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過程的設計

第二節 研究過程與步驟

壹、研究的過程

本論文研究目的是為提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及學習效果,研究者將蒐集 的資料作歸納、分析,調整研究者的教學策略,鼓勵學習者改善學習態度,

與家長溝通幫助學習者改善學習意願。整個研究過程是研究者針對華語文教 學個案教學做行動研究探討,但也是在改善研究者個案華語文教學的能力。

所以本論文不僅採用質的研究歸納、分析、詮釋所蒐集的資料,並將問卷資 料以統計圖表呈現,更以行動實踐研究的方法對華語文教學問題,尋求驗證、

反思、改善,最後將其改善的情況撰寫論文分享。

在華語文教學課程進行行動研究中,教師即是研究者,並對華語文課程 評鑑批判反思。

研究者以學者杜威的主張「活動」是課程與教學的根本形態,讓學習者 在“做中學",從經驗中學,要求以活動性、經驗性的主動作業來取代傳統書 本式教材的統治地位。他所列的“暗示、問題、假設、推理、驗證"教學過 程的五個階段,實質上是給學習者一個發現的過程。也就是學習者如何利用舊 有的知識去學習新知識。

基於課程與教學中的體認,研究者以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務 與方法解析》;受到「實證主義」影響的行動研究「實踐取向」的精神特徵,

進行行動研究,強調「經驗」與「行動」的重要,認為理論的「實質內涵」

與「意義」在於其所引起的「效果」及「影響」,常將「經驗」和「實在」

歸結為「行動的效果」,將「知識」化為「行動的工具」,認為「行動的成 功」就是問題獲得解決、現狀獲得改善、及生活經驗獲得滿足(甄曉蘭,1995)。

52

惟有在「行動」與「研究」兩者間相輔相成,才能增進專業成長,提昇整體 研究過程之信效度。

學者蔡清田(1997)「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係指實務工作者,

針對實務問題進行研究,以謀求解決實際所遭遇的問題。換言之,教育的「行 動研究」,是指學校教育實務工作人員,特別是校長、教師,在實際的教育 情境進行研究,並以研究結果為依據,進行教育改革,以提昇學校教育品質。

就如艾利特(Elliott)(1991)所認為課程、學習、教學以及教學評量的改 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所組合的課程與教材是否真能符合學習者的需求,

如何才算是符合學習者的需求。其次,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助於學習者的 學習,在過程中應作如何的調適,諸如上述種種,教師皆須進行行動研究,

進行教學反省。在日常的教學實務中,教室被視為教育的實驗室,教師即應 是一位研究者,而教學本身更被視為是研究的另一種形式 。

貳、論文研究設定的步驟

研究者將整個論文研究方法及過程到撰寫報告,分為七個階段: 一、界 定問題,二、文獻資料,三、研究範圍(待答問題),四、撰寫研究計畫,

五、蒐集資料,六、行動研究情境驗證、改善,七、撰寫論文。分別描述如 下:

一、界定問題

研究前,研究者思考從生活中遇到的教育問題,在同儕、教務會議、課 堂教學等等環境下,去探究、尋找答案,也想瞭解自己的華語文教學策略,

是否有益於學習者的學習?因此就想在教育行動中去找研究議題,研究者想出 三、四個研究議題,請獨立研究課程的教授指導,也是本論文的指導教授,

經指導選定研究者的授課學校,中華語文中心(C.L.C.)為研究場域,確定了 研究的問題及研究目的。

本論文以提昇華語文學習者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為研究目的(依變 項),研究者以三個主變項(自變項)作為直接探討其影響研究目的的原因,而 三個主變項(自變項)探討問題當中如:

(一)在泰國華語文教學環境中;

53 (二)在中華語文中心的課程中;

(三)針對泰國華裔之教學;

依據教育研究的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在真實的研究情境中,以變項 間的關係區分,研究情境中常涉及多個變項,其中有些變項是研究者要探討 的,另有一些變項非研究者的研究重心,但卻具有某種形式與程度之影響作 用。而這些變項在研究情境中彼此互有關聯,各具不同的地位與作用。(吳明 清,1991)

而三個主變項(自變項)探討問題當中,研究者又將其劃分為幾個次級自變項 (亦即 1.,2.,3.等三個次變項),如:

(一)在泰國華語文教學環境中;

1.從事華語文教學的基本概念為何?

2.華語文的基本教學歷程為何?

3.華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素養為何?

(二)在中華語文中心的課程中;

1.提供華語文教材的原則為何?

2.華語文教學目標的擬定為何?

3.教學課程的設計為何?

(三)針對泰國華裔之教學;

1.華語文學習者的專業智能為何?

2.華語文教師實踐行動與教學反思為何?

3.華語文教師課程評鑑的理念為何?

這些次級自變項中又包括了可以預測的,不可以預測的,可以控制的與 混淆的等等不同的變項,但都會影響研究目的。其實這些次級自變項與自變

項有交互作用(interaction),是不容忽視的。

研究對象: 任何研究均有研究對象,或稱「受試者」(subjects)。教育 研究對象通常是與教學活動有關的人(如教師、學生、家長、...),研究對 象係依據研究目的與研究變項的性質而定。有時也要配合研究方法與設計。

因此研究者在進行蒐集資料之前,必須決定蒐集資料的「樣本」(sample),

及決定選取樣本的方法、樣本的單位,然後實際選適當的研究對象。

54

研 究 工 具 : 決 定 研 究 對 象 與 研 究 方 法 之 後 , 便 須 考 慮 研 究 工 具 (instruments) 。 研 究 工 具 的 性 質 大 抵 是 研 究 方 法 而 定 , 但 須 具 有 信 度 (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如是以觀察為主的研究,須編製觀察量 表;如以評量為主,須編製心理或教育測驗;如以調查為主,則須編製問卷 (questionnaire)。無論自行編製或選用工具,均須「預試」(tryout),已確 定研究工具的適切性。

二、文獻資料

經界定研究問題之後,就將所學的相關文獻,詳加閱讀,或者上網搜尋,

並加以整理歸納。以便瞭解研究問題的範圍內,有哪些相關的理論,有哪些 相關的研究,或者已有人研究發表的論文。廣泛的閱讀文獻資料之後,經指 導教授利用網路對話(SKYPE) 給予研究者指導,使研究者更瞭解如何建立研 究架構。

三、研究假設(待答問題)

凡研究行動必須要有明確的研究方向,而研究假設(待答問題)是研究的 具體方向。本論文是以行動研究法為研究驗證的方法,因此以提出研究範圍 假設較適宜。

變項: 其研究假設中須進一步瞭解,區分研究問題的變項,依變項,主 變項(key variables)(自變項),次級變項(調節變項)等等變項的性質與關 係。

四、撰寫研究計畫

研究的主要工作是蒐集資料來解決待答問題或驗證研究假設。研究者必 須依據研究問題的性質,配合研究目的,考慮研究對象,然後決定蒐集資料 的方法,並進一步將研究對象、研究工具以及實施程序等作妥善的規劃與安 排。注意混淆變項的控制,減少研究誤差,確保資料的確切可靠,以其資料 搜尋工作順利。

五、蒐集資料

研究搜集資料可經由不同的方式、途徑去進行,譬如臨場觀察、實施測

55

驗、郵寄問卷、面對面晤談、電話訪問等,都是蒐集資料方式。另外,從有 關機構的檔案,或個人紀錄,也可以蒐集相關資料。當蒐集研究資料時應注 意,其基本原則是客觀與真實,千萬不可貪圖方便而做假,而且要避免研究 情境中不當的干擾,藉以提高資料的信度與效度。同時,也要兼顧教育研究 的倫理準則,以免受試者蒙受不利的影響。

資料分析: 各種研究工具所蒐集的資料稱為「原始資料」(raw data),

必 須 做 進 一 步 的 整 理 與 分 析 , 始 能 顯 示 其 意 義 。 如 果 是 「 量 化 研 究 」 (quantitative research),就要選擇適當的統計方法,應用電腦或其他計算 器具,做適當的統計分析,然後根據其結果加以解釋;如果是「質化研究」

(qualitative research),也要將原始資料整理後再做適當的描述與闡釋。

在資料分析過程中,要提示研究發現(research finsings),並加以充分討論 後做成研究結果(research conclusions)。研究結論一定要符合研究假設或 待答問題。

六、行動研究情境驗證、改善

一般的研究只是選擇一種研究方式,在研究中監控,待資料蒐集驗證、

或類推,但本論文是以教育行動研究為研究方法,所使用的研究工具為多種,

綜合採用質化研究與量化研究的研究方法,將研究搜集到的教室場域、訪談 等資料以質化研究來分析,其學習者的背景問卷採量化的統計圖表來分析。

資料蒐集之後更必須在研究場域去驗證、批判反思,並加以改善,以其所得 的研究結果再撰寫論文。

七、撰寫論文(研究報告)

資料經由處理分析驗證、改善之後,研究大致有了結果與結論,研究者 所探討的研究假設也有了答案或解決的方法。其研究結果就必須依賴研究報 告才能公諸於世。其研究報告的內容包括整個研究的始末,從研究問題的敘 述、與研究動機及目的的說明,以至研究結論與建議的提示,都要清楚的敘 述。其中有關研究方法與設計,以及研究結果的分析討論,也都要做適當的 交待,藉供其他研究者必要時能據此複製或驗證,以顯示研究的客觀性與可 靠性。

56

2007/11-2008/2 界定問題(論文大 綱、研究目的、範

圍)

2008/1-2008/12 行動研究情境驗

證、改善

2007/11-2008/2 研究假設 (研究變項、

對象、工具) 2007/1-2008/12

蒐集資料

2007/11-2008/12 文獻資料

2008/2 撰寫 研究計畫 2008/4-2008/12/16

撰寫論文

研究者將整個論文研究方法及過程到撰寫報告,分為七個階段,並加註 大略的時間點,繪製論文研究實施歷程圖,如圖七所示:

論文研究實施歷程圖如圖七所示:

圖七 論文研究實施歷程圖

叁、行動研究的歷程

研究者依行動研究學者勒溫(LEWIN)行動研究的基本架構,史汀豪斯(L.

Stenhouse)和艾利特(J. Elliott)等主張「教師即為研究者」理念的課程實 驗模式,研究者從個案華語文教學進行研究,其研究方法及過程為(一)問題

Stenhouse)和艾利特(J. Elliott)等主張「教師即為研究者」理念的課程實 驗模式,研究者從個案華語文教學進行研究,其研究方法及過程為(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