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

一、華文熱點破華教問題

依中華語文中心張校長(2008)〈從華文熱談起〉「泰華各界紀念大成 至聖先師孔子誕辰特輯」研究指出;由於中國改革開放、經濟崛起、國際 地位提昇,從世界各地到大陸去升學、經商、投資設廠或旅遊觀光的人數,

絡繹不絕。而且每年的人數都在增加,在這種情況下,懂得華文者,無形 中就佔了優勢,也多加添了些成功的機會,更因此造成一股學習華語文的 全球性熱潮。

依中國教育部的統計,目前全球學習華文的人口已超過五千萬,語文 學專家更紛紛預測,未來十年,華文將成為僅次於英文的第二強勢語文。

在這股華文熱中,不難發現,有若干令人憂心以及有待改善的問題。

其最重要的首推「師資」,其次「教材」,最後當然也要講求適當的「教法」。 略述如下:

1.華語文師資缺乏

泰國華語文師資缺乏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具備專業知識的合格教 師,更加難求,各校只好紛紛向外求助,聘請臺灣或中國大陸的教師,但 那並不是每個學校都有條件辦得到。解決之道還是要設法提高教師素質,

除了當地定期開辦師資培訓班,也應該定期派送教師到中國大陸或臺灣接 受短期的在職進修,或者請國內主管僑教單位派專家學者赴海外各地巡迴 講學,或辦理「海外華文教師研習會」,傳授教學經典。其最理想的辦法 是中泰政府合辦一所正規師範學院,加強師資培育,使得有足夠的師資來 應付有志學習華語文者的需求。

華語文師資的發展與質的改善,對華教推展的成效,必有正面的影響。

2 張立明 (2008)。〈從華文熱談起〉。於世界日報(2008 年 9 月 19 日),泰華各界紀念大 成至聖先師孔子誕辰特輯。

當然,教師本身也要不斷的進修,自我充實,盡量參加師資培訓班,以吸 取更多、更新的專業知識,達到「教學相長」,進而提高素質。

2.教材不夠本土化

當前各校仍然缺少一套系統化、生活化、簡易、實用而適合泰國學生

的教材,大多數教材,包括來自中國大陸和臺灣,都普遍太深奧,難以引起學

習者學習的興趣。教材的編寫是很重要的,提供海外使用的教材,一定要多元化,

要能適合各地區,要針對聽、說、讀、寫完全沒有基礎的泰國學生,以淺顯易懂 的方式,配合當地文化、風俗、節慶等有關的活動,來製作教材,以增進學習者 的興趣。初學者要加強多聽多說,而非多讀多寫,才不至於枯燥無味。除此之外,

更須每隔一段時間,進行教材校對與增修,以配合環境的需求。不斷的求新、求 精。

3.華語文教學經驗不足

華語文教師應有一個共識,千萬勿認為是在教自己母語的學習者,應 以外語教學的心態來教導學習者,多採用各種教具來輔助教學,譬如實 務、圖片、書畫字卡、錄音帶等,使學習者容易瞭解。總而言之;不管用 的是什麼方法,唯有引導學習者主動學習並設法維持他們高昂的學習意 願,教學才有效果。

不容否認的,兒童與十幾歲少年,居多都是奉父母之命來學習華文,

本身學習華語文的意願並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要有好的教學方法 與技巧,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意願。

教學是一種綜合藝術,而不能只靠一種方法進行教學,必須配合學生 的年齡、程度與背景,作適當的調整。換言之,教師即使是滿腹經綸,還 要懂得用合適的技巧與方法表達出來。

如果是小朋友,可透過生動有趣的方式比方遊戲、歌唱等,讓學生體 驗不一樣的學習樂趣與經驗。這種寓教於戲的方法,教師與學習者雙方都 輕鬆愉快,效果會更好。

對初學者而言,宜先訓練聽與說,即先從會話開始,把一些日常生活 常用的話學好,始進入讀與寫。當然,華文教學一般都是聽、說、讀、寫 同步進行的,但對海外學子,還是要有輕重之分。畢竟,學習語言最重要 的目的無非是提昇溝通與交際能力。

二、亟需解決的問題

依李謀(2005)〈泰國華文教育的現狀與前瞻〉《南洋問題研究》。

3(123):59-65 研究指出3;目前泰國的華文教育形勢是令人鼓舞的;但是,

有一些問題應該得到重視並施予解決,才能使泰國的華文教育有更大的發 展。

今日泰國華文教育雖然辦的多采多姿,可以透過多種渠道學習漢語,

但整體來說,漢語教學的效果並不理想。如:華文小學的學生在校讀了整 整六年的漢語,而且每個學期裡漢語課每週學習時數達 6 至 8 小時,甚至 更多。但是有一部分華文小學畢業生的漢語水平相當低,甚至連拼音符號 都認不清,發音不準。很難讓人相信他是學過六年漢語的學生。再如:在 各種教漢語的學校或補習班中,可以發現初級班的學習者居多,中級班的 人數已屈指可數,高級班的人數就更少的可憐,有不少學校根本沒有能力 辦高級班。有不少人在這種學校連續學了好幾年,卻總是在讀初級班或中 級班,一直在原地踏步、裹足不前,漢語的實際水平提高不大。而且各校 所辦的初、中、高級班分級很不科學,並沒有嚴格按中國國家漢語水平考 試(HSK)初、中、高級的標準測定。

依李謀〈泰國華文教育的現狀與前瞻〉研究指出,造成上述情況的原 因是多方面的。必須仔細研究,針對癥結所在,從各方面採取措施,其主 要應解決的問題亦如同張校長所談的師資短缺,欠缺外語教學經驗,教材 問題。

1.漢語師資短缺、欠缺外語教學經驗

依李謀〈泰國華文教育的現狀與前瞻〉研究指出;談到師資短缺的原 因乃由於漢語教師薪資相當菲薄、工作繁重格外勞累,教師地位較低,年 輕教師都另謀高就,因此華校教師年齡層也有老化的現象。在泰國政府逐 步放寬漢語教學的政策後,泰國公、私立學校也想增加一些課程,但漢語

3李謀 (2005)。〈泰國華文教育的現狀與前瞻〉《南洋問題研究》。3(123):59-65 國立臺 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境外在職碩士專班,〈泰國華語教學之發展〉Development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Thailand(2007)課程講義。

師資卻很難找到。向社會公開招聘大部分是一些閒散、兼職人員,也 有些旅居或臨時來泰國的中國人。

總之,現在泰國各類學校中從事漢語教學的教師嚴重短缺,現有教師 中又有不少沒有教授漢語經驗,或者自身某些方面不足;比如:對漢語知 識、漢語語音、不懂外語教學法等等的欠缺。造成各類學校的漢語教學上 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整體的漢語水平提高得較慢。

其主張對漢語教師採取聘請,派遣到中國、臺灣,多參加學術研討會 等等的辦法。從根本解決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所謂聘請即是透過僑辦、

教育部等直接對話解決人員交流、培訓等問題。派遣到中國、臺灣則是將 泰國某些教學單位派出人員到中國、臺灣進修或深造。多參加學術研討會 是指對一些相關單位組織教師進修班或短期培訓班和教學問題報告會、研 討會等等。因為教泰國人學漢語,既不能用教授母語的方法教,也不能簡 單地借用教授泰語或英語的方

法去教。對教學工作來說,培養一支合格的教師隊伍是最重要的一點,只 有這樣才能根本解決教學效果、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問題。

2.教材問題

目前用於泰國的漢語課本教材有很多種,但並沒有規範的教材,現在 各地的泰國小學雖然已大多設有漢語課程,但並沒有正規的教材使用,依 學習者描述,教師採用列印講義或抄寫教材。教師將教材寫在白板上,教 學習者抄寫入筆記本。講義則於授課結束後收回。

依李謀學者研究指出,中國國務院僑辦組織人力編寫的,針對亞洲國 家漢語教學用的《漢語》,有不少小學採用這套漢語課本的前若干冊,但 這套漢語課本高級年級的部份太難,沒人採用。而且這套漢語課本的內容 有不少思維是以教授母語學習者的方法為出發點而編寫的,與泰國當地的 實際情況相距甚遠。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的《初級漢語》,第一、二 冊還好,但後四冊較難很少採用。《實用漢語教程》編得太簡單,三年下 來學到東西不多,只有華欣遠程教育電臺漢語學習班的人才用這本教材。

朱拉隆功大學的譚國安副教授主編的兩套漢語教材,力圖按照泰國的 實際需要,編出一種適合泰國國情的漢語教材,但直至今日採用的學校還 少,因為有些編排的方法及內容還可以改進。比如:課文內容可以增加、

練習的部份也可以豐富一點。教材的進度太慢,大學外語系的本科生完全 可以學得更快,基礎打得更牢。

2001 年泰國聖卡比利安基金會委託泰國易三倉學校成立中文教學中 心,聘請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的李潤新教授、程相文教授和該校盧愛珊等漢 語老師合作編寫中小學用的教材一套共 12 冊,供中小學 12 年連續用,從 2002 年-2003 年全套出齊,圖文並茂,學漢字並不完全與說話同步,重視 漢字的自身規律,但尚待更多學校的認同。

總而言之,漢語教材泰國本土化的問題仍是一個沒有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