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數位學習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7

第二節 數位學習

壹、介紹

數位學習,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如早期有「電腦輔助教學」(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70 或 80 年代的「智慧型家教系統」(Intelligent Tutoring System,

ITS)、「資訊科技與教育應用」(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及 90 年代 的「遠距教學」(Distance Learning)、「非同步教學」(Asynchronous Learning)、「網 路教學」(Network Learning)等。2000 年,由於行動手機發達,亦有「行動學習」

(Mobile Learning) 名詞出現。「數位學習」在業界的講法為 eLearning、 e-Learning;

學術界較為複雜,為 Digital Learning (陳懷德,2003)。

究竟,為何數位學習 (e-Learning) 能夠使本研究個案如此著迷?從其定義,

我們可以看出其與傳統課程的不同。數位學習的優點,傳統課程無法達到,也許 這便是個案青少年轉向媒體數位學習的關鍵。根據美國教育部 2000 年度教育技 術白皮書,加上本研究整理自「邁向數位學習」一書,數位學習約有以下幾種基 本論點:指最近透過網際網路進行的教育服務,包括新的溝通機制,如,電腦網 路、多媒體、專業內容網站、資訊搜索、電子圖書館、遠端學習與網路課程等。

透過有線及無線網路,學習可以突破時間、空間以及階級的隔閡。當大眾擁有了 隨時隨地學習的機會,終身學習將更為普遍。另外,數位學習的課程如,訓練語 言能力、工作技能與智慧等,均非常實用,這也顯示了學習和年齡沒有必然關係;

不同年齡的人可以在同樣團體學習組織。

貳、數位學習研究取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8

肯定數位學習的論點認為,它改變了教師的作用和師生間關係,也改變教 育本質;質疑的聲音則認為,數位學習不能代替傳統課堂教學,而純粹大幅改變 教育過程、目的和功能。也就是,不能夠認為有了數位學習,老師的角色便不重 要。研究整理文獻爬梳 (王梅玲等,2002;陳德懷、黃亮華,2003;陳年興、楊 錦潭,2006),找了幾個可研究的取向:

一、學習者

數位學習過程中,不再只有學生學習,教師也是學習者,也同時可從學生 身上學習知識。如,在知識性工作中,老師與學生都必須時時學習相關的電腦操 作技能,使得大眾的批判性思維和分析能力將因此增進。然而,數位學習面對的 是虛擬世界,容易缺少實際生活中,面對面的人際溝通與學習社群。一旦使用久 了,若需要在真實世界應用學習知識,可能會溝通不良。

二、學習歷程

在教育本質上,數位學習使得老師與教材不再是灌輸學生知識的唯一工具;

大眾較可以建構個別化知識,依自我需求、能力及進度來學習。數位學習課程,

較傳統課程來得靈活,能夠同時滿足基礎較差學生、一般學生及優秀學生對於教 學內容的需求,學生因此可以尋找適合自我學習的策略。比起傳統學習,數位學 習的彈性進度,使學生較能成為學習主體。然而,因為沒有學習壓力,人性本身 又帶點惰性;數位學習的輕鬆與彈性,反而容易讓對自己較無要求的學習者,在 學習時半途而廢。

三、教材

多媒體電腦學習,利於知識獲取及保持。首先,電腦提供的超文本 (Hypertext) 延伸,較易拓展學生的學習範圍,增進學習的愉悅。其原因為,人類的思維常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29

聯想特徵,傾向在不同概念或相關主題間聯想;超文本的非現象網狀組織架構,

和傳統文本的線性順序不同,更能符合人類聯想的思維與閱讀習慣。第二,電腦 較傳統紙本提供多媒體感官刺激 (如學習語文,可以同時練習聽、說、讀、寫等),

可以增加學習者的溝通能力與心智主動認知學習。然而,數位學習需要寬頻網路 與電腦設備,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負擔得起。若無法改變設備及經濟狀況,便容易 產生數位科技鴻溝、或社會階級的差異。

四、儲存與修改

數位網路學習可以製作數位學習歷程檔案,如數位儲存、數位溝通與計算 能力等。數位歷程檔案,可以幫忙處理複雜的學習資料,較紙本資料易於儲存管 理與攜帶,使用上較為彈性。然而,數位學習缺乏真實與正確性;沒有教師指導 下,若學生未擁有資訊素養、或足夠的組織能力,便逕自上網學習,容易產生偏 差,無法將所學組織成有用的知識。

參、實施與應用

數位學習,從小明的年齡層出發,可以從什麼網頁學習?一般網頁,如 Yahoo、

YouTube 提供的新聞或動畫,可供青少年瀏覽學習;而正統的教育資源,研究則 查詢教育部的資訊網頁。如,教育部的網頁查詢中,國中小民眾可以數位學習的 項目有:國教專業社群網、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六大學習網、全國中小 學資訊融入教學創意競賽、教育創用 CC 資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教師網路 素養與認知網等,兼顧了教師與學生學習的需求。以「教育部數位教學資訊入口 網」為例,網頁提供了國中小的「教學資源」,如學習軟體、及各次段考的題目 等;在「教育社群」部分,學生得以透過網頁,與他人分享學習生活心情;「創 用 CC」,則讓學習者可以自由下載軟體,讓教師得以理解教育數位資源的來源及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0

使用方式 (見 http://www.edu.tw/populace.aspx?populace_sn=2)。

除了從網頁上學習舞蹈,若使用者的身分為各個科目的教師,應要如何將 數位學習,落實於教學現場中呢?首先,教師須培訓自己為資訊學習的「促進者」, 而非單一訊息「提供者」。教師須學習最基本的資訊科技技巧,如基本的電腦使 用方法,並練習將方法應用至傳統教學上。接著,開始寫作、用電腦發表,應用 協同教學 (Collaboration) 方法用至數位學習上。教師可以設計超文本多媒體創 意內容,將之組合成圖文音像並茂的有機整體,練習以學生為中心的方式指導。

若政府希望執行數位學習教學,有以下可行辦法:培養資訊種子教師,使 其成為媒介的創新早期使用者;設計執行專案中,鼓勵教師通過資訊測驗分級、

給予升等、經費或榮譽等,使其成為有階級的結構制度,並擴散數位學習的經驗;

尋找學校某些班級,使其成為種子實驗班,投注資源,給予升級制度上的鼓勵 (陳 懷德,2003)。

國內數位學習實際應用的例子,行政院已經訂定了相對應的數位學習計畫。

整體國家計劃而言,2001 年開始,行政院訂定了「數位國家典藏科技計畫」;2003 至 2007 年間,訂定了「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到了 2008 年,行政院國家 資訊通訊發展(NICI) 推動小組,訂定了「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 欲提升台灣為「學習型社會」(learning society)或「優質資訊化社會」(e-society),

提升知識經濟時代的國家整體競爭力。每一年,行政院均徵選創意學習,以鼓勵 數位學習繼續進行。在計畫中,數位學習的主要思考為三大主軸:提升國家在知 識經濟時代整體競爭力;帶動數位學習相關產業發展;推動新一波學術研究。

以上數位計畫的訂定,除了展示教育部育發展的數位內容,同時也表示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1

要提升全民數位學習素養的基本方向。在對大專院校通識課程教師層面,教育部 於 2009 年提出了「資訊素養與倫理專案課程」,說明擁有資訊素養,在現代資訊 過於充足的社會,非常重要。網路使用者,需學習將資訊技能應用在對生活有益 的地方,否則將在眾多的資訊中迷失了自我,浪費了時間。此專案課程說明,資 訊素養的目的為,獲得正確的資訊,使資訊產生正面的效益;能分析、組織與闡 明資訊的意義,引申更多的知識。獲得資訊技能的具體的做法為:

一、擁有、或是能接觸和使用資訊的軟、硬體設備。

二、有人指導資訊技能的學習。

三、有學習者可以參考的學習資料。

教育部在此計畫中,提出了數位教材推廣及教學應用計畫,主要計畫為:

導入跨校遠距教學示範性課程合作機制,規劃發展教師創用 CC,以利資料分享;

示範課程推廣與服務,定期舉辦工作坊與研習活動。實際實施的步驟為;首先,

主題區分享,讓種子教師分享社群間互動的心得。第二,舉辦線上熱身活動,不 定期舉行設計比賽、徵文及創意教學分享。第三,出版季刊電子報,更新資訊素 養的主題單元。第四,獎勵,表揚優良的種子教師,補發證書或獎金。第五,線 上分享、交流與討論。請種子教師參與線上分享、互評,並製作檔案。第六,鼓 勵表現優良的教師,建立良好的互評機制 (見 http://ile.cs.ccu.edu.tw/View.aspx?

Page=2,1,10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a tiona

l Ch engchi University

32