內 結 束 。 ( 電 話 訪 問 同 儕 札 記 ; 2008/12/2)

2.同儕 E1 教學流程:

三堂課的流程不定,看情形。18 週 54 個小節,幾乎 3-4 個節要教一 課,有一點急有一點趕啦! 就是要講多一點,如果照生字、課文、習作甲,

這要弄過去也是可以,就看啦!不一定,能夠多一點時間是更好,可以講 多一 點。

還是有給練習的機會,習作甲第一大題國字注音的部份,在家裡先 做,下一堂課後面的部份有的需要講解,就可以一起寫,寫完就可以交啦!

有時還利用習作甲來考試。在班上當場發給學生、考試。習作甲老師要帶 回家改。習作甲有時沒辦法全教完,會留一部份下一週教。

教課文的時候,先解釋課文標題,課文,有時候第一次老師先讀一遍,

學生聽。讀完之後接著一段一段,他們跟著讀,或者再讓學生自己讀,要 不就講解完再讓學生自己讀。也是逐句逐字的這樣子講解,前面解釋課文 標題已經有大意了,知道是什麼。那講解課文完之後,還可以再提出問題 問他們。

生字的部份一定要會寫、會念,意思要懂,就是會造詞,字形-寫,

習作乙就有筆順,音-讀,義-意義。華文作業簿,要寫造詞,有時給簡單 四字格。以前學生成讀好,還可以造句。

評量:習作甲以外,以前還用剪貼作考卷,二年級很少用考卷,每課 都會考聽寫大約 20-22 個字,因為低年級也要考注音,所以個一半。有時 也考造句。

教生字時將語詞寫在 A 式的紙作語詞卡,每張寫兩個(大約共 20 個左 右),可以複習圈詞時可以看,一張一張翻給學生念,很方便。每個人拿 一張,空白 處讓學生寫造句,學生寫完還要在下面簽名,學生寫完一張 可以再來拿。寫完要排隊念給老師聽,不對要拿回去改,會控制活動十分 鐘或十五分鐘,到時候看...。有的可以寫 2-3 個,有的慢的只有寫一 個。A 式的紙作語詞卡可以重複使用,已用了好幾屆,不會的學生可參考 舊的句子或自己造新的。老師願意於 2008 年 8 月 13 日展示她自己設計的 語詞字卡給研究者做參考。(電話訪問同儕札記;2008/8/11)。

3.練習卷的設計 (1) 同儕 E6:

一中南一版的教材,沒有習作甲本的練習本,同儕 E6 說只要教課本 的語文天地就可以做練習了。(隨機訪談同儕札記;2008/3)

(2)同儕 E5:

反正第一堂課就是訂正,然後習作甲練習本(部編版國民小學國語)對 答案。哪有那麼多時間啊!再教練習卷,課本的學好就好。沒有時間再多 教課外的,不要做那麼多,多作多錯,反正課本的教好就好了。課堂教學 不做翻譯。(隨機訪談同儕札記;2008/3)

(3)研究者:

我感覺到她們好像意味著,不需要再用電腦製作練習卷(南一版國民 小學國語,因為目前沒有習作,只有國語生字、語詞範本)。但我想沒有 練習卷怎麼做練習,何況前任三上老師告訴研究者說她每課都做練習卷。

雖然她們這麼說,我還是堅持這學期,每課自己用電腦製作練習卷替代習 作本,給學生做為教學活動練習單。(隨機訪談同儕札記;2008/3)。

4.期末考(總結性評量)後心得討論 (1) 同儕 E5:

期末考,改這些考卷改的都要哭了,一半以上不及格,這些孩子都可

以讀,都不讀,怎麼辦!

平常考聽寫十個語詞,沒考造句,平常聽寫也都一半不及格。

參與者 B,這次考試不知他怎麼了?他本來很乖的啊! 參與者 B 這次考 試都一直在作弊,一直要看前面的人,我(同儕 E5)阻止他好多次。還有連 他自己的名字都不會,還要我(同儕 E5)提醒他,才免強注音,並把參與者 B 的考卷拿給研究者看,同儕 E5 邊展示邊說,你看連他的名字都注音注這 樣「偉」「ㄨㄟ」,研究者一看,音注錯了。

參與者 A6 才考十四分。他本來還什麼都沒寫,我還叫他繼續寫,不 然他就到外面打電話聊天去了。參與者 A5 也不及格。

參與者 A6 是留班(我(研究者)留他,學校給他升級)。參與者 A5 的程度剛 好六十分。(隨機訪問同儕札記 2008/6/8)

(2)同儕 E6:

那可能是免強升級奏班數的關係。考試如果都讓他過的話,程度不 到,那下一位老師怎麼教? (隨機訪問同儕札記 2008/6/8)

(3)研究者

有時是家長要求,因而學習者程度沒有到那個階段,免強升級反而浪費時 間,因為無法吸收。有些剛剛六十分的,不讓它升級也不行,只能告訴他 要加油。(隨機訪問同儕札記 2008/6/8)

研究者期望透過同儕教學經驗與華語文教師研習教師傳授的經驗、觀 念,專業、專門、碩士課程中各位教師的傳授,文獻探討中專家學者的華 語文教學經驗、理論等等,綜合各專家學者的理論與經驗,研究者盡其所 能將它們融入自己的華語文教學裡。希望自己的華語文教學能力對學習者 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所有幫助與改善。

(二)認知策略的教學

認知(cognition)指一個人處理訊息的偏好或習慣,即其在知覺、

思考、記憶和解決問題時,所使用的獨特訊息處理型式。

何謂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林清山教授指出是一個人對自己認

何謂後設認知(metacognition)?林清山教授指出是一個人對自己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